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2008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概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小玲  郭艳君 《气象》2009,35(4):108-111
2008年,全球表面气温为有器测记录以来的第十暖年.年初,暴风雪、严寒、低温、雨雪和冰冻天气席卷欧洲东南部经中亚至中国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北美也频繁遭受暴风雪的袭击;中国北方出现严重冬春连旱;夏季,东亚、南亚、欧洲中东部、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等地遭受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涝;年内,澳大利亚持续干旱.5月,拉尼娜事件结束.1月,北半球积雪面积达到历史最大值.2008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较常年异常偏少,大西洋飓风活动接近常年.  相似文献   

2.
2006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威  朱艳峰 《气象》2007,33(4):108-111
2006年,全球气候持续偏暖,是有器测气象记录以来的第六暖年。一次厄尔尼诺事件于2006年8月开始形成。1月,强寒潮和暴风雪袭击欧洲大部地区和日本。夏季,美国和欧洲的大部地区,中国局部地区均遭遇高温热浪天气。年内,全球各地遭受不同程度的干旱和洪涝灾害,其中美国南部和澳大利亚东南部出现严重干旱,东非地区先旱后涝,亚洲南部和南美西北部暴雨频繁。2006年,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和台风活动频次较常年偏少,但具有强度强、影响范围广、灾害重的特点。2006年,大西洋飓风期的热带风暴活动次数接近历史同期水平,北太平洋东部飓风期的热带风暴活动次数超过历史同期水平。  相似文献   

3.
1999年全球重大气候事件概述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李晓燕 《气象》2000,26(4):16-19
1999年,全球气候仍持续较常年偏暖。赤道中、东太平洋的强拉尼娜事件维持并发展,对全球特别是热带地区的气候产生了较明显的影响。欧洲、北冬季连续遭受暴风雪袭击,出现严寒天气,夏季又经受了高温热浪的袭击。全球许多地区暴雨频繁,亚洲南部、欧洲中部、北美南部、南美北部以及非洲的一些地区都遇到了严重的洪涝灾害;而北美中部、西亚等地却干旱少雨,发生了凡十年来最严重的旱灾。北美、南亚、澳大利亚东北部先后遭到罕见  相似文献   

4.
尹宜舟  李多  孙劭  王国复  柯宗建 《气象》2020,46(4):538-546
2019年全球主要温室气体浓度继续保持上升趋势,全球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水平高1.1(±0.1)℃,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二暖年。海洋热容量及海平面高度创新高,海冰面积偏小。年内,全球各地发生了许多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包括多地遭遇暴雨洪涝侵袭,澳大利亚以及亚洲和欧洲多国受干旱影响,全球极端热带气旋频发,欧洲及澳大利亚等地遭遇异常高温热浪天气,北美和欧洲遭受寒流和暴风雪袭击,多地出现强对流天气。分析表明,印度洋偶极子(IOD)处于正位相、赤道中太平洋地区海温持续偏暖以及副热带高压系统控制是澳大利亚高温少雨的主要原因,最终引发严重的森林山火;前期异常偏强的IOD正位相叠加持续时间异常偏长的热带低压,促进了2019年印度7—8月强暴雨事件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2003年全球重大天气与气候事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丽华 《气象》2004,30(4):25-28
全球气候持续偏暖。南亚、欧洲大部和北美洲冬季出现异常严寒 ,许多地区遇到数十年未见的暴风雪 (雨 )天气。夏季欧亚大陆和北美的多个国家出现持续高温酷热天气 ,严重干旱导致森林火灾频发 ,经济损失惨重。南亚、东南亚夏季暴雨频繁 ,造成严重洪涝灾害。非洲干旱持续 ,局部发生洪涝。美国 5月遭受特大龙卷风袭击 ,北大西洋飓风较常年显著偏多。  相似文献   

