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地理学会海洋地理专业委员会集体撰写、王颖教授主编的专著<中国海洋地理>,由科学出版社在1996年9月出版.<中国海洋地理>全书近80万字,图133幅,表158张.共分4篇24章.专辟第一章作为绪论,介绍海洋地理学的发展、现状与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2.
<现代日本的水田开发>一书是由日本古今书院于1997年2月初版发行,日本琦玉大学教授元木靖博士撰写的一部全面系统研究明治时期以来近百年间现代日本水田开发过程、机制、影响因素等方面内容的学术论著,全书30余万字,附图62则,附表55例.本书在充分参考有关研究文献基础上,汇集和融注了著者20余年的研究成果和心得,可谓内容详实、图文并茂.  相似文献   

3.
4.
在我国人文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毛汉英研究员七十华诞之际,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专著《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理论·方法·实践》于2008年7月正式发行。  相似文献   

5.
黄锡畴  黄方 《地理科学》1999,19(3):286-287
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主编的<长江流域水体环境背景值研究图集>(简称<图集>)1998年8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本<图集>编制任务来源于国家"七五"攻关专题研究项目<长江水系水体环境背景值调查研究>.这是一项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环境保护局和国家教育委员会系统13个科研和教学单位承担,有300多位科技人员参加的国家攻关任务.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富和深厚的地名文化。科学的地名规划不仅对城市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还对凝聚一个城市、一个社区,建设和谐社会,提升公众对城市或社区的文化归属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地名规划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很强的学问,需要在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巧妙构思和精心设计。2014年10月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王长松副教授新著——《城市地名规划:理论与实践》是地名学领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7.
土地作为人类的一种资源,在20世纪后半期显得越来越重要.这是由于人口的增加、环境的污染、土壤侵蚀与土壤退化、城市与乡村建筑和道路建设等的发展、人类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土地资源的合理和可持续利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20世纪后半期,土地成为重要的科学研究对象,形成一门专门的学问--土地科学.而土地类型和土地评价研究,则是土地科学研究的核心.倪绍祥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出版的<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概论>被作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是这一方面的权威著作.  相似文献   

8.
孙俊  潘玉君 《地理学报》2013,(11):1590-1591
《众包地理知识:自愿地理信息的理论与实践》(Crowdsourcing Geographic Knowledge: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VGI)in Theory and Practice,以下简称《众包地理知识》)已由Springer出版社于2013年出版。该著由著名地理学家Daniel Sui(隋殿志,华裔地理学家)、Sarah Elwood和Michael Goodchild主编,反映了近20年以来地理学——特别是地理知识生产视野扩展所导致的前沿性、激进性、理论性、建构性等趋  相似文献   

9.
蔡运龙 《地理学报》2015,70(12):2032-2033
<正>我参与翻译哈维的《地理学中的解释》时,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地理学长于事实而短于理论"。哈维认为"这不仅使大多数地理学思考和活动只能归属于经验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归纳,而且也限制了这种整理和归纳的能力"。哈维在这部被誉为"新(理论)地理学圣经"的著作结尾呼吁道:"地理学者们应当创造理论结构,这些理论结构反过来又将给我们的学科以它目前如此迫切需要的特性和方向。没有理论我们就不能指望对事物作自洽和合理的解释,没有理论我们就很难声称了解自己学科的特点"。此外,在  相似文献   

