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吉林荒沟山金矿床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文宏 《吉林地质》1997,16(3):27-30
以荒沟山金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为基础,研究了区域地球化学及异常特征,矿床地表及深部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和原生异常元素分带性规律。初步总结出寻找该类型矿床的若干地球化学及异常指标,建立了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2.
地球化学方法广泛而有效地应用在寻找和评价金属矿床。目前由于容易开采的矿床(地表出露的矿床)频于衰竭,因而特别提高了用地球化学方法深部找矿的意义,首先是根据原生地球化学晕寻找金属矿床。最近几年来,在研究和实际采用原生晕及与其伴生的次生指示元素的岩石化学晕方面也获得了很大成绩。根据岩石化学晕寻找盲矿体的深度相当大,在很多情况下可达一公里。目前这种方法在寻  相似文献   

3.
刘乃忠 《地质与勘探》2011,47(3):414-422
根据福建省北部井后、上房等新发现的钼、钨、金矿产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阐述区域矿产远景调查的异常评价,评价步骤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1:1万土壤测量→地质观察→地表揭露→深部钻探验证.研究认为,次生晕异常特征可反映矿床原生地球化学异常的组份分带,可用原生晕分带理论判断异常的含矿性与否,进而选择有较强针对性的指示元素,...  相似文献   

4.
湖北渔塘坝硒矿床中次生自然硒的特征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湖北渔塘坝硒矿床氧化矿石及地表松散堆积物中存在大量罕见的次生自然硒。自然硒呈柱状、板状和它形粒状。它的形成一方面与硒矿石的风化作用有关,另一方面系当地居民用石煤烧石灰过程中导致硒的蒸发而发生次生富集的结果。矿床中大量次生自然硒的发现,不仅对硒的矿物学、矿床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解决或改进含碳硒矿石或岩石中硒的冶炼回收工艺流程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5.
根据福建省北部井后、上房等新发现的钼、钨、金矿产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阐述区域矿产远景调查的异常评价,评价步骤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1:1万土壤测量→地质观察→地表揭露→深部钻探验证.研究认为,次生晕异常特征可反映矿床原生地球化学异常的组份分带,可用原生晕分带理论判断异常的含矿性与否,进而选择有较强针对性的指示元素,开展下一步化探工作,以最经济成本达到最好的异常评价效果.  相似文献   

6.
廖震文  冉雪松 《贵州地质》2003,20(4):199-204
本文以银厂坡银铅锌矿床为例,开展矿床中段原生晕测量,分析岩石地球化学异常形态、规模、空间展布特征、浓度分带、组分分带特征等,对矿床中深部盲矿体进行半定位预测,为深部施工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Kolonodale矿床是东南亚红土镍矿带上一处典型矿床,位于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东部。矿床产自富镁超基性岩红土风化壳,矿化剖面自上而下出现红土层→腐岩层→基岩层垂向分带。红土镍矿石产在红土剖面上部,载镍矿物是铁质氧化物。硅镁镍矿石产在红土剖面中下部,载镍矿物为镍蛇纹石、镍滑石等含水层状硅酸盐矿物。地球化学分析显示,沿矿化剖面元素地球化学分异非常显著,Ni次生富集效应明显。超基性岩红土化过程的元素地球化学行为具有多样性,Fe、Al、Ti、Cr属残留富集组分,Si、Mg属淋滤缺失组分,Mn、Ca、Co、Ni属次生富集组分。通过典型矿床对比,Kolonodale矿床属原地自生硅酸盐型红土镍矿床,其发育受地质背景和地表环境条件的综合制约。富镁超基性岩、良好的构造组合、稳定的大地构造环境、湿热热带雨林气候、有利地形地貌等均是成矿有利条件。综合分析认为,Kolonodale矿床的成矿过程可划分为腐岩化、红土化和次生富集3个成矿阶段。  相似文献   

8.
Kolonodale矿床是东南亚红土镍矿带上一处典型矿床,位于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东部。矿床产自富镁超基性岩红土风化壳,矿化剖面自上而下出现红土层→腐岩层→基岩层垂向分带。红土镍矿石产在红土剖面上部,载镍矿物是铁质氧化物。硅镁镍矿石产在红土剖面中下部,载镍矿物为镍蛇纹石、镍滑石等含水层状硅酸盐矿物。地球化学分析显示,沿矿化剖面元素地球化学分异非常显著,Ni次生富集效应明显。超基性岩红土化过程的元素地球化学行为具有多样性,Fe、Al、Ti、Cr属残留富集组分,Si、Mg属淋滤缺失组分,Mn、Ca、Co、Ni属次生富集组分。通过典型矿床对比,Kolonodale矿床属原地自生硅酸盐型红土镍矿床,其发育受地质背景和地表环境条件的综合制约。富镁超基性岩、良好的构造组合、稳定的大地构造环境、湿热热带雨林气候、有利地形地貌等均是成矿有利条件。综合分析认为,Kolonodale矿床的成矿过程可划分为腐岩化、红土化和次生富集3个成矿阶段。  相似文献   

9.
老挝班康姆铜金矿床构造控矿特征非常明显,NNE向断裂构造蚀变带控制了矿区主要铜金矿体的空间分布与产出。通过对该矿床进行成矿地质条件分析、物探磁法测量以及化探土壤次生晕测量,在成矿有利地段,采用地表工程揭露和深部钻探工程验证,取得重大找矿突破。同时对矿床深部及外围的成矿潜力进行了综合评价,为矿区下一步的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陕西铧厂沟金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白忠 《矿产与地质》1996,10(2):108-113
铧厂沟金矿床的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同位素地球化学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矿床属于热液蚀变细碧岩型金矿床,其成矿物质和热液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而矿床本身受断裂和岩性的双重控制。此外,还简述了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  相似文献   

