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三维地震勘探在控制煤层赋存形态方面已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但矿井高产高效地质保障系统需要准确圈定“无煤带”、陷落柱、老窑采空区、煤层露头等地质异常体。通过河北、辽宁、河南等地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实例,介绍了确定煤层地质异常体采用的方法:结合钻孔资料进行正演地震模型试验,掌握地质异常体地震剖面特征,进行三瞬处理,研究振幅异常与地质现象的对应关系,更重要的是在地震资料解释方面,要充分利用已知地质资料,依据各种地质现象在地震时间切片(垂直切片和等时切片)、顺层切片、方差体切片上的识别特征解释各种地质异常体。  相似文献   

2.
地震沉积学是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的延续发展。最近10多年来,地震沉积学研究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地震沉积学理论、陆相碎屑沉积砂体、海相沉积砂体、碳酸盐岩和混积岩刻画、地震成岩相预测、砂体精细表征和开发地质应用、地球物理新方法新技术、RGB(Red-Green-Blue)地震属性融合、储集层预测技术以及三维可视化技术雕刻地质体等10个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未来地震沉积学应该关注地震地貌学理论模型、地震岩性学新方法、勘探地震沉积学、开发地震沉积学、地球物理反演新方法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不断完善地震沉积学理论方法,拓展地震沉积学在油气勘探开发等领域的应用,助力油气勘探开发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地震沉积学是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的延续发展。最近10多年来,地震沉积学研究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地震沉积学理论、陆相碎屑沉积砂体、海相沉积砂体、碳酸盐岩和混积岩刻画、地震成岩相预测、砂体精细表征和开发地质应用、地球物理新方法新技术、RGB (Red-Green-Blue)地震属性融合、储集层预测技术以及三维可视化技术雕刻地质体等10个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未来地震沉积学应该关注地震地貌学理论模型、地震岩性学新方法、勘探地震沉积学、开发地震沉积学、地球物理反演新方法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不断完善地震沉积学理论方法,拓展地震沉积学在油气勘探开发等领域的应用,助力油气勘探开发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西部煤炭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有信 《物探与化探》2005,29(5):404-408
阐述了西部地区煤炭三维地震勘探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 对三维地震勘探的观测系统设计、地震波的激发与接收条件选择、施工技术措施等进行了讨论, 通过几个地区的地震勘探数据采集实践, 说明在西部地区复杂的地形地质和地震地质条件下, 煤炭三维地震勘探同样可取得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5.
因西部复杂地表条件,常规地震勘探很难取得好的效果。该文通过一个实例,就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数据采集方法、资料处理重点模块、高精度解释方法及地质成果验证情况进行阐述,说明了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方法在复杂的地震地质条件下能够取得较好地震地质效果,并产生较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彭苏萍  袁亮 《安徽地质》2011,21(2):95-99
如何有效精细探明煤矿地质条件和准确预测地质灾害,为煤矿安全生产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地质基础,近20年来,淮南矿业集团与有关单位合作,开展了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研究,在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近年来利用三维地震勘探已发现较大特殊地质异常体,诸如陷落柱、新地层构造、旋转构造等;在地震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区,能够基本查明主要煤层落差2m断层。实践表明,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不断发展,煤矿地质技术保障水平明显提高,企业综合效益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7.
薛爱民  李达  宋红星  张安家 《地质论评》2021,67(Z1):67z1047-67z1048
正常规的反射地震勘探方法技术已经经过百年时间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许多勘探技术问题难以很好地解决,造成对诸多勘探目标难以精确成像。这些技术性问题包括:浅层勘探盲区、无明显界面地质体、高角度地层以及火成岩与变质岩地区地质体成像等。最近,我们发明了一项新的地震勘探技术—地震频率谐振勘探方法技术(薛爱民,2019),  相似文献   

8.
三维地震在铁法矿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铁法矿区采区三维地震工程实践为例,论述了三维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在采矿工作面合理布置等方面的作用。采掘实践证明,三维地震勘探成果的应用消除了地质风险,已回采的几个综采工作面,未发生意外及重大地质变化。   相似文献   

9.
综合物探方法解决复杂地质问题的一个成功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地震勘探在解决诸如小断层、小构造、煤矿采区陷落柱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以及各种物探方法的特点不同,有时三维地震勘探方法需要与其它物探方法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本文通过一个成功的实例,介绍了利用三维地震和磁法勘探相结合,探测煤矿区小断层、古河床,圈定岩浆岩侵入体范围及边界的方法、特点和经验。  相似文献   

