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生态环境现状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十年代以来,西德针对环境保护问题制订和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和法律,并取得了一些进展。如基本上控制了大气和水体的污染,城市中的空气和湖、河等水体,同前几年相比清洁多了;水处理有了显著的进展;DDT 及其他对人体有害化学物质被严禁使用等等。但是像西德这样一个土地面积不大(二十四万九千方公里),人口稠密(六千三百十七万人口,其中一半居住在城市),工业、交通(公路总长达十七万公里,占全国5%的土地面积)发达的国家,对生态环境和动植物资源的保护,还存在严重问题。近三十年来,整个脊椎动物减少了39%,低等羊齿植物—30%,很多野生动植物濒临绝种。自然保护协会为此发表了“红皮书”。绝种现象不仅意味着生物种的灭绝,更重要的是表明生态系统失去了原始自然面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发展现代农业,为适应大型农业机器耕作,农田地块合并越来越大,致使上百万的自然小生境遭到了破坏;成千上万个湿生生境(池塘、沼泽、海滩、泥炭地等)被排干;河流被截弯取直,  相似文献   

2.
区域问题中欧四国和其它发达国家一样存在着一系列区域方面的问题。这四个国家所面临的共同难题是都存在着低收入的边远农业地区的问题。例如,奥地利的东部与高山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北部土地贫瘠地区和实际上遍及全国的丘陵地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北部的某些地区以及瑞士的丘陵与山区。这些地区一般的都是地广人稀的。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     
城市化是指城市形成过程,即人与环境发生变化的复杂过程。城市化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①人和一些活动渐渐集中在一些城市和集镇内,从而扩大了居民点的范围;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生变化,农业活动不再是主导经济;③人口结构特征的变化(如,出生率降低,死亡率上升,城市人口增加);④城市不断向外扩张,超出城市和集镇的建筑区范围,导致农村经济用地  相似文献   

4.
陈彦光  罗静 《地理研究》2006,25(6):1063-1072
从城市化水平的Logistic方程出发,推导出如下关系式:城市化速度最快时期的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的饱和值÷2,最大城市化速度=城乡人口增长率差×城市化水平的饱和值÷4。对概念的定义和方法的应用给出了限定和说明。借助美国17901960年的城乡人口普查数据验证了上述推导结果。利用上述关系分析了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数据,结论是:2005年前后城市化速度达到峰值,由此判断中国的城市化水平饱和值为80%左右;2005年之后,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增长速度在理论上应该减缓,在实际工作中不宜继续推动加速过程。  相似文献   

