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应河 《热带地理》1998,18(2):128-134
根据广东43年的登陆台风和47个气象站的月(季)雨量资料,定量分析了登陆台风的时间变化、空间分布,以及与县域、区域、省域月(季)雨量变化的关系。指出登陆台风及其时空变化对广东夏、秋月(季)雨量有如下的多重影响:一是增加县域平均月(季)雨量和月(季)涝型事件的概率;二是造成全省平均月(季)雨量不均匀和涝旱不一;三是维持大范围正常的月(季)雨量和产充足的水资源,其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
近35 年青藏高原雨量和雨日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格桑  唐小萍  路红亚 《地理学报》2008,63(9):924-930
利用青藏高原1971-2005 年49 个气象台站逐日雨量和雨日资料, 分析了青藏高原年、 季雨量和雨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近35 年西藏大部分地区年雨量、雨日呈现显著增加趋 势, 而青海省大部分地区雨量、雨日却呈减少趋势。夏半年, 高原上雨日减少, 雨量增加, 说明降水越来越集中, 降水强度在增加。冬半年, 高原上雨日、雨量均在增加。高原夏半年小雨(0.1~4.9 mm) 雨日减少, 雨量增加; 小雨(5.0~9.9 mm) 和中雨的雨日和雨量均呈增加趋 势, 大雨以上的雨日和雨量均减少。冬半年, 青藏高原小雪、中雪、大雪不同量级日数和雪 日的平均雪量均呈增加趋势; 暴雪日和雪量变化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站点密度对泥石流当日雨量和前期有效雨量计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平  晁瑗  许凤雯  赵琳娜 《地理研究》2011,30(7):1237-1243
研究气象站点密度在当日雨量和前期有效雨量因子内插中的影响程度,对提高对这2个因子的内插精度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我国东南地区87个泥石流灾害点和207个站点的降水资料,建立站点密度在5%~100%间变化的空间采样方案,采用反距离加权法(IDW)计算不同站点密度下泥石流灾害点的当日雨量和前期有效雨量。利用分位数方法对站点密度与当日雨量和前期有效雨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诱发泥石流灾害的当日雨量和前期有效雨量的内插值,均随着气象站点密度的降低呈减少趋势;前期有效雨量的内插值相对于当日雨量的内插要稳定一些。在站点密度大于5%的情况下内插的前期有效雨量可以保持60%以上的雨量值,而当日雨量只大于30%。  相似文献   

4.
前期土壤湿度和降雨对小流域山洪预警指标的影响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晓燕  郭良  刘荣华  张永勇  王雅莉 《地理研究》2019,38(12):2957-2965
山洪灾害临界雨量预警指标受多种因素影响,尤其是前期土壤湿度状况和降雨变化。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和情景分析法确定安徽省岳西流域的山洪灾害临界雨量集合,评估前期土壤湿度状况、雨型和预警时段对临界雨量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① 中国山洪水文模拟系统在研究区内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率定期和验证期的平均径流深和洪峰流量相对误差均在15%以内,平均峰现时间误差在1h以内,平均Nash-Sutcliffe系数为0.79和0.77;② 60种情景模式下,池墩组村的临界雨量集合为141~528 mm;③ 前期土湿状况和雨型均显著影响临界雨量变化,随着土壤饱和率从0.20分别增加到0.50和0.80,临界雨量分别减少13.7%~16.2%和26.8%~31.8%;短历时预警时,临界雨量由大到小的相应雨型分别为减弱雨型、中间雨型和增强雨型。研究可为山洪灾害预报和早期预警提供理论支持,也为中国山洪灾害防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叶正伟  许有鹏  潘光波 《地理研究》2011,30(6):1137-1146
利用江苏里下河腹部地区8个雨量站和5个水位站1957~2006年的50年气象水文资料,采用Mann-Kendall方法检验面雨量变化趋势,并应用Pearsorl和Spearman方法揭示雨量同水位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近50年来汛期面雨量、单站雨量和时段雨量的长期变化都呈减小趋势.最大15日和最大3日雨量是水位变化的敏...  相似文献   

6.
贡嘎山东坡磨西河流域泥石流暴发的临界雨量值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地调查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查明了贡嘎山东坡磨西河流域内泥石流沟的分布状况、暴发规律及危害特征等;并根据近20年来流域内发生的典型泥石流灾害,分析了泥石流发生前的降雨过程,发现磨西河流域内泥石流发生的当日雨量和前6 d有效雨量之间具有明显的幂函数关系,据此以泥石流发生的当日雨量和前6 d有效雨量为指标,初步探讨了磨西河流域内泥石流暴发的雨量值。  相似文献   

7.
基于格点数据的1961-2012年祁连山面雨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发布的全国0.5°×0.5°逐日降水量数据集和气象站点日降水量实测资料,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回归分析,研究了1961-2012年祁连山面雨量年际变化以及面雨量距平与干旱累计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套格点数据能够很好地反映出祁连山及其周边区域降水的时空分布格局,山区降水量大于平原区降水量,山区东段降水量大于西段降水量。1961-2012年祁连山面雨量的多年平均值为724.9×108 m3,其中,春、夏、秋、冬的面雨量分别为118.9×108 m3、469.4×108 m3、122.5×108 m3、14.1×108 m3,夏季面雨量最大,占全年的64.76%。除春季外,其他季节面雨量都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夏季增幅最大,平均每年增加1.7×108 m3。山区面雨量与祁连山及其周边区域的干湿程度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干旱累计强度与面雨量表现出负相关性,山区面雨量较多时这一地区的干旱强度也较弱。  相似文献   

8.
广西主要江河流域的面雨量合成分析与洪涝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丘陵地区的面雨量计算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对广西主要江河流域的面雨量进行计算和合成分析,并研究了流域的面雨量与洪水水位的关系.流域的面雨量与洪水水位关系非常密切,连续性的强面雨量往往对应流域的重大洪涝灾害;面雨量峰值出现时间与洪峰的出现时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滞后关系,一般是小流域滞后的时间短,而大流域滞后的时间长.对于大流域来说,滞后的时间长短还与流域致洪暴雨的落区有关.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楚雄市1965-2010年的降雨特点,采用同时期城区(楚雄站)与郊区(南华站、双柏站)雨量横向对比和城市化发展不同时期同一站雨量纵向对比的方法,研究了城市化对年降雨量、季节雨量和不同类型降雨发生次数等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城市化发展对城市年雨量、汛期雨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作用;受城市化发展的影响,降雨年内分配集中雨季的趋势更加明显;城市化发展使不同类型降雨发生次数有增加或减少,对大雨和暴雨有增加作用,小雨和中雨有所减少.城市化发展使城市大雨和暴雨增多,所以要加强城市洪涝、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不同郁闭度天山云杉林林冠截留量及穿透雨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 var.tianschanica(Rupr.)Chen et Fu)是构成天山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主体。选取天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不同郁闭度天山云杉林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郁闭度条件下天山云杉林冠截留量及穿透雨量的月变化特征、林冠截留量及穿透雨量与总降雨量间的数量关系,通过研究得出结论:林冠截留率与郁闭度表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而穿透雨比率与郁闭度表现出显著负相关关系;穿透雨量、穿透雨比率及林冠截留量的月变化与总降雨量基本一致,林冠截留率则相反;郁闭度为0.8和0.6、0.4和0.2之间的穿透雨量无显著性差异,0.8和0.6与0.4和0.2之间差异明显,林冠截留量相邻郁闭度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而不相邻郁闭度之间均差异显著;建立了穿透雨量及林冠截留量与总降雨量间的数学关系,用以定量评价该地区天山云杉林水文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