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析了华北地区自1976年以来MS≥6.0地震前地下流体长趋势变化的形态、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地下流体长趋势变化出现时间早、范围广,具有协调性、重复性、迁移性等特性,主要沿构造带迁移,迁移方向为外围向内迁移或内部向外迁移;形态主要为趋势转折、破年变、加速等,其中绝对大多数为趋势转折变化;地下水位分析表明长趋势变化绝大部分呈现为缓慢上升或下降减缓的走势。对比研究了地壳形变与地下流体长趋势变化,发现地壳形变长趋势时间早于地下流体;形变出现张压变化与水位变化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即形变绝大部分出现缓慢压性变化或张性减缓变化,水位绝大部分出现缓慢上升或下降减缓变化。最后讨论了强震前地下流体长趋势变化产生的机理:在地震孕育过程初(早)期,构造应力的缓慢增强将使岩体所含裂缝闭合,地壳发生变形,从而改变岩体的空隙率及相应的孔隙压力和渗透率,引起诸如地下流体长趋势动态异常变化;构造应力缓慢增强并向未来震中聚集,造成地下流体长趋势动态异常变化向震中迁移;而深部物质的不断上涌和影响范围增大致使地下流体长趋势动态异常变化向外围迁移。  相似文献   

2.
重新探讨了强地震前地下流体趋势异常,获得了一些认识:地下流体异常不一定存在完整的趋势、短期和短临等异常类型,但趋势异常普遍存在;地下流体特别是地下水位的趋势性异常,其开始时的形态不一定为缓慢变化;地下流体趋势异常不一定具有时空转移特征;地下流体趋势异常可能为“共同前兆”.  相似文献   

3.
在系统地研究了华北北部5次中强以上地震前地下流体异常空间演化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地下流体动态异常的迁移特征,根据迁移特征和异常时间与震中距的关系提出了预测强震危险区的5个标志和3个步骤,并用几个震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运用地下流体异常的空间演化特征能够对未来强震危险区作出有一定可信度的预测。  相似文献   

4.
运用云南地区1997~2002年的跨断层短水准短基线资料,研究了姚安Ms6.5、永胜Ms6.0级地震的形变前兆异常特点。以断层运动速率与基准值之比定义异常参数R值,定量分析了云南地区1998~2002年的形变异常及其与区域强震的关系,提出强震预测指标。结果表明,R值出现异常后的3~20个月内,区域内都有6级以上强震发生。  相似文献   

5.
地磁日变化异常与强震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强震前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异常主要表现在幅度与相位上的变化 .本文利用中国地磁台网多年观测资料 ,研究了 2 0 0 1年 1 1月 1 4日昆仑山口西 8.1级地震、2 0 0 3年 2月 2 4日巴楚 伽师 6.8级地震和 1 989年 9月 2 2日小金 6.6级等 3 0多次 6.6级以上强震前 ,地磁垂直分量日变极小值出现的时间 (低点时间 )在空间分布上的异常特征 ,即低点位移现象 .这种少见的异常现象与强震发生有较好的相关性 .发震日期为异常日后的第 2 7天或 41天的前后 4天 ,强震发生地区在低点位移突变分界线附近 .此外 ,还研究了昆仑山口西 8.1级地震和巴楚 伽师 6.8级地震临震前 ,震中周围出现的地磁日变幅异常现象 .  相似文献   

6.
利用南北地震带北段及附近地区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区域水准、跨断层短测线和90年代以来的GPS、流动重力等监测资料,结合地质构造和监测区发生的几次6级左右及以上震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研究了与地震有关的构造形变异常的基本特征及可能的机理,初步总结了基于这些不同尺度(类型)的构造形变异常进行强震中期预测的一些指标判据。  相似文献   

7.
8.
中国大陆西部前兆异常涨落与强震短期预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永仙  余素荣  张晓东  薛艳 《地震》2004,24(1):7-18
统计了1998年以来西部六省区(云南、 四川、 青海、 甘肃、 宁夏、 新疆)前兆异常月频次, 探讨了异常数量的涨落与强震活动的关系。 结果表明, 大部分强震前强震所在省份及邻区的前兆异常数量有明显的持续增长现象, 临震时一般表现为异常回落至低值。 从时间上看, 异常增长的起始时间一般为震前3~4个月到震前7~8个月, 少量为震前14~18个月; 异常数量到达峰值的时间为震前1个月至震前10个月。 研究认为, 异常月频次峰值时间可以作为强震预测的中短期至短期指标。 研究还表明, 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 除青海、 甘肃地区外, 云南、 四川的前兆异常也突出, 似乎显示了8.1级地震的孕育范围已影响到川滇地区。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吉林省地下流体多年动态观测数据进行全时域的计算机扫描,系统研究其变化规律和特点,分析各种影响因素,重点分析了气象要素与水位变化的相关性,发现相关的节律性和差异性,同时确定吉林省下流体趋势异常指标,进而对吉林省近期地震趋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0.
根据江苏-南黄海地区1500 ̄1996年M≥6强震活动和时间分布特征,应用有序性分析,可公度性分析和强震丛集性等方法对该区6级强震趋势预测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未来几年本区依然存在6级强震的危险,下次M≥6强震有可能发生在2002 ̄2003年。  相似文献   

