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城市旅游感知意象与投射意象的匹配程度是城市旅游形象建设与宣传效果的重要评价,景观尺度下旅游感知与投射意象的空间分异特征可以有效评估游客对城市旅游意象的感知偏差,以此把握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与景观偏好,更好地提升旅游地形象建设。本研究以五大世界著名旅游城市为例,以Flickr网站的地理标记照片数据和政府旅游网站宣传的旅游信息为数据源,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城市旅游感知意象与投射意象的要素构成和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城市旅游感知与投射意象的差异既体现在要素构成的偏差上,也体现在空间分布特征的差异方面。除东京旅游感知与投射意象要素结构基本一致以外,其他城市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局部空间聚集异常值可视化了五大城市旅游感知意象与投射意象的空间分布偏差,相比城市旅游投射意象的空间集聚,城市旅游感知意象的范围更为离散。同时,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指数分析结果验证了五大城市旅游感知意象与投射意象均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但是相关程度和依赖度并不高,说明了从感知与投射视角进行旅游意象空间特征分析的重要性,应以需求为导向进行城市旅游景观规划与宣传。结合地理标记照片数据的空间分析方法为城市旅游感知意象与投射意象的空间分异研究提供了普适性的方法,以服务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旅游形象建设。  相似文献   

2.
城市旅游感知意象与投射意象的匹配程度是城市旅游形象建设与宣传效果的重要评价,景观尺度下旅游感知与投射意象的空间分异特征可以有效评估游客对城市旅游意象的感知偏差,以此把握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与景观偏好,更好地提升旅游地形象建设。本研究以五大世界著名旅游城市为例,以Flickr网站的地理标记照片数据和政府旅游网站宣传的旅游信息为数据源,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城市旅游感知意象与投射意象的要素构成和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城市旅游感知与投射意象的差异既体现在要素构成的偏差上,也体现在空间分布特征的差异方面。除东京旅游感知与投射意象要素结构基本一致以外,其他城市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局部空间聚集异常值可视化了五大城市旅游感知意象与投射意象的空间分布偏差,相比城市旅游投射意象的空间集聚,城市旅游感知意象的范围更为离散。同时,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指数分析结果验证了五大城市旅游感知意象与投射意象均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但是相关程度和依赖度并不高,说明了从感知与投射视角进行旅游意象空间特征分析的重要性,应以需求为导向进行城市旅游景观规划与宣传。结合地理标记照片数据的空间分析方法为城市旅游感知意象与投射意象的空间分异研究提供了普适性的方法,以服务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旅游形象建设。  相似文献   

3.
研学旅游是进行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教育旅游活动,在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共同作用下蓬勃发展。本研究根据《研学旅行服务规范》构建了包括讲解及教育、交通、食宿、医疗及救助等服务要素的研学旅游服务能力综合评价体系,采用云模型评价方法对黄山、绍兴、安阳、绵阳和桂林五个首批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城市进行实证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1)讲解及教育是影响研学旅游服务能力最为关键的服务要素;(2)五地研学旅游服务能力评价结果为:黄山市和安阳市为高,绍兴市和桂林市为中,绵阳市为低,各地需根据各自发展现状及特点改善各项服务以综合提升研学旅游服务能力;(3)初步构建的评价体系可结合云模型方法对地方研学旅游服务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本研究为研学旅游的服务能力评价及产业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自"意象"这一概念被引入到旅游研究中以来,对于旅游意象的多角度解读不断涌现。为建立城市旅游意象符号的表征系统,基于网络文本资料,以青岛市为例,运用扎根理论及符号学理论,通过Nvivo 11软件的编码分析,对城市旅游意象的符号表征进行探索。结果表明:城市旅游意象符号的表征系统分为直指系统与涵指系统两部分,直指系统包含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自然环境、社会空间、社会形态、社会行为6个维度,涵指系统包含隐含义、迷思、象征3个维度;城市旅游意象符号表征存在共性与个性、投射与感知、表征与意指、同时性与历时性的二元性特征以及文化隐喻属性;通过城市旅游意象符号表征系统得到的青岛城市旅游意象为"海洋城市、德式风情、静享惬意"。  相似文献   

5.
谢涤湘  常江  朱雪梅  陈鑫 《热带地理》2014,34(4):482-488
近年来历史文化街区成为中国城市旅游的热点,但其过于商业化的发展模式也受到普遍质疑。文章以广州荔枝湾涌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分别从景观环境、社会人文、旅游功能和地方依恋等4个维度对游客的地方感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文化水平的提高,游客更为关注景区的社会人文环境和景区给予的情感体验;逗留时间越长,对景区环境的评价更低;随着客源地距离的增加,游客的地方依恋逐渐下降。进而指出环境质量的提升使游客对荔枝湾涌的风景与环境有了较高的感知与认同,在对历史文化、景区特色及旅游秩序满意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对文化遗产保护效果、景区的商业及其他配套服务功能的失望。进一步提出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发展,应充分挖掘和展示地方独特的文化特质,加强地方性营造,完善配套设施,合理确定旅游市场定位,挖掘旅游发展潜力。在传承城市历史文化的同时,增强城市历史文化旅游的特色和持续吸引力。  相似文献   

