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归纳总结了政务地理对象的属性、空间、时间、变化4个特征,并就政务地理信息采集困难,深度不够、质量不一的现状,提出了一种移动采集方案,形成了"二级采集、四级接入、一级校核"采集更新模式,并以浙江省为例,设计实现了政务地理信息移动采集系统,有效突破了政务地理信息分级管理的障碍,确保信息内容的深度、广度与权威性,实现了政务地理信息的快速落地与共享。  相似文献   

2.
随着智慧城市的发展,公众对城市地理信息服务的需求日趋多样化,综合运用网络技术、计算机智能技术、GIS技术等多种手段,建立城市地理信息公众查询系统,将很大程度上提升城市地理信息服务水平。本文在分析公众查询系统可行性的基础上,以太原市为例,运用C#语言和ArcGIS Engine二次开发组件实现了太原市地理信息公众查询系统。本系统主要实现了以下功能:地图的放大、缩小、还原、漫游、点选择、面选择、距离和面积的量算;图层的显示和隐藏、图层控制功能、图例显示功能、鹰眼功能、被选择目标的闪烁功能、标签的显示功能;以及公交车站查询、地名查询、查找最近地物、公交换乘等。本系统重点实现了对山西省太原市地理信息的查询与检索,旨在为公众出行提供及时准确的地理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3.
随着地理信息采集、传输和使用愈加便利,地理信息安全隐患问题也随之更加突出。由于国内地理信息产业整体逐步开放的趋势不可逆转,互联网地图作为“互联网+地理信息”的具体体现,其在国内的整体服务流程亟须形成有效的监管体制。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测绘法》,针对互联网地图服务发展的最新态势和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修改和新增了相关条款,为新时期互联网地图服务监管提供了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移动GIS在国土管理上的应用,运用面向地理信息服务的思想,探讨移动终端地理信息应用的关键技术,总结基于"SOA+离线地图"的移动终端通用地理信息应用模式,并以服务型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为依托,实现跨平台的移动地图应用。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地图制图要素分类编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地图是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数据来源之一。数字化地图数据与地理信息数据的一致化,是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也是数字地图数据规范化的一项重要任务。实施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工程时,人们往往在数字地图上对"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进行工艺性扩展,没有有效区分数字地图制图要素与地理信息要素,从而导致不同的地理信息系统,形成不同的地理信息要素分类编码体系。本文认为,在本体论意义上,地图制图要素与地理信息要素是不同层面的概念。因此,本文根据功能特征,把数字地图制图要素划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粹的地图制图要素,一类是G IS要素,并引入虚要素概念,把要素代码划分为G IS码、伪码、虚码三种类别,以此解决数字地图要素与地理信息要素的概念冲突,实现数字地图制图要素分类编码的可操作性,达到数字地图数据与地理信息数据一致化的目的。本文同时举例说明了符合地理空间信息要素分类代码标准要求的数字地图制图要素的分类编码方法。  相似文献   

6.
姜敏 《华北国土资源》2012,(4):88-90,92
传统的空间地理信息系统中,各类地理信息数据来源、格式不同,在各个系统中独立存在,无法叠加分析.“一张图”的信息资源整合主要包括将各种信息进行规整,建立统一坐标系统,以可视化图层的形式展示.通过不同要素图层叠加,实现各种信息的可视化融合,同时共享电子地图信息.本文从多源多尺度的数据整合与存储技术研究入手,为“一张图”的信息资源共享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技术软件和硬件的飞速发展,3S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将3S技术应用到移动终端,能够改善地理信息的采集方式,便于对地理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基于移动终端的GIS校园信息管理系统将GIS技术应用于校园地理信息管理领域,由传统的卫星采集信息转化为移动终端采集信息,实现了采集方式的改变,同时移动终端也将成为获取信息处理结果的终端,最终服务用户。  相似文献   

8.
<正>"在这里参观,可以让孩子更好地了解地理信息科技知识,极大地拓展视野。"在焦作市地理信息科技馆,带孩子参观的家长们赞叹道。自8月9日焦作市地理信息产业园开园以来,园区内的地理信息科技馆,成为地理信息知识科普的好去处。焦作市地理信息科技馆的讲解员张慧文告诉记者:"自开园开馆以来,累计接待参观群众900多人次。在地理信息科技馆通过观看图文展示、科普画廊、音像和进  相似文献   

9.
针对地理信息服务质量提升过程中的服务聚合评价问题,在现有服务质量评价模型基础上,考虑待聚合服务间的关联性,提出了主服务的概念,并在此之上构建了独立评价、关联评价等多类型评价指标体系,形成了以源服务数据质量、执行质量、成果质量、源服务与主服务的一致性、兼容性等评价指标的面向服务聚合应用的可扩展的地理信息服务质量评价模型。以天地图·四川为主服务,利用本文提出的地理信息服务质量评价模型,构建了在线地理信息服务质量评价系统,并对其中各评价指标的取值方案进行了探讨,分析与评价了该模型及指标的合理性,从而为地理信息服务聚合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今年以来,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动向与趋势,在多方面都有具体体现,比如IT与地理信息的深度融合,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地理信息服务,未来最具有市场规模的移动地理信息服务模式;比如大数据与智能地理信息融合,不仅提供直接的地图内容,还提供基于大数据实现的更有价值的应用;比如许多地理信息技术公司通过自行提供多个环节或者通过与合作伙伴一起为最终用户服务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在市场竞争中展示出了明显的优势等。为此,本刊记者对话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基础测绘处处长陈建军。  相似文献   

