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楠生 《海洋科学》1996,1(2):61-67
报道了中国对虾幼体及早期仔虾(1)对轮虫(活体,死体)和卤虫无节幼体(活体,死体)的摄食过程及摄食率;(2)对悬浮砂粒的摄食情况;(3)摄食水流的产生机制,方向及模式;(4)对食物的化学敏感性,结果表明,中国对虾幼体及早期仔虾化学感觉机能不明显,摄食附肢的协调运动产生摄食水流,摄食水流一方面将食物带到口器附近,另一方面能促进对虾对食物的机械感觉。摄食水流的方向还可以逆转。幼体及早期仔虾对食物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中国对虾稚虾在寻食过程中具有显著的化学感觉机能(距离化学感觉)。天然食物匀浆引起中国对虾寻食行为的作用明显强于单一化学物质(包括氨基酸、有机酸、糖类和甜菜碱等)。  相似文献   

3.
中国对虾幼体和仔虾消化酶活力及氨基酸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59,自引:1,他引:59  
于1987年5月初在山东日照市涛雒对虾育苗场采集中国对虾虾苗;成虾于1986年春、秋两季取自青岛胶州湾水域的网捕成虾。以酶学分析方法作试验。结果表明,1.虾苗酶活力结果为:类胰蛋白酶及胃蛋白酶的活性有差异,溞状幼体期<糠虾幼体期<仔虾期;酶活性随着生长发育而增高,类咦蛋白酶活性比胃蛋白酶高4倍左右。淀粉酶的活性是溞状幼体期>糠虾幼体期>仔虾期;纤维素酶活力极微;淀粉酶活性是纤维素酶的6—13倍左右。育苗期几种消化酶的活性均远远低于成虾。2,育苗期幼虾的氨基酸含量,随着生长发育而增高,在各期,氨基酸总和的差别是:溞状幼体期<糠虾幼体期<仔虾期。  相似文献   

4.
陈楠生 《海洋科学》1995,19(6):32-37
中国对虾稚虾在寻食过程中具有显著的化学感觉机能(距离化学感觉)。 天然食物(如沙蚕、小鱼)匀浆引起中国对虾寻食行为的作用明显强于单一化学物 质(包括氨基酸、有机酸、糖类和甜菜碱等)。不同天然饵料匀浆对中国对虾的诱食 性由强到弱依次为:日本沙蚕>面条鱼>巢沙蚕>蛤仔>紫贻贝。煮沸后的天然饵 料匀浆对中国对虾的诱食性显著提高。水体中的化学刺激物,基本上不影响中国对 虾对人工配合饵料的摄食率。本文还将中国对虾寻食行为中的距离化学感觉与墨 吉对虾、日本对虾、罗氏沼虾和美洲螯龙虾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陈楠生 《海洋科学》1996,6(1):35-38
中国对虾成体的进食行为受接触化学感觉的调控,接触化学感觉的主要作用是对食物进行选择。引起中国对虾进食行为的化学物质主要是一些小分子量的可溶化合物,如氨基酸、有机酸等,天然食物的匀浆也有较强的效果。在浓度为10^-4mol/L时,引起中国对虾进食行为较强的化学物质包括天冬氨酸、谷氨酰胺,精氨酸和赖氨酸等。接触化学感觉器主要位于组成前口腔的感觉刚毛里。还研究了pH对中国对虾进食敏感性的影响,发现酸性刺  相似文献   

6.
陈楠生 《海洋科学》1996,20(1):35-39
中国对虾成体的进食行为受接触化学感觉的调控,接触化学感觉的主要 作用是对食物进行选择。引起中国对虾进食行为的化学物质主要是一些小分子量 的可溶化合物,如氨基酸、有机酸等,天然食物的匀浆也有较强的效果。在浓度为 10-4mol/L时.引起中国对虾进食行为较强的化学物质包括天冬氨酸、谷氨酰胺, 精氨酸和赖氨酸等。接触化学感受器主要位于组成前口腔的感觉刚毛里。还研究 了pH对中国对虾进食敏感性的影响,发现酸性刺激物(低PH的自然海水)能有效 地引起对虾的进食行为.而碱性刺激物不能引起对虾的进食行为。  相似文献   

