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1月16日,由青海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牵头历时四年完成的“三江源区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系统”和“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地理信息系统”通过青海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评审,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这两项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是测绘服务于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的重要举措,是测绘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系统的建成,标志着青海省转变地理信息服务方式取得了新的进展,为青海省生态保护及循环经济建设提供更好的地理信息服务,以及直观、科学、准确的空间辅助决策支持,推动青海省政务信息化迈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2.
7月6日,国家西部1:5万地形图空白区测图工程的成果应用项目——“三江源区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和“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两个地理信息系统通过专家验收。这两个地理信息系统根据国家测绘局与青海省人民政府签订的“加强青海省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合作协议”,由国家测绘局和青海省测绘局共同投资开发建设完成。  相似文献   

3.
从数据加工处理和整合的角度出发,把建设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格式规范及数据库数据内容整合作一说明,为该系统的稳定运行、后期数据更新维护的顺利进行提供最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4.
南京市区土地覆被及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以南京市区为研究区域,在对2000年TM和2004年的CBERS-2星进行影像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取不同年份的土地覆被信息,进而分析土地覆被和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得出如下结论:2000年土地覆被以居民地、水田和旱地为主,2004年则以居民地、旱地和林地为主,且水田大面积减少,居民地面积增加明显;土地覆被发生变化的部分以水田和旱地为主。从土地覆被类型变化率的角度,水田和公交建设用地变化最快,动态度分别为-8.61和5.17。不同类别之间的转化较为复杂,八大类别之间有20对转换关系(其中裸岩没有参与转换)。两年的生态环境质量值(EV)分别为:0.3871和0.3799,它表明南京市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程度很小;生物丰度指数提高了10.43,说明南京市区生物丰富程度有很大改观;两年的植被覆盖指数相差较大,说明植被覆盖减少显著。  相似文献   

5.
黄河三角洲海岸线遥感动态监测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黄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海岸线变迁最快的地区之一。遥感与GIS技术相结合,能准确及时地监测黄河三角洲海岸线的动态演变。本文以1976年以来多时相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通过几何精校正与配准,形成统一投影与坐标体系的遥感影像,运用平均高潮线法,对20景时间序列影像经分类处理后提取海岸线;另经GIS叠加分析,剖析了现行黄河河口、钓口河口地区海岸线的演变过程及其规律。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由遥感影像解译获得的土地利用数据和MODIS NDVI产品,采用空间转移矩阵、最大值合成法、均值法和一元线性回归模拟等方法,分析了2000年以来京津风沙源区生态环境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05年京津风沙源区耕地开垦、林草地减少的趋势有所减缓,但区域气候变化趋于干旱,水域面积明显减少,草地退...  相似文献   

7.
一、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体系概述 (一)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的概念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即将同一区域不同时相的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对比,从空间和数量上分析其动态变化特征及未来发展趋势。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是基于同一区域不同年份的图像间存在着光谱特征差异的原理,来识别土地利用状态或现象变化的过程。其本质是对图像系列时域效果进行量化,通过量化多时相遥感图像空间域、时间域、光谱域的耦合特征,来获得土地利用变化的类型、位置和数量等内容。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项目采用PCI V8.1遥感图象处理软件,对SPOT,TM,ETM卫星数据进行了校正、配准、镶嵌和多源多时相遥感数据融合,采用3种方法对土地利用变化信息进行提取,通过野外调查验证和GPS实地测定对变化图斑的空间数据进行精确定位,实现了RS与GPS的有机结合,提高了监测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获得了快速、准确、翔实的矢、栅、属一体化监测成果。  相似文献   

