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冀西北早侏罗世晚期植物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冀西北赋存于中生代早侏罗世地层中的植物组合,它由16属27种植物组成,特点是苏铁类占优势,时代早侏罗世晚期-托阿尔期,并且和赋存于内蒙古早侏罗世地层五当沟组、山西早侏罗世地层永定庄组的植物组合相似,同属西伯利亚区中国北方省,为较干热的亚热带气候。  相似文献   

2.
《湘西南早侏罗世早期植物化石》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科学性值的专著,是我国近年来中生代植物研究领域取得的优秀成果。它系统研究和报道了湖南西部和广西钟山西湾等地观音滩组植物化石33属72种,其中1新属21新种。内容之丰富是我国和东亚同期植物群中罕见的,是我国早侏罗世早期植物群的首次系统性研究。  相似文献   

3.
辽宁早侏罗世化石木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武  郑少林 《辽宁地质》2000,17(2):88-95
辽宁地区木化石丰富,现已发现早侏罗世松柏类硅化木材5属8种,基中包括2个新种,2个修订种,3个已知及1个未定种,即:Protophyllocladoxylon chaoyangense Zhang et Zheng sp.nov.,P.franconicum Vogellehner, Protosciadopityoxylon liaoxienes Zahang et Zheng sp.nov.,  相似文献   

4.
下侏罗统造上组,门口山组在江西,湖南、粤北、粤东、桂东北区广泛分布(表1)。造上组是我所湘赣中生代含煤地层课题组1976年创建的,为一套夹薄煤层的碎屑岩沉积。门口山组为湘赣会战指挥部1968年创立的。近十年来,湖南、江西、广东等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及其所属队,湖南、江西、广东等省地质局区测队,广西自治区煤炭局150队以及武汉地质学院,湖北省地质研究所,国家计委地质局地质科学研究院矿产研究所三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等单位,相继对造上组和门口山组作了不少工作。但是,对造上组、门口山组所含的双壳纲(瓣鳃类)化石,兄弟单位间人为的产生了同物异名、归属不一的纷争。难免不引起对造上组、门口山组的地层对比和划分,时代隶属,沉积相的异议。作者自1969年始在随课题组进行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等中生代含煤地层工作中写成此文,用以与有关通知商榷。  相似文献   

5.
河北承德上谷早侏罗世南大岭组植物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描述了河北承德上谷附近门头沟群南大岭组植物化石12属15种,认为其时代为早株罗世。对确定鲜有化石资料报道的冀北南大岭组的地质时代提供了重要的古植物学依据,为研究我国北方侏罗纪植物化石序列填补了空白。  相似文献   

6.
描述了河北承德上谷附近门头沟群南大岭组植物化石12属15种,认为其时代为早侏罗世。对确定鲜有化石资料报道的冀北南大岭组的地质时代提供了重要的古植物学依据,为研究我国北方侏罗纪植物化石序列填补了空白。  相似文献   

7.
甘肃酒泉盆地早白垩世植物化石及其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胜徽  卢远征 《地质学报》2008,82(1):104-114
首次较系统报道了产于甘肃酒泉盆地下白垩统的植物化石,分为两个植物组合。Athrotaxites-Solenites组合产于赤金堡组上段,有Solenites luanpingensis Wang,Pityocladus cf.i waianus(ishi)Chow,Pityocladus sp.,Athrotaxites berryi Bell等,时代大致为早白垩世早期,反映潮湿或半干旱半潮湿气候。Brachyphyllum-Pseudofrenelopsis组合见于中沟组上部,包括Sphenopterissp.,Pseudofrenelopsis dalatzensis(Chowet Tsao)Cao ex Zhou,Cupressinocladus elegans(Chow)Chow,Cupressinocladus sp.,Pagiophyllumyumenense sp.nov.,Pagiophyllumcompressum sp.nov.,Pagiophyllum sp.,Brachyphyllumningshiaense Chow et Tsao,Brachyphyllumobtusum Chow et Tsao,Elatocladus sp.,Podozamites sp.,Carpolithus sp.等12种,时代为Aptian-Albian期,反映干旱型气候。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吉林南部早侏罗世义和植物群中的苏铁类化石3属7种,即Pterophyllum baotoum Zhang,Pterophyllum exhibens Li,Pterophyllum cf. tietzei Schenk,Pterophyllum sp.,Nilssonia inouyei Yokyama,Nilssonia orientalis Heer,Cycadolepis corrugata Zeiller.同时,讨论了苏铁类化石的古气候意义,认为吉林南部早侏罗世时期位于濒古太平洋带,气候温暖潮湿,有利于苏铁类繁茂生长.  相似文献   

