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孙俊  潘玉君  汤茂林 《地理研究》2014,33(3):589-600
中国地理学史研究历程的考察表明其具有一定阶段性--从科学史研究到思想史研究:①20世纪40-80年代主要是科学史研究,建构了中国古代地理学的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经历了梳理知识体系、建构学科体系和彻底重构学科体系三个阶段;②80年代后的思想史研究阶段是对科学史研究的深化,一方面建构了地理学科学方面的思想体系和“元问题”系统研究,另一方面对中国古代人文地理学思想给予了重新建构和评估。由此同时尝试回答中国地理学传统的流变,大致历程是:①公元前具有关注人文世界和注重考察、研究自然的传统;②公元前后到19世纪中叶这段时间以关注人文世界为主,考察和研究自然的传统有所弱化;③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地理学传统与欧美地理学传统有深厚渊源关系。同时也说明了中国古代有地理学,其传统与欧美地理学既有共通之处,又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5.
.,J.三....电.倾嗯倪月........留...畏下.石卜.田..使‘‘...板..,.幼01 2004042649中国历代藏书家籍贯属地的地理分布和变迁=The sPat以distribution and n10nlent of geogr即hie Origins of the Chineseh刀kcollectorsinhistory赚肠衡泌//经济地理一2004,24(3)一351一354对中国历代有籍可查的2651位藏书家籍贯地进行统计分析后表明,中国私人藏书家的数量随着历史的进展而迅速增加,但有明显的跳跃性和波折.从总的地域分布看,非常集中地分布在河北到广东的东南部沿海省份中,南北差异可分为隋唐五代及其以前和以后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绝大…  相似文献   

6.
可认为《五藏山经》系邹衍学派汇编整理表1参12(作者) ChaP942 2003042861罗开富对自然地理学的贡献=Luo Kaifu’、Conrribution tophysical geography/味自力.李根良//’热带地理一2003,23(2)一195一198 罗开富先生是我国早期留美博士,杰出的自然地理与水文地理学家,他一生勤奋,著述颇丰,见解深刻,推陈出新,涉猎面广,从自然地理、地震地质到经济地理均有相当研究,尤其在中国自然区划、水文地理、河流与湖泊、区域地理方面造诣很深.罗开富先生的学术作风具有突出严字、勇于实践、重视综合研究、助人为乐等特点.先生虽然人生道路艰难曲折,…  相似文献   

7.
P902 2003031918中国陆地表层系统分区:对黄秉维先生陆地表层系统理论的学习与实践=Divis:01、of rho terrestrial。y、tenl,,:C}、In:‘:。ease、t。,。王y fr(rzl Hu:,:飞g’5 tlzeor,01:rorrestrial systenz seiene。/葛全胜.赵名茶…厂地理科学一2003 .23(1)一l一6 陆地表层系统科学是黄秉维先生在钱学森院士倡导建立“地球表层学”的基础上创建的.黄先生明确指出要开展陆地表层系统分区研究.在黄先生的学术思想指导下.作者对中国陆地表层进行了分区实践.采用地理学的综合与专家评判相结合的方法将中国陆地表层系统划分为9个一级区,然…  相似文献   

8.
孙俊  潘玉君  汤茂林  杜莹 《地理研究》2014,33(8):1557-1568
基于编史学视角对国外地理学史著作的中国部分以及中国地理学史著作的考察,重点论述了实证主义和思想史两类编史方法论特征。考察表明:国外实证主义地理学史以实证主义方法论为核心,是一种普遍主义和进步主义的叙事模式,这种模式里并不存在实质性的中国古代地理学,而中国近代地理学则是欧美地理学的移植。在后历史的立场上,对地理学应作宽泛的理解,实证主义地理学史是建构的历史,中国学者遵循实证主义方法论的重要意义在于建构了中国地理学理性的一面。中国地理学史人文的方面是通过思想史方法论建构起来的,这种方法通过中国古代原有文化体系、观念、概念、材料来认识地理学的发展史,首要的意义是与实证主义建构相反的还原。基于思想史方法论的中国近代地理学史研究表明,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形成首要的并不是西方地理学的移植,而是自主地基于中国古代传统的学术重构,反映的是中西学术的双向互动,并不是西方地理学的单向传播。  相似文献   

9.
介绍赵焕庭研究员对华南河口海岸研究的贡献,包括珠江河口演变研究、华南海岸动力地貌与环境研究、华南海岸和南海诸岛珊瑚礁研究、组建研究队伍和编辑出版论著等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张其昀的地理思想和学术成就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其昀(1901—1985)是我国近代地理学的创建者之一。他在地理教育以及人文地理学的广泛领域卓有建树。本文阐述他的学术成就,并探讨他的地理思想。  相似文献   

11.
范今朝  刘姿吟 《地理学报》2011,66(4):576-576
唐晓峰的新著《从混沌到秩序--中国上古地理思想史述论》(中华书局,2010),主要从地理学的“哲学”层面出发,借鉴国外的前沿研究成果,结合中国自古形成的地理观念,对中国古代的、传统的地理学发展、特征等进行了分析,为准确地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地理学,梳理出一个清晰的脉络,建构了一个适合中国的地理学思想史的论述体系。这些论述,在某种程度上,既为我们准确和全面地认识中国古代的地理学,指出了正确的门径;也为我们今天如何推进中国当代地理学的发展,提出了值得深入思考的若干关键之点。  相似文献   

