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越冬培育研究,在70年代已初步研究成功,但大规模培育对虾亲体的生产是近几年才开始的。我国北方沿海各省市,由于在对虾交配季节中,冷空气活动频繁,降温剧烈,池养对虾移入越冬池以前,很多地区的交配率都在10%以下,已构成亲虾越冬生产中的严重障碍。 因此,如何提高亲虾交配率,成为亲虾越冬生产中需要迫切解决的关  相似文献   

2.
亲虾越冬是对虾全人工养殖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保护我国沿海对虾资源的首要措施。由于对虾越冬是在人工条件下进行,加上入池前的捕捞、选择和运输等操作,使虾体难免受伤,所以较天然条件下更容易生病。近几年来对虾人工越冬已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生产不稳  相似文献   

3.
养殖中国对虾室内交尾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对虾的生殖习性;必须使用已交尾的雌虾进行越冬生产才能保证来年的苗种生产。在北方地区,由于受寒潮影响,10月下旬气温剧降,养虾池水温降到8~10℃,造成雌虾难以蜕皮,交尾率一般为3~5%。由于对虾交尾率低,限制了对虾大规模越冬生产。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是研究对虾的室内交尾技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80年代初大规模开展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增养殖生产以来,每年需从自然海区捕捞大量对虾亲体用于人工育苗生产,为了保护自然资源,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用人工养殖对虾亲虾越冬来解决亲虾来源。至1990年,仅北方三省一市利用越冬虾培育虾苗数量已达1.07×10~(10)尾,占养殖用虾苗总量的30%。预计今后几年内,这个比例还将增加。连  相似文献   

5.
对虾亲虾的耗氧量,耗氧率及窒息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溶氧的存在是对虾进行呼吸的前提,而呼吸又是对虾生命活动的基础。溶氧量高则促进其代谢、生长、发育及繁殖;低则成了限制因子。因此,对虾的耗氧量、耗氧率与窒息点的研究,不仅在对虾的生理和繁殖的研究上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在亲虾育苗与越冬过程中也具有理论和实践的价值。例如,我们可以借此计算亲虾运输、暂养、饲养、越冬等的放养密度,也可以为深入研究虾在氧不同分压下的呼吸、代谢以及窒息等情况,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尤其对当前如何强化培育越冬亲虾,如何充分和合理地利用海捕亲虾,提高产卵率,减少不必要的死亡,更有其现实的意义。但目前国内还没有这方面资料的报道,所以对此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蔡心一 《台湾海峡》1991,10(1):63-68
1987年11月至1988年6月在福建佛昙湾两口换水条件好、砂泥底质的深水养虾池进行长毛对虾室外越冬和性腺促熟试验,结果表明:这两口池长毛对虾越冬成活率分别为75%和84%,性腺促熟率分别达到82%和61.3%,每尾亲虾的育苗量分别为3.5万尾和2.5万尾,切除眼柄促熟率的亲虾每尾育苗量也分别达到3.8万尾和2.5万尾,达到了生产的要求。文中还分析了这两口池促熟率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池养长毛对虾体长与体重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池养长毛对虾体长在6.8-123.9mm范围内的体长与体重的关系。池养长毛对虾雌、雄群体的生长特点是雌虾快于雄虾。由雌雄混合、雌虾、雄虾群体的体重对体长的相关曲线都很接近。  相似文献   

