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上地幔铂族元素的分异——吉林汪清橄榄岩包体提供的证据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汪清橄榄岩包体的PGE分布模式不同于世界范围橄榄岩中通常观察到的平坦型或负斜率分布 ,而以Pt Pd之间发生分异为特性 .根据Pt和Pd在合金 /硫化物熔体的分配系数的差异 ,认为部分汪清橄榄岩经历了与一含合金和硫化物的熔体平衡的过程 .由于比重的差异 ,富Pt合金同硫化物熔体发生分异而留在残余橄榄岩中 ,而富Pd的硫化物因未达饱和态而随残余熔体脱离地幔 . 相似文献
4.
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国际地球物理学界在钙钛矿高温塑性研究领域内取得的进展。依据高温高压实验岩石学和矿物物理测试结果,科学家们提出硅酸盐钙钛矿是下地幔最主要的矿物相。采用相似材料理论和高温高压实验技术,在过去几年里对钙钛矿的高温塑性变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实验研究,就钙钛矿的高温塑性强度,流变机制和塑性各向异性等进行了探讨,这些开创性的研究特别强调了钙钛矿晶体结构相变和高温塑性的关系,并对应用矿物的晶体结构--塑性系统相关性外推未知矿物流变强度的可能性作了探讨。作为一个直接的应用,这些研究成果被广泛的用来讨论有关的下地幔地球动力学问题,特别是下地幔的流动强度,流动机制和流动弱化。 相似文献
5.
云南地区上地幔各向异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对云南23个数字地震台11次地震的SKS记录,采用理论切向分量与实测切向分量拟合的方法,确定了快S波的偏振方向和快、慢波之间的时间延迟.结果表明,除鹤庆台外,在各台都观测到了S波分裂现象;云南地区的快方向总体特征是北北东向,时间延迟变化范围为0.5~2.0s.在地质构造复杂地区断层对分析的影响很大.分析表明,作为青藏高原与华南块体之间的过渡带,云南地区的S波快方向反映了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是该地区地球动力学的基本背景,而由于青藏高原隆起造成的康滇菱形块体的南东-南南东向运动是造成复杂构造、应力环境的重要因素.快方向与上地幔运动的方向存在差异,说明在云南地区低速层或者软流层的运动与地壳块体的运动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耦合作用,构造驱动力如同向北东方向张开的手掌.从时间延迟出发,推断各向异性层的厚度为60~225km.其变化范围与低速层埋深的变化范围(104~260km)相当,认为各向异性层顶面可能在地壳底部,也可能在低速层,且在不同地点是不相同的,这与云南及周边地区莫霍面变化剧烈有因果关系.进一步推断出上地幔的各向异性主要存在于岩石圈而不是整个上地幔. 相似文献
6.
7.
8.
上地幔各向异性研究综述及在川滇地区的研究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地球介质各向异性研究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国内外有关上地幔各向异性的研究工作及成果;阐述了上地幔各向异性的起源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较详细地分析了上地幔各向异性研究的各种方法及其优缺点;论述了川滇地区各向异性研究的意义和目的,并提出了整个研究工作的内容和步骤。 相似文献
9.
SKS波分裂测量是研究大陆地幔的形变特征、探索大陆动力学和演化过程的重要工具.本文选用湖北数字地震台网(HB台网)和中国数字化宽频带地震台网(CB台网)提供的三分量宽频带数字化地震资料,使用旋转相关法和切向能量最小法,计算得到了湖北地区23个地震台站下方上地幔各向异性参数.结果表明,快波偏振方向较为复杂:大别造山带内,呈平行于大别造山带构造走向的NWW向,且与绝对板块运动方向基本一致,反映印支—燕山期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南北向挤压碰撞造山的过程,而地幔流动则是造成这种南北挤压的力源.扬子板块内NWW向虽与绝对板块运动趋势一致,但比较离散,受地幔对流影响不明显,而NE向各向异性主要与燕山后期之后应力场的转变有关.分析认为,该地区的上地幔各向异性为地幔流动和固结在岩石圈中的"化石各向异性"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上地幔各向异性方向与主要构造带的走向平行,可以作为地壳变形与上地幔连贯变形的证据.整个研究区域得到的分裂延迟时间在0.5~1.35 s之间,厚度在58~155 km之间. 相似文献
10.
11.
