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曾呈奎教授,副所长吴超元教授和纪明侯教授等三人于1980年8月出席了在瑞典召开的“第10届国际海藻学术讨论会”和在英国召开的“国际藻类学会学术会议”。这是我国科学家第一次参加这二个国际性定期召开的学术会议。“第10届国际海藻学术讨论会”于8月11日至15日在瑞典哥德堡举行。参加学术讨论会的代表来自34个国家,共380名科学家。在大会上作学术报告的共有7人,其中我  相似文献   

2.
纪明侯 《海洋科学》1981,5(2):62-63
英国北部格拉斯哥(Glasgow)是苏格兰最大的城市,具有八百多年悠久的文化与历史,街道整齐,环境优美,亦是个旅游胜地。1980年8月19日至22日就在这个城市召开了“国际藻类学会学术会议”(InternaionalPhycological Society Meeting)。我国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曾呈奎、副所长吴超元、纪明侯等三同志在参加了于瑞典召开的“第10届海藻学术讨论会”之后,接着参加了这次格拉斯哥学术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国、英国、美国、加拿大、西德等17个国家的80余名代表。  相似文献   

3.
岑作贵 《海洋科学》1982,6(2):64-64
中国科学院和美国科学院联合举办的中美藻类学术讨论会于1981年11月16—20日在青岛召开。以曾呈奎教授为团长的我国16名代表和以查得·斯塔尔教授为团长的美国10名代表及3名工作人员出席了大会。正在青岛筹备1983年“第十一届国际海藻学术讨论会”的国际海藻协会主席杰克·麦克拉可兰博士和副主席昂·任森博士以观察员身份出席了会议;我国近70名藻类工作者及有关人员也列席了这次大会。会议收到了汤佩松教授代表中国植物学会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给大会发来的贺电。  相似文献   

4.
我国大型海藻生物技术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在去年底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该项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成果创立了多项海洋生物技术,不仅首次揭示了一系列大型海藻特有的遗传规律,在我国创立了海藻遗传学,而且在海藻育种和育苗应用中,收到了极为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某些方面居国际领先地位。 该项研究由青岛海洋大学牵头,荣成市水产养殖场、荣成市海兴育苗场、日照市海水育苗场  相似文献   

5.
在地质科学界具有重大影响和举世瞩目的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第十三届大会,于8月2日至8月9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来自五大洲47个国家和地区1200余名代表出席会议。61个国家和地区寄来论文摘要1768篇。 这次会议是近60年以来首次在亚洲召开,经中国组委会近5年积极筹备,开的很成功。显示出我国地质科学界担当主持这样艰巨、有广泛性、多学科性的国际会议的能力。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人类与全球环境变化”。会议分7个学科53个专题交流712篇学术论文。 从发表学术论文看内容丰富、翔实、涉及广泛,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尤其我国第四纪的研究在如下几个方面取得成绩斐然。 1.黄土研究方面: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刘东生教授对这方面作出卓越的贡献。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是构成第四纪科学研究的“三大支柱”之一,与欧美学者研究的深海沉积  相似文献   

6.
邓昂  费修绠 《海洋与湖沼》1983,14(6):601-606
受国际海藻协会的委托,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和农牧渔业部的领导下,经青岛市人民政府的赞助,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主办,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和中国藻类学会协助组织的第十一届国际海藻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6月19—25日在青岛市八大关宾馆礼堂隆重举行。会议由本届组织委员会秘书长吴超元教授主持。首先由组织委员会主席曾呈奎教授报告了大会筹备过程与组织工作情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大型海藻养殖大国 ,在海洋生物学的许多方面研究居世界前列 ,但是有关病害方面的基础研究还比较薄弱。海藻养殖过程中也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病害 ,给生产造成损失。有的育苗场因病害连年亏损 ;有的育苗场时好时坏 ,至今原因不明。因此 ,为了避免象对虾和扇贝养殖过程中由于病害而造成的大规模死亡 ,进行大型经济海藻病害发生及其抗病防御体系的研究 ,重视海藻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综述了大型经济海藻养殖过程中的主要病害、研究现状及其展望。1海带养殖过程的主要病害胡敦清、房历生、丛沂滋等人的研究表明 ,人工培…  相似文献   

8.
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综合学术大会于1993年8月9日至13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这是我国首次举办大型国际测绘学术界的盛会。参加会议的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名专家、学者,其中有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主席H.Moritz教授、国  相似文献   

