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3年分析了不同大小斑节对虾肌肉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和肌肉蛋白质 的氨基酸组成。虾体肌肉中有各种游离氨基酸存在,但数量很少,而且比例与肌肉 中结合氨基酸不一致。不同大小斑节对虾,其肌肉中氨基酸组成基本一样,不同的 是小虾的半胱氨酸、蛋氨酸含量比中虾、成虾的低;成虾的缬氨酸、异亮氨酸含量比 小虾、中虾的低,而酪氨酸、苯丙氨酸、天门冬氨酸较高。随着虾体的长大,甘氨酸、 丙氨酸的含量逐渐下降,而脯氨酸的含量升高。雌雄虾的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只 是雄虾的甘氨酸含量偏低,精氨酸含量偏高。  相似文献   

2.
对虾养殖生产中,饵料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由于鱼粉涨价,采用豆饼配合饵料养殖对虾已在世界各地广为传用。本文总结了各地投喂豆饼配合饵料对对虾幼虫和稚虫的存活率、生长特性和饵料利用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盐度是影响对虾存活、生长的重要因子。对虾对盐度的适应除与温度、对盐度变化的适应时间、发音阶段、蜕壳期等因子有关外,还与个体大小密切相关。有关斑节对虾仔虾对盐度的适应已有许多报道,Cawthorne(1983)报道了第28天的仔虾对盐度的适应能力强于40K以后的仔虾;Chakraborti(1986)用1.0~1.2厘米仔虾为材料作了盐度变化对其存活率的影响试验;林美云(1982)也用头胸甲长0.53~0.74厘米(体长约1.5~  相似文献   

4.
绿色巴夫藻作为斑节对虾蚤状幼体的饵料效果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我国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苗种来源全部为人工培育所提供。对虾蚤状幼体的饵料是影响幼体成活率的关键问题之一,雷其祥1985年、陈明耀1988年、曹淑莉1990年、陈柏云1991年、林瑞才1992年等分别研究了斑节对虾、墨吉对虾、中国对虾、长毛对虾,近缘新对虾幼体的适宜饵料。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是陈椒芬1982年从山东省海阳县沿岸海水中分离而得到的一种金藻,藻细胞无细胞壁,大小为6.0μm×4.8μm×4.0μm,是一种适温范围广、光照要求低的单胞藻,是…  相似文献   

5.
Seven different preparations of compound feed were tes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in prawn culturing experiment. The result shows that No. 3 compound feed has the best effect compared with that of all others and the control. An average increase of 36.8 kg per mu (0.15 hectre) and a reduction of feed cofficient by 1.63 were achieved.  相似文献   

6.
对虾(Penaeus orientalis)对饵料蛋白质及氨基酸的消化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用^51Cr2O3作指标物,测定了几种实验饵料的蛋白质及氨基酸的消化率,并研究了一些加工方法对消化率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花生饼、大豆饼、秘鲁鱼粉和小杂鱼虾被认为是对虾配合饵料的优质蛋白源。蛋白质消化率随蛋白源种类、状态的不同而变化(70.8—97.1%)。鲜贻贝肉的蛋白质消化率此于品的高得多。鱼粉消化率的高低根据其质量好坏而定。在一定程度上,氨基酸的消化率随着它的含量增加而上升,并和蛋白质氨基酸本身的结构性质有关,过18目筛的花生饼蛋白质消化率较低,过40至100目筛的各组花生饼蛋白质消化率没有明显差异。60℃烘干、晒干和远红外烘干的花生饼,蛋白质消化率没有明显差异,而103℃烘干者,不易被消化。远红外烘干时大多数氨基酸的消化率没有显著影响,但苏氨酸和缬氨酸的消化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3%的褐藻胶对蛋白质和大多数氨基酸的消化率影响不大,但赖氨酸和缬氨酸的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7.
中国对虾配合饵料添加维生素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维生素作为一个综合指标加以试验,配备5个不同维生素水平(0,0.27,0.54,1.1,2.1%)的饵料试验组,经较长期的室内饲养试验以考察混合维生素对对虾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随着添加维生素份量的增加,对虾的成活率也增高,增重倍数也提高。这就表明,维生素(在试验范围内)有降低对虾死亡率、促进生长的作用。维生素促进生长的效应最敏感区间是0~0.54%,在此范围内,维生素的少量增加也能明显地提高其生长效果,而维生素在1.1~1.2%范围内,增重曲线就逐渐趋向平坦,表示2.1%的添加量接近维生素的最适添加量。 维生素还有降低饵料系数的作用,在试验范围内,随着维生素的增加,饵料系数也降低,最低可达2.48。  相似文献   

