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基于人口GIS的北京市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北京市人口密度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可以分成三个区:市中心区、近郊区和远郊区县。市中心区范围扩大,其人口密度显著下降,近郊区人口大量增加,城市人口分布出现明显的郊区化特点,人口的大量外迁,减小了中心城区核心部分的人口密度,增大了外缘地区的人口密度,这无疑将有利于城市功能分布和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化。城市化区域扩大,一个以城区为核心的多层次、组团式的合理城镇体系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2.
利用自组织网络分析1990~2010年中国主要城市扩展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27个主要城市为研究样本,采用遥感数据和统计数据获取1990~2010年间的城市扩展和社会经济信息,从城市扩张速度、集约度和空间形态三方面选取城市扩展特征指标,基于自组织网络可视化工具分析上述指标的数值分布和变化规律。自组织网络成分平面图对比分析表明,我国主要大城市在1990~2010年间经历了快速低密度扩张的过程。2010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平均扩张为1990年的3.81倍,而城市建设用地人口密度则平均每年下降3%~4%。与1990~2000年相比较,2000~2010年城市扩张速度更快,人口密度下降更多,低密度扩张特征更为明显,但是扩张最快的城市由一线城市变为二、三线城市。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城镇化背景下武汉市人口时序增长趋势和人口空间分布格局演变特征,本文基于1990年第四次、2000年第五次、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和2014年武汉市人口普查数据,运用统计学原理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武汉市人口增长的时空变化规律;应用人口密度空间分布的数学模型,得到武汉市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的演变趋势。人口增长研究表明:1990年以后,武汉市人口数量迅速增长,总体上形成了中心聚集、外围扩散的空间发展格局。空间分布研究表明:1)武汉市的人口密度分布更加符合Clark模型,主城区Smeed模型拟合效果更好。近25年来,武汉市城镇化进程迅速,人口向主城区聚集。随着时间发展,主城区逐步呈现初级阶段的郊区化。2)武汉市主城区人口空间分布已经出现多中心化的趋势,并且已经有两个街道发育成为人口次中心。研究结果可为武汉市人口相关决策的制定和城市结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有助于认识我国中部崛起城市的发展规律,为其他城市的发展和规划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一餐15万元的年夜饭,豪华落地玻璃窗,拆了建、建了又拆的城市建筑、重复建设的机场、公路和中小型电站……中国社会正坠入一个五光十色的消耗漩涡中。与此同时,关于中国资源紧缺的警钟声四起。“我们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物质资源的高消耗。”在中国工程院2月27日召开的建设节约型社会座谈会上,刘人怀是第六个表达类似观点的学者。比如,中国建筑能耗超过发达国家2-3倍,中国工程院院士顾真安形容说:“2002年,我国水泥排放的粉尘为1000万吨,相当于把两个水泥厂的产量排上了天空。”城市的无度蔓延严重威胁着土地资源。“很多城市纷纷修…  相似文献   

5.
人口密度模型与CA集成的城市化时空模拟实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有机地集成城市经典模型与元胞自动机 (CA)是一种有意义的理论实验。本文分无约束和有约束两种条件构建了城市化CA模型 ,推导出了基于均质地理背景和孤立城市的假设的城市人口密度时空模型 ,并进行了二者集成的实验研究 ,得出了如下结论 :(1)CA是城市化时空模拟的有效方法 ;(2 )经典的地理、城市模型可以有效地集成到城市化CA模型中 ,起到控制城市化轨迹的基本作用 ,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弥补CA建模过于简单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又称为城镇化、都市化,是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非农业活动比重逐步上升的过程以及与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动相适应,出现的乡村人口比重逐渐降低,城市人口比重稳步上升,居民的物质状况和生活方式逐渐向城镇性质转化或强化的过程.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正因为如此,各国都对本国的城市化发展给予高度重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正经历着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城市化研究也步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动态变化是城市化的本质特征,本文将探讨以地图的形式来表现城市化动态变化的过程,进而揭示城市化发展规律和特征.  相似文献   

7.
曾鸿程 《地图》2000,(4):25-28
城市化又称为城镇化、都市化,是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非农业活动比重逐步上升的过程以及与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动相适应,出现的乡村人口比重逐渐降低,城市人口比重稳步上升,居民的物质状况和生活方式逐渐向城镇性质转化或强化的过程.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正因为如此,各国都对本国的城市化发展给予高度重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正经历着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城市化研究也步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动态变化是城市化的本质特征,本文将探讨以地图的形式来表现城市化动态变化的过程,进而揭示城市化发展规律和特征.  相似文献   

8.
随着区域城市化与城市区域化的发展,城市群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最引人注目的地区,研究城市群联动空间增长动态也成为了当前研究热点。在城市扩张的研究中,传统以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on,CA)为代表的城市扩张模拟方法主要针对单一的城市展开,缺乏对城市群空间交互作用和联动增长效应的建模,难以真实反映城市群的空间扩张过程。通过引入城市流模型来量化城市之间的空间交互作用,并将其作为转换规则嵌入CA模型,构建了一种顾及空间交互作用的城市群联合空间增长扩张过程分析模型,并以武汉都市区为例,模拟了武汉都市区(1个主城区+6个远郊区)的城市扩张过程。与传统的Logistic回归CA模型对比,结果表明,模型模拟精度更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发展,尤其是城市群联动增长扩张的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9.
朱超  金武正 《北京测绘》2020,(4):458-461
随着城市化发展的推进,城市人口密度越大,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在城市人口密度大的当今社会,一些因素往往会引起局部地区人口密度增加,形成局部人口密集区域。引起人口密度增加的因素很多,教育文化产业就是原因之一。近年来对于人口密度的分析,主要是通过对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进行分析,对人口密度影响因素的研究很少。而本文通过热力图和灯光数据对人口密度进行分析,确定教育文化产业分布情况对人口密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城市生态     
城市化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最主要趋势之一。1900年时世界城市人口为1.5亿,到2000年时已达29亿,增长了19倍。到2007年时,世界将有超过半数的人口居住在城市。 1900年时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屈指可数,如今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已有408个,还有20个城市的人口已经超过千万。东京人口有3 500万,比加拿大的总人口还要多,墨西哥城的人口有1 900万,几乎相当于澳大利亚人口的总和。纽约、圣保罗、孟买、德里、加尔各答、布宜诺斯艾利斯以及上海紧随其后。城市发展需要将粮食、水、能源以及其他自然界无法供给的原料进行集中,然后又要对产生的垃圾、  相似文献   

