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土地沙漠化经济损失评估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刘拓 《中国沙漠》2006,26(1):40-046
以1999年国家荒漠化监测数据为基准,采用灾害经济评价方法,20世纪末我国沙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约为1 281.41亿元。其中,土地沙漠化造成资源损失 955.71亿元,占总损失的74.58%;对农牧业生产造成损失266.99亿元,占总损失的20.84%。研究表明,全国每年因土地沙漠化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当年全国GDP的1.41%,占我国土地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省区(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宁夏、陕西)当年GDP的23.64%,相当于上述五省区1999年财政收入的3.60倍  相似文献   

2.
针对省域小尺度资源环境研究领域对空间型社会经济数据的需求,以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为依据,采用GIS与SPSS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广西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分别与夜间灯光指数的相关性,构建广西2010年GDP统计数据的空间化模型,并制作广西1km*1km GDP密度专题图。结果表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与省域GDP的空间分布相关性明显,相关系数为0.9755。估算得到的GDP密度能够完整地反映广西GDP宏观分布现状,可为今后经济决策和产值估算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北极地区区域经济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环北极国家的北极行政区域为统计范围.利用环北极国家2001年和2005年的官方经济统计数据,对北极地区的经济状况、资源潜力和发展趋势作了统计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2005年。北极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为2322亿美元,比2001年的1194亿美元几乎翻了一倍。相对于北美、北欧、俄罗斯其他地区,环北极国家的北极地区GDP对于全国的贡献不大.大部分不到1/10。(2)大部分北极地区以油气、矿物、木材、捕鱼等自然资源开采为第一经济支柱产业:在为数不多的民族自冶区或原住民居住地区保留了采撷、狩猎、毛皮加工等传统农业;金融、贸易、旅游等服务业在北欧和北美的少数北极地区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冲突一直是尼泊尔许多地区(包括尼泊尔东部)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本研究评估了尼泊尔Sunsari区Koshi Tappu野生动物保护区Paschim Kusaha村的人类与野生动物冲突状况。通过问卷调查和正式/非正式访谈,从不同家庭的47名受访者中收集数据。结果显示,破坏力最大的野生动物为野象、野猪和野水牛,袭击最多的农作物为水稻(63.83%)、玉米(19.15%)和马铃薯(17.02%)。人类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大部分相遇发生在夜间(黄昏后和黎明前),有记录显示夜间相遇占总相遇次数的78.72%。当地居民受到的主要负面影响包括财产损失、动物骚扰以及野生动物对农田的破坏等。尽管保护区和周边地区的人类死亡率记录令人不安(在过去5年中有22人死亡),但仍有70%的受访者对野生动物保护持积极态度。建议提高对野生动物行为的认识以及保护,设立容易获得补偿的计划和项目,以尽量减少该地区的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冲突。  相似文献   

5.
高精度地表GDP分布数据是开展小尺度区域发展相关研究的关键数据,但通常难以获得完整数据序列。文章比较了DMSP-OLS和NPP-VIRS两种夜间灯光数据在小尺度单元GDP估算工作上的适应性,证实NPP-VIIRS数据在镇级GDP估算中有更好的性能。利用修正后的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建立珠三角地区镇级GDP估算模型,并通过地区差异系数对估计结果进行校正。对2013年镇级GDP估算的实验结果总体精度达到85%。估算结果能够用于填补珠三角地区部分镇级GDP统计数据缺失,为相关研究获取、对比GDP数据提供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6.
孙斌栋  郑涛 《地理科学》2023,(7):1133-1143
选取1997—2018年全国27个省(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合成控制法以反事实分析的方式探讨了2000年后部分省会城市行政边界扩张对全省(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样本省会城市行政边界扩张没有起到提高全省(区)人均GDP的作用;对于经济规模占全省(区)份额本就很高的省会城市而言,通过行政手段做大其规模反倒对全省(区)人均GDP产生显著抑制作用,且作用强度随时间呈不断扩大趋势。因此,各省(区)在制定空间治理政策时应结合省会城市现有经济体量,注重培育多个中心城市,避免造成“一市独大”抑制全省(区)经济增长的弊端。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基础设施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础设施对城市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正的溢出效应。本文以北京市为例,分别测度了北京市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基础设施部门对其他经济部门的关联关系,以及基础设施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协调度。研究发现:①1978-2014年,北京市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34.9%,其中“七五”“八五”和“九五”时期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其贡献率高达45%左右;从各基础设施对GDP的狭义贡献度来看,邮电基础设施所创造的GDP最高,占到全市GDP的9%以上,往下依次为交通、能源和水务部门;②交通和能源部门的感应度系数较高,说明其他经济部门的增长将增加对该基础设施部门的需求,进而带动后者的增长,同时也意味着该基础设施部门易对经济发展产生制约作用,需要适度超前建设;③北京市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水务基础设施,虽然在波动中有所改善,但仍然是基础设施发展的短板,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度最低。  相似文献   

