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磁扰动与工伤事故之间的相关分析给出,工伤事故的平均发生率与磁情指数AP成正相关,当磁情指数大于30时,相关系数达0.93,磁情指数从30变到200时,事故平均发生率从0.7增大到1.85,高磁扰日的平均事故发生率最高可达磁静日的2.67倍,作为重要的环境因素的地磁场,当其变化超过人体的可调节范围时,人的机体和行为就要受到明显地干扰,从而导致各类工伤事故的大量增加。  相似文献   

2.
王飞  杨贤进 《铀矿地质》1994,10(5):304-307
大地磁电阻率法(TMR)是基于测量大地电流产生的磁场来了解地质体电性变化的一种新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本文提出了TMR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技术,并在连山关地区3075矿床和甘肃北山拾金坡金矿床上予以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根据汤普森(Thompson)地磁场模型和第 8代IGRF模型,计算了1600-2000年期间的偶极子磁场、非偶极子磁场、西向漂移和地磁功率谱等反映主磁场变化的主要参数,分析了各个参数的长期变化特征。主要结果是:400年来地磁场的偶极子磁矩持续减小,1800年以来磁心的位置快速离开地心向太平洋方向移动了291km;西向漂移有大约30年左右的周期;非偶极子磁场异常中,南大西洋正磁异常、非洲负磁异常和大洋洲负磁异常是1600年以来一直存在的 3个大型磁异常,东亚正磁异常和北美正磁异常是1700年后逐渐形成的,17世纪北太平洋地区存在强的正磁异常。  相似文献   

4.
阿尔及利亚具有悠久的毁坏性地震的历史。地震学与构造学研究表明该国其中密集了总人口90%的东部70%区域是地震活动区。由于目前缺乏成功的地震预报方法,从而,地震灾害的减轻以及地震安全计划的精心筹划变为所考虑的最佳解决问题的办法。 Ech-Chelih(前Elasnam)1980年10月10日地震发生之前,地震灾害减轻的唯一尝试仅限于对阿尔及利亚(Shan,1978)地震灾害的研究。该研究仅基于较短期、而且不完全的地震历史记录,并限于利用法国建筑手册(PS269)。在此破坏性地震之后,大事件过后不几天所建立起来的灾区重建各部联合委员会必须回答在世界上其它地震易发地区、关心征地计划的政府所面临的同样的大问题:怎样规  相似文献   

5.
经过了400多年的探讨,目前人类仍不能确定到底是什么形成了地球的磁场.尽管磁气圈是人类与致命太阳风(太阳风由带电粒子形成,带电粒子由电子和质子组成)的唯一缓冲区,但是由于磁场的起源不明,磁气圈的形成也没有定论.现在,新研究提出了关于磁场和地球本身结构背后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地磁扰动与工伤事故之间的相关分析给出,工伤事故的平均发生率与磁情指数Ap成正相关,当磁情指数大于30时,相关系数达0.93,磁情指数从30变到200时,事故平均发生率从0.7增大到1.85。高磁扰日的平均事故发生率最高可达磁静日的2.67倍。作为重要的环境因素的地磁场,当其变化超过人体的可调节范围时,人的机体和行为就要会到明显地干扰,从而导致各类工伤事故的大量增加。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上海地区重磁场特征,地质构造特征与地震震中的相关性分析,认为地震震中的主要分布于重磁梯度带的叠加干扰部位正负重磁异常边缘,尤其是转折和凸起部位;在断裂构造上地震震中主要分布于具有一定活动性的北西,北东向断裂上,尤其是北东与北西向断裂的交会部位。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从重磁场特征结合地表构造、震中分布特点,对重磁场与深部构造、地震的关系进行探讨,认为地震多数发生在本区重磁场具有一定规模、梯度大的梯级带内,且主要发生在梯级带的轴向转换、转折、拐弯部位。它反映了本区深部构造的主要骨架呈北东向、东西向两种构造体系复合部位或北东向深大断裂带与多组构造交切部位。并结合本区近期流动重、磁测量资料,进一步确定可能存在的地震危险区。  相似文献   