9.
高坤山 《海洋与湖沼》1996,27(6):670-671
THEASIANPACIFICPHYCOLOGICALASSOCIATIONANDITSFIRSTPHYCOLOGICALFORUM(GaoKunshan)1989年日本与韩国的藻类学者在汉城召开了第一届日韩藻类学研讨会。1991年日韩藻类学者又在筑波举行了第二次日韩藻类学研讨会。在这次会议上,日韩藻类学家以及来自亚太地区的其他藻类学者,决定邀请亚太地区国家的广大藻类学者于1993年在汉城召开亚太藻类学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各国藻类学家经过讨论达成共识,决定成立亚太藻类学会,作为亚太藻类学会的组织机构。亚太藻类学会议每三年举行一次,时间定在国际海藻学学术讨…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生产、加工和贸易等方面分析我国海藻产业的发展情况并总结产业发展特点,主要包括:海藻苗种品种较少,产量和质量受环境影响大;海藻产品逐渐得到公众认可,产业价值链有所延伸;海藻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海藻育种体系、重点研发精深加工产品、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以及积极开展宣传推广的产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邵魁双  巩宁  王立军  曲翊  杜念东 《海洋学报》2019,41(12):113-120
底栖海藻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初级生产力,开展其固碳和储碳机制研究,有利于提高对我国海域海洋固碳和储碳潜力的认识。本文基于海区条件的模拟,开展了大连海域潮间带优势海藻的日固碳量、日呼吸量和日有机碳释放量的测定,结合海区生物量的调查,阐述了3个海藻床潮间带海藻固碳和储碳的季节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在海藻固碳能力方面,绿藻类的固碳能力最强,褐藻类次之,红藻类最低。大连海域潮间带海藻的固碳量、储碳量和有机碳释放量在12月至5月处于较高水平,6月至11月较低,平均每个海藻床潮间带区域年固碳量和年有机碳释放量分别为1.72×105 g/a和2.1×104 g/a。潮间带海藻月固碳量是储碳量的1.7倍。  相似文献   

12.
中国海藻分类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藻分类学是海藻学的基础学科,它直接或非直接地与其它学科,如生态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相互关联。在海藻学中,分类学是基础学科也是海藻养殖和海藻胶技术等应用学科的基础。最近8年里,加利福尼亚和夏威夷海洋  相似文献   

13.
中国沿海海藻区系的初步分析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中国历代本草和地方志中都记载了很多海藻的种类。但是,最早从近代分类学的观点描述中国海藻的是1809年英国藻类学家Turner关于中国三种海藻,特别是浙江和福建产的鹿角海萝的记载。之后,C.G.Agardh(1822,1828),Montagne(1842),J.G.Agardh(1848),Greville(1849),K(?)tzing(1849),Harvey(1859),Martens(1866),Debeaux(1875),Heydrich(1894)等人也作过一些零星的记载。当时海藻分类还处于萌芽时期,有一些报导,特别是Martens和Debeaux的报导,在种类鉴定方面,存在着不少  相似文献   

14.
岑作贵 《海洋科学》1983,7(6):50-50
受国际海藻协会的委托,在中国科学院、全国科协、农牧渔业部和青岛市人民政府的赞助下,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和中国藻类学会负责组织的第十一届国际海藻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6月19—23日在青岛举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冯德培、山东省副省长卢洪、青岛市市长臧坤和国际海藻协会主席麦克拉克伦等先后在会上讲话,向大会致以  相似文献   

15.
△“国际港口学术会议及博览会”于1987年9月在上海举行,这次会议是我国首次举办的国际业务方面的学术会议和展览会。钱永昌部长参加会议并讲话。展出期间美、日、荷、意、英、西德等十多个国际著名港口和我国沿海、长江约二十个港口单位参加了展出。总参展的国内外单位85个。  相似文献   

16.
范晓,男,出生于1942年10月,1967年毕业于青岛海洋大学生物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海藻工业协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海藻化学和藻类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先后主持完成了10多项国家重大课题和国际合作项目,尤其在海藻工业的开拓和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自70年代开始,他主持完成了农业部的“全国海藻资源调查及其利用”,“海藻Algin提取新工艺”,“电渗析法提取甘露醇工艺研究”,以及基础理论方面的“海藻化学组成的研究”等;国家科委“八五”攻关课题及科学院重点项目“海藻活性碘的研究”,“海藻碘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7.
马志华 《海洋信息》1994,(12):19-20
我国海域辽阔,海洋生物资源极为丰富。人民群众在应用海洋生物防治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具有悠久的历史。 1 我国在海藻药用价值方面的研究成果 30多年来,我国医药工作者和科研单位在海藻药用价值的研究和开发上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有些已在医药工业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1.1 抗肿瘤 在海藻中进行抗肿瘤药物的筛选,发现萱  相似文献   

18.
经济海藻繁育、养殖及综合利用是海洋农牧业及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国在海带、紫菜、裙带菜及龙须菜的繁育、养殖关键技术等方面成功取得突破,为这些海藻的产业化提供坚实的保障,为我国成为世界海藻大国奠定了基础。海藻养殖产业为人们提供了食品、藻胶及其它丰富的产品,这包括保健品、功能食品、化妆品及药物等。海藻养殖产业也对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吸收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氮和磷,为海洋生态环境的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我国海藻繁育、养殖及综合开发的历程进行简要回顾,对当前我国、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海藻研究与应用进行了总结,对海藻研究发展的未来进行了展望;适应海藻产业从量向质的方向转变,同时兼顾生态环境效益,为我国海藻研发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国际桡足类会议于1984年8月13—17日在加拿大渥太华大学举行,出席大会的有来自世界三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共120人。 国际桡足类会议是以会议的形式,使各国从事桡足类研究的学者共聚一堂,讨论、报告桡足类研究中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20.
正《南海常见大型海藻图鉴》和《黄、渤海及东海常见大型海藻图鉴》套书日前由海洋出版社出版发行。该套书鉴定我国南海海域大型海藻101种,黄、渤海及东海海域大型海藻118种,首次详细记录我国海域常见大型海藻的外观形态以及组织和细胞结构,是目前该领域少有的、较全面的图鉴。大型海藻是海洋生态系统重要的初级生产力,在光合固碳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