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疆塔城地区2002年冬季发生的罕见沙尘暴,利用2000~2002年新疆塔城地区TM遥感影像解译,对塔城地区土地利用现状及土地覆被类型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以塔城地区人为因素的经济活动破坏了该地区的地表覆盖为例.说明造成该地区冬季发生罕见沙尘暴的主导起因。  相似文献   

2.
甘肃中部强沙尘暴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70—2006年甘肃中部13个县(市)的21例沙尘暴天气过程的各时次高空和地面资料,通过分析沙尘暴过程的影响系统,来研究甘肃中部近年来强沙尘暴天气频繁入侵的成因及特点。结果表明:甘肃武威东南部发生沙尘暴天气时,500 hPa高空出现一支风速≥20 m·s-1西北向的急流轴;河西走廊地形的“狭管效应”作用,使沙尘暴移速增快,强度增强,沙尘在翻越乌鞘岭后,相继侵袭白银、兰州、临夏等广大地区;进入21世纪以来,甘肃中部沙尘暴和强沙尘暴次数逐年增多,强度增强、影响范围扩大。  相似文献   

3.
甘肃特大沙尘暴的危害与对策   总被引:18,自引:19,他引:18  
甘肃河西走廊于1993年5月5日14—20时发生特大沙尘暴。黑霾一般高度为300—400米,最高700米;锋面前移速度平均为50—60公里/小时,最大76公里/小时;瞬时风速在20米/秒以上,最大达34米/秒;能见度为0—100米。这次沙尘暴给灾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直接经济损失达2.36亿元。根据典型地区调查分析,灾情多发生在防护林不够完整的老绿洲和新垦灌区。为此,建议应进一步完善由沙生植被,大型阻沙林带和护田林网组成的绿洲防护体系,加速新垦区林网化建设。封育现有天然沙生植被。新垦荒地多种具有覆盖作物性质的小麦,不种或少种瓜类,棉花,甜菜等不耐风蚀沙割的双子叶作物。  相似文献   

4.
西藏高原沙尘暴气候特征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利用1960—2000年西藏22个台站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西藏沙尘暴日数的时空特征以及沙尘暴异常的气候成因。结果表明:西藏高原年平均沙尘暴日数分布为西多东少,狮泉河、申扎和泽当为年沙尘暴日数超过10 d的中心,它们的年变化特征是1~5月多,7~10月少。年沙尘暴日数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为中间多、两头少,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最少。青藏高原上空的高空西风急流减弱是导致西藏大风、沙尘暴日数减少的主要原因,影响西风急流偏强(弱)的气候系统是东亚大槽偏浅(深)和青藏高原高压偏强(弱)。沙尘暴日数的年代际异常与高空西风急流、大风日数、降水等要素年代际异常以及沙尘暴区地形地貌等因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中国北方沙尘暴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72,自引:51,他引:72  
中国北方主要包括:甘肃河西走廊及内蒙阿拉善盟;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地区;内蒙阴山北坡及浑善达克沙地毗邻地区和蒙陕宁长城沿线四个主要沙尘暴中心和源区。我国沙尘暴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呈波动减少之势,90年代在减少中有回升,2000年和2001年更是急剧增加,预示着新一轮沙尘暴活跃期已经开始。生态环境恶化和气象条件的变化是我国北方沙尘暴增多的原因。目前人类控制天气的能力还很有限,减缓沙尘暴灾害频度与强度的关键在于搞好地面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防治并重"的生态保护与建设方针;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的法规和政策体系,停止导致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一切生产活动,对于超出生态承载能力的地区可以采取一定的生态移民措施。  相似文献   

6.
河西走廊东部近50a沙尘暴成因、危害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13,自引:18,他引:13  
利用我国沙尘暴多发区,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民勤、武威等四站建站以来近50a的气象资料,详细分析了河西走廓东部沙尘暴天气发生的时空特点、成因及造成的危害情况,指出河西走廊东部的沙尘暴天气主要是由大风天气过程与其特殊的地形地貌、干旱气候背景相互作用的结果,它造成河西走廊东部两亿多元的经济损失,使50多人丧生。为了有效地预防或减轻沙尘暴的危害和损失,最后提出沙尘暴天气的防御对策是:建立沙尘暴天气的监测和预报预警系统,早发现早预防;开发空中云水资源,实施人工增雨增雪作业;恢复生态植被,控制土壤沙化,减轻沙尘暴危害。  相似文献   

7.
一次强沙尘暴天气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MM5模拟结果,对2006年3月27日发生在河北省南部邢台、邯郸等地的一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强沙尘暴天气是由高空横槽和地面冷锋后西北大风引起的,高空急流的加强及中尺度反环流圈的形成,促使高层动量下传到地面则是强沙尘暴发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低层螺旋度正值中心变化对强沙尘暴预报有一定的指示作用;沙尘暴区始终位于低层螺旋度正的极大值中心南侧,沙尘暴爆发时,沙尘暴区上空螺旋度值出现次大值中心,随着螺旋度中心值增大沙尘暴强度增强。  相似文献   