9.
董曼  孙革 《世界地质》2011,30(4):497-507
首次报道了新疆东部沙尔湖煤田中侏罗世17 属27 种植物大化石和35 属50 种孢粉化石。该植物群以蕨类、苏铁类及本内苏铁类、银杏类为主要组成成分,时代可能为中侏罗早期。其地质古生物特征表明,该植物群生长的古环境可能为温暖潮湿并具季节性变化的暖温带的湖沼地区。  相似文献   

10.
文中描述的双壳类化石,系笔者(姚培毅)于1984年4月赴广西桂东北部钟山县西湾煤矿进行地质调查时,在下侏罗统大岭组中部灰黑色灰岩中所采获。经鉴定,共计1属5种,名单如下:Qiyangia loxos,Q.fortis,Q.lilingensis,Q.cuneata,Q.of.loxos。过去对这里所产的双壳类化石,极少正式报导。迄今为止,仅见有不够系统的化石鉴定名单(陈金华等,1980a),未见描述和图影。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予以报导。尽管当前标本类型较单调,但其数量丰富,保存尚好。  相似文献   

11.
新疆吐哈盆地中侏罗世植物化石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商平  付国斌 《现代地质》1999,13(4):403-407
研究记录了新疆吐哈盆地三道岭煤田西山窑组的 4 3属 86种植物化石。该植物化石组合以真蕨和银杏类最为繁盛 ,苏铁类和松柏类较发育 ,楔叶类较少 ,另有少量苔藓类和石松类。真蕨类又以蚌壳类占优势 ,出现大量中侏罗世分子 ,属于中国北方温带植物地理区 Coniopteris—Phoenicopsis植物群的典型组合 ,表明其时代为中侏罗世阿连期至巴柔期  相似文献   

12.
新疆早侏罗世植物群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根据新疆早侏罗世各组中所产的植物化石,提出了疆新早侏罗世植物群分属于毛羽叶—锥叶蕨植物群与锥叶蕨—拟刺葵植物群的过渡植物群和锥叶蕨—拟刺葵植物群.过渡植物群中苏铁类比较丰富.锥叶蕨—拟刺葵植物群以真蕨类和银杏类为主,真蕨类中锥叶蕨,托第蕨,枝脉蕨最为发育.两个植物群按照不同层位均可分出上下两个组合.本文还探讨了八道湾组时代,认为无疑属早侏罗世,塔里奇克组植物组合也应属早侏罗世(塔里奇克组的地质时代为T_(?)—J_1).早侏罗世早期新疆气侯曾一度炎热,向后转为湿暖潮湿.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乌达地区山西组下部含树干化石凝灰岩岩性的观察,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及前入研究成果,与邻区同-火山事件层进行对比,推测凝灰岩层的火山物质可能来源于乌达以北地区,即古亚洲洋向华北板块俯冲引起的弧火山喷发。凝灰岩层中下部和上部所含植物化石差异明显,表明该期火山事件对研究区的地理环境影响显著。另外,古亚洲大洋向华北板块俯冲及其后碰撞作用,可能是贺兰拗拉槽再次活动接受沉积的重要的动力学条件,特别是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时期。  相似文献   