8.
随着对虾人工养殖生产的不断发展,人工育苗所需的亲虾越来越多,仅北方三省一市,近年来产前从海中捕捞的自然亲虾已在100万尾以上,连同未被利用的死亲虾,损失亲虾总数不下千万尾。减少产前自然亲虾的损失。是发展对虾养殖,稳定增加自然资源可捕量的当务之急。有关部门关于进一步发展人工越冬亲虾的规划和政策,要求到1990年实现养殖亲虾自给。养殖亲虾或秋末捕自然亲虾越冬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中国对虾雄地虾交配能力和精荚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1987年中国对虾雄对虾交配能力进行了实验观察,干1994,1995两年进行补充实验。结果证明,在实验室条件下,保持雄对虾的相对数量而且有充足雌对虾供交尾选择的情况下,中国对虾雄对虾在一个交配季节中的自然交配能力可达到3-4次;交配后生成新的精荚并再次发生交配的平均时间约为3d,但部分雄对虾交配次日即可生成新的精荚并再次发生交配行为;雌雄性比5:1和2:1对雄对虾在整个交配季节中的累计平均交配率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虾雄对虾交配能力和精荚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1987年对中国对虾雄对虾交配能力进行实验观察;于19941995两年进行补充实验。结果证明,在实验室条件下,保持雄对虾的相对数量而且有充足雌对虾供交尾选择的情况下,中国对虾雄对虾在一个交配季节中的自然交配能力可达到3—4次;交配后生成新的精荚并再次发生交配的平均时间约为3d,但部分雄对虾交配次日即可生成新的精荚并再次发生交配行为;雌雄性比5:1和2:1对雄对虾在整个交配季节中的累计平均交配率没有明显影响。但在交配盛期,雌雄5:1实验组的累计交配率为2.6次,而21两个实验组的累计交配率只有1.13和1.43次,说明较多可供选择的雌对虾的存在,对雄对虾在一定时期内的交配能力和精荚再生可能有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亲虾越冬系统的外蓄水池、预热池水、虾池水、亲虾用饵料、虾体及其病患作细菌分析,发现从外蓄水至虾体这五个环节存有细菌等微生物富集过程。稳定的环境、过多的营养、残饵、污物、病虾等是亲虾池细菌富集的要因;不健康亲虾富集并扩散病原微生物。对虾病病因、种类、亲虾成活率等的分析,发现至少31%的疾病与细菌等微生物有关。亲虾成活率与环境微生物一些参数,如几丁质降解菌含量、C/H%和V/H%间有很好的负相关。结果表明,监测亲虾越冬期各类细菌消涨势态,防治病害等是提高亲虾质量数量乃至育苗成功不可少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模仿雄性锯缘青蟹第一腹肢,根据其在交配中的作用机制,采用常规滴管为材料,利用酒精灯灼热拉制一个前端弯曲、侧扁、管径大小接近第一腹肢的人工交接器.以无钙离子的人工海水作为青蟹人工授精的缓冲液,缓冲液中加入适量庆大霉素.首次对青蟹采用类似硬壳交配的方式,将成熟雄蟹贮精囊内的精荚和精液成功移植至雌蟹纳精囊中.结果表明精荚的人工移植不会破坏成熟雌蟹纳精囊的内环境,其内精子具正常受精能力.未交配雌青蟹精荚的人工移植没有正常产卵,但性腺得以促进发育,并能进行正常的生殖脱皮.  相似文献   