8.
几种海洋微藻喂养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9.
10.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BV)病诊断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利生  陈福华 《热带海洋》1993,12(4):95-99,T002
对潮阳县古埕村养殖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的成体病虾在光学显微镜下作病理组织诊断表明,被病原体感染的肝胰脏腺泡管和导管的上皮细胞核肥大,其内包含一些近似圆球形的包涵体,分别用苏木精-曙红、姬姆舍、孚尔根和Brown and Breen's Gram等染色剂作比较染色。致病细胞发育分:(1)指环期:(2)未成熟包涵体期:(3)成熟包涵体期。该病毒包涵体的形状、大小和形成部位、致病细胞发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对虾养殖过程中预防疾病的综合措施,内容包括清池,种苗质量与放养,池水的控制,合理的混养,轮养,使用优质饲料等主要环节。如果能用科学的方法养虾,控制好关键技术,就可以避开虾病的困扰,达到预期产量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采用5种不同饵料投喂斑节对虾幼虾,研究各饵料对幼虾的体长、体重及成活率的影响,实验周期为20天;然后用投喂攻毒的方法分别感染WSSV,观察不同饵料对幼虾WSSV敏感性的影响。实验周期为12天。结果表明,投喂卤虫无节幼体组的幼虾,其体长、体重增长明显优于其它各组(P〈0.01),随后依次为贝肉组、鱼肉组、人工配合饲料组、虾片组。不同饵料对幼虾WSSV敏感性的影响也有差异:投喂感染WSSV后,卤虫组和鱼肉组成活率最高,明显高于贝肉组、人工配合饲料组和虾片组(P〈0.01)。PCR检测表明,感染后全部幼虾个体为病毒阳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饵料中钙磷含量及钙磷比对中国对虾生长发育的影响。实验结果是:对仔虾,当饵料中钙磷总含量约为1%而钙磷比为1:7.3时,其成活率及增重最好,对幼虾,当钙磷总含量约为2%而钙磷比为1:1.7时,其增重及饵料转化率最高。钙磷总含量较低时,钙磷比中磷含量虽高,也会影响仔是的成活率和增重。本文结果和Kanazawa等报道的在饵料中最佳Ca/p比为1:1的结论不同,而和Deshimsru报道的结果一致。在饵料中可不另加钙盐,而宜加入适量的磷酸盐。  相似文献   

14.
中国对虾配合饵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于1991年7月21日-8月19日在河北省唐海县西林养殖场以养成期中国对虾为材料,在其配合饵料中添加维生素C进行中国对虾对维生素C需要量的试验。结果表明,当中国对虾体长为5.5-7.5cm时,若以本项研究采用的配合饵料的基本成分和配比为基础,配饵中维生素C的最佳变化添加量为0.018%-0.030%。研究发现,变动的维生素C适宜添加量对于中国对虾具有明显的促进生长,增强抗病力和抗低氧能力以及提高存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对虾配合饵料科学配方优化模型方法的建立及具体运用。 l 配方设计的数学模型 饵料配方设计的数学模型主要根据线性规划原理和方法建立,它研究的对象实际上是一个最优化问题,就是求某一目标函数在一定约束条件下的最小值(或最大值)。其数学特征是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均为线性函数,即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都可以用线性不等式组来表示。因此,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的标准形式在约束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的对虾养殖事业发展很快,虾苗的需求量急剧增长。与此同时,我国的对虾增殖工作也日益受到重视,并开始向有关海区试放虾苗,以增殖我国的对虾资源。为此,迫切需要解决大规模生产虾苗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对虾养殖水质与饵料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投喂不同厂家生产的对虾配合饵料致使水质因子变化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对虾养殖水体的pH、溶解氧及氨氮含量的变化和饵料的质量有直接关系,且影响到对虾的生存。而养殖水体的盐度、温度的变化和饵料的相关性不甚明显。文中还对配合饵料影响养殖水质因子变化的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Ⅰ.1. 实验时间及亲虾来源 越冬实验分別于1985~1987年的11月1日~4月30日进行。亲虾购自蒲田市乌垞、江口对虾养殖场,这些亲虾为从自然海区采捕的野生种虾经产卵繁殖在虾池养成的子代。用容量为55~60L的塑料桶装载(桶内约25~30L海水,5~14尾/桶),途中水体连续充气,以减少运输造成的死亡,到达目的地后,把虾分放于各种规格的室內池。  相似文献   

19.
用光镜观察经人工感染白班杆状病毒(White Spot Baculovirus,WSBV)后患血型血斑病的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的血淋巴涂片,研究了WSBV导致的淋巴细胞数量及结构异常,通过检测感染WSBV后患病虾与健康虾的血清主要生化指标,首次提示了两的主要差异及WSBV在宿主体内增残的时间过程,结果表明:患病虾淋巴细胞明显减少,无颗粒细胞难以找到,颗粒细胞和小颗粒细胞分别为健康虾的11.7%和4%,颗粒细胞内出现深染区,空白或异样突起,血涂片上偶尔发现有大型固定性吞噬细胞,在患病虾血清主要生化指标中,Ca^2 含量比健康虾显升高,患病虾为15.93mmol\L^-1,健康虾为10.71mmol.L^-1,相反,患病虾血清中总蛋白(Tp),总磷(PB)及乳酸脱氢酶(LDH)均比健康虾个体低,3含量依次为:52.07g.L^-1,0.34mmol.L^-1, 和35.27IU.L^-1,在健康虾个体血清中为:66.29g.L^-1,0.66mmol.L^-1及82.36IU.L^-1,而K^ ,Mg^2 ,含蛳无显差异,血沮中Ca^2 ,PB及TP的含量可以作为斑节对虾感染WSBV后出现白班病的血清生化特征,斑节对虾感染WSBV后不同时间内血清主要生化指标显示增残的时间顺序可能为:24h内主要进行核酸复制,24-48h主要进行囊膜蛋白的合成,病毒从入侵宿主要细胞到从细胞内释放的过程约需48h.  相似文献   

20.
斑节对虾一种新球形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细法  吴定虎 《台湾海峡》1996,15(2):159-162,T001
应用电镜超薄切片技术,发现斑节对虾肝胰腺上皮、肠上皮和淋巴样细胞质中一种新的球形形病毒,称之为斑节对虾球形病毒。病毒粒子为球形,直径28-35nm,核衣壳直径21-28nm,囊膜光滑无纤突,包涵体多数为球形,体积差异颇大,外有单位膜包被。MSV与MBV混合感染,造成严重理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