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省盐城市黄海湿地是丹顶鹤(Grus japonensis)西线迁徙种群的主要越冬地。由于黄海湿地在不断萎缩,水鸟的食物资源逐渐减少,丹顶鹤越冬种群有集中于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内越冬的趋势。采用增强回归树模型,评估了丹顶鹤越冬生境质量,分析了丹顶鹤越冬生境质量的影响因素,构建了丹顶鹤越冬生境质量管理概念模型,提出了丹顶鹤越冬生境质量管理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有效保护丹顶鹤越冬种群及其越冬栖息地提供科学依据。底栖动物是越冬丹顶鹤的主要食物来源,丹顶鹤越冬生境中底栖动物量的变化本质上是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改变了滨海湿地的生态过程,减少了越冬丹顶鹤食物的丰富度和可利用量,因此,在越冬丹顶鹤食物丰富度管理对策方面,提出以恢复水文过程为核心的滨海湿地生态过程恢复。在食物可获取性管理方面,可以通过有效管理人工管理区和自然生境区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覆盖度和高度,提高越冬丹顶鹤食物的可获取性;同时,在自然生境区,防止自然湿地流失,控制互花米草向陆地扩张速度,恢复碱蓬(Suaeda glauca)生境结构。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运维是国内湿地修复工程常常被忽略的问题,成为目前湿地恢复工程的短板。以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的北三实验区的射阳河口地块为例,提出了一种湿地可持续运维模式,在恢复丹顶鹤栖息地的同时,通过为社会提供优质、生态、高品质的湿地农产品,保证湿地修复工程的长期健康运维。湿地修复工程预计恢复各类型湿地面积2 306 hm2,预计可为约38只丹顶鹤提供越冬场所,17 000只其它鸟类提供栖息场所。通过湿地可持续运维,预计9 a内实现项目运维投入平衡,32 a内实现项目建设费用、运维费用与产出平衡。  相似文献   

3.
栖息地管理是野生动物保护的关键,特别是针对鹤类。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收集了四种鹤类(白鹤、白头鹤、白枕鹤和灰鹤)越冬地的分布点,以及它们与环境变量的关系,从而通过Maxent建立鹤类潜在越冬栖息地的模型。ENMTools被用来计算鹤类之间生态位重叠的程度。结果显示长江中下游的湖泊湿地是四种鹤类主要的栖息地;江苏的内陆和沿海湿地也是鹤类潜在的越冬分布区;灰鹤的适宜分布区扩散到中国中部和东部。四种鹤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具有很高的生态位重叠度。从预测模型和生态位重叠的结果得出,鄱阳湖是四种鹤类最重要的一个潜在分布区。目前鄱阳湖被分割成十几个保护区,但是研究结果表明更大面积的保护区和完整的保护体系要比现在的保护效果更有效。更多的四种鹤类保护可以基于本研究得到改进。  相似文献   

4.
