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和预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林春育 《气象》1979,5(5):2-8
每年6、7月间,从我国长江中下游两岸(指湖北省宜昌以东的29—33°N地区)至长江口,常常出现阴雨连绵,降水过程频繁,降水量比较集中的持续多雨天气,这就是每年长江中下游的“梅雨”。 梅雨是发生在从初夏转换到盛夏的过渡季节中,故它与该年季节来临的早晚有关;同时在梅雨季里,  相似文献   

2.
唐惠芳 《气象》1994,20(5):58-61
北方气温偏高南方阴雨连绵-1994年2月-唐惠芳(中央气象台,北京100081)本月,由于冷空气活动较弱,北方大部地区气温偏高,南方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月内,南方大部地区阴雨连绵,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大部、西北地区东部及云南等地降水偏多。1天气概况...  相似文献   

3.
7月是我国盛夏月份,高温多雨是本月的主要特点。今年梅雨结束较迟,7月份雨带先稳定在长江中下游,后北抬至淮河流域,汉水、黄河一带。形成长江中下游、汉水流域多暴雨,洪水成灾。江南南部至华南及华北地区少雨、高温、伏旱。 一、天气概况 本月华北、华南、江南南部以及西藏、川西高原、云南等地的月平均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1—2℃,其中云南的元江、西藏拉萨、四川的巴  相似文献   

4.
天气尺度波列对长江中下游6月梅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1979—2007年6月NCEP/NCAR2.5°×2.5°逐日再分析资料和中国743站逐日降水资料,利用相关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天气尺度波列的特征及其对长江中下游6月梅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长江中下游6月梅雨较少时,东亚及西太平洋区域存在一个天气尺度波列;该波列的延伸距离较短(从黄河河套地区经过长江中下游至南海、菲律宾海一带),维持时间也很短,且仅仅在500 h Pa以下较强。诊断及个例分析表明,当该波列异常显著时,长江中下游梅雨降水明显减少,而其南部区域降水则增多,说明该波列对预报长江中下游降水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20世纪长江流域3次全流域灾害性洪水事件的气象成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20世纪长江流域曾出现上游洪水7次,中游洪水16次,下游洪水7次,其中有3次是全流域性洪水,分别发生在1998、1954和1931年。1998、1954和1931年梅雨期开始前(3~5月),长江流域降水比常年偏多。进入梅雨季以后,先后出现两场持续性暴雨:第1场出现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这场暴雨造成中下游河流的水位达到或超过警戒水位,出现局地洪涝;7月下旬长江中下游又出现1场持续性范围广的暴雨,雨水只能作为地面径流汇集到长江干流,造成很高水位的洪流。第2场持续性暴雨使长江上下游强降水时段在7月下旬重合,导致长江中下游干流洪水与来自上游的洪水在8月初至中旬遭遇,造成长江中下游灾难性的大洪水。1998、1954和1931年长江全流域性大洪水与东亚中高纬地区大气环流和东亚夏季风活动异常有联系。大气环流和东亚季风活动异常导致7月下旬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偏南,梅雨期持续到7月底,有利于长江中下游持续性暴雨发生的环流条件在7月下旬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6.
从中期天气过程看近几年长江中下游梅雨偏少的原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鲍名 《大气科学》2009,33(4):708-718
长江中下游地区自2000年到2007年连续八年梅雨期降水偏少。本文从中期天气过程的角度分析了这八年不利于长江中下游梅雨的主要因子, 有东亚高空急流中准定常波动、 西太平洋暖池强对流活动和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受这些因子的直接影响, 在中期时间尺度上副高环流形势发生变异, 从而造成长江中下游梅雨期的降水异常减少。在这八年的梅雨期中, 这些因子的特别异常, 更主要的由于它们的组合作用是导致近年来长江中下游梅雨偏少的直接原因。并且, 同样是长江中下游梅雨偏少, 不同因子的组合方式也影响着长江中下游梅雨偏少的降水异常分布背景。本文还初浅地讨论了在季节内预测长江中下游梅雨时对中期天气过程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影响我国夏半年东部降水的主要角色之一,尤其是长江中下游梅雨期内的大范围暴雨和副高的活动就更为密切。众所周知,大气运动受到下垫面的影响,特别是下垫面的加热效应对大尺度天气运动的影响更为重要。海洋作为大气的“贮热机”来讲,它的加热场状况必然对副高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而又影响梅雨期暴雨的形成和发展。这里仅对1969年长江中下游梅雨期一场区域性暴雨(7月11~12日,其暴雨区主要是沿着长江中下游的干流区和江北部分地区)成因进行分析。这场暴雨过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明显西伸配合  相似文献   

8.
钱自强  张文达 《气象》1989,15(7):31-34
1988年7月,我国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出现了持续20多天的大范围酷热天气。西风带超长波的异常分布,200hPa南亚高压的北抬东移,高原暖脊的活动等,以及与之相伴的西太平洋副高提前北跳,并且在东海北部上空长时间稳定,势力特别强盛,是造成这次江淮流域持续性酷热天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位于长江流域上游,高原上空天气系统的变化,一般必然影响其下游的天气系统。 我国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1972及1978年6、7月发生了干旱现象,1969及1980年6、7月出现了洪涝。本文分析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灾害性天气和青藏高原地区环流的联系;还讨论了高原下垫面的感热输送对高原上空环流的影响。我们应用的资料取自世界气象组织出版的世界气候月平均资料和中央气象局出版的北半球高空气候资料。  相似文献   