11.
潘燕 《国外铀金地质》2000,17(2):131-138
在埃及东沙漠中部两处发现次生铀矿物于板状破碎岩石表面,其深部有原生铀矿化。在El Atshan地区,主岩为厚28m被淡歪细晶岩床切穿的粉砂岩;在El Erediya地区,主岩被厚20m的花岗岩似碧玉岩脉切割。深部的原生矿化属前第三纪,而测得两个矿床中次生铀矿化的铀系年龄为0.08 ̄0.14Ma,此期铀的活化可归因于在湿氧同位素气候第五期发生的地下水饱和作用。在两个矿床中,次生矿石之下的主岩中吸附的  相似文献   

12.
脉状金矿深部预测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恩  刘志宏 《世界地质》1997,16(2):39-44
根据大量国内外研究资料,讨论了脉状金矿床金伴生元素的垂向地球化学分带、影响分带的因素、使用地球化学方法进行深部矿体预测的前提,及成矿理论研究和矿床成因模型在矿床深部预测过程中的作用。并指出,以成矿理论和矿床成因模型为指导,能有效扩大已建立的地区性地球化学垂向分带模型的使用范围,提高脉状金矿的深部预测水平。  相似文献   

13.
北、中内华达州的航磁和重力图像显著的特征是显示出北内华达裂谷和Humboldt线性构造,线性延伸的侵入体和金矿床都沿重力高场产出,并与北内华达裂谷近于平行,横切Carlin和Battle山-Eureka矿带的大地电磁测深部面的电阻率模型显示出地壳中主要的间断,揭示了区域深断裂构造可能提供了矿化流体的通道,地球化学勘查是Carlin矿带金矿床勘查成功的关键,发现了金与砷,锑,汞紧密共生,被称为“Carlin元素组合”,为选择钻探靶区,降低勘查成本,水系沉积物,土壤和岩屑调查被用作探测深部矿床的地表标志。  相似文献   

14.
深部找矿及深部矿床(化)的预测日益引起地质学家们的广泛注意,特别是在已知地表矿化区如何预测深部可能出观的矿化,更为人们所关注。当前用于预测深部矿化的手段不外乎地球物理的,地球化学的和地质的,其中以地质方法尤为重要,没有详细的地质研究基础无法正确使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方法所获得的任何信息。下面介绍一种与内生成矿作用有关的深部预测找矿的地质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胶东半岛是我国最重要的金矿集区之一,其矿床是典型受北东向断裂构造(焦家断裂带、三山岛断裂带和招平断裂带),以及次生断裂构造(如望儿山断裂和灵北断裂等)控制的矿床类型.前人在该区域做了大量研究,但主要集中在地表和浅层成矿段,对于深部成矿规律与预测的研究相对较少.新城金矿田是胶东半岛的特大型金矿之一,由新城矿床、曲家矿床和...  相似文献   

16.
张翔君  李会恺 《云南地质》2011,30(3):275-279
解析三道沟金矿地球化学场,利用聚类分析得出3号矿脉主成矿元素、并伴有多种元素的综合原生晕;厘定金矿床的地球化学原生晕横向分带、垂向分带及纵向晕异常特征;确定了原生晕垂向分带序列,并建立矿床晕地球化学模式;优选找矿靶区,对深部隐伏金矿体进行定位预测。  相似文献   

17.
隐伏矿床勘查、研究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隐伏矿床勘查研究现状,阐述了隐伏矿床与地表易识别矿床的差异,深部矿床主要受地球动力学、热力学控制,指出像牛顿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光子运动一样,地表易识别矿床理论也不完全适用于深部矿床这一新领域,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技术思维和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8.
老代仗沟矿床为伏牛山岩浆期后热液充填成因的脉状铅锌矿的代表性矿床。基于1∶20万和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开展了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和1∶5千岩石化探测量。土壤化探次生晕异常(Pb、Zn、Ag成矿元素)的分布面积大、强度高,且与矿带展布方向高度一致;岩石地球化学原生晕异常反映了矿带及矿体的浅、深部的铅锌工业矿体主元素的分布规律,其中Pb、Zn套叠好,Ag、Cu套叠差。矿带由内向外横向分带规律为:Pb-Zn-Ag-Cu→Mn-Sn→(Mo)-Co-Ni;轴向分带自上而下(高程750~450m,间隔60m)为:As-Ag→Sn→Zn-Pb→Be→MoCo-Ni→Cu-Mn;找矿指示元素:矿上为Be、Mn;矿中为Pb、Zn、Ag、(Cu);矿下为Co、Ni。该项研究成果可作为矿带、矿体深部勘查预测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广西靖西县岜爱山矿区锰矿层赋存于泥盆系上统五指山组中段条带状、薄层状硅质泥岩或硅质灰岩中,深部为原生碳酸锰矿,地表及浅部为次生氧化锰矿。矿区内矿体主要受安宁背斜、品明向斜的控制,矿层产状稳定,厚度变化不大,连续性好,矿床成因类型为"下雷式""沉积变质型锰矿床"。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黔西北地区铜炉上铅锌矿床产出的地质背景、铅锌矿床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遥感影像特征,结合区内开展深部工程验证发现富厚铅锌矿体的成功经验,指出今后在该区深部及外围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