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济阳坳陷埕东凸起基底岩石组合、原岩恢复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济阳坳陷埕东凸起太古界基底分布广泛,岩石类型丰富。岩心及显微薄片观察表明,岩石组合以花岗片麻岩、二长片麻岩和黑云母斜长片麻岩等各类片麻岩和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等古老岩浆岩为主,少量石英岩、变粒岩等变质表壳岩以及云煌细晶岩、钾长花岗岩等年轻侵入岩脉。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及区域对比揭示,各类片麻岩的原岩为中酸性侵入岩,属于TTG质片麻岩,而石英岩和变粒岩属于变质表壳岩范畴,原岩为沉积岩。基底岩石构造样式为片麻岩或侵入岩形成构造穹窿,规模较小的变质表壳岩零星分布在周边。盆地基底岩石组合、变质岩原岩恢复与构造样式分析表明,渤海湾盆地覆盖区基底性质与露头区相似,是华北克拉通变质基底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认识对弄清盆地基底潜山油藏储层特征与展布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为深入研究变质岩潜山内幕油藏储层演化规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庄育勋 《地质学报》1994,68(1):35-47
中国阿尔泰造山带中发育了一系列热-构造-片麻岩穹窿(简称 TSG穹窿)。由低级变质区向TSG穹窿中心,发育了绢云母-绿泥 石带、黑云母带、石榴石带、十字石带、蓝晶石(红柱石)带、夕线石- 堇青石(夕线石-石榴石)带、混合岩带、混合花岗片麻岩岩田。递增 变质带、混合岩带、混合花岗片麻岩的形成演化顺序与其由外部向 TSG穹窿中心在空间上的排布序列一致。由黑云母带至混合花岗片 麻岩,变质作用及花岗岩化作用的高峰温度由400℃递增至800℃, 而压力由1.05GPa递减至0.10GPa。造山带变质作用过程可以 用压力-温度-空间-时间模式(PTSt)描述。TSG穹窿是主期造山幕中,沿造山带中一系列区域热动力异常中心,深部热流、构造流上涌,发生递增变质作用、花岗岩化作用以及差异性隆起的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鞍山铁甲山地区花岗片麻岩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钟富道 《地球化学》1984,(3):195-205
鞍山地区处于东北太古代地块的南缘。本区广泛出露灰色花岗片麻岩、红色花岗岩和条带状含Fe建造(樱桃园组)。铁甲山穹窿主要为灰色花岗片麻岩,其东、南两侧被条带状含Fe建造所包围。从岩性和构造上看,铁甲山花岗片麻岩可能为鞍本地区三种岩系中较早形成的地壳岩石。因此确切测定该片麻岩的年龄,对研究东北太古代地块的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4.
阿尔泰造山带花岗片麻岩穹窿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中国阿尔泰造山带中,沿各区域热动力异常中心发育了巨大的混合花岗片麻岩穹窿。由变质围岩到混合花岗片麻岩,在地质产状、变形作用、变质作用、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都表现出连续性和继承性的变化特点。可以划分为两个岩石系列:变质酸性火山岩—浅粒岩—浅色混合花岗片麻岩系列和千枚岩—云母片岩—黑云混合花岗片麻岩系列。以区域热动力异常为中心,形成了递增变质热穹窿—递进变质构造穹窿—混合花岗片麻岩穹窿这种具有密切成生联系、时空演化过程统一的三位一体的热—构造—片麻岩(Thermal—Structural—Gneiss)穹窿(简称TSG穹窿)。它们是在造山挤压缩短、沿区域热动力异常中心深部热流上涌和发生差异性塑性底辟隆起、剥蚀的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陆显生宙俯冲型、碰撞型和复合型片麻岩穹窿(群)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许志琴  马绪宣 《岩石学报》2015,31(12):3509-3523