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湿地丹顶鹤的分布动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生态工程及水产养殖区、水稻田、芦苇茬、盐田扬水滩等人工湿地丹顶鹤(Grusjaponensis)的分布动态调查结果,分析出丹顶鹤的最佳生境,进而提出对该种群与栖息地的管理举措。该项工作主要借助望远镜、照相机监测,采用直接计数法统计数量,历史数据则引用参考文献。结果表明:各类人工湿地中丹顶鹤的分布数量为528只,已超过越冬总数(967只)的一半,达到54.1%。其中生态工程及水产养殖区为丹顶鹤最佳生境,其次分别为水稻田、芦苇茬和盐田扬水滩。根据分布动态调查结果,对未来丹顶鹤的分布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迁徙水鸟的重要栖息地,其滨海滩涂以及周边人工湿地是濒危鸟类白头鹤Grus monacha的重要越冬地。2007—2008年和2008—2009年的两个冬季,分别在崇明东滩湿地记录了122只和116只鹤。在大部分调查期内,白头鹤都在海堤内部的农田(昼间觅食场地)和外面的潮间带滩涂(夜间栖息地)之间采取"离开—觅食—返回—休息"的越冬行为模式。调查发现白头鹤清晨飞到农田,白天的大部分时间在田间觅食。在傍晚之前,白头鹤返回到海堤外的潮间带滩涂。在调查期间,在芦苇、互花米草群落和养殖鱼塘区域内未调查到白头鹤。在收获后未翻耕的稻田中的谷物是白头鹤的主要食物来源,而当农田开展作业活动时白头鹤主要在滩涂觅食。崇明东滩湿地东北潮间带滩涂已被外来植物控制,保护区也有计划开展互花米草和鸟类栖息地优化工作,我们建议在栖息地优化区域开展鹤类食源地营造,以满足鹤类取食;同时,建议冬季农田保留不翻耕农田的数量,减少人类活动干扰。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江苏盐城滨海湿地獐(Hydripotes inermis)的最新种群数量与分布状况,于2007年3~5月,在江苏省盐城滨海湿地用样线法对獐的春季种群数量与分布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獐在盐城滨海湿地有2个分布区,一个在射阳县境内,以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为中心,扩散至射阳芦苇公司及其周边区域;另一个位于大丰县境内,从大丰麋鹿保护区的第一核心区至第三核心区及周边荒地.獐在盐城滨海湿地的总数量在372只左右,其中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分布獐的数量和密度最高,其数量约为327只,密度为1.9只/km2.与20世纪90年代调查数据相比,獐的分布范围和数量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7.
郑州黄河湿地大鸨越冬情况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07年到2009年以样线法和样方法研究了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内的大鸨越冬情况。结果表明,郑州黄河湿地是大鸨稳定的越冬栖息地,且存在数量较多的种群,期间有24次监测记录,监测到的最大种群数量为96只。作为大鸨的越冬栖息地,保护区应努力做好生境保护,加强科研监测,做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洪泽湖东部湿地保护区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大通道上的主要停歇地和重要越冬地,动物资源丰富。以洪泽湖东部湿地保护区野生动物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资源现状和保护对策。结果表明:保护区共有野生动物26目74科269种,其中,鸟类有18目54科229种,两栖动物有1目4科8种,爬行动物有2目8科18种,哺乳动物有5目8科14种。保护区调查到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和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0种。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丰富,须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和监管力度,加大对重点保护物种的保护和监测,为野生动物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维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东北部以保护草原生态、湿地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中的湿地是迁徙鸟类的重要停歇地。为了了解该保护区内迁徙期非雀形目鸟类的栖息状况,于2017年3~5月和9~11月,采用观察样带和样点方法,在该保护区内开展鸟类调查,研究鸟类群落(不包括雀形目)的组成、结构和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2017年调查期间,在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记录12目17科41属81种鸟类(不包括雀形目),共22763只;2017年3~5月,记录12目17科41属79种鸟类(不包括雀形目),共20373只;2017年9~11月,记录10目12科26属42种鸟类(不包括雀形目),共2390只;在记录的81种鸟类中,白鹤(Grus leucogeranus)、白枕鹤(Grus vipio)、白头鹤(Grus monacha)和丹顶鹤(Grus japonensis)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鸿雁(Anser cygnoides)、白额雁(Anser albifrons)和疣鼻天鹅(Cygnus olor)等22种鸟类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鸟类群落中,雁形目鸟类的物种数量(26种)最多,鸻形目鸟类的物种数量(19种)次之;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沼泽是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水鸟的主要繁殖和栖息地;2017年3~5月的鸟类群落(不包括雀形目)物种多样性水平高于9~11月。  相似文献   

10.
