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射波振幅和峰值频率两种属性当前被广泛应用于预测薄层砂体厚度。然而,实际地震资料的振幅通常不保幅会降低振幅计算薄层厚度的可靠性;峰值频率法计算薄层厚度具有泰勒展开近似前提,会降低其计算薄层厚度的精度。为了提高薄层厚度估计的精度,提出了一种利用振幅谱互相关函数计算薄层厚度的新方法。首先,构建目的层的振幅谱与子波振幅谱和反射系数褶积后振幅谱之间的相关系数函数,其最大值所对应的地层厚度为目的层砂体的厚度;然后,利用高斯迭代方法求取相关系数函数最大值,从而计算出薄层厚度。通过楔状体模型测试证实新方法是可行、有效的。相较于峰值频率方法,新方法能够更精确地计算薄层厚度。实际资料的应用进一步证实新方法适用于薄层厚度计算。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AVO分析是假设平面波入射到分开两个半空间的单界面,并没有考虑油藏厚度的影响。当地层为薄层时,调谐效应会使AVO的变化规律发生改变,影响储层的识别。谱分解能够将时间记录转换到不同频率,从而得到更多的储层信息。因此,可以利用谱分解进行分频AVO分析。在多种谱分解方法中,反演谱分解方法具有较高的时频分辨率,并且其直接得到的是反射系数谱,可去除子波的影响。依据这一特性,这里将反演谱分解方法用于去除调谐效应。根据实际薄层的物理参数和地质条件,设计不同厚度的薄层模型,正演得到合成地震道集;然后利用反演谱分解进行分频AVO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消除薄层调谐效应,同时还能避免陷频现象。  相似文献   

3.
影响薄互层地震反射波特征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楔状模型,两层,多层介质等厚或不等厚模型和实际井中反射系数序列的频谱分析,和对用不同主频不同类型,不同衰减系数子波的合成记录剖面的波形分析以及合成记录的频谱分析,初步认为,薄互层的单层时间厚度,子结构厚度是决定反射波特征,频谱特征的基础,薄互层的互层数,入射子波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在目前的常规地震勘探中,薄互层地震反射波多以时间不可分辨的面貌出现,因此为了得到特定薄互层结构的可分辨的最佳图像,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基于谱反演方法的叠后地震数据纵波阻抗反演算法,用于提高地震反演精度。谱反演在地震高分辨率和反射系数反演中应用广泛,其基于反射系数的奇偶分解,能降低薄层之间的调谐效应,使反演数据体的分辨率得以提高,而由反射系数计算纵波阻抗的过程不适定,分步进行纵波阻抗反演会引入较大的累积误差。本研究提出基于谱反演方法的叠后纵波阻抗反演算法,引入TV正则化约束目标方程,通过迭代求解,可直接得到相对阻抗,然后同预先建立的低频模型进行频率域融合得到绝对阻抗。模型和实际数据说明,相比基于稀疏脉冲反褶积的阻抗反演,本文提出的方法反演分辨率较高,更有利于后续储层预测等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针对薄互层储层结构难以识别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不同类型薄互层地质结构的反射系数时间序列,与其振幅谱的数学表达式,并经计算分析后发现,前人由三层介质二个反射系数时频关系得出的陷频周期倒数,等于时域层间时间厚度的结论,并不适合多层情况。经深入研究后进一步发现,可描述振幅谱特征的主瓣周期及其个数,旁瓣周期及其个数,f=0点和f=fn点的振幅值等参数,都是确定薄层、薄互层,或薄层夹厚层地质结构的重要参数。当薄层结构特征不太复杂,采集和前序处理不丢失高、低频信息的情况下,可用削除子波或部份削除子波影响后的记录振幅谱,甚至也可用记录的对数谱等的结构特征参数,来识别或预测薄层或薄互层等地质结构。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谱反演的从地震记录中去除地震子波进而得到反射系数序列的基本原理及过程,分析了谱反演线性化方法存在的问题,即其所需所有频率成分与地震资料带限的矛盾。提出了线性谱反演约束方法,在假设地震到每个采样点均存在反射系数值的情况下,通过在Cauchy约束条件下反演得到稀疏反射系数,然后挑选出这些稀疏反射系数序列,再在L2模约束条件下反演得到更加精确的解。这里提出的方法在模型数据以及实际数据的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且验证了谱反演能够分辨出小于调谐厚度的薄层,提高了地震勘探分辨率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阐述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原理,利用测井数据计算出反射系数。根据地震波传播机制,通过三维地震数据统计得到子波,由此计算出原始合成记录。再根据过井剖面建立褶积模型,对子波进行整形,得到一个随时间变化的地震子波,最终得到与地震数据的波组特征相吻合的合成地震记录。为精细储层描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高精度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合成地震记录的精度直接影响到地震地质层位的准确标定。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一套高精度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方法:(1)利用VSP资料能准确地反映地震波在地震中传播速度的变化规律的优点,进行漂移校正,以提高深-时转换的精度;(2)利用密度测井资料与声波时差曲线联合计算反射系数序列,以提高反射系数序列的精度;(3)利用分时窗提取子波技术,解决长期以来合成地震记录中存在的子波问题。