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总结了2010年度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在科研、国际合作交流、人才培养和引进、佘山科技园区建设、科研管理、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该文总结了2008年度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在科研、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国际合作交流、科研管理、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在2006年度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的科研工作、国际合作交流、人才培养和引进、科研管理、科技开发、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中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在2005年度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的日常科研工作及与其相关的人才培养和引进、科技开发、科研管理、国际合作交流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中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简要回顾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2004年科研及相关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6.
对1998年度上海天台各项科研工作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系统的总结,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基础研究、天观测、技术工作、人才培养、国际合作和科研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同时也指出了一些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7.
简要地总结了 2 0 0 1年度上海天文台科研工作 ,包括知识创新工程和基础研究、实测和技术工作、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科研支撑和相关管理工作 ,以及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和若干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8.
对 2 0 0 2年度上海天文台科研工作作了简要总结 ,其内容包括知识创新工程和基础研究、实测和技术工作、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科研支撑和相关管理工作、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和主要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9.
对1999年度上海天台科研工作有关情况作了简要的总结,包括创新工程,基础研究,实测和技术工作,人才培养,科研服务和国际合作活动等方面取得了成绩及存原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简要地总结了2001年度上海天台科研工作,包括知识创新工程和基础研究。实测和技术工作,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科研支撑和相关管理工作,以及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和若干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1.
简要回顾了上海天文台在 2 0 0 3年的科研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12.
简要阐述了上海天文台VLBI终端系统的发展历史与性能;介绍了在没有MK4解码器、互联网又不能满足需要的特殊情况下,利用数据质量分析仪(DQA)完成MK5A终端系统安装与测试的过程和方法。目前,MK5A终端系统已经成功地应用于上海天文台所有的VLBI实验。  相似文献   

13.
斑点干涉成像技术是克服大气湍流影响,提高地面大口径望远镜分辨本领的有效途径之一。该技术利用斑点相机拍摄一系列的短曝光像,使得大气湍流冻结,再经过图像处理获得高分辨率重建像。该技术设备简单,易于实现,很快在观测天文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对双星的研究。首先回顾了天文高分辨率重建技术的发展,并介绍了相关研究成果。描述了几种典型的斑点干涉成像处理方法及其优缺点。对图像噪声类型及滤波方法进行了分析。在上海天文台1.56m望远镜上开展了双星斑点干涉观测实验,目标星等4~7mag,双星目标星等差小于2。分别采用斑点干涉术和迭代位移叠加法成功实现了双星目标的高分辨率成像,初步证明了在1.56m望远镜上进行斑点干涉成像实验,能够达到接近望远镜衍射极限的分辨率水平。  相似文献   

14.
介绍上海天文台25 m射电望远镜首次单天线脉冲星观测。2010年4月23日,使用上海天文台位于佘山观测基地的25 m射电望远镜对脉冲星J0332+5434在L波段进行了观测,此次观测使用VLBI终端进行数据采集记录,通过对观测数据进行非相干消色散和周期折叠,成功获得目标源的平均轮廓。此次观测的成功,表明该天线具备开展单天线脉冲星观测的条件,并为上海天文台建设中的65 m天线的天文观测提供了参考,为将来自主研发脉冲星终端进行了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5.
Yesterday, as today,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led by large and expensive instrumental projects are later on disseminated to smaller and more affordable devices. In 1847, Airy requested a new transit circle for the Greenwich Observatory. When the first observation was performed, on 4 January 1851, Airy's Greenwich Transit Circle (ATC) was the largest instrument of its class in the worl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TC implied solving several technical difficulties, for example, the maintenance of the instrument rigidity and the illumination of the graduated circle and telescope field of view. After the ATC completion Troughton & Simms stand at the 1851 Great London Exhibition included two small transit instruments which were praised for their telescope field of view/eyepiece wires illumination. One of which, was based upon the design implemented beforehand on the ATC. In this paper we will discuss the field and eyepiece wire illumination innovations introduced on the ATC and the Simms transit instruments exhibited in 1851. We will also describe the small Troughton & Simms transit circle currently belonging to Coimbra Astronomical Observatory collection that is, we believe, one of the earliest implementation of this ATC lead development (© 2009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Weinheim)  相似文献   

16.
Mutual events between natural satellites include mutual occultation and mutual eclipse. Mutual eclipse is another kind of mutual occultation as viewed from the center of the Sun instead of the Earth. Two mutual eclipses of J2 Europa by J1 Io (2009 Aug. 28 and Sept. 12) were observed at Yunnan Observatory during the PHEMU09 international campaign. We will calculate the astrometric data of these Galilean satellites by analyzing and fitting the light curves we obtained. The limb-darkening was considered dur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