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丘陵山区农业转型的关键是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而家庭农场作为农户家庭经营的典型,且根植农村又服务于农户和农业,是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的重点对象.不同阶段、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的家庭农场发展相异,目前多侧重平原地区家庭农场规模效益、发展模式、制约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而有关丘陵山区的研究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2.
基于河南省432家粮食种植型家庭农场调查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收入水平如何影响家庭农场基础设施供给,并进一步厘清雇工行为、基础设施建设模式两个因素分别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内在逻辑和作用路径。结果表明:收入水平显著影响家庭农场基础设施供给,且家庭农场雇工投入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能够削弱收入对基础设施供给产生的积极影响;另外,基础设施建设采用合建模式会增强收入对基础设施供给的积极作用,采用自建模式会削弱收入对基础设施供给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3.
农户小规模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产生冲突,在全国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和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背景下,对种植规模与规模效率之间关系的研究就成为了热点。本文利用368份江汉平原水稻种植农户的调查数据,应用"DEA-OLS"两阶段分析方法,对水稻种植的规模效率进行了测算,并考察了种植规模与规模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江汉平原内农户水稻种植的规模普遍较小,平均为0.77公顷,规模效率平均为0.88,规模效率是限制水稻种植综合技术效率增加的主要因素,有88.32%的农户都处在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2)水稻种植规模与规模效率之间确实存在稳定的倒"U"型关系,在考虑户主特征、土地质量和家庭特征的情况下,农户水稻种植规模达到5公顷时,规模效率最大。(3)户主特征因素中,户主年龄对规模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户主从事非农工作的家庭比户主纯务农的家庭规模效率低。耕地质量因素中,地块的灌溉条件对规模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特征因素中,使用机械播种的家庭比手工播种家庭的规模效率高3.07%。因此,我们建议当地政府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实行阶梯式的规模经营补贴,增加在灌溉条件改善和机械设施普及上的投入,以鼓励农户扩大种植规模,提高规模效率和种植收益,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4.
旅行社业的效率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对揭示其经济活动运行的状况和规律有重要意义。该文运用DEA模型对我国31个省域2002-2013年旅行社行业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对其时空分异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定量分析了影响旅行社业效率高低的因素,并对其驱动机制进行了总结归纳。研究表明:1)时序分异上,旅行社业效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各区域年际变化差异显著;2)空间分异上,纯技术效率从"山"形向"V"形格局演进,规模效率分界线与"胡焕庸线"相似,在纯技术效率的主导下,综合效率空间格局以"山"形为主导;3)空间效应、交通条件、市场水平、信息化水平、资本状况和第三产业规模对综合效率影响显著,人口规模对规模效率影响显著,由它们构成的市场驱动、信息驱动、区位驱动和需求驱动主导着区域旅行社业效率空间格局的转变与置换。  相似文献   

5.
基于空间视角的水资源经济环境效率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陈磊  吴继贵  王应明 《地理科学》2015,35(12):1568-1574
基于2008~2012年中国水资源-经济-环境(WEE)系统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测算WEE系统的整体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规模收益情况;构建基于万有引力定律的空间权重矩阵,着重分析整体技术效率的空间分异规律。探讨3种WEE效率之间的空间相关性;并运用空间误差模型(SEM)分别对这些效率间的空间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提升WEE整体技术效率的瓶颈在于纯技术效率;区域间的3种WEE效率都存在显著的空间误差相关;技术创新性、外资依存度、产业结构、产权结构通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以不同的作用形式对WEE整体技术效率产生正向影响;水资源禀赋和政府重视度对WEE整体技术效率产生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6.
