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文章阐述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的提出和确立过程,从不同角度论述该原则在国际海底区域法律制度的适用和发展;我国应在阐释、适用和发展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参与深海治理和深海国际规则构建以及规章制定和制度设计等方面谋取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在相关领域的话语权和执行力,文章系统分析国际海底区域环境保护制度的发展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总结我国对国际海底区域环境保护的实践和展望,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国际海底区域环境保护制度经历萌芽、成形、发展和充实4个阶段,发展特征主要包括理念的更新、原则的完善以及义务和责任的明确,然而至今在规章环境保护条款、《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非缔约国的环境保护权责和相关利益平衡等方面仍存在问题;我国从参与制定相关制度和开展国内法探索等方面积极实践国际海底区域环境保护;未来应从制定环境保护标准、探索政策环境和平衡各方利益等方面完善国际海底区域环境保护制度,我国应继续参与相关国际法律制度的制定以及完善国内海洋环境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3.
按照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 ,国际海底区域是指各国管辖水域范围以外的海床、洋底及其底土。换言之 ,它是各国大陆架以外的深海海底及其底土。国际海底区域面积约为 2 5 17亿平方千米 ,占全球海洋总面积的近 70 % ,深度为 2 0 0 0m~ 6 0 0 0m或更深。“区域”内蕴藏着丰富的战略金属能源和生物资源。随着陆地资源的日趋减少与科学技术的发展 ,国际海底区域必将成为 2 1世纪国际社会经济、科技竞争的重要场所。国际海底区域及其资源是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 1970年 12月 17日第 2 5届联合国大会在无反对票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概述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勘探规章,有利于我国正确合理实施勘探和开发“区域”内资源活动,确保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所需资源,并推进我国深海事业发展。为此,文章系统阐述了管理局首部规范“区域”内多金属结核资源活动的勘探规章,重点指出了承包者和管理局的权利、义务及职权。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是海洋世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各沿海国纷纷推行缓陆重海的发展战略,中国经济的复兴必须实现海洋事业的振兴。国际海底区域(以下简称“区域”)利益前景巨大,开发活动高技术密集,法律地位特殊,是未来国际社会经济、科学甚至政治、军事竞争的重要场所。国际海底区域开发产业化研究是我国争取海洋权益、发展高新技术、振兴海洋 相似文献
6.
国际海底区域是指国家管辖以外的海底区域,面积约2.517亿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积的49%。在这一广阔海域内蕴藏着丰富的战略金属矿产、海洋能源和生物资源。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这些资源是全人类的共同继承财富,也是21世纪重要的陆地可接替资源。随着陆地资源的耗竭, 相似文献
7.
国际海底区域(以下简称"区域")作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其收益应当为全人类所有。但由于国家间存在着客观差距,分配机制应当遵循实质公平原则,因此建议采用立法与合同并用的模式分配利益,即在法律规定了最低限度分配利益的基础上,各主体以协商方式确定关于利益分配的其他事项。在确定法定分配利益的数额时,应当考虑必要的相关因素,如投资者的勘探开发权与利益共享义务之间的平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实质平等、缴费事项的适当性等。此外为了分配机制的合理化,建议在协商分配时考虑人口基数及发达程度,并且对于现行的平行开发制度、探矿优先权、技术转让以及管理局的税收规定予以规范和改善。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海洋区域,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我国主张,共分五大部分: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按我国海洋工作开展的范围,还要加上沿海(沿海地带)、国际海底开发和两极事业。海洋区域与陆地区域不同的是,在管辖权属上分了很多的等级,每一部分的区域,都会有一种不同的管辖权限,这种管辖权限,既有国际法所赋予的,也有国内法所赋予的;既有通过不断地管辖所获得的“历史性权力”,也有通过政治、经济、法律和军事行动所获得的管辖空间。从区域发展研究的角度上说,海洋区域比陆地区域要更为复杂和难于把握。随着中国陆地资源的进一… 相似文献
9.
保护国际海底区域的环境是维护"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原则的重要内容。国际海底管理局通过的有关规章极大地发展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立的国际海底区域环境保护制度。国际海底管理局是代表全人类管理和保护国际海底区域的组织,在国际海底区域环境保护方面具有广泛的职权和责任。承包者是国际海底区域活动的直接主体,对于其国际海底区域内活动对海洋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应承担主要的责任。担保国对于国际海底区域环境的保护也负有一定的责任。作为国际海底区域资源的主要利用者以及担保国内实体从事国际海底区域勘探开发活动的担保国,我国应高度重视国际海底区域的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结合国际深海采矿的现状和中国现有国际海底区域矿区的情况,分析中国国际海底区域矿区采矿存在缺少法律依据、尚未完成矿区资源评价和"区域"放弃、深海采矿技术发展相对滞后、海洋环境影响评估尚有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发展建议,即开展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的深度合作,在制定"区域"内矿产资源开发规章中有所作为;加快对中国国际海底区域的勘探工作,尽快完成矿区资源评价和"区域"放弃;跟踪国际深海采矿行业进展,加快推进中国深海采矿系统的建造并尽快试开采;继续加大深海采矿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研究,尽快形成深海采矿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技术指南。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以下简称<海域法>)颁布实施后,为了规范海域使用管理的行政行为,盐城市逐步建立海域使用管理的一系列配套制度,形成有效的约束和监督机制,使得全市海域使用管理工作有序、健康开展. 相似文献
12.
