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我国辽阔的海域中,有6500多个岛屿星罗棋布。这些海岛,不但本身拥有丰富独特的自然资源,蕴藏着经济开发的巨大潜力,而且是海洋运输、油气、采矿等海上作业的后勤供应、贮存、转运场站,是我们向海洋进军的前进“支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辽宁、山东等省市把海岛开发作为振兴本地区经济的战略部署来抓。海岛区域经济的特征是: (1)开发不足,产业单调由于海岛天然条件的约束,海洋开发技术装备条件的限制,加之一度不切实际的战备观念的指导,海岛的开发程度很低。大部分岛上无常住人  相似文献   

2.
青岛是目前享受国家对外开发优惠政策比较集中的城市,是山东省对外开放的龙头。随着海洋经济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沿海地区土地资源日益匮乏,海岛作为陆地向海洋的延伸,在维护国家权益、国防安全、海洋生态平衡以及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中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青岛市海岛资源较为丰富,但在开发利用海岛资源时缺乏统一规划和规范管理等问题,导致目前部分海岛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出现。文章通过分析青岛市海岛的特点、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为海岛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玉环虽然地处海岛,陆域狭小,但却称得上是海洋资源大县。全县海岸线长298公里,海域面积5倍于陆域,达到1900多平方公里,港、渔、涂、景、能等海洋资源极具开发潜力。1993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实施海洋开发战略,建设海洋经济大县”的奋斗目标,吹响了向海洋进军的号角。几年来,我们着力抓好营造良好环境、依靠科技兴海和引入股份机制三个环节,努力将海洋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创出了海洋开发事业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向海洋要资源,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是中国面向21世纪的战略选择。要使我国海洋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抢占21世纪海洋开发的“制高点”,必须遵循客观规律,超前发展生态渔业。  相似文献   

5.
2003年7月1日,我国第一部针对海岛的国家制度《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管理规定》正式施行了。这是我国海洋事务中的一件大事,是我国无居民海岛利用活动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的重要标志。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除有18 000 km余的大陆海岸线外,还有14 000 km余的岛屿岸线,海岛众多,面积大于500 m2的岛屿有6 500余个,其中约94%为无居民海岛;面积在500 m2以下的岛屿和岩礁数量巨大,约上万个。海岛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物、旅游、港口等资源丰富,是我国国民经济走向海洋的“桥头堡”,也是海外经济通向内陆的“岛桥”。根据《联合国海洋法…  相似文献   

6.
南长山镇辖11个行政村,7012人,是山东省最大的海岛镇。近年来,我们在实现“小康”以后,为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富裕型”目标,继续攀登新的高峰。1994年,全镇经济总收入达到4.9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2388元,人均储蓄余额1.4万元。1 发挥海岛优势,不断向海洋开发的广度和深度进军  相似文献   

7.
增强海洋意识向海洋索取更多的食物于光远海岛问题很重要。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我国的海岛是不容忽视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过去我们对海岛长期重视不够,直到11年前胡耀邦同志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海岛会议。那次会议之后,对海岛工作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中国海洋学会和浙江省科委于1989年4月23至26日在舟山市沈家门召开了“全国海岛资源综合调查与开发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有从事海岛调查与开发的专家、学者和国家科技、海洋、环保、气象、土地管理等部门的领导,沿海省市及海岛县的代表共一百余名。  相似文献   

9.
HC96014 我国海洋测绘科技发展的方向及对策/管铮(海军海洋测绘研究所)//全国测绘行业科技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国家测绘局国土测绘科技司.—1995.10—60~67 在世界人口剧增,陆地资源告急的今天,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和濒海国家,纷纷将注意力转向海洋,提出“向海洋进军”的口号。本文  相似文献   

