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临沂市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岩溶地面塌陷、采空地面塌陷、矿坑突水及地下水污染等。通过对其发育现状及发生原因的调查研究,认为除部分灾害由不利地质条件诱发外,大部分灾害则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对此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强度大,由矿业活动引发的矿山地面塌陷灾害时有发生,造成了较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在灾害发生后,及时查明地面塌陷的成因,是进一步采取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据。UMF系列探测仪器是通过地表探针接收来至地球内部的地下磁流体的电磁波信号,提取特征信息,综合分析得出探测结果。根据探测结果、地质环境条件及巷道部署情况,综合分析得出地面塌陷的具体成因。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广西贺州市桂岭镇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分别从地理地质、水文地质等方面对该地区岩溶地面塌陷概况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岩溶地面塌陷的分布规律、形成原因和发育模式,提出防治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武义县是著名的“萤石之乡”,具有近百年的萤石矿开采历史。大规模的采矿活动形成了大量的地表、地下采空区,采空区巷道达几十万米,由采空区引发的地面塌陷灾害屡屡发生。交通干线330国道杨家段地下采空区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永康-武义公路路基已发生过小规模塌陷;余山头、鱼形角等采空区地面塌陷导致大片良田因地面塌陷而无法耕种;溪里温泉度假区地面塌陷坑在不断扩大;2005年5月,深塘工业开发区建设场地发生地面塌陷。上述种种,严重地威胁包括采空区在内的周边农田、公路交通、旅游点、居民生活环境及人身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了解萤石矿采空区地面塌陷基本特征和形成条件,为采空区地面塌陷灾害防治提供决策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娄邵地区岩溶地面塌陷的分布特征、分布规律、塌陷产生的基本条件和外界诱发因素。以区内某主要岩溶塌陷点为例,通过对其地质条件的分析,找出岩溶塌陷产生的内外因素,论证区内岩溶地面塌陷的形成条件与机理,得出其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6.
青岛地质环境条件较复杂,地质灾害隐患点较多,规模主要为小型。已发现的地质灾害种类有崩塌、滑坡和地面塌陷等3种,其中以崩塌为主,地面塌陷次之。地质灾害的形成受到内、外在因素及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总结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规模大小、威胁对象、危害程度、发育时间等特征,概算出危险度和易损度,确定灾害风险度,提出防治建议,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山洪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在各类灾害损失中所占比重日趋增大,其中房屋损毁是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房屋为研究对象,基于全国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提供的数据,分析房屋暴露量的时空分布特征,构建山洪灾害房屋损毁风险评估模型,对房屋损毁风险进行分析及原因探究。结果表明:① 中国山洪灾害防治县以一层住宅为主,占比达50%以上的防治县分布范围大致与中国第二、三阶梯分界线一致;砖混结构仍为迄今为止中国山区农村运用最为广泛的房屋结构类型,其次为砖木结构,再次为钢混结构和其它结构;② 中国山洪灾害防治县房屋脆弱性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整体空间格局;房屋损毁风险呈现东部高、西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且损毁风险较高的地区呈带状或集聚状态分布。损毁风险很高的地区集中于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海南岛及东南沿海地带,且在燕山-太行山区呈现沿东北-西南方向的条带状分布,损毁风险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于太行山区及长江中下游地区;③ 房屋类型对山洪灾害房屋损毁风险贡献度较高的地区主要为山东省、山西省及河北省;山洪强度对房屋损毁风险贡献率较高的地区主要呈3条条带状分布:燕山-太行山分布带、浙闽滨海丘陵分布带、两广滨海分布带。  相似文献   

8.
菏泽市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地震、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砂土液化、土地盐渍化及地氟病等,其发育与分布受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的控制以及气象、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就其分布、危害、致灾原因等做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昌盛九矿溃水事故机理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此次事故表面上看是暴雨形成的洪水致地面塌陷所致,实则成因复杂,既有历史原因,也有地层结构和管理措施缺失的原因,并提出防止类似事故发生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以滑坡、崩塌和地面塌陷为主要类型的地质灾害隐患在连云港市分布广泛。介绍了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分析了致灾原因;提出了6条防治地质灾害的基本措施;阐明了下一步具体的工作打算。  相似文献   