以深部地球物理资料为基础,介绍了天山地震带上地幔的基本结构,讨论了天山不同地区上地幔介质的动力学性质和可能的驱动机制。认为水平挤压形变是造成西天山和天山毗邻西昆仑附近区域上地幔岩石圈缩短和增厚的主要原因;而在中天山和东天山靠近准噶尔盆地南缘一带,除了板块运动造成的水平挤压力之外,上地幔热物质有可能上浮甚至侵入到地壳之中。它们与水平运动一样,对壳内脆性介质的构造活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地壳底部莫霍面附近的低速滑脱层成为震源区深部构造的一个明显标志。此外,自从印度 亚洲大陆碰撞以来,天山部分地区固结冷却的山根有可能在多重挤压变形和小尺度热对流的共同作用下,脱离它们的原有的层位而沉入上地幔 相似文献
12.
胶辽渤海地区地壳上地幔结构特征与介质的横向非均匀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研究和地壳上地幔速度地震层析成象结果,系统地阐述了胶辽渤海地区基底厚度、地壳厚度、岩石层厚度和壳-幔结构比R值分布特征及地壳上地幔介质的横向非均匀性。研究结果表明:胶辽渤海地区是一个以渤海湾为中心的上地幔隆起区、软流层隆起区和壳-幔结构比R高值分布区;该区地壳上地幔介质在不同深度均存在显著的横向非均匀性,并在海域周围的海城、唐山、朝阳、东沟等陆地地区存在明显的壳内低速逆反层。 相似文献
13.
14.
根据福建省明溪幔源包体(二辉橄榄岩)中橄榄石晶格优选方位(LPO)及其晶体弹性刚度系数,计算了地震波速度及其各向异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地震波各向异性是由橄榄石塑性流动产生晶格优选方位而引起的.与构造背景有关的VP,Vs1,Vs2和△Vs分布特征表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上地幔物质流动方向(由NWW向SEE)与橄榄石[100]定向排列方向(a轴)和VP最大方向有一致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华北东部地区上地幔运动与盆地形成关系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综合分析华北东部深部构造、盆地构造及其动力学特征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离心技术讨论了该区盆地形成机制与上地幔运动的关系。这种离心技术采用物质密度差代替温度差是一种新的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上地幔对流、上地幔隆起(或底辟)以及重力均衡作用产生了华北地壳的单向引张力,从而导致箕状盆地的形成。 作者认为,华北东部地区盆地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源与上地幔的运动和重力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基于Maxwell和Kelvin流变模型,以延续时间与松弛期的比值,即松弛数,作为衡量指标,对地壳、上地幔不同层次的变形属性进行了判别。结果表明,除软流圈地幔主要为粘性流动外,其上各层的情况是:在漫长的地质过程中,不仅岩石圈地幔和下地壳属于粘性,上地壳也有可能处于粘性流动状态;在延续数十年的情况下,上地壳以及岩石圈地幔都可能呈弹性状态;延续时间介乎二者,通常上地壳为弹性,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为粘性或滞弹粘性。此外,还结合变形属性的判别,就岩石圈地幔的流动和板内的驱动力远程传递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云南地区上地幔地震各向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云南地区中周期SKS偏振,得出观测台附近上地幔S波快速方向和分裂时间为:昆明,85°,1.0秒;洱源,89°,1.0秒;腾冲,165°,0.7秒;昭通167°,0.9秒。按上地幔地震各向异性是应力作用下矿物优势取向所致的观点,腾冲和昭通的各向异性观测与现代应力场作用相符。但昆明和洱源的观测与现代应力场作用矛盾,它可能是古生代至中生代间攀西裂谷张裂时期,地幔物质流动引起矿物有序排列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上地幔各向异性的参数描述和主要证据,以及与地球动力学的关系。并就近几年来国外利用地震面波研究上地幔各向异性的重要成果和主要方法作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9.
首先计算了欧亚地区均衡残差大地水准面.基于地幔热对流的内负荷理论和最新全球层析成像结果,探讨了欧亚地区中波长均衡残差大地水准面的地球动力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中波长均衡残差大地水准面主要受上地幔粘滞度和岩石层强度的影响,进而得出欧亚地区一些古老地盾和构造稳定地区的上地幔与年轻山脉及构造活动地区的上地幔结构存在着差异.这个差异主要是占老地盾和构造稳定地区,如波罗的海地盾、中西伯利亚地台、东欧等区域,冷却的上地幔已穿透地幔较深,上地幔与岩石层之间耦合较好;而年轻山脉和构造活动区,如帕米尔、天山、贝加尔活动带、青藏高原、日本海周围地区,在上地幔可能存在着热物质即粘滞度很低的软流层,上地幔与岩石层耦合程度较差,甚至有可能解耦.从欧亚地区上地幔属性的差异,可以解释该地区的一些地球动力学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