6.
旅游景观意象评价——周庄与乌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永博  沙润  杨燕  卢晓旭  侯兵 《地理研究》2011,30(2):359-371
通过对旅游景观意象评价的实证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结构的旅游景观意象评价方法.首先对旅游评价研究和旅游景观意象理论进行了回顾,以功能属性、时间属性和空间属性对旅游景观意象进行划分,进而对291名旅游者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自下而上生成了旅游景观意象评价指标及权重,线性评价的结果显示周庄(古镇景区)...  相似文献   

7.
何小芊  龚胜生 《热带地理》2013,33(6):766-771
温泉在我国古代被广泛用于观光、沐浴、保健等休闲娱乐活动。研究古代温泉旅游景观对现代温泉旅游开发、游览活动和旅游宣传,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文章在梳理相关温泉史料的基础上,对古代温泉旅游景观的构成要素、形式和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古代温泉旅游景观包括单体与组合2种类型。温泉单体景观由泉源、汤涌、汤色、温泉生物等要素组成,属小尺度景观单元;组合景观是以温泉水体为核心和纽带,使水体、山石、建筑及植物与景观之间,通过穿插、渗透、映衬等形成复杂的组合关系。古代一些独特的温泉景观已成为地方名胜,与其他地方名胜形成“八景、十景、十二景”等地域组景,且以“八景”为主,均为四字句组景,并具温泉景观的观感艺术化、突显温泉景观的自然美的特点。古代温泉旅游景观的借鉴作用体现在温泉景区形象塑造、设施建造、活动内容设计、对外宣传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城市公益性公园作为城市居民日常游憩活动的交往空间和城市中心的天然氧吧,同时承担着重要的旅游功能,吸引了周边城市的游客。以滁州市公益性公园——花博园为例,通过实地问卷调研和网络爬虫获取数据,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IPA分析对滁州市花博园的游客满意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花博园景区游客总体满意度达到满意水平,其模糊评价值为4.125,游客最满意的维度依次是基础设施、旅游设施,景区服务的满意度在诸多维度中最低;交通便利程度、环境卫生、安全状况、厕所条件、路标指示、观景设施、内部游览线路以及景区管理是景区的优势部分,停车设施则是景区亟需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9.
张跃  杜洁莉 《热带地理》2023,(7):1275-1287
立足于旅游供需空间系统视角,运用旅游流引力模型及GIS集成方法分析港珠澳大桥建成前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旅游竞争力和居民出游力的格局,探讨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旅游一体化趋势。研究表明:1)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使得珠江口东西两岸的旅游流潜力分布更加均衡,有利于珠江口两岸地区的均衡发展,推动港珠澳大桥绿色政策通道建设,打破行政壁垒以实现旅游要素的自由流通,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从均衡发展走向区域协同一体化发展的关键。2)大湾区11个城市旅游竞争力和居民出行力的变化幅度与大桥开通后交通可达性的提升幅度显著相关,并呈现明显的空间距离衰减特征;大桥的开通降低了两岸之间的旅游抗阻力,显著加强了珠江口两岸城市的旅游合作关系,尤其是东西岸城市群(香港、深圳、澳门和珠海)之间的资源优势互补。3)港珠澳大桥影响下,粤港澳大湾区旅游竞争力和居民出游力的变化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显著的聚集特征,高值集聚区主要分布在大桥直接连接的香港、澳门和珠海;中山及珠海的部分区域被高值邻居包围,受扩散的机会较大;而广佛和深莞的部分区域为低值聚集区,呈现一定的边缘化趋势。大桥对港澳核心城市群优势的加强作用明显,广州及附近区域的相对地位被削弱...  相似文献   