11.
马永斌  尹朝阳 《测绘通报》1994,(2):31-32,26
《中国城市地图集》技术设计要点马永斌,尹朝阳城市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是各种因素高度集中的有机综合体,这种因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反映了国家建设面貌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形成和完善城市多种...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区域的扩展是城市化的重要表现,准确掌握其形态特征及驱动力机制,对指导城市规划、调整发展布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提取城市建设用地,结合一系列城市扩展评价指标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近20年合肥市城市扩展时空特征及驱动力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2000—2019年间,合肥市城市扩展维持在中高速水平,城市扩展弹性指数偏离合理值,城市扩展重心由中心城区逐渐转移至南部地区.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及政策因素是合肥城市扩展的主要驱动力,此外,交通及科教资源也是城市扩展的重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城市化趋势下,我国城市化进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持续稳定地发展。特大城市、大城市是全国性的经济中心或区域的经济中心,对全国经济举足轻重;同时,城市规模多元化发展,一大批中小城市兴起,正在对全国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中小城市是地方发展建设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小城市发展建设的快慢、建设的方向、建设的规模和质量往往映射出地方综合发展的实力,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小城市的发展在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极其重  相似文献   

14.
人口是重要的社会和生态环境因素,掌握人口信息有利于资源配置和环境管理。本文以南京市的街道级行政区域作为基本对象单元,分别从市级、市郊级和城市化度3个尺度,人口总量和人口密度2个方面,使用NPP/VⅡRS夜间灯光数据、大数据中的关注点POI数据、Landsat 8卫星OLI影像的建筑用地指数IBI,进行了人口模拟研究。结果如下:①在市级层面,人口密度模拟效果优于人口总量的,POI数据模拟效果最佳,确定性系数为0.87,其次是建筑用地指数0.81,夜间灯光数0.77;②在市郊级层面,郊区的人口密度拟合效果优于市区的;③在城市化度方面,中度城市化的街道人口密度与NPP/VⅡRS的幂函数关系最佳,确定性系数为0.99,低度和高度城市化的街道人口密度与POI的对数关系拟合效果相对好些,确定性系数分别为0.65和0.44;中度和低度城市化街道的人口总量与3个因素数据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效果最佳,确定性系数分别为0.91和0.78。结果说明中度城市化街道的人口模拟效果最好。本文研究拓展了城市人口估算的广度和深度,可为相关工作提供思路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今后15年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个重要时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全面实现第二个战略目标,为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6.
谷树忠  李维明 《今日国土》2013,(9):18-19,30
一、背景与立意 1、背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出现诸多问题。我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发展阶段,并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一道成为推动我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然而.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态尽显。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今后15年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个重要时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全面实现第二个战略目标,为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历史使命。最近,中央常委胡锦涛同志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东南亚地区城市化发展现状及城市扩张关联驱动要素的问题,该文通过提取研究地区城市主体建成区和不透水面,分析其城市扩张特征,然后从城市不透水面、城市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GDP)3个方面,探讨2010—2015年6年中东南亚地区城市扩张状况,并对其城市扩张驱动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扩展强度与城市不透水面变化强度、城市人口增长率和人均GDP年增长率均具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02、0.747和0.700,表明城市不透水面的增加、城市人口增长和经济水平提升均不同程度地影响东南亚地区城市扩张及其强度。通过对模型精度进行验证和分析得出多因子定量回归模型精度相对较高,说明结合多个城市扩张驱动因子共同衡量城市扩张变化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城市地域空间扩展情况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测度指标。利用陆地卫星MSS影像、TM(或ETM+)影像、灾害监测星座数据和“北京一号”小卫星数据,对1973—2005年北京市建成区的扩展过程、面积变化和土地利用影响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32年间,北京市建成区面积净增加超过1000km2,2005年达到1209.97km2,相当于1973年的6.58倍,年均扩展32.07km2。北京市建成区的扩展基本上呈现出以旧城区为中心向四周扩展的方式,并未在某一方向表现出特别明显的变化,但在不同时期内的扩展速度差异非常明显。北京市建成区的扩展面积中,54.34%来自于农村居民点和独立工矿用地及其他建设用地,43.57%来自于水田、旱地等耕地。人口增长对北京市建成区的扩展有显著的刺激作用;经济增长是城市变化的主要动力之一;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用地的扩展,是城市扩展的牵引力,对城市空间扩展具有指向性作用;而政策与制度因素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北京市发展和扩张的宏观格局。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城市化速度越来越快,但是我国的城市也面临严重的地质问题。我国城市建设中面临的重大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城市人口所占比例,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集中。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