9.
张季生 《物探与化探》2000,24(3):190-196
处于低纬度的华南发育了大量的花岗岩和火山岩,其磁场特征不同于其他地区。本文用三维解析信号技术对华南航磁异常进行了处理,以探索在不同地质背景地区的解析信号技术的应用效果。根据解析信号的强弱,对华南磁场进行卫分区,并结合地震和华南花岗岩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成果探讨了磁场分区的深部地质背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EIS2 0 0 0软件对龙岩台自 1 989年 1月 1日至 2 0 0 0年 6月 3 0日的地磁资料进行处理分析 ,寻找地磁异常与地震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
用三维解析信号技术处理华南航磁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季生 《物探与化探》2000,24(3):190-196
处于低纬度的华南发育了大量的花岗岩和火山岩 ,其磁场特征不同于其他地区。本文用三维解析信号技术对华南航磁异常进行了处理 ,以探索在不同地质背景地区的解析信号技术的应用效果。根据解析信号的强弱 ,对华南磁场进行了分区 ,并结合地震和华南花岗岩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成果探讨了磁场分区的深部地质背景。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近年来,国外地震资料表明,一些大地震发生并不受地表已知活动断裂的控制,地震后也不形成相应规模的地表破裂带,这种特殊类型的地震常发生在活褶皱和隐伏的逆断裂带上。据有关资料介绍属此类地震的有:1980年阿尔及利亚阿斯南(E L Asnam)7.6级地震,1983年美国科林加(Colinga)6.5级地震以及1906年发生在我国新疆玛纳斯的7.7级地震等。其共同特征是,地震时地表变形以褶皱变形(隆起)为主,一般不出现  相似文献   

13.
物探方法在探测隐伏断层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地震安全性评价和工程场地勘探中,探明活动断层是一项必做的工作;而探明活动断层的方法选择要因地制宜,经济科学。笔者运用电剖面法、地震反射法、地质雷达法以及断层气测量方法,对珲春地震小区内含煤盆地中的发震断裂构造进行了研究,断层气测量法是一种探测(除水域、稻田以外的地区)隐伏断层的简捷、快速、可靠、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差分干涉雷达遥感在地质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是当前雷达遥感的热点研究领域,对地质学特别是地震、火山、大地构造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对差分干涉雷达遥感的原理及具体实现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分析了差分干涉测量结果的误差,郑重阐述了差分干涉雷达遥感在地震、地表形变测量、火山监测、板块构造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球坐标系下有限差分的地磁测深三维正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计算全球尺度电磁感应的响应,本文介绍地磁测深频率域三维正演。正演算法采用球坐标系下的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方法,从Maxwell方程的积分形式出发,采用PARDISO对离散后的方程组求解,避免了迭代求解的散度校正。为了验证本文结果的正确性和精度,与前人的有限元和有限差分方法进行了对比,一维层状模型的三维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数值结果和解析解相对误差小于5%,双半球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前人的计算结果完全吻合。三维"棋盘模型"计算表明磁场分量对异常体的大小和位置具有很好的分辨能力。  相似文献   

16.
选取龙岩台的地磁资料,总结漳华龙地区震例,用压磁效应、感应磁效应等理论解释、分析地震与地磁异常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地震,在孕育地震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地质构造运动,产生的地磁异常也是不尽相同的。地磁异常的显著程度不仅与地震的应力降、震级、以及岩石的磁性有关,还和震源机制关系很大。  相似文献   

17.
根据“地震及前兆数字观测技术规范”电磁部分的要求,在地磁台站建筑施工过程中,需用质子旋进磁力仪在现场对建筑物及周围磁场背景进行监测。本文介绍了邵武地磁新台建设过程中的一次磁场梯度跟踪测量情况。  相似文献   

18.
王卫平 《物探与化探》1997,21(5):354-362
本文利用现有各种地球物理资料、地震地质资料,探讨了重磁场特征、地壳结构、活动断裂与地震的关系,进而总结出地震震中在地壳介质中的空间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地壳稳定性评价分级指标,并对本区的地壳稳定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9.
地磁总强度梯度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振昌 《物探与化探》1992,16(5):365-369
不仅要知道地磁场的分布规律,而且要知道地磁场梯度的分布规律。本上根据地磁场的高斯理论和地磁场的球谐模型,计算出中国及其邻近地区地磁总强度的水平梯度(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和垂直梯度,绘制出相应的等值线图,并分析了总强度梯度的分布规律。地磁总强度的水平梯度和垂直梯度,主要随纬度变化,与经度关系不大。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的中心地区,地磁总强度的水平梯度值最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在加拿大西部用地面磁力水平梯度强度(HGI)和放射性测量进行烃类地球化学勘探的基本原理和野外测量方法。这两项技术应用于地震勘探无效的地区作为独立的勘探方法获得了成功。这两项技术不仅成本低廉,仅为三维地震勘探总费用的15%,而且比传统的勘探方法更具吸引力并可快速测量,因而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