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蒸发研究的概况与展望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蒸发既是地球表面热量平衡的组成部分,又是水量平衡的组成部分,而地表面热量、水分收支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因此蒸发的研究是地理环境研究中的一个内容。蒸发与许多国民经济中的实际问题有关,那是显而易见的,水的问题已成为目前全世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而几乎所有水的实际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蒸发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杉木系亚热带速生珍贵用材树种之一。它的生长发育与气候关系密切,不同气候区域的杉木生长量差异很大,杉木径向生长量与年降水量,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与生长期日照百分率,年蒸发量,年干燥度呈负相关。山区的小气候对杉木生长发育的影响也是这样,在同一山体的不同坡向或不同部位,杉木的生长量就有差异。如东北坡的杉木林分的生长量一般高于西南坡的生长量。  相似文献   

3.
一 我国新构造运动非常活跃,早在解放以前就已引起中外学者的注意,但尽那时的研究只是一些零星的粗浅观察,只有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生产建设的推动,特别是地震预测工作的推动,新构造运动的研究才日益蓬勃发展起来。 解放以来,我国新构造运动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我国沙漠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董玉祥  刘毅华 《地理研究》1993,12(2):94-102
本文回顾了我国沙漠化研究的发展历程,对于研究新进展、争议问题及最新动向等作了分析评述。  相似文献   

5.
我国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79,自引:5,他引:79  
剖析土地利用方式与污染负荷之间的内在联系是非点源污染研究的基本出发点,采用大区域调查分析与小区实测相结合,引入新技术,并进行模型化研究。今后应完善非点源污染总量控制与排污权交易工作,开发非点源污染信息系统与专家系统,加强人工模拟实验研究,开展污染控制、管理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节是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主要讲述了我国地形的两大基本特点,即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通过综合分析景观图片、诗句,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性认识,然后再通过模型制作、读图填表、合作探究、正反方辩论等活动,使学生对我国地形特点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有一个全面、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面向地貌学本源的数字地形分析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数字地形分析(DTA)是地理信息科学(GIS)研究的热点.但是,当前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数字地形分析在地貌学研究中存在重形态轻机理、重现象轻过程、重地上轻地下等问题,急需从单一的地貌形态分析,迈向面向成因、过程与机理等地貌学本源问题的研究转变.据此,本文系统梳理了面向地貌学本源的数字地形分析的相关研究现状,并从...  相似文献   

8.
奈曼沙漠化地表小气候的观测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简要叙述了奈曼沙地的小气候观测方法;通过沙地小气候各类要素的特征分析,论述沙漠化地表所产生的反馈作用与小气候各要素的变化,以及小气候变化与沙漠化环境过程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我国沙尘天气研究的最新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尹晓惠 《中国沙漠》2009,29(4):728-733
国内外学者普遍关注对沙尘天气时空分布格局的研究,非常重视对沙尘天气动力机制的分析,广泛采用多种方法分析沙尘天气的发生发展过程,一贯强调对沙尘天气发展趋势的预测,不断尝试对沙尘天气灾害与防治的探索。随着对沙尘天气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明确了沙尘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深刻揭示了我国沙尘天气的主要沙尘源地和移动路径,对沙尘天气形成机理与机制的认识不断深化,沙尘天气的预报、预警及其综合防治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从发展趋势来看,建立有效的沙尘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对沙尘天气发生和发展机理研究,强化对关键区域沙尘天气预警预报与综合防治将是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水资源价值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综述我国水资源价值研究两头并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水资源价值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八个地区的消费需求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钟颖杰  王铮 《地理学报》1998,53(4):295-302
本文应用经济学的消费需求分析模式,分析了我国8个代表地区的消费需求特性,并讨论了其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南极苔藓小气候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学东 《极地研究》1992,4(3):52-57
198 9年 2月 1— 1 0日 ,对南极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长城站附近的苔藓小气候进行了初步考察、观测和分析 ,并与长城站相应时间的常规记录进行了比较 ,初步揭示了南极地区苔藓小气候方面值得引起注意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14.
植被冠层多角度遥感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峰  朱启疆 《地理科学》1997,17(4):346-355
综述了近年来关于植被冠层多角度遥感研究的最新成果,分别讨论了二向性反射的正向模型和参量反演问题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中的新进展。分析了卫星平台多角度遥感的应用前景及面临的困难,指出了未来多角度遥感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5.
沙漠人工植被和流动沙丘的小气候特征观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利用1992年8月在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治沙试验研究站沙漠人工植被防护体系和流动沙丘下垫面近地面层的微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其小气候特征,效应的物理机制及实际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极地微生物学调查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皓文  高爱国 《极地研究》2005,17(4):299-307
中国自行组建的极地微生物学调研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迄今20余年来,中国极地微生物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调查范围涉及南北极,包括南极长城站、中山站及其附近区域土壤、空气、水体和南大洋水域,及从中取得的生命和非生命材料、白令海和楚科奇海、波弗特海、加拿大海盆等北冰洋海区,及青藏高原等等。对极地微生物的种群、含量、多样性、生长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系统发育等作了广泛而有深度的研究分析,并就其中的一些菌株的活性物质开发利用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最后对今后中国极地微生物学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关于南国冰臼群成因的商榷之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韩同林  劳雄  郭克毅 《热带地理》2001,21(2):189-194,F003
南国冰臼群分布区大量冰川堆积、冰川条痕石及变形砾石的发现,再次有力地证明是“冰臼”不是“壶穴”的正确结论,由冰川漂砾经融冻作用形成的“石海”,与化学风化作用产生的花岗岩“石蛋”地貌特征,有天渊之别,不应混为一谈;边滩是由河流冲积物组成,不能与基岩冰床相提并论;圆滚水钻与急流旋涡及风蚀作用,形成的动力学性质、方向和方式完全不同,不该阴错阳差;节理、构造只影响冰臼的形态和发育程度,不是控制形成的动力学性质、方向和方式完全不同,不该阴错阳差;节理、构造只影响冰臼的形态和发育程度,不是控制冰臼的发育部位,不致于是非不辨,南国地区古冰川遗迹的大量发现,证明距今约二三百万年的第四纪早期确实曾发生过大规模的古冰川运动,为争论了半个多世纪的中国东部中低山区有无第四纪冰川问题,从此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18.
东南沿海外向型农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帅江平 《地理科学》1995,15(4):327-336
  相似文献   

19.
山区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商品经济意识薄弱,还处于贫困状态。山区土地资源丰富,但耕地少,土质差,粮食不能自给。山区农业分带明显,开发时应分别对待。在山区首先要搞好教育,完善联产承包制,建立横向联合经济,调整、整顿乡镇企业,以促进山区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全新世以来,气候和新构造运动控制了华北平原古河道的发育,而许多重要河流由于流经黄土地区,搬运和沉积了大量粒径为0.01-0.25毫米的泥沙,因而加速了河道的变迁。此外,地貌、人类活动等因素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古河道的发育。在华北平原环境条件的影响下,古河道在空间分布、地貌形态、地层结构、颗粒特征、物质成分乃至所含化石等方面,都呈现比较明显的沉积特征,这些特征可以作为识别全新世以来华北平原古河道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