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岛市科委,在最近举行的科学技术进一步为农村经济服务的座谈会上,确定今后科技工作,要以对虾、海珍品、经济藻类、贝类的工厂化育苗和增养殖技术为重点。会议认为,青岛市海岸线长,滩涂面积广,生物资源丰富,发展海水养殖业具有广阔前途。要借助中央、省级海洋、水产科研机构的科技力量,大力开发以对虾、海珍品、经济藻类、贝类为重点的工厂化育苗和增养殖技术。这对于解决城市吃鱼难、提高高  相似文献   

2.
风暴潮灾与北方海域的海洋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海洋开发主要是在浅海大陆架。这是极为宝贵的海洋国土。我国北方海域,包括渤海与北黄海。渤海是我国的内海,面积为7.7万平方公里,是以对虾为主的增养殖基地,也是我国内海石油开发的基地。北黄海是我国贝、藻类的重要养殖基地。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濒临黄、渤海,海岸线长达3000余公里。据不完全统计,水深10米以内的浅海滩涂面积有1700余万亩,可利用面积至少有300万亩,对海水增养殖十分有利。 近几年来,山东沿岸人民积极贯彻“以养为主,养捕结合,因地制宜”的方针,使鱼、虾、贝、藻等的养殖大有发展。 1.藻类 海带:海带养殖技术(从孢子体的培育,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据烟台市贝藻养殖产量、主养贝藻含碳率等相关数据,对烟台市2010—2019年贝藻养殖碳汇物质量及价值量进行了核算,并开展了主要养殖贝藻的碳汇能力评估。结果表明2010—2019年烟台市贝藻产量年际差异较小,10年来烟台市贝藻养殖碳汇总物质量达116.36万t,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426.65万t,折合碳汇经济量达2.67亿元;虽然藻类含碳率高于贝类,但贝类钙质壳能长期储存碳,是优质的碳汇生物。为进一步提高贝藻养殖的碳汇物质量和经济价值,结合烟台贝藻养殖的实际情况,烟台市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促进碳汇渔业的发展:1.调整贝类养殖结构,提高贻贝、蛏等高效固碳贝类养殖比例。2.扩增藻类养殖加工全产业链建设,充分利用藻类高效固碳优势。3.科学推广贝藻混养模式,提升贝藻养殖碳汇效率。4.给予贝藻养殖从业者适当的生态补偿,调动贝藻养殖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Scheenck)俗称赤贝,血贝。属瓣鳃纲蚶科,是一种肉味鲜嫩、营养丰富(含血红素和VB12高)的深水贝类,为我国出口创汇率较高的海珍品之一。加强对魁蚶幼贝的生长及亲见催肥促熟的增养殖技术的研究对于发展创汇渔业,是非常重要的。1材料与方法1.1材料魁蚶幼贝1990年3月底由黄海水产研究所提供,平均体长0.455cm。魁蚶亲贝1990年3月底由荣成市购买30个,后在1990年4月3日从即墨市丁字湾取回20个。饵料 扁藻、等鞭金藻及相指藻等饵料均由本所…  相似文献   

6.
“海洋象个大宝库,今后开发利用起来,比陆地更有前途”。烟台市市长董传周在谈到烟台市开发海洋资源的宏观设想时这样有把握地对记者说。董传周同志认为,烟台市发展海洋事业条件得天独厚。他说,首先是烟台地理位置好。烟台位于黄海、渤海之间的胶东半岛上,海岸线长1300多公里,15米等深线以内的水域1200多万亩。沿海鱼、虾、贝、藻类资源丰富,盛产青鱼、鲅鱼、对虾、贻贝、海带、紫菜和海珍品刺参、鲍鱼、扇贝等。其次是近些年来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海洋生产能力。目前,烟台市15个县(市)区中14个靠海单位有从事渔业生产劳力70000多人:拥有各种机动  相似文献   

7.
蒋国先 《海洋信息》1998,(4):22-22,29
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十分丰富,海洋鱼虾贝藻等生物品种有20278种,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个海区的主要经济鱼类有150多种,其中优势品种20多种。我国的海洋水产品产量也在逐年上升,1996年我国海洋水产品总量达1560万吨。  相似文献   