2010年监测记录到西洞庭湖保护区水鸟81种,35264只,分别隶属于6目16科,基本上是涉禽和水禽,其中涉禽的鸻形目、鹳形目和水禽的雁形目种类占优势,分别占整个鸟类群落组成的38.27%、19.75%和29.63%。从季节型组成上看,候鸟78种,占水鸟总数的96.29%;留鸟2种,占2.47%;迷鸟1种,占1.23%。记录到珍稀濒危水鸟12种共2023只,新记录到水鸟2种共4只。从种群数量上来看,2010年比前几年总体上有所上升,其中水禽数量有所下降,涉禽数量有所增加。气候变化、湿地缺水与人为活动是影响迁徙水鸟的主要因素。开展湿地恢复与改造,加强保护管理力度仍是西洞庭湖保护区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白枕鹤(Grus vipio)属鹤形目鹤科鸟类,是中国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IUCN列为易危物种。2007年至2019年4-7月采用高倍望远镜对黑龙江大沾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白枕鹤及其繁殖巢进行了调查及监测。共记录到26个白枕鹤繁殖巢址以及白枕鹤个体239只次,确定了黑龙江大沾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是白枕鹤的重要繁殖分布地;调查发现该区域繁殖的白枕鹤倾向于在森林沼泽边缘的苔草沼泽中筑巢,白枕鹤的繁殖栖息地有多型化现象。讨论分析了白枕鹤繁殖地特征及其出现多型化的原因,并提出白枕鹤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给越冬鸟类营造适宜的栖息环境,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核心区水生植物进行了清理,并对清理前后区域内水质、水生植物数量、种类以及鸟类数量、种类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水生植物清理前,研究区仅观察到约30只越冬鸟类,且均为绿头鸭;水生植物清理后,调查到7种鸟类,隶属2个目2个科,约有9 000只,其中数量最多的为绿头鸭Anser platyrhynchos,隶属雁形目鸭科,其次为白骨顶Fulia atra,隶属于鹤形目秧鸡科。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了国家稀有物种震旦鸦雀Paradoxornis heudei。  相似文献   

13.
昆明越冬红嘴鸥适应人工喂食的野性丧失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野鸟带给人类美丽和生机,也带来疾病。1985年以来,超过30000只红嘴鸥(Larus ridibundus)年年集中到昆明越冬,形成了人鸥和谐的壮丽景观。但是,面对日趋增多的禽流感案例,需要重新考虑人鸟共融的风险。区域性湿地退化、红嘴鸥群集觅食特性和人工喂食控制的综合作用是红嘴鸥聚居滇池地区的主要原因。红嘴鸥对人工喂食的适应和依赖,导致部分野性丧失,或尾随密集人群而转移觅食地,或不再返回繁殖地而变为“留鸟”。提出通过食物招引促成红嘴鸥在不同生境觅食,以维持红嘴鸥正常越冬又有效避免其向人类传播疾病的城市野鸟控制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湿地是水鸟的迁徙停歇地和越冬地。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期间,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在该保护区中具有代表性的6条鸟类调查样线和4个鸟类观察点,开展了雁鸭类水鸟调查,分析雁鸭类水鸟群落组成及其季节动态。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记录雁鸭类水鸟24种,累计44 328只,斑嘴鸭(Anas zonorhyncha)、花脸鸭(Sibirionetta formosa)、绿翅鸭(Anas crecca)、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和罗纹鸭(Mareca falcata)为雁鸭类群落的优势物种;2020年12月,研究区雁鸭类水鸟的物种丰富度和多度都最大;夏季雁鸭类水鸟的物种丰富度(2种)显著小于冬季(20种)、秋季(19种)和春季(17种);冬季雁鸭类水鸟的物种多度(27 122只)显著大于春季(2059只)和夏季(84只),而与秋季的(15 063只)无显著差异;洪泽湖开阔水域中的雁鸭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水平最高,其Simpson多样性指数的(平均值±标准误)为(0.765±0.086),洪泽湖浅水区、养殖塘和芦苇(Phragmites 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