片麻岩穹窿(gneiss dome)是中下地壳热动力学过程产生的、与岩浆作用(或混合岩化作用)密切相关的穹窿状构造。片麻岩穹窿大部分是地壳深层次变动的产物,在世界范围内几乎出露在所有的折返造山带中,反映了所在地区地壳的大幅度抬升。片麻岩穹窿核部主要是无或弱岩浆组构的花岗岩体和高级变质岩(例如混合岩),边部是具有岩浆组构的花岗片麻岩,幔部由来自地壳深部的高级片岩和片麻岩组成。片麻岩穹窿的形成经历从垂直上升的地壳流导致的岩浆上涌的挤压收缩机制到岩浆体侵位的顶部伸展机制的转化过程。根据片麻岩穹窿的岩石组合、组构特征、成因机制和大地构造背景以及片麻岩穹窿与地壳流关系的分析,结合中国大陆典型片麻岩穹窿的研究,提出中国大陆显生宙的片麻岩穹窿和片麻岩穹窿群可以划分为与大洋岩石圈板片俯冲增生与随后的折返造山相关的"俯冲型"片麻岩穹窿(群),如秦岭片麻岩穹窿;与陆陆碰撞折返造山有关的"碰撞型"片麻岩穹窿(群),如北喜马拉雅拉轨岗日片麻岩穹窿(群)和松潘甘孜雅江片麻岩穹窿(群);与俯冲和碰撞的叠合作用有关的"复合式"片麻岩穹窿(群),如帕米尔空喀山片麻岩穹窿和东冈底斯林芝片麻岩穹窿(群)。  相似文献   

6.
张程  杨洪祥  冯嘉  刘俊来 《岩石学报》2019,35(9):2926-2942
中下地壳的底辟上升是地壳中物质运移和热传递的一种重要机制,由这种机制产生的一系列穹窿构造不仅为揭示区域构造环境和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而且还提供了一个了解地壳深部物质流动的窗口。辽东半岛的古元古代造山带内就发育有这样一套花岗片麻岩穹窿构造,为了深入理解这套花岗片麻岩穹窿的成因以及对造山带演化的影响,本文对其不同构造层次进行了详细的构造特点和变形演化研究。结果显示,典型的花岗片麻岩穹窿可分为三层结构:混合岩化的花岗岩内核、发育顺层韧性剪切带的幔部以及含大型构造透镜体的外壳。其中核部花岗岩塑性流动变形发育,并具有明显的交代现象。顺层韧性剪切带的变形环境由靠近岩体的角闪岩相到远离岩体的低绿片岩相,并且没有明显的退化变质特点,拉伸线理具有统一的NW-SE方向。根据年代学数据与区域构造分析,花岗片麻岩穹窿构造是在区域收缩体制下花岗岩底辟形成的产物,其出现标志着辽东古元古代造山带变为一个由垂向和横向对流作用为主导的热造山带。  相似文献   

7.
黄勇  付建刚  李光明  张林奎  刘洪 《地球科学》2019,44(7):2197-2206
拉隆穹窿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带东南缘,与错那洞穹窿、库局穹窿构成平行于拉轨岗日穹窿带的另一条重要穹窿带.穹窿被上下拆离断层分割为核部单元、过渡带和盖层.核部单元主要由花岗片麻岩、淡色花岗岩和伟晶岩组成,花岗片麻岩锆石U-Pb年龄为474.3±5.5 Ma,淡色花岗岩主要包括二云母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两类;过渡带由石榴石片岩、十字石片岩、红柱石片岩、蓝晶石片岩,以及大理岩、矽卡岩化大理岩、矽卡岩等组成,由内向外显示出巴罗型变质分带特征;盖层由中生界浅变质碎屑沉积岩组成.拉隆穹窿中新发现有3类稀有多金属矿化作用,第1类为伟晶岩型铍矿化,主要富铍矿物为绿柱石,伟晶岩的独居石U-Pb年龄为23.19±0.12 Ma;第2类为矽卡岩型铍、钨、铌、钽稀有多金属矿化,矽卡岩型稀有多金属矿化产于白云母花岗岩与大理岩接触带,白云母花岗岩独居石U-Pb年龄为23.23±0.27 Ma;第3类为受构造控制的热液铜铅锌银矿化.拉隆稀有多金属矿化显示出以淡色花岗岩为核心向外的Be、Be-W-Nb-Ta、Cu-Pb-Zn-Ag矿化分带特征.拉隆穹窿的厘定表明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带存在一条“双穹窿”构造带,拉隆穹窿稀有多金属成矿作用的发现,进一步证实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带具有巨量稀有金属找矿潜力,有望成为我国继华南和新疆阿尔泰之后第3条稀有金属成矿带.   相似文献   

8.