7.
8.
9.
近几十年来,对虾类一直在世界渔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就使人们在发展养殖业的同时,重视对虾资源的研究。掌握整个种群动态,搞好对虾的资源补充预报,是科学管理对虾种群资源的关键。而正确的补充预报,有赖于对虾种类的鉴定。 与成体相比,对虾幼体及仔虾的分类学研究较少,而且很不完善。其主要原因是对虾类在早期生活史阶段形态上极大的相似性,特别同属内的种类,往往很难鉴别。尚已进行的研究,多是对单个种的描述或在属级以  相似文献   

10.
对虾的人工养殖已成为我国养殖业中的支柱产业,不仅拓宽了农村劳动力市场渠道,同时也是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经济产业。但是近几年来,由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病毒或细菌感染、水质污染、饵料变坏引起的应激反应。造成对虾大面积遭灾,有的甚至全军覆灭。 我国北方沿海一些地区,为躲避高温期的对虾流行疾病,提出早育苗、育大苗的建议。而虾苗质量的好坏,又最终会直接影响对虾的成长和产量。我国部分育苗场采用提高育苗池温度和加大抗生素用量,促使虾苗在长度上达到0.7-1cm,从而符合放养规格。日本学者Nakamura(1987)用组织学方法研究日本对虾的流行疾病时发现,仔虾在P20期以前,特别是P4-10期时,发育的淋巴器官大小的转换值较低,仔虾期抵抗力亦较低,是仔虾易发病死亡的原因,而这段时期又正是中国对虾的放养期,从育苗池到虾塘,环境的改变较大,若加上育苗场急功近利的作法,则会加速仔虾的死亡或成为孱弱的个体。 据酒井(1992)、梶田(1990)、 Kajita等(1992)、 Sakai等(1991)、 Edwards等(1988)报道,生长激素对鱼类不仅有促进生长的作用,而且还有提高免疫力的效果。本课题组在完成山东省“八五”攻关课题“基因工程人工合成饵料的研制”过程中,同样证实了生长激素对鲤鱼有显著的促生长和抗病作用。但是在对虾的养殖中,有关生长激素的报道不多。本文为利用浸渍生长激素对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仔虾生长和耐盐度影响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1.
摄食对中国对虾能量代谢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硕  王芳  董双林 《海洋科学》1998,22(2):49-51
于 1996年 5~ 6月在水温 2 5℃时测定了两种规格中国对虾 ( Penaeus chinensis)摄食沙蚕和配合饲料后的耗养率和氨排泄率。小规格中国对虾摄食配饵的代谢率略高于摄食沙蚕 ,而大规格组中摄食沙蚕的代谢率大于摄食配饵组。小规格中国对虾摄食配饵和沙蚕的代谢能比未摄食组提高了 33.2 2 %和 2 7.4 0 %;大规格中国对虾摄食配饵和沙蚕的代谢能比未摄食组提高了 34 .78%和 4 0 .0 5%。中国对虾摄食后的氨排泄率明显增加 ,表明蛋白质在摄食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精子ATP酶活力与生殖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报道了中国对虾精子存在有Na,K-ATP酶及Mg-ATP酶活力,并对 其生物功能进行了探讨。对来自不同季节的雌虾纳精囊中精子的两种ATP酶活力 进行了测定。酶分析的结果为春虾精子的 Na,K-ATP酶活力为 1.145±0.229μmol Pi/mg· h,秋虾则为 1. 058±0. 431μmol Pi/mg· h;春虾精子的 Mg-ATP酶活力为 1. 647±0. 691μmol Pi/mm· h,秋虾则为 1. 584±0. 315μmol Pi/mg· h。因此在表观 上,春虾精子的两种ATP酶活力均略高于秋虾,但差异不够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中国对虾组织细胞中的过氧化物酶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电镜细胞化学技术,研究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组织细胞中的过氧化物酶体,透射电镜下观察中国对虾的淋巴器、肝胰腺、触角腺和中肠4种组织。观察显示:过氧化物酶体主要存在于肝胰腺细胞和触角腺的迷路上皮细胞中。在肝胰腺的R-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的形成与粗面内质网、脂滴和胞质溶胶有密切关系。肝胰腺中的R-细胞和触角腺的迷路上皮细胞富含过氧化物酶体,提示这两个组织在对虾降解外来有毒物质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不同饵料及添加剂对中国对虾幼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连续两年春季中国对虾育苗期间,采用几种不同的饵料-人工饵料为主、活饵料和两种强化饵料分别培育中国对虾幼体,以存活率、体长、体重、抗感染力的缺氧耐受力等指标检验育苗效果。结果表明,人工饵料为主的喂养方式各项指标均显著劣于活饵料;强化与未强化的活饵料效果相近;强化的人工饵料在体长和耐缺氧方面显著优于人工饵料,存活率略低于后者,增重和抗感染方面与后者相近。  相似文献   