11.
目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逐渐成为城市规划和国土管理部门的工作重心。本文从整体思维的角度阐述了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架构和平台的建设模式,随后着重讨论了基于数据安全的网络拓扑设计,最后通过增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例分析了基础地理数据动态更新、地图服务和权限管理等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地名地址数据库作为地名地址数据与地理空间信息挂接的媒介与桥梁,是构成智慧城市地理空间框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该文详细对比分析了传统地名地址数据采集方法与RTK+数码相机地名地址数据采集方法的特点。利用RTK+数码相机,在诸城市进行地名地址数据采集,并基于ArcGIS开发一套连接测点和数码相片的"一键关联工具",实现数码相片的影像信息与RTK测点坐标信息关联,为地名地址数据属性编辑服务。为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数据采集提供了新的思路,大大减少了地名地址数据采集的工作量,有效提升了地名地址数据的质量,为智慧城市数据库的建立和数据更新提供稳定的数据供应,为其他的外业数据采集项目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广域网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永  陈杰 《地理信息世界》2009,7(3):17-19,59
在分析地理信息在线服务需求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满足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要求的广域网拓扑结构、数据传输和交换技术,并给出了广域网IP地址与域名规划、节点网络接入、运行管理和网络安全等方面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4.
随着PGIS平台在全国公安机关的广泛推广和深入应用,迫切需要将已有MIS业务系统与PGIS实现整合,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如何实现基于PGIS的警务业务信息空间化问题.本文即以南京市公安局相关信息系统为例,对PGIS支持下的警务信息空间位置采集方式进行了探讨.对警务业务系统中相关信息的空间位置采集方式进行了流程设计、数据...  相似文献   

15.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现代测绘服务模式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空间信息的共享既是信息化社会对空间信息的要求,也是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论述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目的和意义,对平台的内容、关键技术、基本功能和作用进行了系统性的介绍,对未来测绘从信息获取的内容和面向信息化社会的服务模式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网络文本蕴含大量隐式地理空间信息,为地理知识获取与知识服务提供了巨大潜能。地理知识图谱是将传统地理信息服务拓展到地理知识服务的关键,也是网络文本蕴含地理信息采集与处理的终极目标。本文系统评述了开放地理语义网、开放地理实体及关系抽取、地理语义网对齐、知识图谱存储方法等地理知识图谱相关主题的研究进展,从网络文本蕴含地理空间信息量与质量评价、地理信息语义理解、空间语义计算模型和异构地理语义网对齐等方面剖析了目前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地面站导航电子地图是操作员用来监控无人驾驶装备的唯一平台,也是进行线路规划和自主决策的重要信息源。现有的导航电子地图一般存在价格昂贵、对高程数据支持不足以及依赖互联网等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OpenStreetMap的地面站导航电子地图实现方法。首先,利用原始OSM数据搭建地图瓦片服务后台;然后将90 m SRTM高程数据处理成地形阴影和地形颜色渐变栅格文件;针对每个栅格文件,在瓦片服务后台的样式配置文件中添加相应图层并定义其渲染格式;最后,在地面站软件中实现地图客户端模块,向瓦片服务后台请求瓦片,并显示在地面站界面上。利用该方法实现的地面站导航电子地图可以提供0~18个缩放级别的中国范围的数据,显示0~13个缩放级别的立体地形地貌,并且无需互联网支持。本文使用该方法实现了某型无人机的地面站导航电子地图模块,并成功应用该无人机仿真系统。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政府各部门、企业、公众对于基础地理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各个城市纷纷建设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平台.本文简要介绍了海口市空间信息服务平台的设计思想和系统功能,分析了平台建设的关键技术、安全体系设计和网络化服务模式,并对平台运用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9.
野外地质数据来源繁多、类型繁杂、数量巨大,但数据采集手段数字化程度不高、效率低,导致野外地质数据采集成为地学大数据获取的一个瓶颈。基于移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野外地质数据采集是一个趋势。基于移动设备的野外地质大数据智能采集技术,采用搭载Android系统的移动设备,利用传感器辅助编录、语音识别辅助编录、可定制字典辅助编录、界面自定义、相关联数据辅助编录等手段辅助野外数据快捷及智能化采集工作,并在野外利用采集的数据直接在Android设备上进行地质图件的绘制,实现数据的现场制图及可视化表达。重点针对野外钻孔数据在该系统上进行了数据采集测试和地质编录本的绘制,结果表明利用本方法,能够提高数据采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并可以在现场直接进行地质图件的绘制。   相似文献   

20.
网络地图服务是近年来通过国际互联网提供的一种主流地理信息服务模式。在本文中,作者主要讨论了网络地图服务的发展、特征和技术应用框架,分析了实现网络地图服务的关键技术,最后就其市场策略和商业模式提出了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