熊先孝  黄巧 《广西地质》1997,10(2):13-20
文章是在研究海州-大悟含磷岩系及其磷矿底板岩石中不同类型混合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的基础上,探讨了变质-深熔过程中稀土元素的活动性状。混合岩穹窿由变沉积岩、混合岩及混合花岗片麻岩组成。在穹窿变质岩带,揉流褶皱成矿作用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9.
1983年8月,苏联在乌兰马德市召开了“区分变质和岩浆热液矿床”科学讨论会.这次会议是由苏联科学院成矿、岩石学科学委员会及前寒武地质科学委员会、全苏矿物协会布里亚特分会与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布里亚特地质研究所等单位组织召开的.出席这次会议的有105名代表.听取和讨论了12个报告及22个用图表形式展出的报告.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讨论各种类型的热液矿床的划分原则问题,尤其讨论了变质热液矿床的划分问题.在所听取的报告中,主要研究了四个方面的问题:1.变质热液成矿作用的划分原则、模式及一般条件;2.成矿物质及流体的来源、热液作用的模式;3.热液矿床的多成因特点;4.各种变质热液矿床特征及其与交代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湘南地区锡矿床类型及成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湘南地区可以划分为三个构造单元:加里东早期后隆起带,海西—印支期坳陷带及两者之间的过渡带。 2.产于隆起带的锡矿床是花岗岩型、云英岩型及石英脉型矿床。产于坳陷带的锡矿床是锡石硫化物型、矽卡岩型及大理岩型矿床, 产于过渡带的锡矿床是斑岩—云英岩(?)型矿床 3.湘南地区(?)矿床与燕山期花岗岩存在着成因联系。成矿母岩是壳源型岩浆花岗岩类。花岗岩的地质地球化学及其分异演化特征对锡矿成矿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钦-杭结合带是位于华夏古板块与扬子古板块的构造结合带。本研究分析了结合带南段云开地块的变质基底及中生代改造作用。在具有代表性的庞西垌穹状复式岩体中,由内而外依次为花岗岩和片麻状花岗岩、花岗片麻岩、云开群以及沉积岩。研究区内可见两类侵入接触关系,分别为花岗片麻岩、片麻状花岗岩与云开群呈侵入接触关系,花岗岩与花岗岩片麻岩呈侵入接触关系。利用锆石LA-ICP-MS U-Pb方法和白云母40Ar-39Ar方法测年显示,花岗片麻岩和片麻状花岗岩的  相似文献   

12.
耿元生 《岩石学报》2009,25(8):1830-1842
位于华北克拉通西缘的贺兰山杂岩主要由孔兹岩系和变形花岗岩(正片麻岩)所组成,前者主要由夕线石榴片麻岩、石榴二长片麻岩、变粒岩和少量的大理岩及麻粒岩所组成,后者主要包括黑云斜长片麻岩、石榴子石花岗岩、斑状花岗岩和片麻状变质闪长岩.本文报道了该区变形花岗岩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黑云二长片麻岩和石榴子石花岗岩分别形成于2053±58Ma和2047±42Ma,斑状花岗岩和片麻状闪长岩分别在1955Ma和1920Ma侵位.大量的年代学资料表明,在华北克拉通北缘存在一条古元古代晚期的花岗杂岩带,该带中的花岗杂岩主要形成于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大于2.0Ga,第二阶段主要出现在2.0~1.87Ga期间,第三阶段的花岗杂岩在1.85~1.80Ga期间侵位.年代学研究还表明,古元古代晚期的花岗岩浆作用常常与变质事件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3.