10.
周卓铸 《云南地质》2000,19(4):406-415
通过对楚雄盆地石油地质及重、磁、电、地震等勘探方法的综合分析研究,总结各种勘探方法在不同历史时期完成的地质任务,且有各自的特点和发现,指出各种勘探方法的优点和缺点,提出针对适用于构造运动频繁、褶皱相对强烈、地表地质条件复杂的楚雄盆地的勘探方法,强调在该盆地的勘探方法综合分析研究上的重要性,对油气勘探突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槽波地震勘探技术经过长期发展与完善,在探测煤层内部构造发育、煤层厚度变化、夹矸分布形态等方面均取得了较为可靠的效果。为全面系统地了解槽波地震勘探技术,促进槽波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回顾了槽波地震勘探技术现状。首先,简述槽波地震勘探的原理;然后,依据槽波地震勘探的流程,按照震源激发、信号采集、预处理、信号提取、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步骤,对相关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方法进行分类整理,并对不同震源激发形式、信号提取方式以及数据处理技术做了对比分析;最后,系统总结了槽波地震勘探技术在煤厚分析、夹矸判别、构造识别等方面的工作和应用现状。目前,煤矿井下槽波地震勘探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探测精度等难以满足地质探测需求,今后,开发槽波雷达提高槽波地震勘探的精度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张黎  刘万崧  张晨曦  赵倩 《世界地质》2015,34(1):194-202
以辽宁兴城实验区为重点,详细分析了重力、磁力、大地电磁测深和地震勘探等不同的物探方法对研究区内地质目标的识别作用。根据重力剖面测量、磁力剖面测量、大地电磁测深以及地震勘探等方法对实验区进行野外勘探工作和详细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重力异常对于构造单元划分、断裂识别、基底起伏的识别等均能发挥重要的作用;磁异常对于断裂识别、不同磁性岩石单元的识别、岩浆活动的分析等方面均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大地电磁测深,在划分构造单元、确定断裂分布、垂向地层分层方面均能提供重要信息;地震勘探横向上可划分出盆地等构造界限,纵向上可分层。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2015,(4)
<正>重庆地质仪器厂(原地质矿产部直属骨干企业)建厂于一九六九年,四十年来聚集了国内地质勘探仪器研制和生产方面的优秀人才,并注意吸收国际先进的电子仪器制造技术,发展至今成为"中国地质装备总公司"直属专业从事地球物理勘探仪器研制生产的国家重点企业和国内物探仪器的生产基地。目前拥有的产品:"电法勘探仪器"、"测井勘探仪器"、"地震勘探仪器"、"传感器(检波器)"、"放射性勘探仪器"等五大门类各种类型的地质仪器,广泛应用于地质找矿、工程勘探、地震监测、寻找地下水等相关行业,得到用户的信任,取得了可靠的地质成果,为企业  相似文献   

14.
安好收 《江苏地质》2022,46(2):152-157
时深转换是浅层地震勘探多道反射法进行定量解释的关键一步,其转换结果直接影响各有效反射物性界面埋深解释误差的大小。为尽可能减小此类误差,提高各有效反射物性界面埋深解释的可靠性,根据多年浅层地震勘探数据处理经验,结合地质解释工作,从速度参数的提取、时深剖面的转换到地质解释剖面图编制3个方面阐述了浅层地震勘探多道反射时深转换方法,并结合实例进一步分析,为浅层地震勘探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从基础地质资料收集、镶边偏移量估算、勘探边界"整形"、时间采样间隔加密、有效覆盖次数,以及新区三维地震勘探设计建议等几个方面的讨论入手,结合实例分析与正演模拟,对今后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施工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供煤矿业主方与地震勘探施工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刘庄井田的精查勘探,采用了高分辨率地震勘探与钻探、测井相结合的综合勘探方法,即探测构造以地震勘探为主,钻探提供参数、定位并作必要和适当的验证;地层层序、煤厚、煤质、水文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的确定则以钻探资料为主;同时用地震勘探资料作了岩性解释的尝试。本次工作获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和经济效益。为了总结经验,促进地震勘探技术的提高和发展,更好地满足日益发展的煤炭工业的需要,并帮助地质、采矿工程师及有关同志了解怎样用地震勘探资料解释地质构造和岩性,更多的提取和利用地震勘探资料中所蕴藏的地质信息,我们摘编了这本地震勘探记录选集。由于水平所限,总结不够系统和全面,理论认识也很差,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7.
高鹏  吴志成 《西北地质》2010,43(2):120-127
地震勘探在煤炭预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陕北侏罗纪煤田应用实例,结合深部煤炭预查和地震勘探的特点,对勘探过程中的各阶段进行了论述,选择合理的采集方法是保证质量的前提,根据工区特点处理过程主要运用了折射静校正、F-X域相干噪声衰减、保持振幅处理等技术,根据地震解释结果,结合钻井资料以及速度分析结果,得到了煤层构造展布、煤层厚度展布等可靠的地质成果。认为通过选用合理的施工方法,在陕北复杂地表地质条件下可获得较好的勘探资料,充分利用油田地震勘探成熟的处理解释技术可以提高地震地质解释的精度,运用波组抗反演技术,可以进行煤层厚度的预测。  相似文献   

18.
地表复杂地区煤田地震勘探方法及效果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徐成明  王云 《物探与化探》2001,25(6):437-442
以宁夏、山东的煤矿地震勘探为例,介绍了复杂地表工区地震勘探的方法与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地震CT勘探原理及其在公路隧道病害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地震CT勘探是一种新的地球物理方法。具有分辨率高、可靠性强、信息量大、图象直观的特点。可以广泛地用于线路、场地、隧道、边坡等项目的工程地质勘查和病害诊断。在元磨高速公路芭蕉箐隧道的地质病害诊断中应用地震CT进行勘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浅层地震作为城市地下空间探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其勘探效果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如激发、接收因素、采集参数以及处理方法等,因此需要根据地质任务进行系统科学的论证、选取.笔者以济南地下空间探测项目为例,探讨提高浅层地震勘探分辨率的方法,通过综合分析研究区的资料建立合理的地震地质模型,基于该模型进行地震采集参数波动方程正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