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异常前兆信息量的直接计算法,实现了各种观测资料前兆异常的无量纲前兆信息量转换。用该方法对甘、宁,青地区5种观测手段共92个测项的5日均值一阶差分相关异常进行了前兆信息量计算,通过24次5级以上相关地震的回顾性分析研究,求得了92个测项的有效单位异常平均信息量,为前兆标志体系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又通过7次7级以上相关地震前兆信息量变化特征的统计,给出了一组预报地震三要素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异常前兆信息量的直接计算法,实现了各种观测资料前兆异常的无量纲前兆信息量转换。用该方法对甘、宁、青地区5种观测手段共92个测项的5日均值一阶差分相关异常进行了前兆信息量计算。通过24次5级以上相关地震的回顾性分析研究,求得了92个测项的有效单位异常平均信息量,为前兆标志体系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又通过7次7级以上相关地震前兆信息量变化特征的统计,给出了一组预报地震三要素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量是在地震综合信息量的基础上,改进了地震前兆异常出现概率的计算方法后,得出的一种综合预报新方法。利用“地震预报专家系统”的思想对每一异常事件进行综合评估。考虑到异常的可靠性、有效性、显著性及相互关联性给予不同的权重,以每一异常事件的最可能发震时间来估算异常出现的概率,计算了华北地区1970年以来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量,分析了1978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前这种信息量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量是在地震综合息量的基础上,改进了地震前兆异常出现概率的计算方法后得出的一种综合预报新方法。利用“地震预报专家系统”的思想对每一异事件进行综合评估,考虑到异常的可靠性、有效性、显著性及相互关联性给予不同的权重,以每异常事件的最可能发震时间来估算异常出现的概率,计算了华北地区1990年以来的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量,分析了1998年1月10日张北Ms6.2级地震前这种信息量变化的特  相似文献   

5.
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量是在地震综合信息量的基础上,改进了地震前兆异常出现概率的计算方法后,得出的一种综合预报新方法。利用“地震预报专家系统”的思想对每一异常事件进行综合评估。考虑到异常的可靠性、有效性、显性及相关关联性给予不同的权重,以每一异常事件的最可能发震时间来估算异常出现的概率,计算了华北地区1984年以来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量,分析了1998年10月19日大同-阳高Ms6.1级地震前这种信息量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九五”重点项目江苏省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建设中提出了建立基于Web的系统集成,全省地震前兆观测数据库及分析预报系统的建设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与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合作建立了江苏省前兆数据库和分析预报方法集成系统JSOMEN,编写了适用于江苏前兆观测资料的控制主表,用C,VB等语言编写程序整理入库了1990年以来全省43个测点75个测项的一百多万组前兆观测数据,同时建立了台站和市局的前兆数据库,以达到全省前兆观测数据的共享。  相似文献   

7.
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量是在地震综合信息量的基础上,改进了地震前兆异常出现概率的计算方法后,得出的一种综合预报新方法。其特点是:1.所有的异常都取自每年年底的山东省地震会商报告,而不是取自地震后的震例总结或论文;2.利用“地震预报专家系统”的思想对每一异常事件进行综合评估。考虑到异常的可靠性、有效性、显著性及相互关联性给予不同的权重,以每一异常的最可能发震时来估算异常出现的概率,计算了山东地区1990年以来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量,分析了1995年9月20日苍山Ms5.2级地震前这种信息量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在地震综合信息量的基础上,改进了地震前兆异常的出现概率的计算方法,得到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量。利用“地震预报专家系统”的思想对每一异常事件进行综合评价,考虑到异常的可靠性、有效性、显著性及相互关联性。给予没的权重,以每一异常事件的最可能发震时间来估算异常出现的概率,计算了澜沧-耿马地震的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量,并对这种信息量变化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地电阻率短临前兆异常的判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志贤  彭远黔 《地震》1994,(1):88-96
本文用一阶差分和相干加权计算等方法对地电阻率观测资料进行处理,其结果较好地突出了短临前兆异常。进而研究了地电阻率短临前兆变化特征及其短临预报指标;采用归一化方法将电阻率各异常参量转换为地震前兆信息量,为多种前兆方法进行综合跟踪预报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地震弱短临前兆信息的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存绪  史正中 《地震研究》1996,19(2):146-153
地震短临预报是地震预报的重大难题,它有赖于好的前兆手段和数据算是方法,本提出“弱前兆信息”的观点,并研究了提取弱短临前兆信息的方法和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1.