曹芳东  黄震方  徐敏  王坤 《地理研究》2015,34(12):2395-2408
综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与Bootstrap-DEA纠偏分析方法,测算1992-2012年风景名胜区旅游效率及其分解效率,探讨各分解效率与旅游综合效率的关系及其作用程度,并基于系统广义矩分析方法进行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与检验。结果表明:① 风景名胜区旅游效率总体上处于波动态势,多数尚未达到DEA最优状态,纠偏结果显示,总体上风景区旅游效率及其分解效率较之原值呈现偏小态势,高值区反映在空间上主要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带、关中平原(山陕地区)以及西南地区,尤其是环渤海湾和东部沿海更加显著;② 整个时间节点,从接近对角线的个数来看,纯技术效率—综合效率更加明显,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散点图上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偏离对角线的趋势在增大,呈现出沿着对角线纵向方向扩展的特征,表明了纯技术效率较之规模效率对综合效率的作用与影响更大;③ 从旅游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来看,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交通发展条件、科技信息水平以及制度供给因素对旅游效率的影响存在正相关,旅游资源禀赋的影响作用显著下降,而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表现为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科学评价我国的健康投入效率对于建设健康中国具有重要意义。运用DEA方法测算1997-2015年59个国家的健康投入效率并刻画世界发展格局,揭示我国健康投入效率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规律,进而利用面板Tobit模型找出影响效率的社会经济因素。结果表明:我国的健康投入转化纯技术效率较低,规模效率处于中等水平,两者交互作用导致综合技术效率较低,且没有明显的发展速度优势;规模效率相对纯技术效率呈现U型曲线特征;创新能力、服务业生产力、收入差距、自然环境质量和人口规模等社会经济变量是造成这种效率水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汶川Ms 8.0地震极重灾区的经济韧性测度及恢复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侃  刘宝印  樊杰 《地理学报》2019,74(10):2078-2091
揭示灾后经济发展状态和恢复过程,按照灾区经济韧性科学制定灾后经济重建的调控政策与恢复手段,对增强灾害防范与系统应对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以汶川地震极重灾区为案例,基于长时序社会经济面板数据与ARIMA模型,测算灾区经济韧性指数,并运用改进的规模报酬可变DEA模型、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析灾后年际经济恢复效率及影响效应。结果显示:① 汶川地震极重灾区经济韧性指数为0.877,地震导致灾区短期经济衰退,但2年内恢复至震前水平,工业经济韧性低于农业和服务业。② 受灾当年灾区经济恢复综合效率为0.603,其中,平原丘陵区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显著优于高原山地区。③ 灾后全要素生产率的年际波动强烈,经济恢复效率显著下降造成短期经济衰退,灾后2年TFP指数下降33.7%和15.2%后恢复至稳态。④ 灾后恢复效率显著下降主因为技术变动因素,而生产体系更新程度决定了灾后经济韧性。随着灾后经济恢复的规模收益下降,灾区经济恢复主要依赖纯技术效率,提升纯技术效率是保持灾后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可见,针对重建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性,灾区当地需积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再适应,同时,通过生产体系更新提升技术进步水平,以发挥灾后大规模资金、设施、人力等要素投入的规模效应,从而增强应对灾害冲击的经济韧性与恢复效率。  相似文献   

9.
