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阿德莱德(35°S,138°E)和武汉(30.6°N,114.5°E)的流星雷达观测数据首次给出了80~100 km高度上周期为12.66太阳时的大气太阴半日潮汐(N2潮)的季节、高度、年度变化及其与周期为12.42太阳时的大气太阴半日潮汐(M2潮)的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和阿德莱德的N2潮和M2潮均有明显的季节、高度和年度变化.N2潮与M2潮的幅度比值大于其引力势之比0.191,在某些年份的不同季节和高度上,N2潮的幅度甚至大于M2潮的幅度.大多幅度之比接近或超过N2潮和M2潮引力势之比的2倍.中低热层的大气太阴N2潮汐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黄石台ORBES-81型石英伸缩仪的应变固体潮观测资料作了分析计算,其调和分析结果为:对O1波,振幅因子0.4219,相位滞后6°36';对M2波,振幅因子0.4256,相位滞后-4°42'.同时,讨论了海潮引起的负荷潮汐应变的改正问题.模拟计算发现负荷潮汐应变与体潮应变大致为同一量级,文中列出了海潮改正后的结果,并作了讨论.最后,对黄石台伸缩仪的架设方位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京津冀晋地区水位潮汐响应函数动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华静 《地震》2002,22(4):9-16
计算了北京、天津、河北和山西地区20口水位井1983~ 2001年水位观测的潮汐响应函数, 给出M2、O1、K1、S1 波的潮汐因子及相位滞后等参数。基于M2 波潮汐因子及其相对中误差的大小, 分析了M2 波月序列潮汐因子的动态特征。给出对各水位井的监测效能进行定量评定的一种物理特征指标。  相似文献   

4.
选取海拉尔地震台2016—2020年PET重力观测数据,进行Nakai拟合检验和维尼迪可夫(Venedikov)调和分析,发现Q1波、O1波、P1S1K1波、M2波、S2K2波重力潮汐因子和相位滞后存在大幅度异常,在潮汐因子及相位滞后异常时段及异常后一段时间内,国内均有6.0级及以上地震发生。通过对重力数据的非潮汐变化部分进行分析,发现重力数据受到温度和气压季节性变化带来的周期性干扰、仪器零漂和地壳变化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计算应变负荷潮的积分Green函数方法,计算了全球Schwiderski海潮模型M2分波在中国大陆产生的应变负荷潮.根据负荷潮的分布特点,中国大陆大致可以分成以东经100°为界的东、西两个区域.在东区,负荷潮主要受太平洋海潮的控制;在西部内陆地区,除太平洋海潮外,它们还明显地受印度洋海潮的影响.根据本文计算结果绘制的M2分波应变负荷潮在中国大陆的地理分布图,为如何正确考虑M2分波负荷潮对应变固体潮观测结果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
地倾斜固体潮所反映的地震之前应变积累异常信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各不同地点地倾斜固体潮分潮振幅变化能反映出局部地区在应力场附加应力作用下所产生的介质应变变化和应变积累.本文通过对泰安台、马陵山台以及余山台地倾斜NS分量资料的调和分析,分别发现M2分潮振幅值与1983年菏泽地震(5.9级)及1984年南黄海地震(6.2级)有关的震前应变积累异常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j、v模型对26年长时间序列的多个卫星高度计(TOPEX/Poseidon和Jason-1、Jason-2、Jason-3)变轨前后两种轨道的数据,使用调和分析法提取南海M_2、S_2、K_1和O_1分潮的调和常数.首次将Jason-3高度计数据用于潮汐信息提取研究,证明了Jason-3高度计与Jason-2高度计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且数据可用性强.提出并使用回归诊断法分析卫星轨道的交叉点处上升轨和下降轨之间调和分析结果的误差和相关系数,同时检验与评估潮汐信息提取方法的稳定性;选取南海47个验潮站,将验潮站实测数据与得到的卫星高度计数据提取的调和分析结果进行比较,进而检验潮汐提取结果的精度.最后,绘制同潮图验证提取潮汐调和常数的准确性.结果表明:M_2、S_2、K_1和O_1分潮的振幅均方根分别为4.28 cm、2.24 cm、2.92 cm、3.10 cm,迟角均方根分别为10.88°、11.10°、7.95°、7.02°;并且,本文提取的潮汐调和常数与之前的研究对比显示,基于长时间序列的TOPEX/Poseidon和Jason系列卫星高度计数据的联合使用,使提取的潮汐调和常数的精确度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根据北京白家疃测站8台GEO潮汐重力仪对比观测的资料,采用标准线性体流变模型模拟重力仪及记录系统的力学特性,计算各台仪器的格值改正系数、主潮汐波的振幅衰减系数和相位滞后;确定北京重力地球潮的振幅因子δ和相让滞后为δ(M)=1.1784,δ(O)=1.1804,δ(M)/δ(O)=0.9983,(M)=0.07°,(O)=0.10°.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陆M2波理论应变潮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主要研究和讨论了我国大陆固体潮和海潮负荷效应的M2波理论应变潮汐模型。推导了球扇波应变张量大地系数和计算公式,着重研究和计算了M2波海潮应变负荷效应,讨论了计算方法,计算中采用了到目前为止最新的Schwiderski(M2)全球海潮图和沈育疆近中国海潮汐图;给出了40个点的负荷效应结果,并绘制了中国大陆固体应变潮、海潮应变负荷效应同相位,相差π/2相位以及总效应的应变花。为理论研究,观测资料的分析和改正提供了理论参考模型。  相似文献   

