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层湍流大气相位屏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分辨图像重建技术可以有效消除湍流大气的影响,重建目标的接近望远镜衍射极限的图像。但是当目标的视场角比较大时,大气—望远镜综合系统不再是线性空不变的,给图像重建带来新的困难,它是大气性质中的一个重要特性,对大气相位屏的模拟应该满足这一特性。提出了一种可以模拟等晕区效应的多层大气相位屏的数值模拟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应用于等晕区对高分辨统计重建方法的影响的研究中。利用该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5″和8″的双星的斑点图,用斑点干涉术对模拟的双星进行了重建,并与实测的双星的斑点干涉术重建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表明该数值模拟方法所产生的等晕区效应与实际的等晕区效应相似。  相似文献   

2.
大气湍流理论的进展及其天文学意义(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大气湍流理论始于大约30年前.湍流理论的发展使得天文学家对大气湍流对天文观测的影响有了很好的认识,尤其是它为天文台选址和天文高分辨率技术提供了基础.近年来新的天文观测已对传统的大气湍流理论提出了挑战,并可能给地面天文观测带来一场革命.在回顾了大气湍流理论的发展历史后对传统大气湍流理论的基本特性及其应用作了系统的综述,并介绍了新的天文观测事实以及为此而提出的新的大气湍流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大气湍流理论始于大约30年前。湍流理论的发展使得天文学家对大气湍流对天文观测的影响有了很好的认识,尤其是它为天文台选址和天文高分辨率技术提供了基础。近年来新的天文观测对已传统的大气湍流理论提出了挑战,并可能给地面天文观测带来一场革命。在回顾了大气湍流理论的发展历史后对传统大气湍流理论的基本特性及其应用作了系统的综述,并介绍了新的天文观测事实以及为此而提出的新的大气湍流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4.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s in plasma aslrophusics is to explain how the outer atmosphere of the sun, the sorona, is heated to temperature of millions of degrees Kelvin. A new anomalous dissipation mechanism of magnetic energyy, transit-time dissipation across magnetically modified Langmuir solitons is proposed for the first time. This mechanism predicts that the thinner and hotter a plasma, the more difficient the magnetic energy-dissipation, which naturally explain why the outer atmosphere is hotter and why there exists the chromosphere-transition layer.  相似文献   

5.
6.
微温传感器测量近地面大气湍流分布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气湍流温度结构函数的基本定律,推导了用于测量近地面大气湍流强度分布以及对天文视宁度贡献的关系式;提出了进行该项测量的具体方案以及数据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大气光学湍流探测技术的最新进展,对近年来光学湍流探测设备进行简要总结。通过对光学湍流特征参数的介绍,分析了大气光学湍流探测在天文观测中日趋重要的作用。重点介绍了微温脉动仪、DIMM、MASS、SCIDAR等技术的原理与观测。总结国内大气光学湍流探测技术的现状,展望其在天文领域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袁峰 《天文学进展》1999,17(2):148-158
黑洞的吸积是天体物理学中最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近年来该理论取得了引人瞩目的重大进展,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根据黑洞吸积必定跨声速这一特性,提出在一定条件下吸积流中会出现激波,这可称为含激波的吸积理论;其二是基于对一种局域致冷机制-贮导致冷的作用的重新认识而建立的,称为ADAF理论。在吸盘积的光学厚度很小或很大两种情况下,粘滞产生的大部分热量没有像在标准薄盘模型中那样辐射出去,而是贮存在流体中随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经过大气后天文图象的象质衰减,研究了对这种衰减进行描述的宁度参数r0及其它几个大气光学参数,介绍了几种测量象质衰减参数的方法,重点介绍了我们将差分像运动法运用于白日视宁度测量的尝试以及新设计的可兼顾昼夜的视宁度测量仪,仪器已用于云台白日的视宁度测量。最后对近场近似假设进行了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新确定的近场近似成立的范围,这一范围比以前所给的要更大些。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经过大气后天文图象的象质衰减,研究了对这种衰减进行描述的视宁度参数r0及其它几个大气光学参数,介绍了几种测量象质衰减参数的方法,重点介绍了我们将差分像运动法运用于白日视宁度测量的尝试以及新设计的可兼顾昼夜的视宁度测量仪,仪器已用于云台白日的视宁度测量。最后对近场近似假设进行了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新确定的近场近似成立的范围,这一范围比以前所给的要更大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恒星结构演化理论中常用的混合程对流理论为基础,给出了湍流压以及考虑湍流压情况下恒星内部物态方程和各热力学量的表达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质量为2.8M⊙和7M⊙的恒星由主序演化到红巨星和AGB星阶段其湍流压的大小.结果证明,在红巨星和AGB阶段,靠近恒星表面区域内湍流压可以达到总压强的30%.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了2.8M⊙和7M⊙恒星由于主序到红巨星和AGB星阶段的演化,结果发现,湍流压的存在质量较大的7M⊙恒星的内部结构有较大的影响,它将使氢燃烧壳屋明显变厚并较早地消失,使恒星中心的温度降低,使HR图中的演化轨迹向温度降低和光度减小的方向变化,使氢壳层燃烧出现周期性脉动,氦壳层的热脉动周期变短等等。但是,对于质量较小的2.8M⊙恒星,湍流压的效应很微小。  相似文献   