8.
森林是能源、木材和非木材林产品、药用和芳香植物、水文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载体,也是国家税收的基本来源之一。研究表明,森林可以极大促进经济增长,并在集约化管理下为当地社区创造就业机会。本文旨在预测森林部门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本文研究的林业经济主要是指木材(timber)、非木材林产品(NTFP)、药用和芳香植物(MAP)以及保护区产生的收益。ARIMA模型可用于预测林业部门的经济贡献。研究发现,在过去15年中,木材/薪材销售的总收入(5019万美元)高于保护区(3758万美元)和非木材林产品的收入(690万美元)。该模型预计,未来十年木材和薪材销售的平均收入将为350万美元/年。同样,在未来十年中,NTFPs/MAPs和保护区的平均收入将分别为约50万美元/年和620万美元/年。因此,实践可持续的森林管理,建立林业苗圃,实施农林业实践以及明晰林业权属,建立以森林为基础的产业,可以改善林业部门的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从而实现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并提高人类社会对气候变化的抵御能力,建议将基于生态系统的适应(EbA)等基于自然的方法作为一种有前途的综合适应战略。EbA包括重视生态系统在降低社会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方面的作用的适应战略。在地球上不同的生物群中,真菌不仅在维持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养分循环(支持和调节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还为人类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利益(供应和文化服务)做出了贡献。本文根据对冬虫夏草(Ophiocordyceps sinensis)和其他野生真菌的实地考察、相关文献回顾以及作者的相关专业知识,对这些生物多样性真菌群体如何对基于生态系统的适应(EbA)方法的知识的科学理解进行了介绍。在尼泊尔,很多当地社区将几种真菌用作食品、药品,真菌同时也是尼泊尔山区社区的重要家庭收入来源,可在灾难期间提供缓冲,并对粮食安全、医疗保健、教育等具有积极作用。对于综合EbA方法,应加强地方机构的管理以及本土(地方)知识的教育,以对生态、社会和经济有用的真菌物种的识别、保护和可持续管理进行适当的政策干预。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研究是各界一直关注的议题,有效衡量和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有利于向绿色高质量阶段的转型。基于能值分析法和Super-SBM模型分别测算了2000—2019年陕西省绿色GDP和生态效率,从经济和环境维度对其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衡量,并以能值理论为基础建立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对陕西省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绿色GDP和GDP总量持续增加,绿色GDP增长速度远不及GDP,绿色GDP指数持续下降,年均降幅为1.88%,过度依赖自然资源消耗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GDP和绿色GDP总量差距拉开,影响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提升。(2)生态效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经济快速发展使得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加和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展,导致生态环境压力上升,可持续发展潜力减小。(3)能值可持续指标(Emergy sustainable indices,ESI)和改进ESI值不断下降,到2019年分别为3.848和2.225,综合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研究,发现陕西省可持续发展水平总体上处于良好状态。经济发展过度依赖传统产业,发展模式单一低效,生态环境压力加大,亟需发展绿色经济向着高质量发展的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11.
要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需解决流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问题。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4个子系统,设计维持现状、优先发展社会、优先发展经济、优先节约资源、优先保护环境以及协同发展6个情景,在对不同情景进行模拟仿真的基础上,探寻实现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优方案。结果表明:在协同发展情景中,黄河流域的社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总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GDP)于2030年将分别增长10.93%和499.05%;资源的使用效率得到提高,单位GDP水耗和能耗于2030将分别下降78.31%和68.16%;污染物的排放量可有效降低,工业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和工业二氧化硫(SO2)排放量于2030将分别下降80.64%和80.17%。相较于其他情景,协同发展是黄河流域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空间分异格局及机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美风  汪德根 《地理学报》2021,76(12):2993-3011
就近城镇化是中国中西部地区破除异地城镇化模式弊端、推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现实路径选择。通过构建就近城镇化率、贡献力和贡献势指标,从本省、本县和本镇3个城镇化尺度,系统分析2000—2015年中国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空间分异特征,并深入剖析其驱动机制。研究发现:① 2000—2015年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人口总数从1.96亿增加到3.47亿,就近城镇化率从28.16%上升到46.89%。② 从贡献力看,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的主要来源是本镇户籍人口,但本镇贡献力呈下降趋势,本县贡献力波动上升,本省贡献力变化不大。③ 从贡献势看,本县贡献势>本省贡献势>本镇贡献势,县域尺度是中西部大部分地区就近城镇化的优势空间单元。④ 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空间分异是自然环境背景、经济增长和非农产业发展、城市公共服务供给、交通运输条件和地方行政力量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  相似文献   