8.
虾虎鱼类Gobioidei是包括弹涂鱼科Periophthalmidae、鳗虾虎鱼科Taenioididae等在内的一群小型鱼类。全世界计有约1720种左右,全国有161种海水虾虎鱼类,其中有20种分布于渤海,这次调查共采到19种,其中有2种系黄海边缘分布,为渤海首次记录。本文报告了虾虎鱼类在渤海水域的名录,分布和生态学特征,分析了它们在渤海生态系中的作用,特别是对增殖放流对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减缓全球变暖趋势,海洋碳汇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在此基础上我国提出了碳汇渔业的发展理念,可直接或间接实现降低大气中CO2浓度。本研究以辽宁省海水养殖贝藻类主要品种(海带、裙带菜、牡蛎、贻贝、扇贝、蛤、蛏和蚶)为碳汇研究对象,依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中2010—2019年辽宁省海水养殖贝藻类碳汇的相关数据对辽宁贝藻海洋碳汇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辽宁省通过养殖海藻和贝类的方式,10年间总计碳移出量约为26773万t,相当于减排了98257万t CO2。有效地证明了海水养殖贝藻类碳汇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也对辽宁渔业发展有着很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对我国达成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具有一定程度的推动性。  相似文献   

10.
旅顺口地处辽东半岛最南端,东和东南濒临渤海,西和西北依傍黄海,沿海曲折多湾,多岛礁。全区从1958年开始海水养殖,但多年来开发面积十分有限。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区开发海洋能力逐步增强,投资主体,由以前单一的以镇村集体为主,向多元化(集体、个体、合资、独资)投资主体转化。开发能力,由仅能开发到水深16~17m,向水深40m发展。开发面积,由几十公顷向几百公顷扩展。开发品种,由海带养殖,向贝类、经济鱼类和海珍品创汇型种类扩大。开发形式,由海上看养向高科枝工厂化养殖发展。开发规模 由海洋渔业、…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是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大省,拥有13.6万平方公里的相邻海域,长达3121公里的海。岸线,居全国第2位;还拥有326个海岛,总面积136平方公里,岛屿岸线737公里,还有3。平方公里的滩涂资源,5米以下浅海面积3352平方公里。在一15米等深线以上浅海海域年初级生产量为1100万吨有机碳(干重),布有经济鱼类观种,经济虾蟹类20种,经济藻类50种,经济贝类30种,历史产量超万吨的鱼虾蟹类有太平洋鲱、鲆煤、鳕鱼、鱿鱼、对虾、三疣梭子蟹等。资源量万吨以上的藻类有海带、马尾藻、石花菜等。贝类资源量有60万吨,营养价值高的海珍品──刺参…  相似文献   

12.
2004年~2005年在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曾发生有毒赤潮13起,约占赤潮总数的15%,引发赤潮的有毒赤潮生物包括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ella)、红色裸甲藻(Gymnodinium sanguineum)、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和环状异甲藻(Heterocapsa circularisquama),其中曾造成严重危害的有米氏凯伦藻和环状异甲藻。通过连续2年的四季本底调查结果表明,该海域存在多种有毒藻类,主要包括产麻痹性贝毒(PSP)的链状亚历山大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产腹泻性贝毒(DSP)的具尾鳍藻(Dinophysis caudata)、倒卵形鳍藻(Dinophysis fortii);产记忆缺失性贝毒(ASP)的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多列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multiseries)和多纹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multistriata);其它有毒有害藻类包括红色裸甲藻、环状异甲藻、米氏凯伦藻等。有毒藻类种类5、6月份较多,产腹泻性贝毒(DSP)和产记忆缺失性贝毒(ASP)的有毒藻类常年均在该海域出现,这些有毒有害藻类多数密度并不高。与有毒藻类监测同步开展了赤潮毒素检测,长江口贝类赤潮毒素检出时段主要集中在5~6和8~9月份,PSP和DSP检出率分别在5%和12%左右,敏感种类为养殖的紫贻贝,未检出记忆缺失性贝毒。针对目前赤潮的危害中由有毒藻类和赤潮毒素造成的危害较大,建议在长江口贝类养殖海域开展的有毒藻类监测计划,以确保贝类水产品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13.
省水产学会海水养殖专业组于1984年1月18日至20日在温州召开了《浙江省海水养殖贝藻类病害防治途径讨论会》,来自全省各地从事贝藻类科研、教学、生产等专业人员,以及各级水产部门行政领导共67人出席了会议。华东师范大学、杭州大学、黄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应邀派出专业人员参加会议。 会议收到论文、报告、译文16篇,介绍、交流了国内外贝藻类病害防治如何与生产相  相似文献   

