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马廷英 《地质论评》1949,14(Z2):107-121
亚洲幅员广大,构造复杂,犹其地盘安定之大陆本部与不安定之外缘诸列岛地带自新生代开始以降,无论就构造而言,无论就地壳运动性质种类及频度而言,大部分不同,然而近年来中外各方而调查研究结果,最近地质时代中地壳变动之烈与钜者率为遍及亚洲全城甚而  相似文献   

2.
关于甘肃及青海境内之第三纪红色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兆洽 《地质论评》1948,13(Z2):258-261
一、绪言在甘肃及青海境内,包括祁连山南北,秦岭以北,并六盘山东西地带,第三纪红色地层,颇佔重要地位,惟迄今对其命名,时代,及分层等尚末能一致,兹就著者各处观察所得,并与前人所论比较论证,期能获得进一步之认识。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部(105o E以东)第四纪冰川及其演化可为中国东部乃至东亚地区古气候环境重建提供基础信息及关键证据,正确认知冰川发育条件及正确运用冰川遗迹判别标准又是重建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及其演化的关键。中国东部中低山地第四纪期间冰川发育与否,即泛冰川论与有限冰川论的争议由来已久。近年来,山东与周边地区中低山及沿海丘陵带的“第四纪冰川”研究波澜再起。在系统地回顾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研究历史及新近出现争议的基础上,结合冰川发育条件、山地冰川地貌组合、判别原则与识别依据、中国东部数座中高山地存在无争议且形态清晰的冰川地形及其测年资料以及东亚古气候环境演化记录等得出:中国东部仅有台湾山地、长白山、贺兰山与太白山等数座主峰海拔超过2 500 m的中高山地保存有晚更新世以来的冰川作用地形。其余山地及海拔更低的丘陵带在第四纪期间任何一次冰川作用中均未达到与当时冰期气候相耦合的高度,不存在泛冰川作用。已报道的“冰川遗迹”皆为各种形似地质地貌现象的系统误判,其确切成因及环境意义有待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田树刚 《地球学报》1991,12(1):167-178
湘西北地区各研究剖面的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地层,夹有多层火山喷发物成因的粘土岩。地层内富含铁质微球粒,微球粒的铁元素含量与磁铁矿近乎相同,缺少陨石特征元素,其形态构造具有喷发物的特征。层内还含有以造岩元素为主的火山灰颗粒。所含大量的六方双锥石英不仅指示了高温热液的环境,而且晶体具有的菱形破碎纹理还证明当时存在强大的应力场。结合已发表的华南其它地区的资料,本文认为湘西北地区、乃至整个华南当时存在剧烈的火山喷发;并进一步指出火山喷发和古地理变迁等地内因素是促使二叠纪末期生物大规模绝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选择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对冰川退缩年龄分别为0年、30年、40年、52年、80年、120年的样点按土壤发生层分层采集样品,通过分析样品的化学风化速率及理化性质变化,探讨小冰期结束以来土壤发育过程及影响因素,并评估不同阶段土壤质量。结果表明,退缩区前40年样点中主要以碳酸盐风化为主,80年后硅酸盐风化作用增强。土壤长期风化速率随土壤年龄呈现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52年样点长期风化速率最低,为48.06 cmol/(m2 ·a),矿物组成和气候是影响土壤风化速率的重要原因。土壤的粒度组成以砂粒为主,多数样点占比约为80%~90%。随着土壤年龄增加,容重值和pH减小,pH从8.54减小到5左右;土层厚度、土壤有机质(SOC)及总氮(TN)含量增加,这些土壤理化指标的快速变化表明冰川退缩区土壤发育迅速。适宜的温度、充足的降水以及快速的植被演替可能是退缩区土壤快速发育的原因。模糊数学法计算土壤质量的结果显示,除了0年样点,其余样点土壤质量指数(SQI)均大于0.4,说明退缩区土壤质量状况整体属于中等水平,土壤肥力状况较好。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土壤矿物风化过程和土壤发育的影响因素,理解土壤发育机制。

  相似文献   

6.
地处南亚季风区的沙鲁里山地区保留有丰富的第四纪冰川作用遗迹。文章通过ESR对冰碛物直接定年,结合冰碛地貌形态及其风化程度差异,结果表明沙鲁里山地区可能经历了4次规模较大的冰川作用。它们的ESR年代大约为19~16kaB.P.,48~43kaB.P.,135kaB.P.和571kaB.P.,分别与深海氧同位素第2、第3、第6、第16阶段对应。自沙鲁里山最早冰川作用(571kaB.P.)以后,该区经历了较大规模的抬升作用。MIS2和MIS4期间西南季风微弱,降水稀少,气温严寒,南亚季风区冰川发育受到一定限制。MIS3早期和晚期夏季风强盛,降水丰富,温度较高,水热平衡状况有利于冰川发育;MIS3中期气温较低,夏季风较强盛,降水较丰富,这种冷湿组合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冰川发育。南亚季风区,MIS3期间的冰川前进规模不亚于甚至在某些区域超过了末次盛冰期,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受制于夏季风的降水差异。  相似文献   