11.
陆明勇  房宗绯  赵丽葵 《地震》2010,30(1):61-72
通过对汶川MS8.0地震震中周围地区震前地下流体长期观测资料的分析表明, 震前地下流体出现了长趋势变化, 其特征是时间早、 范围广, 具有协调性以及向未来震中迁移等特征, 形态主要为趋势转折、 破年变、 加速等, 其中大多数为趋势转折变化。 进一步对比研究地壳形变、 地下流体长趋势变化发现, 地壳形变和地下流体长趋势变化迁移特征一致, 地壳形变长趋势时间较早于地下流体长趋势变化时间, 形变出现张压变化与水位变化有比较密切的关系, 即形变大部分出现缓慢压性变化或张性减缓变化, 水位大部分出现缓慢上升或下降减缓变化。 最后讨论了地下流体长趋势变化机理。  相似文献   

12.
王俊  邵志刚  孙小龙  王熠熙  向阳  王喜龙 《地震》2016,36(4):109-119
为进一步跟踪川滇地区未来1~3 a的7级震情, 基于《中国震例》(1966—2012年)系统分析了川滇地区强震(MS≥6.0)前地下流体前兆异常特征, 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 深入分析了该地区前兆信息特征, 结果表明, 该地区强震前地下流体异常具有长趋势变化特征, 且震级越大趋势性越显著, 空间上由外围沿构造带逐渐向震区收缩; 水氡、 水位异常具有时间上的配套性、 月频次加速性及空间上的群体性与分化迁移等特征。 通过拟合发现, 震级与异常数量之间存在指数关系, 并据此尝试给出了川滇地区流体异常预测指标, 希翼为今后该地区未来强震预测预报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High-value subsurface fluid anomalies appeared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North China region for more than two years before the Zhangbei-Shangyi earthquake. Some of the anomalies have appeared alternately and were correlated with moderate and moderately strong earthquakes in the region during the last year (1997). Typical short-term subsurface fluid anomalies have appeared in the area at 100 km ~ 200 km distance from the epicenter for two months before an earthquake. Tracing these anomalies during the last two years and repeatedly improving the knowledge of seismic regime, we have more successfully performed short-term and imminent earthquake prediction at half a month before its occurrence.  相似文献   

14.
系统收集了缅甸7.2级地震前后地震学基础资料,对缅甸地震地震地质、震源机制、烈度分布、发震构造、区域应力场、震源参数、地震灾害及地震序列时空分布进行详细分析,尤其对人们较为关切的缅甸地震后云南的强震形势进行了详细分析讨论,得到的认识对今后地震预测预报工作具有较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主要基于中国震例及相关文献资料, 通过收集辽宁及周边历史中强地震震前辽宁地区流体前兆异常信息, 对震前流体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 建立辽宁地区流体前兆预测指标。 研究表明, 辽宁地区M≥7地震流体前兆异常具有分布范围广, 异常数量多, 持续时间长, 异常变化幅度大且准同步变化等特征, 地震前兆主要以突跳型、 上升型异常为主, 地震一般发生在异常最高频次开始转折降低阶段, 宏观异常数量多达千起, 空间分布特征明显; M5~6地震异常主要集中在距震中200 km范围内, 异常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主要以水氡为主, 地震前兆特征主要以突跳型、 上升型异常为主, 且地震一般在异常最高频次开始转折后2月内发生, 宏观异常数量少, 一般仅为10多起或无宏观异常。  相似文献   

16.
孙小龙  王俊  向阳  王熠熙 《地震》2016,36(4):120-130
基于《中国震例》记录的1966年以来的震例, 按异常测项和变化类型分类统计了与地下流体相关的异常数量与震级、 震中距、 持续时间的相关性。 结果显示: 中国大陆M6.5以下地震的地下流体异常数量与震级无相关性, M6.5以上地震异常数量随震级的增大而增多, 二者呈指数关系; 地下流体异常多集中于距震中300 km范围内, 且各测项间无明显区别, 异常数量与震中距之间呈Gamma分布特征; 地下流体异常时空演化主要表现为 “向震中收缩”、 “构造控制”和“相对集中”三种典型特征, 震前异常数量主要表现为“持续增长”型和“先增后减”型两类, 且以“先增后减”型居多。 本文统计得到的地下流体前兆信息特征, 可为今后地震预报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We propose the pseudo-periodicity method and its quantitative prediction indexes for the occurrence time of earlier strong aftershock. We conducted tests of regressive prediction, and the R-value of the tests is 0.45, indicating that this method is effective for prediction.  相似文献   

18.
用准周期(PP)方法预测地震序列中早期强余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地震序列的准周期性,提出了预测早期强余震发生时间的准周期方法及其定量预报指标,同时进行了回溯性预报检验,R值评分为0.45。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预报效能。  相似文献   

19.
邵志刚  王芃 《地震》2018,38(2):1-10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已经过去10年, 在此期间关于地震预测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实践工作从未停止, 本文作者从地震预测业务人员角度, 分析了2008年汶川8.0级地震相关的地震地质、 大地测量、 地震学、 前兆观测异常等方面的现象。 针对不同研究方向, 从震情跟踪角度提出了预测意义的讨论、 可能问题的分析、 不成熟的一些建议, 并就综合预测给出了一些粗浅的思考和认识, 期望对地震预测预报工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