10.
地磁台站和地磁卫星能观测到饱含钠、氯离子运动海水切割地球主磁场产生的感应磁场数据.计算潮汐感应电磁场的三维高精度空间分布是从潮汐电磁数据中获得海洋底部电导率结构的关键,更是设计与优化地磁台站、电磁卫星轨道的重要依据.现有的潮汐(或运动海水)感应电磁场正演计算方法普遍存在难以精确模拟真实海岸线、不均匀陆地与海水表层、复杂地球深部结构影响的问题,从而降低潮汐感应电磁数据的解释水平.为解决此问题,本文开发了一种基于四面体单元的潮汐感应电磁场矢量有限元计算方法,具备精确模拟真实海岸线、不均匀陆地与海水表层、复杂地球深部结构影响的能力.首先,推导了运动海水感应电磁场满足的边值问题,结合四面体单元,利用矢量有限元计算方法求解了运动海水感应电磁场.然后,利用最新的海洋深度与海底沉积层模型,建立了包含真实海岸线、不均匀陆地与海水电导率分布的地球三维电导率模型,以M2潮汐激励源为例计算潮汐感应电磁场,通过与球谐有限元和积分方程结果的对比,来验证本文方法的正确性.最后,利用计算的高精度M2、N2和O1潮汐感应电磁场信号...  相似文献   

11.
以狮泉河地震台PET型重力仪2018~2020年的观测数据为依据,通过剔除观测环境干扰、观测系统干扰,对观测质量检验、自由空气和布格重力、M2波潮汐因子、R值检验进行了分析,得出M2波潮汐因子异常对周边300 km内M≥5级,300~350 km范围内M≥5.5级地震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采用Green函数方法,高分辨率中国近海区域海潮模型和TOPO7.0全球海洋潮汐模型,以及Gutenberg-BullenA地球模型计算了负荷潮.结果表明,渤、黄、东海M2垂向位移负荷潮振幅最大值出现在浙江外海约150km处,其值超过28mm;次大值位于仁川湾,超过20mm;第三大值位于北黄海东北部,超过14mm.S2垂向位移负荷潮在上述三处的振幅值分别超过10,8和4mm.K1和O1垂向位移负荷潮振幅在琉球群岛中北部附近为最大,分别超过13和10mm:向内海逐渐减小.半日分潮垂向位移负荷潮基本上与海洋潮汐对应分潮具有相反的位相.在东海大部和南黄海东部全日分潮垂向位移负荷潮与对应的海潮分潮基本上具有反位相的关系,而在渤、黄海其余海域基本上不具有反位相关系.在研究海区内,全日潮的垂向位移负荷潮不出现无潮点.自吸-负荷平衡潮分布特征与垂向位移负荷潮相近,其振幅大约是垂向位移负荷潮的1.2~1.7倍,其位相与垂向位移负荷潮基本上相反.M2最大振幅值也出现在浙江外海,超过42mm.  相似文献   

