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4 毫秒
1.
春季繁殖期两茬贻贝苗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十年代以来,我国贻贝养殖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针对苗源供应不足的情况,有关单位相继开展了开发自然苗场及人工育苗的研究。为了充分发挥育苗设施的作用,当前贻贝人工育苗一般是从三方面进行研究的:(1)提高单位育苗水体的产量;(2)增大海上养育幼苗的保苗效果;(3)争取一年培育多茬苗。对于培育多茬苗,过去我们已成功地培  相似文献   

2.
裙带菜常温育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是养殖品种之一,目前国内外都在进行养殖,苗源急需解决。室内常温育苗的办法是可行的,通过试验证明,只要掌握好裙带菜的采苗技术和在配子体、孢子体培养时期控制好海水温度,光线和营养盐等条件,是可以达到生产上的要求,为了促进裙带菜养殖事业的发展,室内常温育苗的方法有推广的必要。  相似文献   

3.
裙带菜是一种大型经济藻类。其菜质鲜嫩、营养丰富、味美可口,深受国內外市场的欢迎。我国60年代初就开始了裙带菜的人工养殖,但因育苗技术没有过关,苗种得不到保证,因此发展缓慢。为充分利用海域资源,使裙带菜尽快成为海水养殖的主要藻类之一,我们承担了“裙带菜海上育苗及直接养成”的试验課题。经过两年多的试验,已取得了明显效果并通过  相似文献   

4.
裙带菜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Harv.)Suringar)为材料,进行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研究。取得以下结果: 1、使用海螺酶(sea snail enzymes)和纤维素酶(cellulase,Onozuka R-10),酶解裙带菜细胞壁,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大量地分离成活的裙带菜原生质体。 2、实验表明,氯化钠可作为分离裙带菜原生质体研究中的一种理想的渗透刑。 3、荧光增白剂染色镜检法可作为鉴定裙带菜原生质体的一种辅助方法,并适用于原生质体再生壁的观察。 4、光照(2000—2500Lux)能促使原生质体再生细胞壁,含有蔗糖(W/V,1%)的培养液有助于原生质体再生细胞壁。 5、分离的裙带菜原生质体,经培养,已能长成幼体。  相似文献   

5.
梭鱼仔鱼耳石日轮形成及自然种群日龄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梭鱼实验种群样本,系于1987年5月,从山东大沽河口搜集的亲鱼经人工授精后孵出的仔鱼在实验室培育取得;自然种群样本,于同年同地区采集。对于实验种群耳石生长轮形成的周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种群培育天数(D)与耳石生长轮数(N)之间的关系以回归式N=D-1.89表达之;根据实验种群耳石轮纹形成的周期性规律,鉴定了自然种群的日龄,表明二者具相似的周期性规律;协方差分析表明,梭鱼早期阶段的生长,自然种群比实验种群快。  相似文献   

6.
不同种群泥蚶的5种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韩国自然种群、广西自然种群、乐清自然种群、山东自然种群和乐清养殖种群泥蚶的苹果酸脱氢酶(MDH)、过氧化氢酶(CAT)、醇脱氢酶(ADH)、苹果酸酶(ME)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5种同工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种群泥蚶的ME同工酶无差异;ADH和SOD同工酶除韩国自然种群泥蚶外,其它4个种群泥蚶无差异;MDH同工酶除乐清自然种群和养殖种群泥蚶外,其它3个种群泥蚶均有差异;CAT同工酶在广西自然种群泥蚶中没有表达,在韩国自然种群泥蚶与山东自然种群、乐清自然种群和乐清养殖种群泥蚶中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7.
卤虫是鱼、虾、蟹幼苗极为理想的天然饵料.随着水产育苗发展,卤虫及卤虫卵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1].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和保护卤虫资源,其生态学研究近20a以来受到了明显的重视,但具体研究偏重于实验种群方面,如环境因子(如温度、盐度、饵料等)对卤虫生长、存活、生殖特征(如性成熟速度、生殖方式、生殖力)的影响[2~10],而关于卤虫的自然种群研究较少,原因是进行卤虫的野外生态学研究有诸多困难,如卤虫繁殖速度快且次数多,世代之间有重叠:盐湖或盐池的水文特征经常发生剧烈变化[11,12],故迄今只有Petra[13]和Petra等[14]对Mono湖的Artemiamonica,Gene等[17]对法国Giraud的孤雌生殖卤虫的自然种群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8.
梭鱼仔鱼耳石日轮形成及自然种群日龄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梭鱼实验种群样本,系于1987年5月,从山东大沽河口搜集的亲鱼经人工授精后孵出的仔鱼在实验室培育取得;自然种群样本,于同年同地区采集。对于实验种群耳石生长轮形成的周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种群培育天数(D)与耳石生长轮数(N)之间的关系以回归式N=D-1.89表达之;根据实验种群耳石轮纹形成的周期性规律,鉴定了自然种群的日龄,表明二者具相似的周期性规律;协方差分析表明,梭鱼早期阶段的生长,自然种群比实验种群快。  相似文献   