7.
杨达源 《第四纪研究》1989,9(1):114-121
长江中下游即湖北宜昌到河口, 全长约1800km, 到河口, 全长约1100km, 多年平均水位落差约18m。多年平均水位落差约43m。自武汉 可见长江中下游的水面坡度是很小的, 平均为2.39m/100km。  相似文献   

8.
砼的裂缝对于砼结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正确判定裂缝的成因是正确处理裂缝的前提。通常的砼裂缝成因判定存在着方法复杂、时间长、代价高等问题。通过对砼裂缝产生的根本原因的分析与研究,并从裂缝的根本特性出发,将常见的砼裂缝简化为应力裂缝和变形裂缝两类,两类裂缝具不同特性。虽然裂缝产生的具体原因不同,但只要其本质特性相同,处理的方法是基本相同的,对于其产生的具体原因可不必深究。因此对裂缝成因判定的主要工作就是判定裂缝属于应力裂缝还是变形裂缝,这大大地简化了对裂缝成因的判定过程,从而以各自适合的方法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9.
玉龙山西麓更新世冰川作用及其与金沙江河谷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在玉龙山东麓更新世冰川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西麓和金沙江河谷中的古冰川与冰水沉积物的分布和特征进行了调查。结合ESR测年,划分出4次冰期,即0.7~0.6MaB.P.的玉龙冰期,0.53~0.45MaB.P.的干海子冰期,0.31~0.13MaB.P.的丽江冰期和晚更新世中晚期的大理冰期,其中玉龙冰期为规模较大的山麓冰川,丽江和大理冰期为山谷冰川,干海子冰期则为山麓冰川与山谷冰川的过渡类型。来自玉龙山西坡的玉龙冰期冰碛物充填于现今金沙江谷底的事实和大具金沙江下渡口西岸早更新世金沙江砾石层的发现表明,金沙江在早更新世早期即已存在,也说明了在该段金沙江河谷中多处发现的湖相沉积物是冰川沉积堰塞河谷而成石鼓古湖的结果。在该段金沙江河谷中仅发现拔河50m左右以内的4级河流阶地,且往往以这些湖相沉积为基座的现象,则是石鼓古湖被外泄后金沙江现代河谷形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苟金 《地质通报》1993,(4):302-310
根据1986~1990年期间1∶20万区调资料,将唐古拉山地区的第三纪地层,划分为古—始新统、渐新统、中新统及上新统,并分别命名为沱沱河群(E1-2tt)、雅西措群(E3yx)、查保马群(N1ch)、五道染群(N1wd)和曲果组(N2q)。认为中新统查保马群和五道梁群属同期异相,并指出在雅西措群中寻找盐类矿产、五道梁群中寻找锌银铁矿产具有很大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地理图研制发展的脉络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鸿允 《第四纪研究》1996,16(3):246-252
早期的中国古地理图,是在地球大陆固定概念的基础上着重于海陆分布、形态、变化特征的描绘。后来注意了全球构造的“活动论”与历史演化的“阶段论”相结合,开始了多种类型图件的表达,再后通过板块构造、古地磁学资料的更多积累,预期下一代的中国古地理图将呈现各地质时期的古地理单元恢复到原始位置进行描绘的前景。从第四纪大冰期冰川作用的深入研究,使其极大影响下的各种古地理事件及古地理单元的形成、分布和变化得到深入的了解和更合理的解释,可编制出该时期新一代更符合实际的中国古地理图来。  相似文献   

12.
The map of the Tarim basin and its mountainous border regions rough-ly indicate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upposed Eocene sediment and the extensionof the principal mountain ranges and the large general peneplaned old rockregions.It also indicates the principal tectomc units,the interaction of whicl  相似文献   

13.
第三纪青藏高原面高程与古植被变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魏明建  王成善 《现代地质》1998,12(3):318-326
收集了近半个世纪以来、几乎全部有关青藏高原第三纪古植被的研究资料,从整体角度对青藏高原的古植被演化史与高原面高程变化史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青藏高原第三纪古植被经历了由古老、湿热环境下的热带低地森林,脉动式地渐变为热带、亚热带山地森林及灌丛草原。反映高原是阶段性、持续上升的,其间不存在大幅的降低过程。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唐古拉山、昆仑山所围限的藏北高原比喜马拉雅山系隆升早,且在整个第三纪都比喜马拉雅山高,到上新世的中、晚期其高度已达海拔3000m以上。喜马拉雅山系成为世界屋脊是第四纪以来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