孙德有  林强 《吉林地质》1997,16(4):61-69
吉林省太古宙TTG岩石形成于2.7~2.8Ga,其母岩浆来自于下地壳角闪质岩石的部分熔融。母岩浆通过结晶分异作用形成了英云闪长质片麻岩类和花岗闪长质片麻岩类两大类岩石,早期的英云闪长质片麻岩类构成奥长花岗岩演化趋势,晚期的花岗闪长质片麻岩类则构成钙碱性演化趋势。研究表明这两种演化趋势的形成与岩浆结晶分离矿物相的种类及其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14.
片麻岩穹窿是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变形作用的共同结果,是造山带的重要构造元素。本次在松潘-甘孜地体内鲜水河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北东侧雅拉雪山发现一个片麻岩穹窿,核部为弱面理化花岗岩,边部为面理化花岗岩,紧邻断裂带的花岗岩发生糜棱岩化。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表明,雅拉雪山片麻岩穹窿核部弱面理化花岗岩和边部面理化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4.51±0.82 Ma,14.39±0.23 Ma,14.25±0.34Ma和18.2±1.3 Ma,因此,该片麻岩穹窿形成于18~14 Ma。鲜水河剪切带中的糜棱岩以及花岗岩脉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4.57±0.34Ma和16.73±0.97Ma,代表断裂剪切作用时代。该片麻岩穹窿的形成时代与鲜水河断裂带的活动时代基本一致,它是鲜水河断裂带在左行剪切作用过程中岩体部分熔融,并在转化挤压作用下隆升形成的。它的形成代表了鲜水河断裂深部的剪切作用时代,深部的剪切熔融促使了断裂带向南东方向扩展,促进了川滇地块的旋转运动,调节了青藏高原物质的东移,进一步促使了青藏高原东缘上地壳加厚和山脉隆升以及河流下切作用,使片麻岩穹窿分别在12~5.5 Ma和4.4~3.1 Ma期间,发生快速冷却,冷却速率分别为~61℃/Ma和~146℃/Ma。  相似文献   

15.
错那洞穹窿是喜马拉雅造山带北部发育的一系列片麻岩穹窿之一,因其赋存有超大型稀有金属矿床而倍受关注。本文对错那洞穹窿核部产出的石榴石十字石蓝晶石白云母片岩进行了岩石学、相平衡模拟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为揭示穹窿的成因和成矿作用提供了重要限定。岩石学研究表明,石榴石蓝晶石十字石白云母片岩的共生矿物组合是石榴石+蓝晶石+十字石+白云母+斜长石+石英+钛铁矿+金红石,为典型的中压角闪岩相变质岩。相平衡模拟表明岩石的变质温压条件为670℃和9. 0kbar,并未经历部分熔融。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片岩的变质作用发生在47~29Ma,即经历了一个较长期(~20Myr)的变质演化过程。结合现有研究成果,我们认为错那洞片麻岩穹窿具有与喜马拉雅造山带北部发育的其它片麻岩穹窿相同的成因,穹窿核部的中级变质岩为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的上部构造层位,其变质作用发生在印度大陆向拉萨地体之下低角度俯冲过程中;穹窿核部淡色花岗岩是高分异的异地花岗岩,是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下部高温高压麻粒岩部分熔融所形成的熔体经历高程度分离结晶产物。此外,本文研究成果为印度与亚洲大陆的碰撞时间和性质提供了进一步约束。  相似文献   

16.