9.
培育双壳类软体动物幼苗所需的饵料,是指池内培育阶段适合于幼虫和幼苗(壳长一般在1mm以下)的饵料。育苗成功的关键问题之一为是否已经选择到这样的饵料。自40年代找到适宜的饵料生物以后,双壳类幼虫的培养才取得较明显的成效。以往利用过的一些饵料生物巳有文献系统记载。我国贻贝人工育苗是在分离与培养出扁藻以后才获得成功的。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以及适应各种不同情况的需要,采用的饵料种类越来越多样化。从生产性育苗特别是多茬育苗考虑,必须因地制宜地筛选出一定种数的饵料,以便在不同培养条件下有机动选择的余地。同一时还应找出适宜的投饵数量,以求取得较好的育苗效果。为此目的,我们于1975-1978年结合生产性育苗的需要进行了一些饵料饲养实验。本文根据实验结果以及多年来生产性育苗的实践,对贻贝育苗的饵料问题进行总结,侧重于不同饵料的饲养效果比较。  相似文献   

10.
裙带菜的养殖加工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晓燕 《海洋科学》1998,22(3):15-18
裙带菜(Undariapinnatifida)属褐藻门,褐子纲,翅藻科,裙带菜属。目前已经发现的本属有3个种:无肋裙带菜(U.peterseniana),叶囊裙带菜(U.undari-oides)和裙带菜(U.pinnatifida)[2]。前两种只在日本某些地区有少量的养殖,后一种因为有很高的食用价值而被广泛养殖。裙带菜是北太平洋的特有种,由于船舶运输使附着在牡蛎壳上或存在于压舱水中的配子体传播到世界的其他地区,到目前为止已经在法国、英国[5]、新西兰[4]和澳大利亚发现了裙带菜。这些国家的学者对这个新来种的分布与生态进行了调查,以确定它是否威胁当地海藻的生长。虽然Castric-F…  相似文献   

11.
裙带菜的孤雌生殖及其后代的遗传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若干海藻工作者已在海带、厚叶翅藻等褐藻中观察到孤雌生殖的现象[1][3][4]。我们于1973年开始了海带单倍体遗传育种的实验后,从1974年起我们就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 Sur.)进行了相似的试验。这里着重就裙带菜的孤雌生殖及其后代所表现的细胞遗传学特点,进行一些观察。大部分材料是1977年的实验结果。关于裙带菜配子体的无性生殖系将另作总结。  相似文献   