13.
2017年5月9日琉球群岛6级地震发生前,佘山地震基准台YRY-4型钻孔应变仪的2个观测分量S2S4,在M2波潮汐因子分析中表现出明显的趋势异常。通过实地调查排除环境、气象干扰,对应变与气压观测曲线的M2波潮汐因子γ值进行对比及量化分析,认为应变分量观测异常非环境干扰造成,应与琉球群岛6级地震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4.
石云  刘春平  廖欣  唐彦东  万飞 《地震学报》2013,35(3):421-429
将多孔介质中井-含水层-隔水层的潮汐水位振幅和位相的计算公式推广到裂隙饱水岩体潮汐分析中, 分析了裂隙含水层中井与裂隙, 裂隙与微裂隙的潮汐孔压响应原理和水流交换过程, 提取了影响裂隙含水层潮汐水位振幅和位相的主要因素, 应用井-裂隙排水产生的井水位-引潮高的振幅比A和位相差α2主要随径向等效导水系数T同向变化, 裂隙和微裂隙(孔隙)排水产生的孔压-引潮高的振幅比D和位相差α1主要随不排水条件下微裂隙与裂隙间振幅比E'/E反向变化的规律, 提出了潮汐井水位振幅和位相的8种不同变化类型, 分析了不同类型所反映的含水层形变, 并用于分析东川、 弥勒和西昌川03等3口井井水位振幅和位相变化的成因.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沿海葫芦岛、秦皇岛、坎门3个验潮站进行了19年潮汐总体分析,计算了分辨率△σ≥0.0022°/h的472个分潮的振幅和位相;依据得到的交点潮、近点潮和极潮对平均海面的超长周期性变化进行了预测;还对以上3站及塘沽、龙口等站进行了19年的逐年潮汐分析,从天文因素、非线性效应及海底地形变迁等方面的影响探讨逐年潮汐分析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鉴于卫星测高技术在南极周边海域会受到海面浮冰影响,且在利用测高序列分析海平面周期性动态变化时还会受到潮汐周期混叠效应的影响,为此,本文开展了基于GPS和验潮数据联合的南极大陆附近海域从1994-2014年间海平面的绝对变化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围绕南极大陆及附近海域的15个验潮站中,海平面绝对变化速度最大的是Diego Ramirez验潮站,达到11.10±0.04 mm·a-1;在西南极南极半岛的德雷克海峡,海平面变化最为活跃,变化均值在8.31±0.05 mm·a-1;在东南极,从Syowa站依次到Casey站,海平面的绝对变化速度相对平稳,四个潮位站海平面变化均值为3.35±0.04 mm·a-1;在罗斯冰架右下侧的罗斯岛附近,由于冰川崩解入海导致Scott Base站处的海平面上升速度较快,达到了9.61±0.07 mm·a-1.综合15个验潮站计算结果可得南极半岛德雷克海峡和罗斯岛附近海域,海平面绝对变化速度要高于同期南大洋海平面绝对变化速度,而东南极4个潮位站海平面绝对变化均值则与其相当.这也进一步反映了南极不同海域间海平面变化的差异性,相比较于对南大洋海平面变化的一个整体研究,分区研究海平面变化更具针对性,能更好地了解南极不同区域冰盖、冰架崩解和消融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西重力潮汐剖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检验体潮与海潮的理论模型,分析了中国东西重力潮汐剖面(1981年9月-1985年1月)。同时,为研究LaCoste ET-20和ET-21重力仪的格值系统,建立了一条由17台LaCoste G型和2台LaCoste D型重力仪观测的重力垂直基线。在基线上标定的结果表明,ET-21重力仪的格值大了1%。由标定得到的格值计算剖面上各测站的潮汐因子,经海潮改正后,接近Wahr模型值,振幅因子的残差:O1波小于0.3μGal,M2波小于0.4μGal。但是上海和拉萨的观测经海潮改正后,相位迟后有很大的改善,振幅因子却更偏离于模型值,其潮汐异常主要是近海的海潮模型不完善,以及在海潮计算中,所采用的地球模型未考虑地壳与上地幔的横向不均匀性所引起。  相似文献   

18.
确定精密重力仪相位滞后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系统辨识的原理出发,给出了确定精密重力仪相位滞后的一种方法,即记录精密重力仪在阶跃信号作用下的输出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对仪器的传递函数进行辨识,从而确定重力仪对各潮汐波产生的相位滞后角度.用这种方法对ET-21地潮重力仪进行了相位滞后的确定,并给出这台仪器对15个主要潮汐波的相位滞后角度.  相似文献   

19.
巩浩波  李光科  廖欣  陈敏 《地震》2017,37(1):20-30
利用Baytap-G潮汐分析软件对川滇地区12口观测井数字化水位的长时序数据进行计算, 提取井水位潮汐响应特征参数(振幅比和相位差), 分析其形态、 阶段变化等特征, 探讨地震前后井水位潮汐响应特征参数的变化情况, 为深入分析井水位与固体潮、 气压之间响应关系的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 结果表明, 泸沽湖井等10口受固体潮影响的井水位振幅比和相位差变化相对稳定; 而南溪井和大姚井受到气压-固体潮综合作用影响的井水位振幅比和相位差变化则比较离散。 其中江油川10井、 泸沽湖井、 东川井等3口井水位振幅比和相位差对大震的响应显著, 并给出了地震能量密度与这三口井水位M2波相位差和振幅比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20.
收集了2009年以来琼中地震台(以下简称琼中台)连续重力观测数据,经对原始数据进行突跳、台阶和删除错误数据等处理,计算分析了琼中台重力潮汐变化数据特征、M2波潮汐因子变化特征和典型事件的观测数据频谱特征。结果表明,琼中台连续重力观测数据除包含了固体潮、零漂等长周期信号外,也记录到了地震和台风等高频信号。对于记录到的7.0级以上强震,地震信号的频率主要分布于0.3 Hz以内;台风引起的扰动信号则主要分布于0.1—0.4 Hz频带内。同时,2009年以来,琼中台连续重力原始数据及其M2波潮汐因子无明显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