14.
秦皇岛市沿海各县、区利用自然优势,开发海水养殖业,已在短期内取得明显经济效益。秦皇岛市地处渤海之滨,海岸线长达一百一十公里,近海浅海面积达二十万亩,荒芜滩涂十万亩,为发展海水养殖业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海上发展紫贻贝、栉孔扇贝、网箱养虾,滩涂发展养虾、尼罗罗非鱼都有良好的前途。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我国海洋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基于我国海水养殖产量的统计数据,选取19个影响因子,利用地理探测器方法实证分析我国海水养殖产量和主要海水养殖品种产量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发展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鱼类海水养殖产量主要分布在广东和福建,甲壳类海水养殖产量主要分布在广东,贝类海水养殖产量主要分布在山东和福建,藻类海水养殖产量主要分布在福建;我国海水养殖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市场需求、技术推广和设备,鱼类和甲壳类海水养殖产量的共同主要影响因素为技术推广、科技创新和经济,贝类和藻类海水养殖产量的共同主要影响因素为市场需求和技术推广;相关沿海地区应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提高海水养殖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并进一步开发利用其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16.
长山群岛海域发展扇贝养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贝类作为水产品的主要品种之一,主要包括鲍鱼、蛤类、贻贝、牡蛎和扇贝,具有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和食用方便等特点.在世界贝类生产中以牡蛎和蛤类为主,但贸易品种则以贻贝和扇贝为主.据2000-2004年统计,我国贝类生产的产量占亚洲贝类的产量大体都在80%左右,而中国的扇贝产量占亚洲总量的8%-10%左右.长山群岛的虾夷扇贝产量占全国的40%以上.因此,扇贝生产既具有国内意义,也具有国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鲜藻类饵料在传统上一直是对虾幼体培养中所需要的营养源。在对虾育苗场广泛使用的藻类品种有: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角毛藻(Chaetoceros calcitrans)和扁藻(Tetraselmis sp.)。而角毛藻是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使用最早的鲜活饵料。从1986~1988年,东南亚渔业发展中心(SEAFDEC)藻类实验室生产的6个品种中,角毛藻占总生产量的34%。同其他5种藻类相比较,角毛藻饵料对斑节对虾的生长和存活率是最高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沿岸染毒贝类的麻痹性毒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11-12月对中国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沿岸海域的24个采样点,1997年6-7月对舟山群岛、大亚湾、大鹏湾3个重点海域的23种经济贝类体中的麻痹性毒素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沿岸贝类的麻痹性毒素(PSP)含量从未检出到每百克肉含PSP403MU。在4个海区中,以南海海区贝类麻痹性毒素的检出率为最高,上述2个采样期的检出率分别为42.1%和28.6%。黄海海区贝类抽提液的毒性试验均未引起实验小鼠死亡。各海区的主要染毒贝的种类亦有不同:渤海的染毒种类主要有长牡蛎Crassotreagigas、毛蚶Scapharcasubcrenata等;东海的主要染毒种类有织纹螺Nassariussp.、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llppinenrum、杂色蛤R.varigata等;南海的染毒种类主要有文蛤Meretrixmeretrix、翡翠贻贝Pernaviridis、合浦珠母贝Finctadamartensii等。  相似文献   

19.
前言随着对虾养殖生产的迅速发展,对虾所需饵料问题已成为生产单位的重点研究课题。目前对虾所需要的饵料大宗产品为贻贝、小杂鱼、杂虾,其他辅以人工配合饵料。而对一些低值贝类如兰蛤、寻氏肌蛤等虽已引起人们的重视,组织采收投喂对虾,但是经调查证明:一是有些低值贝类每年的自然资源量不够稳定,二是人为因素的影响,酷捕滥采,使资源受到一定的破坏。鉴于上述原因,作者自1982年来对乳山内湾的兰蛤从一定生态学范围内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积累了一定的数据,对今后如何利用和保护该种资源开展其增养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海洋中的部分微藻能够产生藻毒素,导致鱼、贝类等养殖动物染毒或死亡,甚至危及人类健康和海洋生态安全。近20年来,随着对有害藻华(harmful algal bloom,HAB)问题关注程度的不断提高和研究手段的快速发展,对我国近海有毒藻和藻毒素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本文针对几类常见的藻毒素,从贝类中藻毒素污染状况、毒素来源、有毒赤潮发生情况等方面,对我国已开展的相关研究工作进展进行了综述。大量研究表明,麻痹性贝毒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toxins,PSTs)和腹泻性贝毒毒素(diarrhetic shellfish toxins,DSTs)是我国近海最为常见的藻毒素,广东沿海、福建沿海、长江口邻近海域、海州湾、北黄海和渤海秦皇岛近岸海域贝类沾染藻毒素的问题比较突出,中毒事件也时有发生。麻痹性贝毒主要来自有毒的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spp.),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和扇贝毒素(pectenotoxins,PTXs)等腹泻性贝毒毒素则主要来自有毒鳍藻(Dinophysis spp.)。近年来,随着孢囊分离与培养方法的不断完善及藻毒素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我国近海发现了越来越多的有毒藻和藻毒素。在对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简单探讨了有毒藻与藻毒素对我国沿海海产品食品安全的影响及风险,以及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