12.
由威海市水产局主持召开的裙带菜海上育苗直接养成技术于1988年2月14日在威海市石岛镇通过鉴定。参加鉴定会的有来自中国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海洋大学、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烟台市水产研究所、山东省水产学校等单位的十多位专家、教授。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研究成果达到预期指标,研究成果可靠,具有投资少、成本低、育苗养成效果好等优点;改变了裙带菜传统的养殖方法,创立了一条技术先进、操作简便、效益明显的新养殖工艺。专家们建议,因地制宜,大力推广此项技术,把裙带菜养殖生产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3.
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Lamx.)Lamx繁殖方式,可归纳为,有性繁殖——果孢子繁殖;无性繁殖——四分孢子繁殖;营养繁殖:(1)幼苗阶段——出芽繁殖,匍匐枝繁殖.(2)成藻阶段——营养体再生,匍匐枝繁殖等.试验结果表明,上述石花菜多种多样的繁殖方式,只有通过孢子育苗这一途径才能完全获得.在研究中发现幼苗有出芽繁殖的特性,为石花菜的繁殖增加了新内容,对匍匈枝繁殖做了系统的观察.因此通过采孢子育苗将出芽繁殖及匍匐枝繁殖应用到栽培中来,形成高密度,使苗量不断地补充,不断地采收达到一次采孢子长年利用多茬采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光生物反应器的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1997年4月在借鉴国外资料基础上,组建成了一种适用于实验室培养光自养生物(如光合细菌,微藻和单克隆无性繁殖系)的气升式螺旋管道串联的光生物反应器,该装置内可插入pH值电极,溶解氧电极,温度电极,细胞密度电极,粘度电极等,通过传感器获得的电信号,进一步传导入微机,实现按程序化自动记录和控制有关参数,进行一次性,间歇和连续浮培养,以红球藻为材料进行培养和初步结果表明,培养时间较常规方法缩短了一半,  相似文献   

15.
以褐藻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为实验材料,建立一条能够分离出有光活性PSⅡ复合物的技术路线。采用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的方法,以去污剂SDS为增溶剂(SDS∶Chl=20∶1,4℃增溶20 min),蔗糖质量分数梯度为10%,15%,20%,30%,40%,50%和60%,从裙带菜中成功地分离出5条含色素的蛋白质复合物带。通过对裙带菜各色素蛋白复合物的光谱分析并进行了DCIP的光还原测定和化学法的氧化还原差示光谱测定,确定了20%和30%层带的复合物为PSⅡ复合物,具有DCIP的光还原活性。利用离子交换层析的方法并通过光谱鉴定分析得到了比较纯化的PSⅡ中心复合物。  相似文献   

16.
青岛裙带菜孢子体野生种群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优化的基因组总DNA提取方法,按照经典的AFLP分析路线,对30株青岛近海野生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孢子体种群内遗传多样性进行了AFLP分析.利用1对引物扩增出38条清晰可重复的带,其中32条呈现多态性,多态位点比例为84.21%,根据引物扩增的指纹图谱,计算出的种群内部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1.8421、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375 4、平均基因多样性指数,即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35 1,Shannon's 多样性信息指数(I)为0.368 4.该种群内遗传距离的分布范围从0.026 7~0.804 4,结果显示,野生种群内个体间各项遗传指数水平均较高,种群内遗传变异丰富.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距离为0.21的阈值处,30个个体划分为2大类群,推测青岛野生裙带菜进化上在遗传距离为0.21时发生第一次分化.  相似文献   

17.
江蓠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江蓠Gracilariaverrucosa(Huds.)Papenfuss为材料,用微生物发酵法提取的琼胶酶成功地分离到江蓠的原生质体,经初步培养,原生质体发育为愈伤组织,为江芳江生物工程研究和育苗利用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8.
夜光藻的不等分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杞桑  李大勇 《海洋与湖沼》1994,25(2):158-161
1993年3月26日在大鹏湾进行赤潮调查时,对所采获的夜光藻进行室内培养实验。结果观察到夜光藻在无性繁殖时的一种不等分裂方式,而且在分裂过程中食物泡没有消失。认为这种分裂方式对于夜光藻种群在特定条件下的增长可能更有效和迅速。  相似文献   

19.
以大型经济褐藻裙带菜配子体为实验材料,采用活性检测法对雌诱激素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刚刚排出的雌配子分泌了一种或几种易挥发的激素类物质,这些激素类物质能够促进精子释放并吸引精子向其游动,完成受精作用。另外,通过显微计数释放精子数的方法对影响裙带菜雌诱激素分泌的培养时间和培养的光照强度、环境温度、光...  相似文献   

20.
裙带菜褐藻糖胶的分离及部分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裙带菜为原材料,采用水提法从裙带菜中分离褐藻糖胶,Sevag法去蛋白,乙醇分步沉淀法进行初步纯化。结果表明裙带菜褐藻糖胶的最适提取温度为80℃,时间为8 h,加水量为1∶30,在最适条件下的提取率为1.72%,蛋白质含量为5.44%。同时本研究对部分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是特性粘度为5 m pa.s,pH为8.50,含有硫酸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