将此方法用于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在提高合成地震记录与地震剖面的吻合度和分辨率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临界角库伦楔模型的建立,确定了楔状体坡度与楔状体及底部滑脱层岩石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但对于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盐下发育的褶皱冲断带楔状体,由于有上层盐岩对楔状体的压力,临界角库伦楔模型的定量应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文中考虑了上层盐岩的压力,推导出了适用于盐下楔状体的临界角库伦楔公式。根据重新推导后的临界角库伦楔公式对库车坳陷底部滑脱层的性质进行了计算,得出底部滑脱层内摩擦角为13.7°~18.4°,与泥岩或碳质页岩的性质相符。根据临界角库伦楔模型分析结果及地震资料解译,认为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盐下楔状体的滑脱层为中下三叠统泥岩。  相似文献   

10.
反射系数与子波同时迭代反演的预条件共轭梯度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反射系数白噪、子波最小相位的假设下,研究基于线性反演的地震反射系数和子波同时估计问题。在Cauchy准则稀疏反演求解中,应用预条件共轭梯度法实现反射系数和子波同时迭代反演。在迭代求解正则化方程时,用共轭梯度法求解相应的原问题,初猜子波求解也使用该策略。模型数据试算与比较,表明了该算法正确而有效。用实际数据检验算法的实用性,经研究表明,预条件共轭梯度法计算的反射系数和子波,要比直接稀疏反演精度高,而且收敛较快,数值稳定,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1.
厚覆盖区地下地质模型所依靠的数据主要是地震和测井资料,但地震数据反映范围广而分辨率低,测井数据则分辨率高而反映范围小,如何有效地将两者组合利用,克服各自不足是论证的重点,说明了用数据树的形式组织所有井与地震地质等数据,并能同时生成和编辑多口井的合成地震记录,来确定不同井的深时关系,为把不同域的地震数据和测井数据融合显示建立基础,提供了实时修改子波的频率和相位来做合成记录的功能,也有反射系数与子波的分布褶积等最新的方法,以慢镜头的形式说明合成记录的形成过程。这些功能的应用,给用户确定正确的地下速度场提供了先进的手段,为地质模型建立提供了先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许多  李正文  王玲 《矿物岩石》2004,24(4):99-101
复杂储集层问题属地震勘探中难题.由于受地震信号频带及子波等因素的影响.往往难对其以分辨和识别,用最大熵伯格算法.在频率域对有效地震信号进行谱外推和谱整形从而达到实现时间域分辨率的目的,而不同于传统的伯格反褶积方法也无需提取子波,实例证明该方法对提高分辨率识别薄层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反褶积是通过压缩地震子波以提高地震数据纵向(时间)分辨率的过程。地震数据可以用褶积模型来表示,即地层反射脉冲与地震子波的褶积。而地震脉冲(反射系数)包含了石油勘探和地震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有关大地地球物理性质的信息,因此,从地震数据中得到反射系数就变得非常有意义。蓝色滤波通过对反射系数有色成分的模拟,得到与反射系数有色成分有关的蓝色滤波算子。然后对经反褶积处理后的地震数据进行褶积运算,就能获得比常规反褶积方法好得多的结果。通过对合成地震记录和实际地震数据的试验,证明了本方法在高分辨率处理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相互作用的系统自然地朝着一种临界状态演化,该文运用自组织临界状态理论,建立了楔状体临界锥顶角数学模型,文章还对楔状体的变形方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造山带挤出构造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挤出构造模式已经从二维变形进入三维变形研究,在喜马拉雅造山带,高喜马拉雅结晶地体沿北倾的主中央逆冲断层和北倾 的绒布寺正断层,表现为相对刚性体之间的韧性体的楔状挤出。非连续介质大变形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为这一模式提供了力学依据。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东阿尔卑斯三维管状挤出模式,将上部脆性层划分出北部左行平移带,南部右行平移带和中部挤出楔,中部韧性层在南阿尔卑斯和欧洲前陆碰撞过程中,既有垂向挤出,也有侧向挤出,在平行缩短方向的剖面上,由箱状背形隆起演化成逆-逆断层组合的楔状挤出,形成三角断面的管状,在垂直缩短方向的剖面上,中部韧性层呈不均匀流动,形成管状层流-韧性层中心为纯剪切,上部和侧部为简单剪切,在陕甘川邻接区,由于祁连山-北秦岭加里东喧向南的推挤和川西前陆的刚性阻挡,造成西秦岭和东松潘-甘孜复合造山体的三维滑脱挤出,以北西西向玛曲-略阳滑脱逆冲断裂和北东向青川一茂县滑脱逆冲断裂为界,将陕甘川邻接区的三维滑脱挤出复合造山体划分为西秦岭滑脱挤出带,摩天岭0若尔盖滑脱挤出楔和龙门山滑脱挤出逆冲椎覆带,以近南北向岷江滑脱逆冲断裂为界将滑脱挤出楔进一步划分成摩天岭滑脱挤出体和苦尔盖滑脱挤出体,除了不同构造单元的不均匀隆升外,摩天岭还表现出向西的侧向挤出。  相似文献   

16.