10.
随着葡萄酒消费在中国的增长,葡萄酒旅游也变得越来越受欢迎。已有研究表明葡萄酒旅游资源开发受游客感知和满意的深刻影响。为全面理解游客感知与偏好对葡萄酒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过程及机制,本研究综合运用问卷调查与数理统计方法,针对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从旅游者感知视角,在揭示当地葡萄酒旅游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行为特征的基础上,从设施与环境、服务认知、旅游功能、资源价值、资源保护等五个维度,分析了影响葡萄酒旅游开发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葡萄酒旅游作为特殊新兴体验产品,游客群体具有明显的收入水平、年龄结构、出游方式等差异化的市场特征;(2)葡萄酒旅游资源价值是影响游客感知的最重要因子,其旅游功能舒适性对游客感知也具有突出吸引力和价值,同时服务质量是支持葡萄酒旅游游客感知的重要因子;(3)尽管在葡萄酒旅游资源开发评价体系中,设施与环境感知、资源保护感知对葡萄酒旅游者的支持度影响不大,但其仍为目的地葡萄酒旅游开发的重要背景。  相似文献   

11.
马凌  陈浩然  朱竑 《地理研究》2021,40(6):1637-1651
景观研究是地理分析的关键单元。以往景观研究往往囿于物质景观的一面,忽视了观念景观的存在。本文以“珠江夜游——后珠三角景观”艺术展为案例,采用德国符号学家弗里克的“拟态理论”和焦点小组访谈法对其展开图像和内容分析,重新审视后城市化时代中观念景观所折射出来的乡愁与地方批判。研究发现,景观是研究人地关系议题的文化图像工具;观念景观是对物质景观的拟态,是基于真实世界之上的景观;“珠江夜游”艺术展通过大量的符号和观念景观的呈现,展现了后城市化时代珠三角地区民众独特的地方感知和地方记忆,也从直观和批判的视角展现了快速变化的社会现实下城市居民和城市之间的人地关系——城市本土居民表现出一种“不离地的乡愁”,并对人地关系失调的环境进行反思。研究对城市观念景观的图像和叙事分析是对传统文化地理学物质景观分析的有效补充,有利于从人的主体视角更深入地理解城市发展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2.
山地城市街道音象及景观特色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光宇  黄莉芸  陈娜 《山地学报》2005,23(1):101-107
街道是人们对城市景观最直接最经常的感受来源,是人们认识城市的重要场所.山地城市因其特殊的地理地貌环境,其街道的景观形象对整个城市形象具有更大的影响力.从山地城市道路形态特征意象、视觉特征意象及城市街道景观的三个构成要素,探讨了山地城市街道意象及其景观特色,以及如何构筑具有山地特色的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13.
广州城市旅游形象定位和建设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君亮 《热带地理》2000,20(1):27-31
根据国内外旅游形象设计发展趋势,提出城市旅游形象设计应有3个层次:(1)城市旅游整体形象;(2)城市旅游特色形象;(3)旅游企业形象。根据Jansen-Varbeke都市旅游产品的界定模式,结合广州实际分析了广州的旅游吸引物,将广州具有国内外吸引魅力的旅游形象定位为:(1)商都旅游,包括购物、美食、商务旅游区作为广州市形象旅游区,并就选址、景点建设提出了初步的构想。  相似文献   

14.
杨晴晴  杨效忠 《热带地理》2022,42(4):674-684
旅游地意象是旅游地理学的重要研究主题,旅游者具身化意象认知结果对旅游地行为忠诚、满意度及旅游资源开发至关重要。借助蕴含旅游者记忆与叙事信息的网络游记文本及图片位置数据,采用质性与GIS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构廊道型旅游地意象。研究发现:1)廊道型旅游地意象由线性意象、色彩意象、地方意象、审美意象和情感意象五维类属建构而成。2)皖南“川藏线”旅游者在场体验过程中的情感评价积极情感占主导地位,消极情感占比相对较少,其中高度积极情感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高度消极情感。3)旅游者皖南“川藏线”意象要素感知特征呈现动静结合、线性体验与感知兼具两个层级。其中,动静特征通过静态景观与动态体验共同展现,线性体验更多强调旅游者产生的刺激、惊险、震撼的驾驶乐趣及情感升华。4)皖南“川藏线”线性意象热点集中于桃岭公路及六道湾周边,色彩意象热点集中于储家滩和红杉林两地,审美意象热点集中于储家滩、青龙湖、红杉林沿线,地方意象热点集中于储家滩、桃岭公路和水墨汀溪一带。  相似文献   

