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介绍了张家口地震台的基本现状及形变数字化仪器的改造情况。从长期趋势、短期趋势和固体潮形态变化等方面,对地形变模拟观测和数字化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对资料的连续性、稳定性、一致性和固体潮观测精度进行了分析,得出数字化资料总体评价。并针对数字化观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易县地震台的基本现状及形变数字化仪器改造情况,并从长期趋势、短期趋势和固体潮形态变化等方面对易县地震台形变模拟观测和数字化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对数模两种观测资料的连续性、稳定性、一致性和固体潮观测精度进行了分析,得出数字化资料总体评价,并对数字化资料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涉县地震台站基本现状及其形变数字化仪器改造情况,并从长期趋势、短期趋势和固体潮形态变化等方面对涉县台形变模拟观测和数字化观测资料进行形态对比,对数模两种观测资料的连续性、稳定性、一致性和固体潮观测精度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数字化资料总体评价结论。针对涉县数字化资料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十五"改造的安徽省数字化形变观测资料的处理分析,对一些非常规性异常变化原因进行异常落实和分析排查,对各类观测仪器做出基本评估,并得出影响资料质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叙述了河北怀来台固体潮的观测条件、项目以及怀来台形变观测仪器数字化改造的情况和试运行情况,通过水管仪、伸缩仪2002年1月至3月数字化观测资料与2002年的同期模拟观测资料的内精度计算、对比,分析了数字化观测运行的可靠性、稳定性、完整性、连续性。得出河北怀来台地形变数字化改造是成功的,取得了预期效果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收集整理新疆精河地震台数字化形变资料和该地区的气象要素观测资料,利用相关和回归分析,研究精河定点形变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和气象因素对精河数字化形变观测资料的影响特征,并给出精河数字化形变观测资料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银川台形变数字化观测资料中出现的干扰异常的分析和处理,总结出银川台形变资料干扰异常的特征和处理方法,为银川台形变数字化观测资料干扰异常处理积累经验,同时为其它台站的形变观测资料干扰的处理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取Nakai拟合、振幅因子、调和分析和相对均方差等方法,对河北省数字化形变台站的形变观测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形变观测资料中,怀来、易县和宽城的VS垂直摆倾斜仪、DSQ水管倾斜仪和SS-Y伸缩仪观测资料对河北范围内的中强以上地震有中、短期映震能力。  相似文献   

9.
由泰安地震台形变资料看固体潮数字化观测运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梅  宋治平  李峰  刘静 《地震研究》2004,27(1):49-56
泰安地震台为全国形变一类观测台。现有除重力仪、井下竖直摆外的几乎所有形变固体潮数字化观测仪器。通过对山东泰安台固体潮形变观测的数字化与模拟资料的一致性、精度和格值的对比研究,以及对数字化资料连续性、稳定性的综合统计分析,对各套仪器的运行状况进行了评价和论证。认为数字化与模拟观测资料的固体潮形态、观测精度、方差及均值无显著性差异。在数字化倾斜仪中,水管倾斜仪的稳定性及精度较高,石英摆存在一定程度的漂移,垂直摆倾斜仪的漂移较大、资料内精度较低。伸缩仪资料也存在精度较低的情况;压容及体应变仪资料内精度较高,但压容仪漂移较大,仪器稳定性不及体应变仪。  相似文献   

10.
从趋势变化、连续性、稳定性、相关性、观测精度及一致性检验等方面对乾陵台地形变数字化和模拟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数字化资料的总体评价,并对数字化观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安江地震台根据“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总体设计和“浙江省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建设的要求,对原有的观测楼、观测山洞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1]。原观测楼拆除,新建440m2观测楼,并在原有设备基础上新增甚宽带地震计KS-2000和强震计PS-23。改造设计严格按照《地震及前兆数字化地震观测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安徽地震前兆台网三大学科观测项目的现状,统计了近年来安徽前兆观测数据的同震效应与映震情况,结果表明:仅局限于地表或浅层的前兆观测数据,很大程度上难以获取到反映地震孕震过程的真实有用信息。提高现有前兆数据使用效率、选择真正有意义的前兆观测手段和直接触及孕震区边界的观测敏感点是安徽地震前兆台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震前兆台网主要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十五”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建设,中国地震前兆台网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从观测、运行和服务等几个方面对中国地震前兆台网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进行了全面分析总结,提出了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以供今后前兆台网建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介绍了成都市的地震监测工作状况。在“九五”、“十五”期间,成都市加大了对地震监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先后建成了成都市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含一期工程、二期工程)和成都市数字电磁波观测台网,改造了成都市地震监测中心。根据成都市现有地震监(观)测能力,“十一五”期间,将继续加强成都市的地震监(观)测工作,从防震减灾的角度提升成都市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描述了“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分项信息服务系统中计算机机房接地系统的分类和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提出了在接地系统设计时的具体技术指标。并对计算机机房接地系统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数字强震动台网作为"十五"重大项目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迄今为止我国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强震动观测台网。由于台网采用了多种数字强震动仪,不同型号数字强震动仪的一致性程度直接影响到台网的观测质量。通过对台网所用5种数字强震动仪的振动台试验和结果分析,表明这5种数字强震动仪的一致性良好,能够满足中国数字强震动台网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17.
“地震综合信息显示与消息通告系统”是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信息分项应用软件之一。介绍了该系统架构,分析了该系统软件主要应用模块,为深入了解以及合理使用该系统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主要介绍了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应急分项软件"地震应急快速触发响应系统"中的参数配置和用户分组管理2项重要的基础功能模块,详细阐述了这2项功能的具体实现方法和原理。  相似文献   

19.
山西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中心网络系统集成与资源共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志文  李慧玲 《山西地震》2001,(4):11-12,15
叙述了山西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中心网络系统的构成及数据共享的方式,指出用港震系统和泰德系统实现的资源共享方式可满足《数字地震及前兆观测技术规范》所规定的功能要求,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行之有效,优点突出。  相似文献   

20.
国家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设中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地震应急指挥系统是国家公共安全平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为国家与各级地方政府进行地震应急指挥服务的专业技术支持系统。本文以数字观测网络项目为背景,全面归纳和总结了国家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设中的关键技术及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