6.
1998年全球重大气候事件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丽华 《气象》1999,25(4):30-33
1998年,世界大部地区继续偏暖,全球平均气温再创历史新纪录。由于受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现象的影响,许多地区气候发生异常,出现了大范围的暴雨洪水和高温干旱天气,中国、孟加拉国和中美洲诸国遭受世纪性洪涝灾害,全球经济损失超过历史最高纪录。冬季,全球大部地区气候异常暖和;年初,北美大陆遭受暴风雪袭击;春季,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因干旱引发严重的森林大火;入夏之后,热浪天气席卷印度、欧洲各国,美国许多地区受到系列龙卷风的袭击;初秋,欧洲大陆又出现了寒流天气,加勒比海地区秋季连遭强飓风袭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和世界许多地区的气候发生反常。80年,澳大利亚发生世纪最严重的干旱;美国遭热浪袭击,有些地方气温高达45℃;而日本和我国三大火炉的南京,、武汉、重庆出现“凉夏”的反常天气,打破近百年夏季低温的记录。81年,近百年严重的暴风雪席卷美国,欧洲和亚洲的印度次大陆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大暴雨与洪水袭击;我国  相似文献   

8.
王艳姣  高蓓  周兵  姜彤  龚志强  司东 《气象》2014,40(6):759-768
2013年,全球气温持续偏高,与2007年并列为第六个最暖年份,其中气温异常偏高的地区主要位于澳大利亚、北美洲北部、南美洲东北部、非洲北部以及欧亚大陆的大部地区。年内,赤道中东太平洋基本维持弱冷水状态,北极海冰范围仍处于记录中最低水平之一,而南极海冰范围则创历史新高。受大气环流异常以及海洋和海冰等外强迫因子的共同影响,世界范围内出现了显著的气候异常和极端事件,年初寒流和暴风雪袭卷亚洲、欧洲部分地区和北美洲,澳大利亚出现了极端高温天气;6—9月中欧、亚洲和北美洲部分地区遭受暴雨洪涝的袭击,期间北半球大部地区则发生了极端高温天气;6月以来多个强台风袭击东亚、东南亚和北美洲东海岸。分析指出,大气环流异常是上述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的直接原因,而太平洋海温异常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对大气环流异常产生重要影响。此外,在全球升温的过程中,伴随着气温平均值和变幅增大,致使发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概率增加,这为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出现异常天气提供了有利的气候背景条件。  相似文献   

9.
代潭龙  洪洁莉  李莹  刘远  王国复  翟建青 《气象》2024,50(3):370-376
2023年,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高出约1.45℃(±0.12℃),是有观测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全球海平面继续上升,且全球平均海平面达到了有卫星记录(1993年至今)以来的最高水平,反映了持续的海洋变暖以及冰川和冰盖的融化。北极海冰面积仍远低于常年值,南极海冰面积创下历史新低。巴基斯坦、中国京津冀地区、意大利、巴西圣保罗州北部沿海地区、新西兰北岛等地遭受暴雨洪涝灾害,非洲西北部、中国云南、中美洲和南美洲北部发生严重干旱,南欧、北美、南美、东亚和南亚等地遭遇创纪录高温热浪,欧洲和北美等地遭遇寒流和暴风雪侵袭,强对流天气频繁袭击世界各处,全球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相似文献   

10.
柴向群 《气象》1991,17(10):62-63
7月份,江准地区持续已久的梅雨天气结束,梅雨期间,皖、苏、鄂等省遭受严重洪涝,江南大部则高温少雨,旱情发展;下旬,华北东部出现较大降水,河北等省旱情解除;东北地区持续低温,且连降大雨或暴雨,局部地区遭受洪涝灾害;月内,华南连遭台风袭击,广东、海南等省损失较重。  相似文献   

11.
1997年全球重大气候事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燕 《气象》1998,24(4):22-25
近年来,全球气候持续偏暖,1997年又成为一个多世纪以来最暖的一年。年内赤道中、东太平洋发生了一次本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全球气候受到重大影响,特别是热带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气候异常,高温干旱、暴雨洪水事件此起彼伏,连续不断,造成严重灾害。欧洲、北美前冬和春季严寒多雪;欧洲夏季暴雨频繁,中欧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中国北部和朝鲜出现罕见的持续高温干旱天气;美国和加拿大边境地区发生了一百多年来最严  相似文献   