1983年3月28—30日.在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布里亚特地质研究所(乌兰乌德市).为纪念布里亚特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建立60周年和该地质研究所成立10周年.举行了科学讨论会.该次会议作了47个报告.按照会议报告的题目可以分为三大类: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及其有关的成矿作用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地层学;岩石、矿石和矿物的分析研究方法.大部分报告都是利用具有现代水平的理论学说和精细的物理一化学研究方法来研究的.  相似文献   

17.
定结日玛那穹窿位于高喜马拉雅带中段,由花岗片麻岩、变泥质岩、变基性岩及大量淡色花岗岩等组成,经历了角闪岩-麻粒岩相变质作用。为厘定淡色花岗岩的形成机制以及与高级变质岩的关系,我们对淡色花岗岩和高级变质岩进行了全岩元素和Sr和Nd同位素组成和SHRIMP锆石U-Pb地质年代学测试。全岩元素和Sr-Nd同位素测试结果揭示淡色花岗岩具有以下特征:(1)高SiO2 (>72%),高Al2O3 (>12%)和高A/CNK比值 (>1.0);(2)高Rb,低Sr,高Rb/Sr比值(>1.0);(3)高∑REE和明显的负Eu异常;(4)高Sr同位素初始比值(0.7621~0.8846)和低εNd(t)值(-13.0~-20.2)。淡色花岗岩的高Rb/Sr比值和Sr-Nd同位素系统特征表明其形成机制为主要为白云母脱水部分熔融作用,源区为由花岗片麻岩和变泥质岩组成的混合源区。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揭示出定结地区淡色花岗岩具有21.0±0.7Ma和15.8±0.1Ma 2期年龄,花岗片麻岩的锆石变质增生边年龄为22.2±1.4Ma,与该区的榴辉岩退变质年龄一致。这些数据共同表明,花岗片麻岩和 变泥质岩在22~21Ma发生高级变质和深熔作用,形成早期淡色花岗岩岩浆,在~16Ma进一步深熔,形成晚期淡色花岗岩岩浆。  相似文献   

18.
刘安  吴世敏 《地学前缘》2011,18(1):141-148
珠江口盆地燕山期花岗岩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特征分析表明,其形成缘于中生代太平洋板块向华南大陆的俯冲,并引起华南大陆边缘岩石圈等温面上隆及上地壳硅铝质岩石的多次重熔。花岗岩层形成后的区域性剥蚀作用导致盆地隆起部位花岗岩穹窿和背斜的形成;此后,新生代沉积物覆盖在花岗岩背斜和穹窿之上并形成披覆背斜,该类构造为珠江口盆地重要的含油气构造类型。在中生代时,东沙隆起及其以北具有高地温场,花岗岩发育的特点;南部坳陷带则表现低地温场和中生代沉积等特点。中生代烃源岩演化程度相对较低,它在新生代时期具备二次生烃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西华山钨矿的花岗岩组成及与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华山钨矿田成矿花岗岩为一复式岩体,该复式岩体由燕山时期第二阶段西华山杂岩体、花岗斑岩单一侵入体组成.与两期三个阶段花岗岩有关,相应具有3次钨的成矿作用,形成了以西华山钨矿为代表的一毓不同规模的钨矿床,成为我国花岗岩区多阶段成岩多次成矿的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20.
渤中凹陷19—6区域现有钻井揭示,研究区太古界潜山变质岩岩石类型主要有区域变质岩和动力变质岩2类,常见的7种岩性为变质花岗闪长岩、变质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质片麻岩、碎裂变质花岗闪长岩、碎裂变质二长花岗岩、长英质碎斑岩和花岗闪长质初糜棱岩。笔者从岩石矿物成分及组合、结构构造等方面详细描述了这7种变质岩及其鉴别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几种变质岩与裂缝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其中的变质二长花岗岩与花岗闪长质片麻岩裂缝密度相差 2倍,研究显示不同岩石矿物成分尤其是暗色矿物的含量与岩石产生裂缝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