13.
虾蛄(Squillidae)是重要的水产增养殖品种。目前针对虾蛄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基础生物学和繁殖生物学方面,其中在虾蛄的纳精结构、性腺发育和幼体发育等研究方面还存在诸多分歧。作者综述了几种虾蛄类,如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黑斑口虾蛄(O. kempi)、猛虾蛄(Harpiosquilla harpax)和棘突猛虾蛄(H. raphidea)的资源分布、生活习性、亲本、性腺和幼体发育等研究成果,以期为虾蛄繁殖生物学和人工育苗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金乌贼(Sepia esculenta)繁殖模式的分子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金乌贼自然资源日渐衰退,为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需要对金乌贼的繁殖模式进行分析研究。本实验在青岛海域采捕活体金乌贼成体22只,进行室内繁育。根据形态学判定参与受精产卵雌性有2只(F8,F18)雄性18只。为了进一步探索金乌贼的繁殖模式,对雌体F2纳精囊处交配后留下的精荚中的精子进行了微卫星DNA标记检测,发现至少2个雄性参与交配行为;同时,随机选取子代幼体87只,利用8个DNA微卫星位点进行亲权鉴定。结果表明:F8个体是42只幼体的母本,而剩余45只的母本是F18,由F8产卵孵化的幼体潜在父本是M4和M5,由F18产卵孵化的幼体潜在父本是M12和M13,每一个雌性可能与至少2个潜在雄性交配并受精。分析结果显示金乌贼繁殖模式存在一雌多雄关系,为科学维持和保护原种基因库,有的放矢地进行繁育、增养殖和人工放流工作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5.
采用模拟人工授精、组织学及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方法,研究了青蟹精子塞的形成机制。结果发现,青蟹精子塞为雄性精液和雌性纳精囊开口处的分泌物在短时间内发生剧烈反应的产物,它们在短时间内从液态变为胶状结构,证明了精子塞是雌雄蟹的共同产物。雌雄蟹形成的精子塞的作用是,将精液颗粒、精荚等紧密联系在一起,部分精荚被拉伸破裂;有助于防止后续的雌雄交配,保护或保持精荚的完整及具有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于1997年6月在青岛附近海域集性成熟的鹰爪虾、采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其精子的形成过程及形态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鹰爪虾精子细胞产生于精巢的生精小管,在输精管内进一步发育,逐渐形成成熟的精子,许多精子在输精管内聚集成团,外包胶质膜,形成许多精子囊。精子入海水中不运动。鹰爪虾精子后部具有特殊的细胞质区,内含有大量囊泡及膜层体。棘突从体部前端横向伸出,由许多纤丝平行紧密排列组成,外包质膜。从雄虾精子囊中取出的精子与雌虾纳精囊内的精子在形态结构上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7.
罗氏沼虾人工繁殖期的占区与雌雄配对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雄性罗氏沼虾对设置的人工巢穴具明显的占区本能,占区领域主要由雄虾个体大小决定。本实验中占区的最小安全领域是一个直径约为35cm的立体空间,雄性占区后绝不允许同性入内,对性腺未成熟之雌虾亦加拒绝。但能稳定接纳1尾以上性腺已完全成熟、即将蜕壳的雌虾并与其配对,最多时1尾雄虾可稳定与8~10尾这样的雌虾配对。在占区和配对过程中,虾的视觉起重要作用。人工繁殖时,捕虾作业不会对占区和雌雄配对产生不利影响。一昼夜1尾雄虾在人工巢穴中最多能与20尾雌虾交配。  相似文献   

18.
凡纳滨对虾人工授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未交配的成熟雌性亲虾和脱落精荚为实验材料,采用不同精荚破裂处理、不同基础液释出精子、不同保存时间的脱落精荚和不同授精密度进行凡纳滨对虾的人工授精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脱落精荚的精子在生理功能上是成熟的,可以使卵子受精,受精卵发育正常并孵出无节幼体。网搓法进行精荚破裂处理对精子损伤较少,人工授精的效果比研磨法好;用生理盐水作为基础液释出精子进行人工授精的效果比海水略好;精荚冷冻保存时间越长,其人工受精的效果越差;凡纳滨对虾的精子不具鞭毛,没有运动能力,人工授精的卵子受精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子在水中的密度,增加精子密度可获得较高的无节幼体产量。  相似文献   

19.
中国对虾精子的内部结构分为棘部、中间部和主体部。棘部由质膜、顶体囊膜和顶体物构成 ;中间部由质膜和顶体囊膜围绕顶体囊腔和顶体物构成 ;主体部则由细胞质带围绕细胞核构成。细胞质带中有线粒体衍生物、环状片层体、粗面内质网和一些泡状结构等 ,细胞核膜不完整 ,核物质絮状 ,核仁 1~ 2个。中国对虾雄虾体内与雌虾纳精器中的精子形态结构有明显的不同。雄虾体内精子外形似“梨形”,棘部短粗 ,中间部不明显 ,精子棘部基端物质呈螺旋状 ,主体部内质网发达 ,有线粒体衍生物。而雌虾纳精器中的精子外形似“葫芦”形 ,棘部细长 ,中间部明显 ,精子棘部上端物质呈螺旋状 ,内质网浓缩为团块状 ,未发现线粒体衍生物  相似文献   

20.
以没有放流幼虾的1987年的河口区仔虾相对数量和8月份幼虾数量比值(109)为系数(a),以ni=axi式(ni是i年自然补充量,x_i是i年河口区仔虾相对数量),估算胶州湾中国对虾有关年份自然补量。将各年8月份幼虾数量(Ni)扣除自然补充量后,再按捕捞系数(k)为0.75,以Ci=(Ni—ni)k/R式估算放流虾的回捕量和回捕率(C)。结果表明,1985,1986和1988—1990年回捕率分别为16.05,11.23,8.49,13.69和17.40%。对虾放流增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