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构建高效信息传输网络为代表的全球信息化浪潮将极大地改变人类社会生产过程及生产力的空间布局形式。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人类生产资料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土地资本。人类的社会生产过程以体能的发挥为主。在工业社会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反映生产力水平的设备资本。对经济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的是资本的积累。人类的社会生产过程以技能的发挥为主。在即将来临的信息社会中,信息资源将成为人类生产资料的第一要素。人类的社会生产活动将以智能的发挥为主。届时人类生产力的空间布局形式也将呈现出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视觉比例尺对建立心像地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图并不是地面实际情况的简单缩小的拷贝,它是人类依据不同需要对地面事物认识后进行抽象和概括的地面模型。比例尺不仅确立了图面与实地之间的几何比例关系,而且反映了人类对空间认知抽象的程度。地图作为人类进行空间认知的有力工具,其地位从来就没有被其它的事物所动摇过,究其原因是地图的空间表达方式比其它表达方式更适合人类的思维。心像地图是人脑在综合了或智能处理了各种感觉所获得的诸多信息后产生的内部表征。而地图又是诸多信息源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形式。本文通过视觉感受到心像的形成过程、分析心像地图的特性,提出了适应视觉感受因素的视觉比例尺的概念,并分析了视觉比例尺对建立心像地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城市的人类活动与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有重要内在关系。掌握人类的活动信息并进一步挖掘其活动规律有利于城市的科学规划和精细化管理。基于城市微博签到数据采用核密度分析、热点分析等不同统计分析方法分别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对人群活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传统作息规律决定签到活动的基础上,夜间活动的时间逐渐增加;人群活动空间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景区附近,符合典型旅游城市人群分布特征;工作日与休息日人群空间分布高密度区近乎相同,但工作日人群空间分布相对分散在四面八方,而休息日相对集中于景区附近;将签到数量较为突出的时间点与具体空间分布情况结合,可以监测热点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轨迹时空模式的研究,对于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监测及政策制定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量的研究仅分析了物理轨迹时空模式变化,尚缺乏从群体虚拟轨迹的视角,分析其与物理轨迹的关联性和差异性。因此,本研究选取美国10个大型样本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以OSM网络地图作为虚拟空间,利用地图瓦片访问频率构建群体虚拟轨迹,与物理轨迹对比分析居家令干预政策实施前后时空分布、时空衰减和空间要素偏好的变化。结果表明:(1)城市中群体虚拟轨迹访问频率具有一致的中心边缘空间结构,但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城市中心吸引力明显减弱;干预政策实施后,群体虚拟轨迹不同空间要素访问频率相比疫情前平均下降67.84%,且不同空间要素同步下降,仅在部分区域中对医疗设施的访问频率增加,谷歌移动指数代表的物理轨迹平均下降48.05%,仅居住场所增长22.15%。(2)物理轨迹访问频率变化与干预政策时间一致,然而虚拟空间中群体提前一周左右已经进入居家管制的活动模式。研究成果表明群体虚拟轨迹相比物理轨迹对于干预政策响应时间更早、时空衰减更大,为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监测及政策制定评估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地图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间数据可以通过意念制图、图形分析、图谱分析、空间统计等处理发现挖掘得到新的信息。意念地图(mental map)通过空间变换将真实地理对象在欧几里德空间上的分布绘制成人们意念感知中的地图。图形分析(geometric analysis)是基于空间数据的几何形状度量或几何操作进行推断的方法,常用的有缓冲区(buffer)、叠加(overlay)、邻近度(proximity)等操作,几何重心、几何形状等度量、两图案比对等算法等。图谱(summarymapping)系通过非数据分析的办法,对大量图案的观察、归纳和物理机制推断,将杂乱的信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高度抽象和浓缩,得到抽象和简化,但反映地学过程本质的地图。  相似文献   