14.
尹凤娟  华洪  张子福 《中国地质》2004,31(2):186-191
吐鲁番—哈密盆地托克逊凹陷早侏罗世地层中产孢粉化石共53属74种。通过对纵向上典型属种及优势组分含量变化规律的分析可划分为两个孢粉组合:Osmundacidites-Protopinus-Cycadopites组合和Cyathidites-Piceaepollenites-Cycadopites组合,它们分别产自八道湾组和三工河组。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及与国内外有关化石群进行比较,八道湾组的时代应属早侏罗世早期;三工河组的时代应为早侏罗世晚期。托克逊地区当时的植被是由银杏、苏铁类和松柏类等乔木.并伴有真蕨类等草本植物组成。古气候应属亚热带气候。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满归地区主体岩浆岩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其形成时代、构造背景及地质意义.研究区存在大量早侏罗世侵入岩和少量早侏罗世中酸性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结果为(199±1)~(184±1)Ma,类型为细中粒石英闪长岩、中粒花岗闪长岩、细中粒二长花岗岩、中细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流纹岩、英安岩和安山岩,不是前人划分的新元古代—古生代,揭示了研究区有强烈的中生代早期构造-岩浆作用.岩石地球化学反映:岩石为准铝质—过铝质高钾钙碱性Ⅰ型岩浆岩;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a/Yb)N=3.42~32.96,Eu元素亏损程度不遵从岩石从基性到酸性增强的演化规律;大离子亲石元素Ba相对富集,Rb、Sr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Th、U相对富集,Nb、Ti、Y相对亏损.岩浆来源与构造分析表明,石英闪长岩与中细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来源于壳幔混合岩浆,中酸性火山岩、花岗闪长岩和细中粒二长花岗岩来源于地壳物质部分熔融作用,其形成与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的演化有关.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蒙古—鄂霍茨克洋壳中段可能在中三叠世末开始俯冲,至早侏罗世封闭,碰撞高峰时期在早侏罗世,晚于以往认为的晚三叠世.漠河逆冲推覆构造可能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洋东段闭合过程中自北向南挤压的远程效应.蒙古—鄂霍茨克洋中段、东段闭合时限对探讨东北地区中侏罗世—晚白垩世盆岭构造形成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江西新余早侏罗世地层中发现鹦鹉螺化石刘继钦(江西煤田地质局二二四队分宜336600)江西新余花鼓山矿区门口山向斜由下侏罗统至上三叠统地层组成。我们在该向斜找煤勘探时,有部分钻孔穿过该地层,在下侏罗统与上三叠统连续沉积的这段海相地层中发现了大量的双壳类...  相似文献   

17.
18.
郭彩清  李亚  吴鹏程  姚建新 《地质通报》2016,35(12):1976-1984
对河北省围场地区广发永剖面藓类植物薄网藓Leptodictyum riparium、似叶镰刀藓Drepanocladus trichophyllus和多姿柳叶藓Amblystegium varium的古地理及其对应的现代植物地理分布研究显示,这些植物最早出现于早中新世的围场地区,可能起源于该时期的古北大陆,东亚为起源中心。之后向东通过白令陆桥扩散到北美,向西沿欧亚大陆扩散至欧洲西部,至全新世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全新世后,薄网藓与多姿柳叶藓进一步向南扩散,分别由北美及亚洲东部扩散到南美洲及澳大利亚地区,逐步形成现在的分布格局;毛叶镰刀藓则在更新世就已形成与现代相近的分布格局。该研究确立了3种藓类植物的地理起源、地史分布及迁移路线。  相似文献   

19.
问题的提出自然科学现在已发展到如此程度,以致它再也不能逃避辩证的综合了(恩格斯).长江中下游是我国的主要铜矿资源基地.解放以来,我国地质工作者不仅在找矿勘探实践上,而且在地质成矿规律认识上,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这里主要是寻找中酸性小型侵入体与碳酸盐岩接触部的夕卡岩型铜矿,探获了较多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首次发现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头屯河剖面下侏罗统三工河组叶肢介化石的组合面貌,认为该组的叶肢介属于我国早侏罗世典型的Palaeolimnadiabaitianbaensis叶肢介群,为研究这一时期叶肢介的生物地理区系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