13.
初探绿色GDP核算方法及实证分析 --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传统GDP未将资源、环境要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不能准确地表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用传统GDP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存在明显不足。绿色GDP是指国家或地区在扣除自然资源及环境污染损耗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它能较准确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收入水平的状况。文章依据狭义绿色GDP涵义,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例,结合当地生态资源环境现状,构建资源环境账户虚数指标体系,探讨了绿色GDP的核算方法,并估算了该市2002年的绿色GDP。结果表明:2002年大同市的自然资源损耗为63.86亿元,占GDP的29.29%;环境污染损耗22.18亿元,占GDP的10.18%;绿色GDP为131.33亿元,仅占当年GDP的60.24%,说明该地区经济发展中资源与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亟待解决。建议科学、适度、合理地开发利用各类资源,树立市场经济的资源价值观;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强环境保护治理。  相似文献   

14.
基于GDP产业结构贡献统计的多部门经济模型分析了1952—2007年江苏省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时间趋势特征;以截面数据为基础得出三大地区和13地级市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空间地域差异。研究表明:总体上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呈3次波动的下降趋势,波动周期逐渐收敛;空间上三大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贡献的变化遵循由南向北的梯度推移规律,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阶段基本吻合;市际间差异明显,通过K-means聚类分为4种不同类型,产业结构贡献的空间格局重心开始转移。  相似文献   

15.
旅游业消费水平高,环境污染严重。随着五台山旅游业不断发展,环境压力持续增加。本研究旨在探讨2005–2019年五台山游客接待量、五台山国内游客门票收入、中国旅客周转量、能源强度、五台县人均GDP和中国人均GDP对五台山旅游生态足迹的影响。采用主成分回归构建了扩展的STIRPAT(Stochastic Impacts by Regression on Population, Affluence and Technology)模型。结果表明:(1)五台山旅游生态足迹呈现增长趋势,2005年为27798.07 gha,到2019年则增至67467.36 gha。(2)五台山游客接待量、五台山国内游客门票收入、中国旅客周转量、五台山人均GDP、中国人均GDP均呈现增长趋势,而能源强度则呈现下降趋势。(3)扩展的STIRPAT模型表明五台山游客接待量、五台山国内游客门票收入和中国旅客周转量弹性系数分别为0.086%、0.075%和0.164%,说明它们每增加1%,五台山旅游生态足迹分别增加0.086%、0.075%和0.164%;五台县人均GDP和中国人均GDP的弹性系数呈上升趋势,在研究期间环...  相似文献   

16.
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演变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产业结构变动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采用多部门经济模型和基于统计角度的GDP产业结构贡献度测算方法,分析1953--2003年河南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发现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下降,大体上服从Growth函数,具有长、短波复合变动规律,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着阶段性和周期性特点。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减小,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在增加,人为调整产业结构和市场与经济自身调节产业结构具有不同的效用和特点。  相似文献   