10.
当前,海洋与海岸带开发热潮已经兴起,人们正从生产的深度和广度向海洋进军。与此同时,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必将加剧。为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否则,将影响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本文针对“福建海洋与海岸带开发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一文(见《海洋与海岸带开发》1991年第2期)中指出的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善福建海洋生态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迈向海洋新世纪的舟山曹孟陔(浙江省舟山市政府经济建设咨询委即将到来的21世纪,不仅海洋学家,而且包括很多政治家都预言为“海洋新世纪”。许多濒海国家都将目光投向海洋,对发展海洋经济极为关注,花费巨资进行考察研究,不断深化对海洋的认识,扩大开发海洋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保护海洋环境、防止造成污染,这是海洋石油勘探开发面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活动中,可能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原油生产中向海洋排放含油污水;二是采油平台、钻井平台和各种船只在作业中因意外事故向海洋溢漏油。国家对此都实行了严格的管理,于1983年和1985年先后颁布了《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海洋石油开发工业含油污水排放标准》,规定钻井平台应设油水分离设备、排油监控装置、残油、废油回收设施;采油平台应设置含油污水处理设备,并规定在渤海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全球正在兴起以开发海洋生物资源为标志的 "蓝色革命"。向海洋索取动物蛋白、功能食品和特殊活性物质,已成为世界沿海国家海洋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毋庸置疑,海洋功能性化合物及海洋创新药物的研发无疑是最重要的产业发展方向之一。文章简要介绍了海洋创新药物的研发现状,并就目前现状探讨发展思路,为我国海洋药物的产业化开发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是我国北方海岛最多的省份,海岛作为体现城市海岸带风貌的重要海洋空间资源,是山东省开发海洋的重要基地。随着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增长,海岛资源的旅游开发再一次成为政府和学界关注的热点,但与海岛建设日趋活跃相比,相关理论研究仍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文章从山东省海岛资源的特点认知入手,通过明晰政策目标与开发现状之间的差距,提出“一个调整”“三个整合”和“两个优化”的旅游再开发策略。“一个调整”即海岛旅游开发思路方向调整;“三个整合”即青岛、烟台、威海海岛旅游线路整合,重点海岛群旅游产品整合,海岛与陆域旅游要素整合;“两个优化”为已开发海岛的旅游品质优化,无人海岛的扶持政策优化。通过调整、整合和优化策略,逐步落实相关政策目标,为海岛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5.
发展海洋高等教育服务海洋经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l世纪是人类向海洋进军的“蓝色革命”世纪,海洋经济是一个前景广阔、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实施“海上苏东战略,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江苏沿海经济带,是江苏省委、省政府促进全省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1二程,是缩小南北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为加快实施“沿海开发”战略,提高海洋经济开发水平,壮大蓝色产业,努力实现海洋经济的新跨越,沿海各省、市、自治区已经充分注意到海洋的巨大经济价值,纷纷制定了海洋发展战略和海洋经济发展计划,树立教育先行观念,推出“科技兴海工程”,从而实现“科教兴省”、“科教兴海”、“富民强省”战略。  相似文献   

16.
铺就通向海洋世纪的道路——关于我国海洋信息工作的报道李仁中(国家海洋局新闻信息办公室)邓小平同志早在1984年就发出了“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的号召,1989年又指出:“做管理工作的人没有信息,就是鼻子不通,耳目不灵。”江泽民总书记也曾强调:“...  相似文献   

17.
浩瀚的海洋,占据着整个地球表面的三分之二,对人类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世界人口的激增、陆地资源的消耗、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先进国家纷纷提出了“向海洋进军”的口号,于是由传统的开发方式转向海洋资源的全面开发利用。尤其是正在兴起的世界范围“新的产业革命”,更加展示出海洋事业的广阔前景。随着海洋开发事业的蓬勃发展,不能不对海洋环境科学提出许多新要求,除了要更进一步地调查、研究和保护海洋环境外,还要及时准确地提供海洋资料情报和环境预报服务。众所周知,大风、海浪、海雾、气温、海水温度、盐度、海流、海冰、潮汐和风暴潮等水文气象诸要素,都与人类开发海洋活动息息相关。及时准确地提供这些资料情报和要素预报,不但可以保证规化设计的管理,保障海上工作人员、运输工具和各种海洋工程设施的安全,而且还可以提高开发利用海洋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近年来,我国的海洋环境预报服务及其它服务工作正在积极开  相似文献   

18.
加速发展海洋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之一。人类为了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纷纷把目光投向海洋,许多沿海国家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本国强国富民的战略。厦门市作为一个海港城市,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是落实“把厦门市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港口风景城市”的...  相似文献   

19.
针对面向海洋观测与模式数据的客户端软件开发工作量大和通用性低的问题,结合传感器观测数据和模式数据的特点,提出了面向海洋观测与模式数据的客户端软件设计模型,通过原型系统验证了模型设计的有效性。该设计模型对于海洋观测与模式数据客户端软件的高效率开发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论青岛由海洋科技城向海洋科技产业城转变的运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树红 《海岸工程》2003,22(2):115-122
围绕海洋科学城向海洋科技产业城转变这一命题,阐述了海洋产业城的内涵、实质和建设海洋产业城的理论基础;指出了在实现海洋科技城向海洋产业城的转变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海洋科技产业城,加快海洋科技产业化步伐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