15.
久效磷对中国对虾血淋巴酚氧化酶活力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初步研究了低浓度久效磷胁迫对中国对虾胁迫对中国对虾血淋巴酚氧化酶(PO)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久效磷短时间胁迫,对中国对虾血淋巴的PO活力有刺激增强的作用;增大药物浓度和延长胁迫时间,可使其活力降低,且随药物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这种降低作用逐渐增强。因此认为,久效磷胁迫会抑制机体识别和清除病原体的能力,将可能导致对虾疾病的发生,是虾病暴发的可能诱因。  相似文献   

16.
用臭氧处理海水对鱼虾的急性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姜国良  刘云  杨栋  吕艳 《海洋科学》2001,25(3):11-13
本实验检测了不同浓度臭氧残留对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牙鲆(Paralichthys oilvaceus)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虾的耐受力要比牙鲆鱼强,中国对虾在臭氧浓度≥1.0mg/L时,可存活至少48h,而芽鲆在此浓度下3h后,即出现鳃部充血肿胀、呼吸频率加快等不适应现象,48h LC50为0.13mg/L。如果能正确控制臭氧的残留量,利用臭氧净化养殖用水是一个不容质疑的水质净化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应用光镜和电镜对中国对虾淋巴器官的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淋巴器官的盲管主要由内皮细胞和基质细胞构成,细胞间隙内充满着大量的以颗粒细胞为主的血细胞,  相似文献   

18.
鮸状黄姑鱼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与生长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7年4-5月,在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海水育苗试验场,采用生态学方法对人工培育的状黄姑鱼仔、稚、幼鱼的援食和生长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人工培育条件下,仔、稚、幼鱼的摄食率达97.9%,摄食量占体重的1.4%-23.4%,日摄食量占体重的36.47%-6519%;摄食具明显的昼夜节律,黄昏和早晨为摄食高峰;对较大个体的饵料生物有明显的选择性;饵料密度对摄食量有一定影响。摄食量与体重的关系式为y=0.1327x+0.5613,全长与日龄的关系式为LT=2.5799eg.g516D,体重与日龄的回归方程为W=0.0537e‘.1786D,全长与体重的回归方程为W=0.0042L。  相似文献   

19.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半滑舌鳎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特性及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半滑舌鳎初孵仔鱼在23℃水温条件下,2—3日龄开口摄食,开口后投喂轮虫。孵化后12日龄,全长达到8—9mm左右,可摄食卤虫无节幼体。随着仔稚鱼的发育及摄食强度的增强,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摄食节律。6日龄仔鱼在24h内均有不同程度的摄食,相对来说9:00、12:00、15:00、18:00为其摄食率的高峰。16日龄稚鱼的摄食节律已出现较明显趋势,9:00、15:00为其摄食率的高峰。26日龄营底栖生活后稚鱼,由浮游生活方式变为底栖生活方式,摄食率的高峰出现在18:00、24:00。半滑舌鳎的捕食能力随其生长逐渐增强,6日龄仔鱼的平均摄食强度在摄食率高峰之后的2—3h内达到最高,出现在12:00、18:00;16日龄稚鱼在10:00—17:00期间平均摄食强度相对较大。26日龄稚鱼,捕食能力明显增强,伴随着摄食率高峰的出现,平均摄食强度也分别在18:00和24:00达到高峰。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半滑舌鳎摄食节律有着明显的变化:早期的浮游生活阶段,以白天摄食为主,摄食高峰出现在白天;营底栖生活阶段半滑舌鳎转为夜间摄食,摄食高峰出现在夜间。半滑舌鳎不同发育阶段的日平均摄食率分别为:6日龄仔鱼65%,16日龄稚鱼39.7%,26日龄稚鱼11%。随着仔稚鱼的发育,个体生长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