13.
本以恒星结构演化理论中常用的混合程对流理论为基础,给出了湍流压以及考虑湍流压情况下恒星内部物态方程和各热力学量的表达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质量为2.8M和7M的恒星由主序演化到红巨星和AGB星阶段其湍流压的大小。结果证明,在红巨星和AGB阶段,靠近恒星表面区域内湍流压可以达到总压强的30%。  相似文献   

14.
太阳风源自太阳大气,在行星际空间传播过程中被持续加热,然而究竟是何种能量加热了太阳风至今未研究清楚.太阳风普遍处于湍动状态,其湍动能量被认为是加热太阳风的重要能源.然而,太阳风湍流通过何种载体、基于何种微观物理机制加热了太阳风尚不明确,这是相关研究的关键问题.将回顾人类对太阳风加热问题的研究历史,着重介绍近年来我国学者在太阳风离子尺度湍流与加热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展望未来在太阳风加热研究中有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和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袁峰 《天文学进展》1999,17(3):228-235
着重评述了含激波吸积理论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介绍了在伪牛顿势以及严格广义和相论框架下,对等温和绝热两种不贩流体模型中可能发生的R-H激波,等温激波等各种不同激波的解析和数值模拟研究,包括激波发生的参数空间,不同流体参数下激波发生的位置,强度以和的能量。  相似文献   

16.
发展了的星系形成和演化的半解析理论,可以很好地再现不同红移时宇宙恒星形成率密度(SFR)和中性气体共动密度的最新观测结果。对该理论各个不确定性因素对结果的影响作了说尽的讨论,并指出在中等红移星系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是主宰恒星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根据宇宙学模型对观测和半解析理论的影响,对宇宙学参数作出限制。  相似文献   

17.
光学湍流的强弱和分布是描述天文台址优劣的重要参数.介绍了利用大气模式WRF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计算高美古站周围大气光学湍流参数的方法,这些参数包括C2n(大气光学湍流强度)廓线、大气相干长度、大气相干时间、视宁度、等晕角和闪烁率等.包括模型计算方法的实现过程、模型的设置和模拟结果的验证.计算结果与云南高美古观测站DIMM (Differential Image Motion Monitor)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28M⊙和7M⊙恒星由主序到红巨星和AGB星阶段的演化.结果发现,湍流压的存在对质量较大的7M⊙恒星的内部结构有较大的影响,它将使氢燃烧壳层明显变厚并较早地消失;使恒星中心的温度降低;使HR图中的演化轨迹向温度降低和光度减小的方向变化;使氢壳层燃烧出现周期性脉动;氦壳层的热脉动周期变短等等.但是,对于质量较小的28M⊙恒星,湍流压的效应很微小.  相似文献   

19.
说明:或许不是所有问题都有正确答案。有的问题(可能是主要问题,可能是其中的某一小问)或许没有实际意义,这时你应该用英语标明“situation impossible”(这种情况不可能)。当然。你要用数值计算从逻辑上加以解释。考试时间4小时。  相似文献   

20.
8M⊙恒星演化过程中湍流应力作用效果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恒星结构与演化理论中常用的混合程理论为基础,将湍流作用表现出来的宏观应力引入恒星结构与演化模型中的流体静力学平衡方程.通过计算8M⊙恒星从主序星到早期AGB星演化过程中湍流应力梯度与引力的比值来研究湍流作用对恒星演化与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核燃烧阶段其比值很小,湍流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但在RGB和早期AGB演化阶段,发现在恒星外部存在一个湍流应力梯度为引力的几倍到几十倍的很小区域,而该小区域以外的对流区内湍流作用力能达到引力的65%,这些对AGB星的中心温度变化与热脉动发生的时间等恒星结构与演化规律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