在系统地分析了目前各种测震学地震预报方法科学思路的基础上,认为测震学地震预报方法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已经发生的一些地震作为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的“因”,即由于已经发生的地震对区域应力场的影响,导致未来发生较强地震。这一类包括的预报方法较多,如空区、条带、b值、地震迁移、相关地震等等及其由此衍生出来的各种方法。另一类是把已经发生的一些地震作为区域应力场增强的“果”,即已经发生的地震是区域应力场增强过程中的一种反映,而未来地震不一定是已经发生的地震所导致的结果。这一类包括“地震窗口”、小震群活动等方法。针对第一类方法,各种预报方法都是力图从地震三要素中提取未来地震的信息,而具体作法又都是利用地震三要素这个多维空间的某个剖面。为了从地震活动诸要素的多维空间提取综合信息,我们对每个地震加入了破裂面方位,构成了地震第四要素,并依据地震4要素建立了地震综合效应场函数。地震综合效应场函数概括了多种测震学地震预报方法的科学思路和预报经验,从而可以形成测震学的综合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地震前兆观测时间序列的无量纲化,对多台项或多前兆观测时间序列综合信息提取是十分重要的,有利于区域性地震前兆监测系统各种短期或短临观测异常信息的统一表达和定量综合信息提取,直接为综合地震预报服务。本文给出了多种前兆观测时间无量纲化的一般表达,归纳了电磁,用于综合分析的几种探索性方法,供参阅。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煤储层物性的预测方法问题,本文基于大量的文献调研,梳理了煤储层孔隙性和渗透性的影响因素和预测方法,并进行了预测技术展望.研究表明,孔隙性影响因素主要有煤层埋深、压实作用、变质程度和显微组分等,孔隙度预测方法主要有双侧向迭代法、阿尔奇公式裂缝孔隙度估算法、双侧向数值模拟法、相关分析方法及支持向量机等方法;渗透性影响因素主要有煤层埋深、储层压力、煤的变质程度、煤体结构、煤岩组分、应力状态、基质收缩作用和裂隙系统发育程度等,渗透性预测方法主要有F-S计算方法、基于达西定律的计算方法、相关分析法及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等其他方法.本文认为遵循“地质约束测井、岩心刻度测井”的原则,加强煤层气储层岩石物理研究和物性影响因素分析是基础;常规测井信息与测井新技术信息结合,“多尺度信息融合”建立煤岩孔隙度和渗透率解释新模型,充分发挥多种非线性数学方法的优势构建煤岩物性非线性数学预测方法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用地震异常前兆信息量综合数学表达式的方法,选择四川地区映震较好的前兆观测资料,进行地震短期异常前兆信息量的提取,分析四川地区地震短期异常前兆信息量综合时序值变化与四川及邻区6级以上强地震的关系,给出了四川及邻区6级以上地震短期综合预测的指标和方法,该方法能通过R值评分检验。用同样的方法提取不同学科前兆信息量地震短期综合预测的指标和方法,并进行地震预测效能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学科前兆信息量短期综合地震预测效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在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所取得规律性认识的指导下,对在百里店地区进行的一次寻找隐伏矿床的勘探成果进行了分析这是在对全国宏观研究、区域研究的基础上,分层次地筛选出有利于成矿的地区.在该地区综合地球物理勘探工作采用高精度磁力、微重力、激发极化及CSAMT方法,并与地质、地球化学资料相结合,以提高反演结果的可靠性.还对百里店地区寻找隐伏矿床的实例进行了详细的讨论,给出了大量实验室数据与物性测量结果,建立了百里店地区低磁、高密度、高极化率、低电阻率的综合地球物理找矿模式,同时给出了研究与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6.
应用“九五”子专题“水化学参量异常识别标志体系及预报方法研究”的研究思路、预报方法对河北省及邻区1983年以来的水氡观测资料进行了全时程扫描.在预报指标的使用过程中,根据本省的水氡资料特征作了适当调整.结果表明,“中期、短期异常预报跟踪方法”在河北及邻近地区中强地震前有较好的预报效果,预报效能R值评分结果表明,70%以上井孔的水氡资料通过R值检验,具有监测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7.
采用山西省的洞体形变(倾斜)观测资料,使用实效检验较有效的连续形变前兆参量及异常判别方法,结合具体的震例进行综合分析,得出适合山西洞体形变有震异常提取的两种方法即:多台异常信息提取法和相关距平去年周期法,对这两种方法进行预报效能统计检验,得出了它们的R值评分分别为0.40和0.24,其中多台异常信息提取方法R值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