15.
山地城市街道意象及景观特色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街道是人们对城市景观最直接最经常的感受来源,是人们认识城市的重要场所。山地城市因其特殊的地理地貌环境,其街道的景观形象对整个城市形象具有更大的影响力。从山地城市道路形态特征意象、视觉特征意象及城市街道景观的三个构成要素,探讨了山地城市街道意象及其景观特色,以及如何构筑具有山地特色的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16.
论文通过建立基于LDA(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模型和包含两级特征维度的旅游地意象感知研究框架,将LDA主题模型用于旅游微博文本分析,以特征维度半定量刻画旅游地意象感知特征,减少LDA主题凝练的主观性,帮助研究者在特定维度框架约束下准确、客观地提取旅游地意象特征。丽江古城案例证明,一级特征维度可以完整勾勒出丽江古城意象感知的基本框架,包括以聚落形态、音乐意境、标志人物、休闲空间和纳西美食为核心的5组空间与景观元素,深度旅游者、城市居民、年轻人、女孩子4类人群的特殊感知体验,及旅游者与环境要素的不同互动特征;二级特征维度进一步精细解读丽江古城的意象感知特征,表现为丽江古城慢活性、夜生活和浪漫之都的文化意象、旅游者对地方文化与现代风情融合的凝视与体验等。结合特征维度的LDA模型,准确构建了意象基本框架,成功刻画了丽江古城的形象及精细特征,并能进一步解析意象的形成机制,为旅游地意象感知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有助于深度解读意象形成的地方意义,厘清认知、情感和行为意象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功能区精细化研究——以北京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功能分区研究在时空尺度上不断细化,多源数据融合有利于推动城市功能分区研究的精细化发展。本文对比国内外城市功能区研究中对多种新型地理数据的内涵挖掘和应用,通过融合北京市2017年14400个栅格区域的手机信令数据和2016年高德地 图380975条兴趣点(POI)数据,量化区域功能使用强度的日夜差异和内部功能混杂程度,完成区域主导功能类型判定及功能混合度评价,并对北京城市功能区划分结果进行分析与验证,主要结论:① 北京的日间活跃区域面积是夜间活跃区域面积的3倍,其中餐饮、生活等服务设施的夜间使用强度更高,金融、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日间使用强度更高;② 北京市面积占比最大的三类功能区是旅游(28.2%)、居住(12.1%)、交通(11.4%),面积占比最小为金融功能区(2.8%),在空间上呈现出旅游、金融、公共功能区聚集,其他功能区具有离散分布的特征;③ 居住、餐饮、生活等功能服务存在较强的依赖性,而旅游、企业功能服务存在较强的排他性,北京中心城区内除旅游功能区外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复合功能特征,高度功能混合区约占研究区域的24.6%。功能区划分结果对于北京城市规划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也为今后深入研究城市功能区提供了有效方法和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智慧城市可推动城市旅游功能发展,研究智慧城市的旅游便利性水平对旅游可持续发展与战略制定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旅游系统理论和城市便利性内涵构建旅游便利性系统,进而构建由交通便利、功能便利、环境便利和服务便利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34个三级指标组成的智慧城市旅游便利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152个智慧城市作为研究样本,采用G1法和熵权法组合赋权,对智慧城市的旅游便利性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1)功能便利是影响智慧城市旅游便利性最关键的一级指标,其次是环境便利、交通便利、服务便利.2)智慧城市旅游便利性可分为高、较高、一般、较低和低5级,智慧城市间的旅游便利性差异呈现出由一般区向两极区逐渐加大的趋势,其中,高旅游便利性智慧城市匮乏,且与较高旅游便利性智慧城市形成沿"两纵一横"铁路线及沿海分布的空间格局.3)从分维度看,智慧城市的一级指标平均水平均符合其所在等级的级别标准,其中,交通和服务便利发展水平不均衡,而环境及功能便利性差异不显著,这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水平密不可分.研究结果可为智慧城市旅游吸引力评价提供理论基础,并为制定智慧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典型旅游城市生活服务水平评价及障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旅游城市是城市居民和外来旅游者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空间。根据城市发展的综合性目标与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密切对应理念,构建生活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中国23个典型旅游城市数据,运用TOPSIS模型评价2010~2016年典型旅游城市的生活服务水平,并引入障碍度模型分析旅游城市生活服务的主要障碍因素。结果表明,2010~2016年中国旅游城市生活服务水平呈现逐步上升趋势,城市排序比较稳定,珠三角和长三角旅游城市的总体水平较高,但仍未达到生活服务的高水平阶段;旅游城市在社会文化、经济基础和开放共享层面的评价得分逐步上升,公共服务和出行设施的评价得分下降明显,城市公共服务提升和出行设施的增量建设不足;大多数城市生活服务的主要障碍因素来自出行设施、开放共享、公共服务和社会文化,并且在出行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文化上的障碍度仍有增大的趋向。  相似文献   

20.
宗教旅游是宗教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兴旅游模式,基于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地五台山游客满意度的实证调研,运用IPA(important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即“重要性与满意度评价分析方法”构建五台山目前发展的优劣矩阵图,得出“高重要性、低满意度”的重点改进区域包括4个要素,即“景区的卫生”、“路标和解说牌”、“餐饮及住宿卫生”和“基础设施与环境协调性”。最后,提出如何弥补宗教旅游目的地五台山的劣势以及更好地发挥竞争优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