10.
利用观测资料和区域气候模式RegCM4.6,研究了高纬和低纬天气尺度扰动对2020年梅雨期降水的可能影响.观测分析表明:2020年6月、7月长江中下游降水在周期上表现为10 d以下的天气尺度扰动,在降水过程中存在多次中高纬度天气尺度扰动的南传与低纬扰动的北传.在此基础上,设计改变不同纬度天气尺度扰动(<10 d)输入的...  相似文献   

11.
夏季到了,天气一天天地热起来.什么时候最热呢?我国多数地方是在夏至以后的7月,有些地方是在8月,也就是从夏至起,经过小暑、大暑、立秋,到处暑为止的一段时间.如果这段时间晴天较多,日照特别强,就会感到格外炎热.我国长江中下游的一些地方,如武汉市就是因为这时期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晴天较多,天气特别炎热.  相似文献   

12.
一次连续暴雨过程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2年6月25日至7月1日发生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的连续暴雨过程进行环流形势等方面的特征分析,认为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和中层500hPa欧亚高纬度地区两个大型天气系统的同时相对稳定,是冷暖气团长时间对峙的主要原因,中层500hPa中低纬度低压槽与下滑槽的不断东移南压是造成低层降水系统的发生发展、触发低层能量释放与再生的直接因素。同时对连续暴雨提出了预报要点.  相似文献   

13.
贾秀娥 《气象》1991,17(10):58-61
月内,江淮及长江中下游梅雨期连降暴雨,造成严重洪涝灾害。东北大部地区气温偏低,降水量较常年偏多。江南大部地区干旱少雨。月内有4个台风生成,其中3个登陆华南沿海。 天气概况 本月长江中下游及沿淮地区、贵州大部、湖南北部降水量一般有300—500mm,  相似文献   

14.
陆均天 《气象》1990,16(4):62-63
1月,我国西部地区持续暖冬天气;东部地区下旬气温偏低,先后出现入冬以来最寒冷的天气。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多阴雨;月底普降瑞雪,对冬小麦越冬及春季返青生长有利。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中下游暴雨洪涝华北持续高温天气—1999年6月—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马巧英 《气象》1999,25(9):62-63
6月份,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强降雨过程频繁,部分地区发生暴雨洪涝灾害。华北、西北大部地区,中旬雨水偏多,旱情进一步缓解;下旬持续少雨,旱情发展。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下旬,华北地区出现持续高温。9903号台风登陆广东。部分地区遭受强对流天气袭击。1 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出现暴雨洪涝  本月,长江流域特别是中下游沿江地区多次出现较大范围的大到暴雨或大暴雨天气过程。苏皖南部、浙赣北部月暴雨、大暴雨日数有6~8天,安徽沿江江南地区多达9天。26~29日,安徽沿江江南28~39站先后出现暴雨,其中有11…  相似文献   

16.
7月份 ,全国大部降水偏少或接近常年。中、下旬 ,北方旱区出现较明显降雨 ,大部旱情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 ;南方降雨不均 ,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及四川盆地、重庆等地伏旱严重 ,华南大部降水偏多 ,部分地区出现洪涝。全国大部地区月平均气温偏高或接近常年 ;南方大部出现持续高温酷热天气。有 5个台风在华南沿海登陆 ,两广等地损失严重。1 北方旱区普降喜雨 ,大部旱情缓解 ;长江中下游等地伏旱明显7月份 ,北方大部降水偏少或接近常年。西北大部、华北中北部月降水量在 1 0 0mm以下 ,其中新疆南部和东部、青海北部及甘肃西部等地不足 1 0mm…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人们利用卫星、雷达和地面观测资料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得到了一些暴雨和强对流天气预报的经验。例如,姚祖庆、肖稳安等利用卫星云图资料概括出影响长江中下游暴雨和强对流天气的5种环境云场特征和在这些云场中暴雨和强对流云团的演变过程,通过追踪这些云团活动来作暴雨和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杜秉玉等以雷达资料为主设计了长江三峡和荆江地区暴雨预报的临近预报系统。文中利用上海地区稠密的地面观测资料,分析1983年9月3日、1985年7月11日、1983年7月26日影响上海的暴雨和龙卷天气过程中地面气象要素场和物理量场的先兆表现,期望从地面观测资料的变化特征提供暴雨和强对流天气预报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用1月和7月全球海平面气压场与我国长江中下游和华北地区汛期降水进行了相关计算,计算表明,月海平面气压场在某些地区与汛期降水有显著相关关系,这些相关高值区往往与大气活动中心、洋流相联系。计算不但揭示了我国汛期降水与海平面气压的遥相关性而且表示长期天气有全球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范永祥 《气象》1984,10(1):45-47
本月冷空气弱而路径偏东,副高强而持久,导致冷暖空气频频交绥于黄河下游至长江中下游一带,连降大雨和暴雨。在仲秋时节出现了少见的洪涝灾害和低温连阴雨天气;南海台风活跃,月中8314号台风登陆广东,下旬8316号台风影响海南岛及附近海面。  相似文献   

20.
曾红玲 《气象》2009,32(10)
2009年7月主要气候特点: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全国平均气温为22.0℃,较常年同期偏高0.6℃.西藏7月区域平均气温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云南为次高值.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09.6mm,较常年同期偏少6.3mm.青海7月区域平均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值. 月内我国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黑龙江低温阴雨天气持续;热带风暴苏迪罗、台风莫拉菲先后在我国华南登陆;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持续高温天气;西北、华北等地气象干旱缓解,内蒙古中部气象干旱持续;部分地区遭受暴雨洪涝灾害;24个省(市、区)遭受强对流天气袭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