海洋倾废是海洋空间资源环境效益的重要体现,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是保护海洋环境及海洋资源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主要任务。文章对我国海洋倾倒区分布及使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对目前海洋倾倒区使用与监管中存在的海洋空间资源利用不合理、倾倒区空间布局与已有区划冲突、部分省、市倾倒需求得不到满足、倾废记录仪利用效率不高、倾倒执法监察与监管效率低下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海洋倾倒管理应加强法制化管理;科学合理地规划、设置和使用海洋倾倒区;加强对海洋倾倒区审批后的监视监控;加快构建海洋倾废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一、饶平海洋资源状况 饶平地处粤东沿海,属潮州市管辖,东与福建相邻,北与大埔县接壤,西和西南与车顺县、潮安县和澄海市交界,居汕头、厦门两个经济特区之间。南临南海,与南澳岛隔海相望。饶平县域总面积2203km2,其中陆地1670km2,海域533km2,海岸线长136km,辖区渴域有33个岛屿。境内有两大海湾:大埕湾和拓林湾,其中,拓棘湾彼列入全省十大重点开发海湾之一,素有“粤东黄金海岸”之称。 拓林湾位于闽粤交界处和海陆交通交汇点,湾内潮州港口腹地广阔,可覆盖整个粤东、粤北及至江西部分地区,经济发… 相似文献
15.
16.
判断我国海洋经济-社会-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态势对促进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决策参考价值。文章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2006—2019年我国海洋经济-社会-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水平,并采用障碍度模型分析其主要障碍因子。研究发现:我国海洋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均呈显著上升趋势,生态子系统综合发展指数最高但未表现出显著增长态势;2006—2019年我国沿海地区整体耦合协调度水平呈上升趋势,耦合协调等级由勉强协调上升为中度协调,三大海洋经济圈耦合协调度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海洋经济圈、北部海洋经济圈和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劳动生产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海洋专业专科及以上在校学生数和治理废水项目完成投资额等是制约我国海洋经济-社会-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17.
海域使用论证是我国一项新近发展起来的制度,仅有10余年历史,其理论、实践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完善,尤其是对海洋环境保护领域的实践分析更是没有全面、详尽的研究。文章以大连船舶重工集团船务工程有限公司修船建设项目为例,对比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分析海域使用论证对海洋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对完善海域使用论证体系,突出海域使用论证工作重点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海洋管理中的协调机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海洋管理客体的特殊性,以及海洋管理中各涉海主体矛盾的不断增多,协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建立协调机制也就成为迫切的需求.海洋管理协调机制主要处理的关系有:各涉海行业间的关系、涉海的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关系、海洋综合管理部门与各涉海行业间的关系以及海洋管理部门与企业、公众的关系.从政府的角度看,健全组织机构和促进制度化建设,是建立健全海洋管理协调机制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山东省海洋经济和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助力海洋强省建设,文章基于已有研究结果和相关数据,选取16个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采用熵值法计算2011—2016年山东省海洋经济和区域经济的综合评价得分,构建模型评价二者的耦合协调状况,并提出发展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综合评价得分,山东省海洋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均呈提高趋势,且2014—2016年海洋经济增速高于区域经济;山东省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度较高,综合发展指数和耦合协调度均不断上升,但截至2016年仍为勉强协调等级;“十三五”期间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趋于平稳,海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未来山东省应坚持陆海统筹战略引领、推进港产城深度融合发展以及持续优化海洋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20.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Marine Ranching Activities on the Tongyeong Marine Ecosyste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Using ecosystem models (Ecopath, Ecosim, and Ecospace), we assessed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Tongyeong marine ranching ecosystem and compared changes in various ecosystem components before and after marine ranching activities. An ecosystem structure model, Ecopath, was used to estimate the changes in biomass and trophic level of major species or groups,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target species or groups to the total flow of energy (throughput), and niche overlaps and impacts of competition between major species or groups. It showed that the Tongyeong ecosystem had 4 trophic levels. A large amount of energy flows occurred at trophic levels 3 and 4, and jacopever rockfish (Sebastes schlegelii) and black rockfish (S. inermis) that were target species for stock enhancement belonged to trophic level 3, indicating that those two specie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cosystem. Using an ecosystem dynamic model, Ecosim, the mechanism of dynamic changes in the quantity of target species or groups was investigated to identify the effects of stock enhancement activities and impacts of fishing intensity. After marine ranching activities, the biomass of two target species had increased, while those of most other fish groups decreased. Assuming that fishing mortality was double the current level, the biomass of most fish groups decreased but jacopever rockfish maintained its current stock level due to excessive stock enhancement and low fishing mortality in recent years. An ecosystem space model, Ecospace, was employed to simulate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ynamics of the biomass of organisms in order to examine how resource enhancement activities have changed the distribution and abundance of target species or groups in the ecosystem.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jacopever rockfish and black rockfish showed stronger aggregations around reefs and rocky areas with high stock densities after ranching. However, most of the other fish groups exhibited lower densities in the marine ranching area, while they showed higher densities outside the marine ranching area. Thus, it would be necessary to take appropriate holistic management actions based on the ecosystem-based approach to keep the ranching ecosystem healthy and to maintain the fishery production of the ecosystem at the maximum sustainable level.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