12.
2004年全球重大气候事件概述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郭艳君  任福民 《气象》2005,31(4):32-34
2004年全球气候持续偏暖。年初,暴雪席卷欧洲多国,美国受到罕见大雪袭击,南亚和墨西哥遭遇低温严寒。北半球夏秋季,西太平洋、大西洋热带风暴活动频繁。日本、菲律宾和美国受灾严重。年内,非洲、亚洲部分国家发生严重干旱;同时,南亚、南美洲及非洲多国暴雨致洪。年内,欧洲伊比利亚半岛、日本和澳大利亚遭遇高温热浪。  相似文献   

13.
2002年全球重大气候事件概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晓燕 《气象》2003,29(4):28-31
全球气候仍为异常暖年。赤道中、东太平洋形成新的ENSO暖事件。冬季前期连续大雪严寒席卷了欧洲大部地区,美国南部也受到罕见大雪袭击。南亚东部、中南半岛湄公河三角洲雨季降水频繁,引发严重洪涝灾害。8月,欧洲异常暴雨引发世纪大洪水,多国受灾严重。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美国西部、非洲大部降水持续偏少,发生严重干旱。太平洋、大西洋的热带风暴给沿岸国家带来不同程度的灾害。  相似文献   

14.
2011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东  李修仓  任福民  徐良炎  袁媛  龚志强 《气象》2012,38(4):480-489
2011年,全球气温偏高,为有观测记录以来的第十个暖年,是近60年来出现拉尼娜事件的年份中全球气温最高的一年。2011年,全球热带气旋活动较常年偏少。4月,一次拉尼娜事件结束,9月又一次拉尼娜事件生成。年初,低温、寒流席卷亚洲大部,暴风雪频繁袭击北美地区。西欧和中国东部出现严重春旱。夏季,非洲东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干旱,而东南亚、巴基斯坦和中南美洲洪涝灾害严重。全球极端偏暖事件主要出现在欧洲西部和西北部、南亚南部、东亚中西部、北美东南部等地;极端偏冷事件主要出现在东亚、澳大利亚、非洲南部和美国东北部和西部等地。而南美中东部、东南亚及中国东南部、日本、澳大利亚北部、非洲西部等地出现了极端强降水事件。研究发现,2010/2011年拉尼娜事件和台风活动是导致东南亚洪涝出现的重要原因,而巴基斯坦洪涝主要与印度洋正位相偶极型海温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15.
2009年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及其他相关事件的概要回顾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2009年初欧洲遭遇罕见寒流,大雪低温造成多人死亡;南半球夏季,高温热浪导致澳大利亚发生严重火灾,上百人丧生火海;9月,台风"凯萨娜"先后袭击菲律宾和越南,造成近500万人受灾;11月,飓风"艾达"袭击美洲多国,导致20多万人受灾;秋末冬初,北半球中高纬多地经历严寒天气,创下降雪偏早新纪录。在我国,强台风"莫拉克"重创台湾;50年来最严重春旱困扰黑龙江、内蒙古等地;50年罕见秋旱灼伤南方大地;11月,罕见强对流天气侵袭我国7省。2009年是1850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第5个高温年,全球极端天气和气候灾害频发。  相似文献   

16.
2007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潇云  郭艳君 《气象》2008,34(4):113-117
2007年全球气候明显偏暖,是有记录以来的第七个最暖年.2007年8月,一次新的拉尼娜事件开始形成.年初,强寒潮和暴风雪袭击中国东北地区、日本、美国和加拿大.夏季,东亚、南亚、欧洲中南部和美国等地均遭遇不同程度的高温热浪天气.年内,中国南部和美国东南部出现严重干旱,南亚地区出现洪涝,亚洲和南美洲多国暴雨频繁.2007年,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和台风活动频次虽然接近常年,但具有强度强、影响范围广、灾害重的特点;东太平洋热带风暴活动次数较常年同期偏少.2007年,大西洋飓风期的热带风暴活动次数接近历史同期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