11.
山东济南长清区地质灾害发育较强烈,为进一步查明地质灾害隐患,彻底摸清地质灾害现状,建全地质灾害空间信息系统,提升地质灾害总体防治水平,防灾减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该文以现状调查为基础,查明长清区地质灾害发育类型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岩溶塌陷等4种类型,查明了地质灾害现状发育情况和分布特征等,对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因素包括地质环境条件、气象及植被、人类经济工程活动强度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地质灾害防治原则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针对山东省滕州市城市供水水源地——荆泉水源地及周围区域在2015年以来发生的多处岩溶塌陷情况,进行现场勘测,并就调查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了研究区的岩溶塌陷时空分布规律和形态特征等,该区岩溶塌陷主要发生在地势相对低洼,距河流较近的农田或村庄道路;发生时间一般是枯水期至丰水期之间和丰水期后的地下水位变化剧烈期。该区发生岩溶塌陷的主要原因是过量开采岩溶水,诱发因素有农田灌溉和降水,对该区域的岩溶塌陷灾害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易发性评价,并针对调查情况提出了控制规划地下水资源开采量,采取应急预防和监测预警措施的相应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济南是山东省省会城市,地貌类型南部为低山丘陵区,北部为平原区。济南市地质灾害发育,类型齐全,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5类。据地质灾害调查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市共有各类型地质灾害点257处,其中近80%分布在南部山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以崩塌、滑坡和泥石流为主,威胁当地村镇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为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发生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增强南部山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力度和成效,在总结多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验及他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提出济南南部村镇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危险性识别内容,在此基础上,根据崩塌、滑坡和泥石流不同类型地质灾害特点提出南部山区村镇地质灾害防治措施。2016年,济南南部山区村镇共发生地质灾害11起,由于临灾识别和防治措施到位,未出现一例人员伤亡,为济南南部山区村镇地质灾害有效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发布的《全国地质灾害通报》,本文从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2个方面,对2005-2016年的地质灾害发生类型变化、空间分布、成因、损失和避让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 滑坡与崩塌是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分别占地质灾害总数的70%与10%左右,地质灾害总数、滑坡与崩塌均呈明显减少趋势;② 在空间分布上,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湖南省和四川省,它们也是直接经济损失最大省份,四川省同时为死亡失踪人数最多的省份;③ 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从96.6%降低到92.0%,人为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则呈整体增加趋势,通过回归方程,每年平均增加量约为0.5%;④ 地质灾害造成的死亡、失踪和受伤的总人数逐渐递减,每年约减少75人左右;特大型地质灾害占总数的0.5%,却造成人员伤亡总数的25.7%和直接经济损失总量的47.7%;⑤ 避免的地质灾害与经济损失占地质灾害总数与直接经济损失总量的百分比,分别从2005年的2.8%与9.3%提高到2016年的6.9%与22.4%。通过回归方程,避免地质灾害数目与避免经济损失的百分比每年增长为0.7%与1.5%左右。通过对中国地质灾害的长时间动态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说明中国的防灾减灾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  相似文献   

15.
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关系到国计民生。烟台市域面积13864.5km2,截至2020年末共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采空塌陷5类共40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数量约占全省总数的1/5。本文基于2020年山东省烟台市地质灾害核查数据,总结了烟台市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及灾情损失。采用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法,开展了烟台市易发程度分区评价,划分出了高、中、低及不易发区。结合烟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针对不同分区提出了具体的防治工作建议,为烟台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6.
桂林是广西石灰岩矿的主要产地之一,开采石灰岩的矿山达250个。桂林地区石灰岩矿山的地质环境问题基本类似,发育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岩溶地面塌陷。该文以广西永福某石灰岩矿山为例,在收集矿山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发现该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为采场的高陡岩质边坡,基岩裸露,破坏和影响了地貌景观,容易引发岩质崩塌灾害;矿山功能区和废渣、表土的堆放占用和破坏了土地资源,可能引发小型的滑坡;灰岩石料加工等人类工程活动致使粉尘污染和噪音污染较为严重,对附近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了影响。针对矿山的地质环境问题划分了恢复治理分区,提出了相应的工程措施,恢复治理工程的实施可从根本上改变矿山采场的地貌景观,恢复破坏和压占的土地资源,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创造绿色矿山,为桂林地区石灰岩矿山的地质环境问题恢复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济南市章丘区垛庄镇北明村东崩塌地质灾害点高差大、跨度长、危害对象多,于2021年7月发生过几次局部崩塌,造成多户房屋受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本文从崩塌发育现状着手,通过现场调查、岩土工程钻探、坑探揭露等手段对崩塌体特征进行了分析,从边坡岩土体特征内在条件和降雨、植物根劈等外在因素综合研究了地质灾害形成机理。按照Bishop法圆弧稳定分析,计算边坡稳定系数Fs=0.998<1.0,边坡属欠稳定状态。探讨了避让搬迁、工程治理、群测群防、自动监测等几种地质灾害防治对策,以期为类似地质灾害的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地踏勘并辅以钻探等技术手段,对枞阳县高峰村同咀崩塌的边坡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条件进行调查,并在进行变形位移监测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崩塌灾害的发育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极限平衡法对崩塌灾害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处崩塌灾害规模等级均属小型,破坏方式均为滑移式;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人工切坡,钾长花岗岩强烈风化,构造裂隙、风化裂隙和卸荷裂隙发育和强降雨等; 2处崩塌在天然工况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暴雨工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需采取相关治理措施。依据分析评价结果对崩塌灾害治理提出了防治方案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