12.
《从混沌到秩序:中国上古地理思想史述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俊  潘玉君 《地理学报》2012,67(8):1149-1152
北京大学唐晓峰的著作《从混沌到秩序:中国上古地理思想史述论》(以下简称《从混沌到秩序》, 内引此书只注页码) 已出版近两年[1], 国内也已有过一篇书评[2]。但就笔者所能解读来看, 该书实在是一部论述中国古代“地理思想”的好书, 对于认清中国古代地理思想的特质、理论体系, 以及中国历史进程的地理思想基础, 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 对现代地理学的发展, 尤其是人文地理学, 也具有重要启发意义。故而, 拙文非常赞同爱德华·苏贾(EdwardSoja)所主张的建构性评论[3], 以述带评, 推荐这部著作。  相似文献   

13.
吴必虎  肖晔 《地理学报》2024,(4):1085-1096
运用学术生命路径方法,研究已故当代中国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王恩涌先生的学术史。在统计了王恩涌1954—2019年192种次学术著述的基础上,在时间维度上建立学术生命路径曲线和学术生命路径表,并系统构建学术树,以分析其学术著述的数量变化和内容变迁,进而构筑个人学术体系。研究发现:(1)学术生命路径曲线展示的王恩涌学术著述数量在时间轴上的分布呈现出波峰右偏的特征,不仅反映了个人的生命成长路径,也折射出中国当代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展的脉动;(2)根据学术生命路径表展现出的王恩涌研究学科领域在时间轴上的分布变化,进一步划分为4个时期:苏联影响下的自然地理学时期,研究停滞与探索时期,以文化、政治地理为主的多领域探索时期,地理学科社会化推广时期,反映出王恩涌的个人学术偏好迁徙和中国地理学70年间的整体变化轨迹;(3)综合构筑的学术树勾勒出王恩涌一生经营的学术群落整体景观,连同进而构建的核心学术图谱凝练了其厚重深远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14.
陈传康的学术生命路径和学术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必虎 《地理学报》2001,56(5):622-630
通过扩展传统的生命路径 ( life path)概念、并建立学术树 ( discipline tree)概念 ,研究已故当代中国著名地理学家、旅游学家陈传康教授的学术史。在统计了陈传康教授全部 1 2 1 2种次的学术著述的基础上 ,首先在时间纬度上建立了学术生命路径曲线、系统式和时序式生命路径表 ,用以统计分析陈传康教授的学术论著种次的分布情况和变迁过程 ,一方面反映出著作量随中国当代历史的脉动而出现的起伏变化 ,另一方面通过观察时间轴上这些著述的学科点的分布变化 ,不仅体现 2 0世纪 5 0年代~ 90年代陈传康学术偏好的转徙 ,也反映出 5 0年间中国地理学整体的变化轨迹。利用学术树的概念 ,统计分析陈传康一生构筑的个人学术体系 ,最终勾勒出其一生经营的学术群落的整体景观。  相似文献   

15.
德国地理学家阿尔夫雷德·赫特纳是近代地理学区域学派的创始人。1927年,他把自己的所有方法论思想总结成了一本地理学思想史专著,这就是《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以下简称“《地理学》”)。它代表了赫特纳的地理学思想体系,对德国乃至国际地理学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去中心化和(逆)全球化为背景评估中国的人文地理学研究现状与未来去向。笔者认为近年贸易保护主义和中美争端的不断升级会减缓但不会扭转知识全球化的长期趋势。中国人文地理学者不应该对进入世界舞台失去信心,而应该勇敢正视当前理论和研究创新的重要机遇和挑战。文章通过对比中国人文地理学科与西方同行的研究,发现两者有不少共同的历史和传统,包括研究命题、研究框架和解释方式。比较而言,中国人文地理学更加规范统一、富有组织和系统性,并积极支持国家发展议程;而西方人文地理学强调个人自由、多样性、天马行空(“Blue-sky enquiry”)以及独立于政府的批判性视角。文章指出三种不同的价值观作为供中国人文地理学者进行理论批判的重要视角。其他可能的理论探索方式包括将问题置于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使用不同的数据和方法进行多重验证,从基本假设出发来进行理论解构,批判性地辨析因果关系,以及在不同的尺度下重新检视研究问题等。中国人文地理应通过更好地理解三种不同的地理知识,建立有利于激励研究创新的评估体系,探索国际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的前沿领域,促进比较研究,以及融合利用不同风格的研究方法等策略来促进研究创新。文章结尾提出三种可能的(逆)全球化情景供中国人文地理学者思考如何迈向充满新挑战和新机遇的未来。  相似文献   

17.
物流对国家社会经济和企业发展的作用日益显著,正引起众多学者及政府官员的重视。目前的物流研究主要分布于生产、管理、和交通等相关学科的研究中,地理学者对现代物流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试以物流的三个大的发展时期,即:工业革命和福特制生产方式时期、后福特制生产方式时期、新兴的网络社会时期(或信息社会)时期的物流组织特征研究、空间表现研究和形成机制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分析西方地理学界对物流组织的研究进展、主要方向,并得出对我国物流组织研究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8.
《西部资源》2011,(4):44-45
水成论与火成论到了18世纪下半叶,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兴起,开发矿山、挖掘运河的社会实践日益普遍,在此过程中获得的岩石和化石的资料越来越多,为地质学提供了大量可观察证据,同时由于牛顿力学的建立和完善,依据经验证据和严格因果模式解释自  相似文献   

19.
地理界的一颗巨星、一代宗师、中国地理学会原理事长施雅风院士93岁高龄辞世了。施先生对华南地理学的发展一向给予极大关怀、支持与很多具体帮助,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关键作用。谨追忆数宗往事,纪念施雅风院士对华南地理学发展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