17.
参照条件是开展河流生态学研究的基础,这些条件不受或很少受到人为干扰。为研究尼泊尔Andhi Khola河上一处河坝的生态影响,采用野外快速生物筛分(RFB)法预先划分出2个研究参照点或最少干扰参照点,于2013年1月和2月采集了生物学样品(大型脊椎动物)和物理-化学样品。对大型无脊椎动物区系使用多栖息地采样(MHS)法。通过一些指标对预选的研究点进行了确认,这些指标是:尼泊尔生物评价法(NEPBIOS)、生物监测评价法(BMWP)、兴都库什喜马拉雅生物评价法(HKHBIOS)、Hilsenhoff法(HILSENHOFF),以及国家卫生基金会水质指标法(NSFWQI)。NEPBIOS、HKHBIOS、HILSENHOFF、RFB以及NSFWQI指标预测2个参照点的河水水质都比较好,达到II级水准。只有BMWP/ASPT水质指标预测2个参照点的河水水质都很好,达到I级水准。如此,预选的这2个水质较好的点(II级)被确认为研究参照点。本研究表明,多度量法适用于即将修建水利工程的河流的监测与评价。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全球减轻灾害风险战略对广布型灾害风险的认知以及地方尺度上持续优先管控密集型灾害风险的效能引发了学术界和应急管理利益相关者对灾害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争议。通过分析山西省1983—2019年历史气象灾害特征,提出运用混合损失超越曲线(HLEC)估算中国省域气象灾害年均农业经济损失(AAL)和典型重现期情景下的最大农业经济损失(OEP),全面准确地反映气象灾害农业风险水平。结果表明:(1)山西省气象灾害AAL达22.22×108元,单次灾害OEP超过0.15×108元,即全省全年和受损县区单次“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储备分别不低于22.22×108元和0.15×108元。(2)HLEC在省域尺度上的灾害风险评估有效,在地级市和县区尺度上的适用性和有效率接近60%。(3)山西省97%以上的历史气象灾害为广布型灾害,造成超过95%的农业受灾面积和农业经济损失,相应的AAL和OEP占比均超过85%,广布型灾害风险是省域减轻灾害风险和灾害风险管理的重点。籍此,本研究初步证实了地方或基层减轻广布型灾害风险的必要性(为什么管),讨论了传统应急管控广布型灾害风险不足的原因(不敢管、管不了和不想管...  相似文献   

19.
2000年以来广东省经济极化时空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崔-王指数、变异系数和空间自相关等3种方法,以地级市为基本评价单元,对2000年以来广东省的经济极化的时空演变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广东省经济极化程度呈上升趋势;(2)2000以来,广东省极化现象明显,但是经济总量的极化现象大于人均经济总量;(3)广东省人均GDP和GDP的Moran's I均为正值且呈现增大趋势,经济空间集聚程度呈增大趋势,但是人均GDP的空间集聚程度大于GDP;(4)从局部空间自相关关系来看,广东省经济极化格局2000年以来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评估Shivapuri-Nagarjun国家公园(SNNP)人与动物冲突事件较多的10个缓冲区居民组(BZUG)的三个不同社区的居民对救济基金计划的态度。通过对家庭的半结构化问卷调查,研究了居民态度的差异及其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教育、经济状况、作物损害的数量对现行救济计划的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共调查了162个住户,获得有效调查问卷153份,占研究区377个住户总数的40.5%,采用非随机抽样方法进行了调查。居民对救济计划的态度分为三个级别(积极、消极或中性)(卡方检验用于确定居民的态度和救济计划是否具有依赖性)。本研究中卡方被用来确定不同社会经济因素的依赖性以及人们对救济计划的态度。结果显示,56%的受访者对救济计划不满意(持消极态度),26%持中立态度,只有18%持积极态度(满意)。对研究区平均101美元的作物损失,仅提供了41.93美元的救济金。同样,对每只124美元的牲畜(山羊)损失救济金额只有73美元。由于补偿款不足和支付延迟,救济基金计划未能使居民的满意度发生变化。因此,建议定期修订救济准则,以解决救济款不足和延迟的问题。此外,还需要进一步研究野生动物损害救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