10.
西方区域发展差异理论评介与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古典主义增长模型 新古典主义增长理论(The Neoclassical Growth Model)的主要观点是:任何实质性的区域差异现象都是暂时的,在一定条件下,随着区域发展要素的区际运动,各区的发展水平将趋于收敛,即趋于均衡。 该理论的一个最简单模型是由G.H.鲍茨提出的(1960)。他假设,不同的区域虽拥有不同的发展条件,但区域的经济产出是同质的,而且使用技术水平相当的劳动力。则其生产函数为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全球化、环境威胁、地方消融等问题受到普遍关注,“地方”理论为解决城市空间意义丧失和人们心灵失落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和研究方法,具有重要研究意义。该文以中国知网(CNKI)检索到的“地方”理论相关的285篇论文为基础,对“地方”及其衍生概念进行了梳理,分析国内“地方”理论研究的演化和发展进程,将其分为“概念引入期”“观念分化期”“理论发展期”和“研究深化期”4个阶段,从各领域的发展情况、发展特性、论文发表数量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地方”理论主要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手段、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等方面进行综述。最后,总结“地方”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应进一步加强概念的辨析和统一、研究方向的拓展和细化、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多元化、研究层次的深化等内容,并展望今后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12.
社区互助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农业多功能性综合开发与城市多元文化传承需求相交融的实践模式,这种非主流的农业模式近年来在国内主要大中城市相继出现并发展迅速。通过系统分析近年来国内的实践,探索社区互助农业的发展脉络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促进社区互助农业在国内健康发展的建设性建议。社区互助农业作为一种非主流农业模式,是城市沟通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生产者与消费者建立和谐关系的一种有益尝试,符合健康生态理念,适合中国的家庭农场及中小规模农业企业运营,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高中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是推动地理学习方式变革的关键举措,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高中地理实践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质量低效等诸多问题。本文在厘清地理实践活动与地理实践力的概念、优化地理实践活动实施流程的基础上,从载体设计与架构、操作要义等方面提出地理实践力培育策略:活动项目化以助推地理实践力的精细化培育、活动基地化以激活地理实践力的最优化培育、活动课程化以保障地理实践力的精品化培育、活动测控化以完善地理实践力的一体化培育,进而构建一个相互关联、互为促进的地理实践力培育体系,实现系统化、整体性推进地理实践活动的实施,以取得地理实践力培养成效的最优化,真正实现"着地"学习地理的方式转变,使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真正"落地"。  相似文献   

14.
韧性思想的提出标志着城市研究者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实现模式有了全新认识,韧性城市是世界城市发展的主流方向.该文从韧性城市的内涵、指标体系、计量模型、应用研究和管理工具等方面梳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提出韧性城市的研究方向与侧重点.1)针对城市系统风险的不确定性,考虑城市系统复杂、混沌的特征,挖掘城市韧性的内涵;2)通过对城市系统扰动的分析,设计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韧性城市评价指标;3)注重韧性城市时空量化分析,通过韧性城市时空演化研究为城市系统共建共享提供科学依据;4)从区域视角分析城市的可浸性,促进区域城市环境系统的压力转移;5)注重实证研究的系统性,聚焦城市多案例分析与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水价的变化过程及其区域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张德震  陈西庆 《地理科学》2002,22(4):483-488
随着资源危机的加剧,水价及其相关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回顾了建国以来我国水价及其相关水利政策的演变,探讨了我国水价特征的空间分布,地区间的差异及其与社会经济,水资源与水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水价改革,分析了我国水价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提出了近期水价增长的理论依据,讨论了不价承受能力和调水的水价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地理空间抽样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抽样调查是地理研究、资源评估、环境问题研究和社会经济问题研究的重要手段.对于地理分布的各种资源,由于调查数据往往具有空间相关性,传统的抽样调查理论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空间抽样需求.空间抽样理论是对具有空间相关性的各种资源和调查对象进行抽样设计的基础.本文详细论述了空间抽样理论发展现状.首先介绍了空间抽样的产生和发展,以及空间抽样所要研究的四个问题.然后介绍了基于设计的和基于模型的抽样统计推断方式,以及它们适用的范围.最后本文详细论述了Kriging理论在抽样理论的应用、前向、后向和双向样本布局方法和六种空间抽样样本优化选择标准.  相似文献   

17.
石油天然气工业是我国的支柱能源产业 ,具有行业涉及专业多、建设投资大、研究主体是隐藏在地下巨大的流动矿资源、数据是第一财富等特点。石油天然气工业的信息化意义重大 ,该文结合作者的“数字油田”实践 ,给出了“数字油田”的理论技术、设计方法和实现路线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问题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城镇化问题是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性课题,是涉及到国民经济各部门如何协调发展,达到一个新的现代化和谐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城镇化健康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探索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在过去一阶段,虽然城镇化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并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城乡一体化方面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但在某个时期或一些地区,城镇化过速发展阶段,出现了无序的发展状态,大中城市边缘盲目扩展,水土资源日渐退化,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特别是有些政府决策人对城镇化的许多制约因素认识不足,甚至决策失误,导致了城市环境出现许多不安全、不舒适的问题。着重从地理空间与自然资源保护的角度,探索中国新型城镇化3个理论与实践问题:① 如何认知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特征与新的路径;②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下,如何构建新型城镇化的创新模式;③ 在新型城镇化实施过程中,如何认识中国城镇化本身的发展规律,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