不同交通方式对旅游效率的影响与评价——以张家界为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兆峰  徐赛 《地理科学》2018,38(7):1148-1155
以张家界为案例地,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及Tobit回归模型对张家界2005~2015年城市旅游效率进行分析,并从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以及技术进步变化、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进行实证研究,最后从公路、铁路及民航等不同交通方式探讨张家界对旅游效率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全生产要素变化基本呈上升趋势。Tobit回归模型中,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旅游资源吸引力以及铁路客运量和航运客运量在0.01的水平上对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有显著影响,而其他因素对规模效率的影响不大。交通条件的优化对提升旅游交通有着正向影响作用,且铁路、航运对张家界旅游效率有显著影响,而公路对其有影响但不显著,因此针对不同交通方式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张家界景区内外部交通网络建设,形成公路交通、铁路交通、航空与景区交通无缝对接以及建成立体交通网络体系等优化策略,以提高张家界的旅游效率,实现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这将为张家界实现旅游效率最优化水平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对2013年中国内地34个大中城市土地储备决策绩效进行总体评价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城市土地储备决策效率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低;土地储备决策效率受到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共同作用,且规模效率作用较大;影响东中西部城市土地储备决策效率投入产出的主要因素各不相同。基于此,从深化土地及相关制度改革和提升政府管理效率两个层面提出土地储备决策绩效优化策略,从而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河北省太行山区家庭养兔规模进行了抽样调查,分析了家庭养兔规模的制约因素和规模大小之利弊。根据当地实际,提出了家庭养兔的适宜规模、经营方式和生产方向,对同类地区发展家庭养兔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市效率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59,自引:1,他引:58  
李郇  徐现祥  陈浩辉 《地理学报》2005,60(4):615-625
尝试采用DEA测评中国202个地级及其以上城市的效率,进而探索中国城市效率在1990~2000年间的时空变化,结果发现:目前中国城市效率较低,而且呈现与三大地带经济发展格局和城市行政等级相一致的空间格局。另外,进一步把城市效率分解为规模效率、利用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发现中国城市的利用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普遍较高,但规模效率是影响中国城市效率空间格局和时空变化的主要因素;正是由于规模效率在1990~2000年的下降抵消了利用效率、纯技术效率上升所带来的影响,造成目前中国城市效率普遍较低。因此,从规模效率的角度看中国城市目前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工业创新效率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杜志威  吕拉昌  黄茹 《地理科学》2016,36(3):321-327
以中国288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2008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业创新活动数据,综合考察城市工业创新效率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首先,从投入和产出两方面构建了中国城市工业创新效率评价体系,运用DEA包络分析方法,从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两个维度对城市工业创新技术效率进行分析。然后,以聚类分析划分了3类工业创新效率城市,总结工业创新效率模式的空间特征,并分析了影响空间格局的原因。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工业创新效率呈现东强西弱,阶梯状减弱的总体空间格局,工业创新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空间特征并不重合;全国尺度上,工业创新效率城市的空间分布与人口密度“黑河-腾冲”线的分布基本一致,区域尺度上,城市间呈现“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城市工业创新效率空间格局受到工业发展基础与工业创新能力影响,提高城市工业创新效率关键在于提升工业创新中人力资本要素和优化工业创新投入规模。  相似文献   

14.
郭付友  佟连军  李平  张慧敏  张春丽 《地理科学》2018,38(10):1681-1689
基于效率演化视角与适应性分析范式,综合采用投入导向生产规模报酬可变的VRS模型,对吉林省松花江流域产业系统环境适应性时空分异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松花江流域产业系统:现状格局特征分析反映出吉林省松花江流域各县市尚处于规模扩张与总量增长阶段,仍有众多县市尚未达到最优规模阶段,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规模集聚仍是产业或经济发展的主流;时序演化特征分析反映出吉林省松花江流域产业生态化发展迟缓,产业规模扩张仍是效率提升的关键所在,科学技术尚未发挥出其应有作用;空间分异特征分析,综合效率与规模效率较高的县市不断向流域中上游地区聚集,纯技术效率主要集中于中下游地区,综合效率的提升主要由于规模效率的增加,纯技术效率对其作用不明显;区位条件、路径依赖效应、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科学技术因素是影响吉林省松花江流域产业系统环境适应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能源短缺、利用率低、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中国29个省市2009年的能源效率进行了分析。文章将技术效率分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利用其数值来分析能源效率,同时,加入环境变量来分析完善上述计算结果。结果表明,在剔除外部因素和环境变量以前规模效率被高估,纯技术效率被低估。大部分省在第三阶段计算出的规模收益是递增的,这说明很多企业规模较小不能体现出规模经济性。从区域上来看则是东部地区的能源效率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针对这一结果,本文给出几点建议:中西部地区应加强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开发新技术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经济效率差异及空间格局演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吉林省2003~2013年经济效率差异和空间格局演变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吉林省经济发展总体效率相对较高,纯技术效率值较为稳定,规模效率值波动上升,处于规模收益持续递增阶段,规模效率始终是影响综合效率的主要原因;中部地区的综合效率水平高于东部和西部;在分解效率方面,与综合效率大致相同,中部地区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高于东部和西部;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不同城市投入的资源水平存在差异,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呈现出由中部地区向东、西部扩张的空间格局。不同城市类型、城市规模对吉林省经济效率演变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区域经济政策、市场经济、工业基础和产业集聚、科技水平等驱动力共同作用于吉林省经济效率空间格局的演化。  相似文献   

17.