5.
区域问题和其它工业化国家的情况类似,中欧四国也都存在某些区域问题。首先,这四个国家都有低收入的农业地区。例如,奥地利的东部与高山地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许多丘陵地区和土壤贫瘠的北部地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北部的许多地区以及瑞士的丘陵与山区。这类地区一般的都是地广人稀。但是,居住在这类地区的总人数还是相当可观的。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这些国家一直在关心这类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7.
本文阐明城市化原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人口城市化模型,利用它对我国1988—2050年城市化趋势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8.
对于城市化有不同的理解,一般认为城市化是指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的过程,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的过程。经济学的定义是在经济活动中,农业活动占的比重逐渐下降,非农业活动占的比重逐渐上升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通过探析城市化发展质量的内涵,建立包括城市基础实力、城市化发展协调度、城市化发展可持续水平3个维度的31个指标体系及城市化发展质量评价模型、城市化发展"质"、"量"协调性测度模型,利用联合国法修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发展速度,根据1978~2008年相关统计数据及2008年各省最新统计数据,基于对城市化质量的测度,判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发展速度及2008年省际城市化发展速度的适度性。研究结果表明,1978~2008年,中国城市化发展质量指数逐渐增大,城市化发展速度与质量的协调性渐好,城市化发展速度略显滞后;省际城市化发展质量指数差异明显,从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降低,城市化发展类型可分为质量过度滞后型、质量滞后型、协调型、速度滞后型及速度过度滞后型5种类型;人口城市化水平并不能反映城市化发展质量的真实水平,城市规模与城市化质量亦不存在对应关系;中国城市化质量各个领域发展均衡性明显不足,城市基础实力是当前城市化发展质量提升的主要动力,省域城市化发展质量较高及"质"、"量"协调性较好的地区仍存在许多不足。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我国重要发展战略,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研究以快速城市化的沿海工业大省山东省为例,通过非协调性耦合模型对1990年~2014年山东省城市化发展水平、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及其非协调耦合过程进行定量分析,并运用GIS测度其空间分布状况,得出以下结论:(1)总体来看,1990年~2014年山东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与资源利用水平较低。(2)1990年~2014年山东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非协调性持续下降,由磨合非协调耦合阶段向拮抗非协调耦合阶段转变。(3)城市化水平、生态环境水平及其非协调性耦合度呈鲁东、鲁中地区优于鲁西地区的空间格局。区域自然环境、区域发展阶段、区域技术条件、区域产业结构、环境规制效率、区际关系结构是影响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探讨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状态,对指导我国城市化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后,以领军人物杨小凯等华裔经济学家为主体的经济学家运用超边际的分析方法,对传统的古典经济学理论发动了强有力的挑战,从而也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新兴古典经济学革命.在城市经济学领域,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城市化模型重点考察了分工对城市化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提出"城市的起源、城乡的分离都是分工演进的结果."虽然新兴古典城市化模型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是,它对中国的城市化问题却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1949年匈牙利从业人口中有一半是从事于依附土地的工作,仅有22%的人口从事工业工作。这表明经历了约20个世纪匈牙利仍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工业不发达的国家。经济结构与居民网点相一致,其中农村居民点占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13.
贫困落后地区的城市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贫困表现出特有的经济社会特征,严重地制约和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发展的大敌。加快城市化进程对贫困落后地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扩大就业空间、实现劳动力就业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和现代化具有积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通过对贫困落后地区城市化动力机制的分析,提出加速贫困落后地区城市化进程的相应对策。针对贫困落后地区的区情特征,文章认为加速贫困落后地区城市化进程并非单纯追求城市化的提高,而是城市化质量和内涵的提高。文章围绕这一问题就贫困落后地区的城市化道路、发展模式、城市发展方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新兴古典城市化理论与中国城市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银娇 《福建地理》2006,21(2):46-47,54
20世纪90年代后,以领军人物杨小凯等华裔经济学家为主体的经济学家运用超边际的分析方法,对传统的古典经济学理论发动了强有力的挑战,从而也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新兴古典经济学革命。在城市经济学领域,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城市化模型重点考察了分工对城市化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提出“城市的起源、城乡的分离都是分工演进的结果。”虽然新兴古典城市化模型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是,它对中国的城市化问题却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人口统计学原理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尤其是对于城市化过程。整个世界正朝着更为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发展,这个过程在发达国家已基本完成,而在第三世界的许多国家才刚刚起步。目前,越来越多的地方可以获取世界城市数量和规模的数据。联合国《人口统计年鉴》即是一个十分可靠的资料来源,它列出了所有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从该数据库中选出一段时期内一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数据进行处理,便可以得出一个城市化的粗略指数。  相似文献   

17.
各种聚落的位置及内部结构通常受到环境因素,特别是用地形状的很大影响。农村小聚落的分布格局常表现出各种地貌因素的作用。地貌条件还影响到城市内部的具体建筑、城市整体形状、城市化的总体特征(集中与分散)和城市分布格局。中爪哇的聚落分布便反映了该地区平原和丘陵的总格局。  相似文献   

18.
云南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人口城市化质量与土地城市化质量两方面,构建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2007~2016年相关数据为支撑,定量计算云南省多年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耦合度、综合发展指数和协调发展度,并根据协调发展类型划分标准对研究时段内云南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的协调发展类型和对比类型进行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对二者的协调状态进行评估;同时在GIS技术支持下,分别以2007年和2016年为时间节点,揭示不同时段云南省各市(州)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特征与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从时间序列特征看,云南自2010年起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土地规模扩展过快,存在造成空城的风险;城市化水平总体发展趋势良好,人口与土地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高;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协调发展趋势良好,逐步进入协调阶段;从空间格局特征看,呈现以昆明为中心,从中部“协调型”逐步转变为边缘“失调型”的空间格局;土地城市化滞后型数量少,且集中分布于滇中和滇西北地区;人口城市化滞后型数量多,广泛分布于滇东、滇西、滇南和滇东北的大部分地区;各市(州)协调发展状态分属协调阶段、磨合阶段和失调阶段,协调发展对比类型空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9.
1.引言随着城市化的持续发展,城市将容纳越来越多的人口。人们普遍认为城市化同经济发展相一致,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对大多数发达地区来说确是如此。在不发达地区,城市化伴随着极大的贫困和过多人口对有限的城市基础设施的极大压力,主要是由于同城市基础设施发展不相称的乡村人口迁移造成的过快人口增长产生的。迁移现象是由一系列有关的社会经济因素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产生的,由于原因与后果之间有很大的时间延迟,这种关系通常是模糊的。  相似文献   

20.
基于非参数DEA-Malmquist方法,采用2005—2010年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对河南省各地级市的城市化相对效率、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河南城市化效率总体上未达到理想状态,并呈现下滑趋势;区域城市发展的不平衡是制约河南城市化总体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且2005—2010年间河南省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主要是由于技术进步的无效率引起的。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