天然气水合物地震勘探的实际工作,需要在三维空间对天然气水合物矿体进行精细刻画,为此必须获得高分辨率的地震资料,而反褶积处理是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主要手段之一。本研究设计的改进子波反褶积算法,对地震记录的对数功率谱进行滤波,不但可有效识别BSR,同时可克服反射系数非白噪声的影响;采用谱间的互相关平均代替算术平均,可有效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在提取子波的过程中,采用希尔伯特变换算法,提取子波简单、方便。通过对南海北部海域HS621测线的地震数据进行处理,证明该算法不但能稳定、清晰地追踪BSR,并且能有效地提高地震数据分辨率,满足天然气水合物地震资料精细处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薄互层储层砂体预测技术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各油田的重要研究课题,并已取得较多研究成果。但多数利用地震资料进行薄互层预测技术,均基于单一地震子波与地震反射系数函数的褶积假设,实际上地震子波在穿过不同物理特性地层时,其形状会发生不同变化,导致该假设与实际情况尚有一定距离,致使薄互层储层预测的精度降低。这里主要论述的是基于匹配追踪算法子波分解技术识别薄互层储层。通过研究表明,该技术能较好地分辨出储层在空间的展布规律,识别薄互层储层,为油藏的地质及地球物理解释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开挖边坡随机楔体稳定分析与加锚优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机楔体的破坏是岩石开挖边坡中常见的破坏类型之一,在对组成楔体的结构而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应用随机模拟的方法,生成开挖边坡的三维裂隙网络,进一步运用随机搜索方法与块体理论,搜索出边坡面上的随机楔体,进行楔体的稳定分析,采用风险设计的理论,建立系统锚杆的优化设计方法,将研究结果应用于小湾水电站进水口开挖边坡的稳定分析与锚固优化设计中,得到了较为可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对于一个垂直入射的地震脉冲薄层响应的推导。讨论中发现,反射脉冲具有入射子波的时间导数的形式;其振幅与波在薄层中传播的双程旅行时间和由声阻抗的比率决定的系数成正比。本文还通过零相位信导研究了频谱带宽对界面分辨率和薄层响应的影响,并提出一种根据振幅或波峰至波谷的时间估算厚度的滤波理论。  相似文献   

20.
AltanTurgut  杨文平 《世界地质》1990,9(2):93-104,113
本文提出了海洋沉积物垂直地震剖面(VSP)的数值模拟,在多孔弹性水平层状介质中,用垂直入射波计算所得的理论地震记录包括有用毕奥理论预测的频散和衰减效应,根据毕奥理论激发出快纵波和慢纵波而且在界面上存在波型转换,由于在整个慢纵波传播过程中存在能量损失机制,所以在反射和透射系数的计算中,我们考虑了这种效应,最后,我们探讨了从合成地震记录资料中求取孔隙度和渗透率的谱比率法,根据弱框架近似法,求出了速度和单位衰减的解析表达式,一旦计算出与频率有关的速度和单位衰减,就可以用提供的弱框架近似法计算出海洋沉积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关于合成模拟的谱比率计算表明;与VSP法相联系的毕奥理论能够用用来确定海洋沉积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