边疆省域旅游效率空间分异及驱动因素——以云南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旅游效率评价对区域旅游业提质增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省为实证,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其旅游业效率进行分析,运用空间自相关和趋势面等空间统计方法对旅游效率空间关联和整体趋势特征进行剖析,并借助地理探测器模型着重探讨了旅游效率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云南省旅游综合效率总体水平较好,但州市间差距较大,纯技术效率对综合效率制约能力略强于规模效率;2)旅游效率呈现空间集聚态势,综合效率整体呈“南北两翼高中间低,东西平稳过渡”空间特征,高效区在滇西北“趋同集聚”;纯技术效率在南北方向呈“U”型趋势,东西方向上梯度递减;规模效率总体呈现“南北两翼高中间低,西高东低”趋势特征;3)旅游从业人数、交通网络密度和景区丰度是云南省旅游效率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因子交互作用时均高于单独作用时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提升休闲农业效率对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对2013-2016年华东地区81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休闲农业效率特征和驱动因素进行剖析,结果表明:华东地区示范县休闲农业综合效率相对较低,受纯技术效率影响较大,规模效率普遍较高,综合效率高值呈现向长三角集聚态势;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下降态势,受技术进步不足制约明显,技术效率增长态势显著;休闲农业效率提升的主要驱动力为资源、旅游、经济、企业、需求、政府和科技,要从合理提升科技与管理水平、着力培育市场经营主体和多重优化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采用SBM超效率模型和Tobit回归分析模型,构建了土地利用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分析了2000―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时空演化特征,探讨其影响机制并提出相关建议。结果表明:1)粤港澳大湾区土地利用效率整体处于较高水平,2015年分区域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广佛肇地区、港澳地区、深莞惠地区和珠中江地区,广州、深圳和珠海土地利用效率明显高于其他城市。2)土地利用效率水平由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共同作用,但纯技术效率贡献作用大于规模效率。其中,2000年小型城市纯技术效率较高,大部分城市规模效率普遍不高;2005年后土地扩张速度加剧,规模效率普遍达到较高水平,纯技术效率成为核心因素。3)经济水平、产业结构、科技水平、政策制度、政府作用是影响粤港澳大湾区土地效率的主要驱动力。基于驱动力的差异性,需要从严控土地面积过度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环境效益、加强区域空间整合等方面制定不同的优化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20.
梁流涛  杨建涛 《地理研究》2012,31(8):1422-1430
以省(市)为核算单位,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EA),评价1999~2008年间中国旅游产业技术效率,并将之分解为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探寻旅游效率的时空特征及其演变的源泉。结论如下:(1)中国旅游业的综合技术效率平均值仅为0.330,1999~2008年间旅游效率呈现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由于受"非典"大爆发的影响,2003年旅游效率明显下降;(2)各省(市)旅游技术效率存在着明显的区域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旅游效率较高。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旅游效率较低,二者均在全国平均效率水平以下;(3)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整体都不高,提升空间很大。从分解效率对总效率的贡献来看,纯技术效率对总效率的影响及制约能力略强于规模效率;(4)大部分省(市)旅游产业都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通过扩大规模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