6.
信息通讯技术时代,地图表达对象已着眼于物理空间、社会空间以及信息空间组成的三元空间。伴随“数字化”“智能化”和“智慧化”等信息化阶段的演进,地图学知识体系也随之发生着深刻变化。在此过程中,地图思维演化成为认识、理解和构建空间思维的重要途径,可以具体提炼为“数-形-图-谱”4种思维方式。“数思维”是对传统二元空间中地理实体和现象的定量化描述和表达,追求空间描述的“精度和准确”;“形思维”是“数”的符号映射,以可视化形式承载人类的地理学洞察力,看重“相似与保真”;“图思维”进一步完成区域事象之间关系和结构的抽象,形成意义整体,是建立“地图/GIS+行业应用”的思维基础,其基本路径涵盖隐喻启示、泛化表达和知识链接;“谱思维”是按照对象的类别或系统,采取某种特征将一系列地图编辑起来,形成具有动态演化特征的概念体系。多学科驱动下,地图“数-形-图-谱”4种思维方式在语法特征、语义功能、语用特征、实现路径、表达类型和关键技术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测绘科学更多立足于地图“数-形”思维,重在科学量度和表达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地理学更加偏向于“图-谱”思维,重在揭示地理现象的规律与机制。  相似文献   

7.
人类活动强度是地理学、生态学和自然资源学等多学科研究中的重要参数,定量化和空间化是当前人类活动强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针对现有的人类活动强度定量化和空间化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以统计学和空间分析方法的空间模拟方法,对典型的南方丘陵区衡阳盆地人类活动强度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衡阳盆地工业活动高强度区呈现一极一带分布,衡阳市市区为极强区,祁东县、常宁市和耒阳市形成了一条南北走向的较强带,工业活动低强度区呈以衡阳市市区为中心的环状分布;农业活动强度分布呈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弱的趋势;交通活动整体分布较为均匀,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国道和省道沿线;总的人类活动强度整体表现不强,但区域差异明显,衡阳市市区及其周边区域人类活动强度最大,低强度区位于衡东县内。根据研究结果,应采取发展北部工业、加强市区对周边区域工业带动和控制西北部农业等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8.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又是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对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地球上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如何解决好土地这种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利用,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永恒问题。在我国土地  相似文献   

9.
基于线性参照系统的虚拟高速铁路场景建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高速铁路场景能够直观地表达线路实体及其周围的地形地貌,为高速铁路相关的管理决策和科学实验提供支持。针对高速铁路空间数据的线性分布特征和地物对象结构固定的特性,本文提出了基于线性参照系统的虚拟高速铁路场景建模方法。将高速铁路对象抽象和简化为可重复利用的模型,并使用线性参照工具进行模型的空间定位,以实现虚拟高速铁路场景的构建。本文首先探讨了高速铁路线路和线性参照系统的特点;然后,详细给出了构建虚拟高速铁路场景的流程、模型属性表和事件表的设计,以及几何约束方法;最后,选择案例区域开展试验。结果表明,该建模方法将建模对象以事件表的形式进行空间定位,减少了计算复杂性,并将属性数据与虚拟场景对象进行联接,可用于高速铁路的可视化管理和科学分析。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时代的人类移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个体/群体移动特征是多学科共同关注的研究主题。移动定位、无线通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获取大规模、长时间序列、精细时空粒度的个体移动轨迹和相互作用定量化成为可能。同时,地理信息科学、统计物理学、复杂网络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交叉也为人类移动性研究的定量化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文首先系统总结了大数据时代开展人类移动性研究的多源异构数据基础和多学科研究方法,然后将人类移动性研究归纳为面向人和面向地理空间两大方向。面向人的研究侧重探索人类移动特性的统计规律,并建立模型解释相应的动力学机制,或分析人类活动模式,并预测出行或活动;面向地理空间的研究侧重从地理视角分析人类群体在地理空间中的移动,探索宏观活动和地理空间的交互特征。围绕这两大方向,本文评述了人类移动性的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认为人类移动性研究在数据稀疏性、数据偏斜影响与处理、多源异构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方法等方面依然面临挑战,对多学科研究方法的交叉与融合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地理空间领域的基本定义,研究数据是如何形成和转换成可直接作为决策参考的可行性信息。环境变迁、人类活动等事件驱动下空间信息也在动态改变,因此从知识认知和关系语义的角度提出了集合层次模型和语义网络优点的一个概念模型,为地理信息智能分析和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正>所谓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可以被人类直接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能产生经济效益,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条件。自从有了人类以来,自然资源就同人类社会有着密切联系,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是社会生产的原料、燃料来源和生产布局的必要条件与场所,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之一。惟其如此,强化自然资源动态监视监测管理就显得  相似文献   