8.
我国西北地区“94.4”沙尘暴成因探讨   总被引:18,自引:19,他引:18  
王式功  辛春兰 《中国沙漠》1995,15(4):332-338
1994年4月3日~12日,在我国西北地区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以浮尘天气为主的沙尘暴。本文通过对造成这次灾害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境形势、主要天气系统和前期气候背景与下垫面条件的全面系统分析,揭示了有别于其它沙尘暴天气过程的某些成因机制以及大风、浮尘、扬沙和沙暴等天气观象的日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袁国波 《中国沙漠》2017,37(6):1204-1209
利用2001—2015年气象资料,对21世纪以来内蒙古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征、系统分型和动力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春季(以4月为最甚),绝大部分区域性沙尘暴出现在冬半年;进入21世纪以来,沙尘暴呈波动减少趋势。内蒙古沙尘暴高发区沿着北部国境线呈西南—东北方向带状分布,有两个沙尘暴频发中心,分别位于巴丹吉林沙漠和浑善达克沙地。根据沙尘暴的发生区域与地面天气系统之间的动态位置关系,内蒙古沙尘暴可分为冷锋型、蒙古气旋型和其他型等3种类型,其中以冷锋型最为常见。在沙尘暴过程中,发生在深厚混合层中的干对流是起沙扬沙的主要因素,大风是形成大范围区域性沙尘暴的动力条件,高空急流的动量下传是形成大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一次区域性大风沙尘暴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23,自引:8,他引:15  
应用基本观测资料和我国数值预报产品HLAFS资料,对2004年3月2日由西伯利亚冷槽东移南压并强烈发展,在河西走廊东部武威市形成的一次区域性大风、沙尘暴天气过程,从天气学成因、动力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强冷空气的卷入使西伯利亚冷槽强烈发展,为沙尘暴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条件,而西伯利亚冷槽的垂直结构为沙尘暴提供了动量下传机制,地面冷锋后部形成的大风,为沙尘暴的形成创造了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西伯里亚冷槽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1.
<正> 200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全国林业工作会议精神的关键一年,也是林业科技发展十分重要的一年。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2004年林业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林业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和全国林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科教兴林这件大事,启动实施林业科教振兴计划,努力把科技支撑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林业跨越式发展和历史性转变作出新的贡献。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正>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把生态环境建设列为重要指标之一,给林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国家林业局党组审时度势,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林业工作全局,结合我国国情和林情,确定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林业工作思路是:全面实施六大工程、加速推进五大转变、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推动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强  相似文献   

13.
14.
<正> 一、科研管理和研究都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运作 1.自觉服务市场,实现科研与经济发展需求的真正结合。森林既是林产加工的原料生产者,又是生态环境的保障者,建国以来我国坚持了大规模人工造林增加森林复被率的政策,力求减少天然林大量采伐带来的负面影响,既保障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所不断增长的原料供应,又使环境能有所改善。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和我国即将加入WTO,对我国今后林业发展战略还  相似文献   

15.
<正> “十五”时期是我国全面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也是林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林业科技肩负艰巨的历史使命。基地是林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的重要基础条件,也是林业产业化的重要方面。几年来,根据全省林业科技产业建设的总体规划,辽宁省林业厅厅直6个科研院所始终重视基地建  相似文献   

16.
<正> 在现代科学技术综合化、整体化的发展趋势中,林业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的综合应用,需要多学科专家之间的通力协作,包括各国专家的协作,需要现代化的研究手段和雄厚的资金保证,没有大型的,高精密度的仪器设备,没有足够的研究经费,要想解决现代林业科学中的重要问题是很难的。因此,发展我国的林业科学,不仅  相似文献   

17.
<正> 青海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始建于1957年。是全国具有高原特色的专业研究所,也是青海唯一的省级林业科学研究机构。青海林科所立足青藏高原,以林业资源建设和生态保护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获得了多项在省内外有较高影响力和显著生态经济效益的科技成果,有一批多年从事林业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较高技术造诣的专业人才。 80年代以来,通过全所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先后获得了20余项科研成果,有10余项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林业局和省政府的表彰,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专著十多部,  相似文献   

18.
在简述林业与血防建设关系的基础上,强调了林业血防工程的重要性,着重论述了科技支撑对林业血防工程建设的推动、技术保障、引导和示范作用。总结了安徽省林业血防工程的成效,充分体现科技支撑在林业血防建设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9.
同志们:经过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这次全国林业人才工作会议已经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各项议程,今天就要结束了。这次会议是国家林业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全国林业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指导,广泛动员和组织林业系统的干部职工进一步振奋精神,励精图治,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林、科教兴林之路,为实现我国林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国务院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  相似文献   

20.
<正>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现林业大发展,出奇制胜在科技,温家宝同志在全国林业科技大会上曾经指出:搞好生态建设,加快林业发展,要靠政策、靠投入、靠机制,最根本的还是要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