9.
红树林遥感动态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树林动态是地理学、生态学和湿地学等学科关注的热点之一。遥感技术具有宏观性、高效性和经济性等特点,在红树林动态监测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关键词对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2个数据库自2000年以来发表的文章进行梳理和归纳,从研究区域分布、文献数量、遥感监测数据源与方法、全球红树林动态以及全国红树林动态变化分析5个方面总结了近20年来国内外对于红树林遥感动态监测研究进展。研究结果表明,多传感器高时空分辨率数据将成为红树林遥感动态监测的重要数据源。将雷达数据和光学遥感数据进行融合,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红树林卫星遥感监测能力。无人机平台搭载多种类型的传感器(如多光谱、高光谱或激光雷达传感器),可以从不同方面获取红树林生态系统参数,结合遥感智能分析算法,有助于推动红树林遥感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红树林遥感动态监测相关研究表明,全球红树林总面积范围大致在1.1×108 ~2.4×108 hm2,总体仍呈减少趋势,而在区域上中国红树林面积则有所恢复。本文最后对红树林遥感动态监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11.
福建省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文系统论述了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系统建设的目标、原则与具体内容,技术路线与实施方案,以及系统建成后的意义与作用。“福建省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是“数字福建”的重大应用项目之一。该项目由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生态环境数据库和生态环境决策支持与管理信息系统3部分组成,包括福建省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系统、地面动态监测系统、应急响应监测系统,福建省生态环境综合系列地图、多媒体动态演示系统与电子地图集、综合信息图谱,福建省生态环境数据库、决策支持管理信息系统8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从多源多时相遥感数据用于南极动态监测的影像获取与处理关键技术人手,针对南极过轨的卫星情况,分析了可获取的卫星影像的种类;研究分析南极在控制点缺乏以及控制点布设困难的情况下,采用无控制及稀少控制的几何纠正方法;研究分析南极遥感影像中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光谱的使用及融合方法,为实现南极冰雪环境的动态监测提供了技术基础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为打击各类违法采矿行为,自2007年起山东省在全省基岩裸露区开展了多轮次矿产勘查开采遥感动态监测,及时发现了各类违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行为,为监测区矿产资源监管提供了执法依据。结合山东省矿产勘查开采遥感动态监测工作现状,探讨了矿产勘查开采遥感动态监测相关工作内容及要求。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月中下旬至2月上旬,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大范围、长时间的强降雪及冰冻灾害。这次冰冻雨雪灾害,不仅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社会经济运行造成了极大破坏,而且对当地生态环境也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以湖南省资兴市为例,运用遥感技术和地面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监测了本次冰雪过程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监测发现:本次冰雪过程对植被覆盖破坏显著,植被指数呈较大范围降低趋势,降低区域的总面积占资兴市土地总面积的54.12%;森林生态系统受损严重,除灌木林外302.2万亩森林全部受灾,其中,针叶林比阔叶林严重,幼龄林比成熟林严重,外来种比乡土树种严重,人工林比天然林严重;冰雪过程后土壤含水量增加、边坡失稳,地质灾害危险程度明显增高,工程建设区和林缘陡坡地带以滑坡(崩塌)为主的地质灾害频频发生。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数据的特点和共享现状出发,主要针对该数据的可应用领域、当前的云GIS技术、国家政策以及成功的案例等方面,对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数据共享的可行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目前存在的共享难点,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河下游地区是我国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的区域。本文主要从地表水(湖泊、河流和湿地)、地下水、地表植被覆盖的角度,基于多源遥感和长时间序列数据,监测和分析生态输水前后区域环境变化和生态响应。首先,采用基于知识迁移的专题图斑更新技术,实现了1990、1995、2000、2005、2010和2015年区域湿地遥感制图和植被覆盖度等生态因子指标提取;然后,以2000年为基准(生态输水起始年),结合地下水位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了人工生态输水前后区域生态环境动态变化过程。结果显示:① 生态输水前(1990-2000年),塔河下游的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流域范围内一半以上的沼泽湿地消失、河道干涸,地下水位下降,区域植被覆盖大幅度下降;② 生态输水后(2000-2017年),区域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改变了下游河道长期断流状态,区域地下水位明显抬升,地表水域(湖泊和沼泽)面积呈现“V”型逆转增加,区域植被覆盖区和覆盖度均呈现显著增加趋势,曾经一度干涸的塔河尾闾台特玛湖水域面积2017年8月达到147.87 km2。以上研究结果综合表明人工生态输水工程对塔河下游生态环境拯救和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遏制了生态输水前塔河下游生态环境继续恶化局面,流域生态环境正在逐步恢复。  相似文献   

17.
延河流域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系统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遥感 (RS)、地理信息系统 (GIS)、全球定位系统 (GPS)为核心技术 ,采用 ETM/ TM卫星数据、航空机载对地观测数据 ,结合地面测试和综合调查方法 ,完成了延河流域面积 10 0 15 .797km2的生态环境本底调查 ,建立了 1990~2 0 0 0年的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系统。查明了区内主要物种和植被分布 ,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现状及其动态变化 ,划分出 5个生态区 ,2 5个生态系统 ,提出了延河流域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8.
斯里兰卡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重要的节点国家,其周边海域生态环境变化与经济发展、休闲生活和食品安全密切相关。利用2002—2017年的MODIS遥感反演产品对斯里兰卡岛周边海域、关键节点港口科伦坡的生态环境参数年际变化规律分别进行分析和2003—2012年的MERIS遥感反射率产品对保克海峡进行水体类型时空分析,结论如下:① 研究区内光合作用有效辐射高值出现在马纳尔湾,海域沿岸浮游植物生物量相对较高,与海表温度负相关,外海浮游植物生物量极低,与透明度负相关。② 科伦坡港附近水温(海表温度)、海面光照强度(光合作用有效辐射)、水体清洁度(海水透明度)、海洋食物网基础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叶绿素浓度)和浮游植物净初级生产力最大值分别出现在4月、3月、3月、8月、7月,致灾因素重点关注8月潜在的赤潮。③ 保克海峡浑浊带的源头是印度的卡里梅尔角,由高韦里河携带大量泥沙造成。这有助于了解和认识高时空变化的保克海峡及斯里兰卡周边海域在不同时间-空间的海洋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遥感动态监测城镇扩展己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利用ASTER和TM多源多时相遥感影像和地形数据,以福建省漳州市区为示范区,对城镇建筑用地扩张进行了遥感监测。研究认为,对于ASTER影像,综合利用光谱知识、多时相植被指数、城镇建筑用地的地形分布等建立分类决策规则,可以有效提取城镇建筑用地信息(精度不低于90%);研究提出用较新时相影像获取的城镇建筑用地限定较早时相影像城镇建筑用地提取范围的思路,拓展了TM影像三指数法的应用范围,以此保证了较早时期TM影像城镇信息的有效提取。  相似文献   

20.
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技术方法介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遥感监测方法多种多样。但为了确定变化类型,要引入遥感图像分类方法。遥感分类方法一直是遥感技术方法研究的重要领域。迄今为止,目视解译仍是成功的分类方法;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目视解译分类与计算机自动分类将协调发展。我国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方法主要采用目视解译、计算机自动分类及目视解译与计算机图像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其中,目视解译的方法一直占有重要地位。随着高分辨率传感器的相继问世,利用多平台遥感数据融合进行监测研究将有利于提高分类、监测精度。我国的土地利用遥感监测研究正深入开展,并将在计算机信息提取及监测方法上取得更大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