13.
轨迹数据挖掘城市应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轨迹数据作为泛在地理信息环境中社会遥感数据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为从个体的视角研究群体的空间移动规律,提供了新的数据支撑和研究思路。特别是在当前的大数据背景下,通过轨迹数据发掘人类的移动规律和活动模式,进而探求蕴含的深层次知识,是解决城市问题的重要途径,轨迹数据挖掘也由此成为地理信息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热点。本文首先阐述了人类移动规律研究常用的轨迹数据集及在该数据集上开展的相关研究和典型应用;然后从城市空间结构功能单元的识别及城市韵律分析、人类活动模式的发现与空间移动行为预测、智能交通的时间估算与异常探测、城市计算的其他4个方面,综述了轨迹数据挖掘在城市中的应用;最后,指出了轨迹数据挖掘面临的挑战和进一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是人类社会活动在国家领域上的空间布局方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要根据现状和未来生态环境保护、耕地保有量、社会经济发展等的要求制定出各项空间要素的数量和质量指标,再将这些指标落实到具体的空间位置上。国土空间规划辅助编制系统就是研究解决如何高效地将各项空间要素的数量和质量指标落实到具体的空间位置上。  相似文献   

15.
正地理学和测绘学及其各分支学科日渐深度融合,物联网、互联网、智能传感、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自动控制等现代技术迅猛发展;同时,中国社会经济和科技事业对地理信息提出了新需求。在此背景下,地理智能新时代呼之欲出,如日东升。智能传感器附着在或移动于地球自然空间和社会空间中,从36 000公里的高空到万米深的海洋,构建了针对地球各圈层的立体的、多角度的、多层次的、多要素的观测体系和传感网络,快速、准确、细致地获取地球空间高维动态信息。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入下,海量异构的实时动态信息有序进入人类构建的信息空间,进行高效、精准和按需的管理,正催生以数据驱动为特征的地球科学研究新范式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及分配上的经济,是以智力资源和高技术产业为支柱的经济,它的兴起是一场革命,将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自然资源是一种供应有限但有益于人类的稀缺资源。自然资源一旦投入于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之后,就成为社会物质生产部门的重要物质条件和基础。但自然资源在不同部门中的作用不尽相同,在非农业部门中,自然资源更多的是作为原料、作为地基、作为操作基础来发挥作用。而在农业部门中,自然资源则是不可缺少的且无法替代的基本生产资料。  相似文献   

18.
“数字大连“,是大连市人民政府站在全市实现信息产业化的高度所确定的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决策.它是以城市为对象,以技术为依据,具有多分辨率、海量数量和多种数据的融合,并可以用多媒体和虚拟技术进行多维的表述,具有空间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技术系统.“数字大连“,它包括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图像处理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宽带网络以及仿真、虚拟技术等.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建立离不开土地管理信息系统(LIS)的建立.换言之,土地管理信息系统(LIS)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土地管理体系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9.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在短时间内为地理信息带来了数亿用户,个人用户的增加,对地理信息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地理信息界在努力,信息领域企业也在从信息基础设施角度向地理信息应用方向拓展,形成了目前信息技术企业与地理信息企业相向开发的局面;地理信息用户和行业的快速扩张,对行业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许可认证、市场范围秩序维持等新的手段;地理信息有了与能力相适应的角色需要。以服务数字世界、打造虚拟社会中的宜居生活为目标,做好粘结剂,实现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的互动。  相似文献   

20.
<正>土地估价,顾名思义就是地价评估。土地出让、转让、融资抵押、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改制上市、清产核资等经济活动行为,都离不开土地估价。土地估价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兴起的,土地估价行业一经形成,就显示出它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估价行业的服务领域会越来越广,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将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