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按建立的相对层序,由下部至上部镁铁质火山岩渐少,中酸一酸性火山岩、泥质岩、细碎屑岩、碳酸盐岩渐多。兴华渡口岩群本身构成较完整的火山一沉积旋回,下部基性火山岩,伴有基一超基眭侵入岩,中部中酸性火山岩,上部泥质岩及细碎屑岩。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东部东宁县绥西、道河一带分布的变质岩系,曾归为黄松群,经近年来的区调工作,认为应归为黑龙江岩群,与穆棱地区的黑龙江岩群相对比。  相似文献   

3.
下二台岩群 ,系下二台地区的奥陶纪变质岩系,遭受强烈的韧-脆性变形的改造,并在后期叠加了热接触变质及动力变质作用。经原岩恢复可将下二台岩群分为三个岩组:盘岭岩组,黄顶子岩组及烧锅屯岩组,其原岩建造分别为火山岩建造、碳酸盐岩建造及碎屑岩建造。下二台岩群具有三种不同变形相的递进演化规律,相应形成三种构造群落:顺层固态流变构造群落、弹塑性弯曲构造群落、断裂构造群落。下二台岩群地层层序从构造层次角度推断自下而上应为盘岭岩组、黄顶子岩组、烧锅屯岩组。  相似文献   

4.
豫西双龙韧性剪切带是位于秦岭造山带核部的一条韧性剪切带,由两侧到中心依次发育了初糜棱岩、糜棱岩、超糜棱岩及假玄武玻璃一系列动力变质岩.该韧性剪切带是东秦岭造山带核部网结状走滑韧性剪切带中的一条,对其开展显微构造研究,对了解东秦岭造山带的变质变形环境及构造演化具有一定地质意义.本文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韧性剪切带...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贺兰山群由下到上划分为阿楞呼都格变粒岩组、柳树沟片麻岩组和秃鲁根钙硅酸粒岩-大理岩组。主变形期的构造事件为在南倾的北东东向倒转复式褶皱上发育着与其平行的区域性轴面面理、线理和逆冲型同变质韧性剪切带,其中又以塔什沟-柳树沟复背形和秃鲁根向形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浑源地区内中新元古界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探讨了其沉积环境及演化。得出中新元古界由五个Ⅲ级层序组成,并经历了二次沉积—构造分异作用:第一次分异发生于高于庄组二段沉积晚期,第二次分异发生于雾迷山组沉积中期等结论。  相似文献   

7.
10余年来,通过对鲁东胶北地区太古宙地层的研究,原胶东群中剔除出大量的变质变形深成侵入岩,并从其底部分离出一套呈包体状态残存于花岗质岩石中的紫苏磁铁石英岩、二辉斜长角闪麻粒岩等,据此建立了唐家庄岩群。该岩群为一套经受角闪麻粒岩相高级变质的表壳岩组合,同位素测年数据为2763~2936Ma,与之相伴产出的超基性岩同位素地质年龄值为2693~3150Ma,其特征与鲁西地区沂水岩群相似,说明太古宙时鲁东和鲁西曾是一个统一的克拉通陆核。  相似文献   

8.
建平地区太古宙变质岩石发育,地质构造复杂。近年研究表明:区内太古宙变质杂岩是由多期变质、变形的中酸性深成侵入岩和少量上壳岩组成,可划分出变质上壳岩组合、叶柏寿片麻岩、斜长片麻岩和二长片麻岩4个岩石单位。本文主要对区内太古宙变质杂岩的构造变形及构造演化进行讨论,初步确定了早期韧性变形阶段(鞍山期划分4个变形幕)和晚期脆性变形阶段(印支—燕山期)。构造层次由早期深部层次向晚期浅层演化;其变形由流动机制—压扁机制—弯曲机制—韧性剪切机制到剪切破裂机制的演化。  相似文献   

9.
构造解析表明浙西南陈蔡群曾遭受5期构造变形叠加改造。每期构造变形都在基底岩系中留下各种不同构造形迹。变质变形关系研究和不同变质构造单元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陈蔡群所遭受D1、D2变形与其主期变质作用同时,均为早元古宙末吕梁运动产物②,而D3、D4变形和D5变形分别为晋于运动和加里东运动叠加改造结果。  相似文献   

10.
济宁颜店铁矿地质特征及济宁岩群含矿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伏于济宁滋阳山一带千米盖层之下的古元古代济宁岩群是一套低绿片岩相变质含铁岩系,主要岩石组合为千枚岩、板岩、磁铁石英岩等,其原岩为海相含灰质泥岩、砂岩类中酸性火山岩、硅铁岩等,该套岩系最大控制厚度达580 m.其中赋存的条带状磁铁石英岩呈层状、似层状埋深在1 612.89~1 796.54 m之间,共有5层铁矿,总厚度85.53 m.估算预测的铁矿资源量(334)9.76亿t,mFe平均品位22.37%;低品位矿体预测的资源量(334)2.64亿t,mFe平均品位16.99%.  相似文献   

11.
国际二叠系三分后,随着鲁西南煤炭等资源进一步勘探要求,迫切需要厘清其地层特征以及其与聚煤特征的关系。经过岩心分析,结合钻井资料,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以山东彭庄煤矿为例对石炭二叠纪地层进行层序地层研究,并对相应聚煤特征进行了分析。共识别出2个类型的层序界面,把该区石炭二叠纪地层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S1相当于太原组上部,S2相当于山西组,S3相当于石盒子群下部。通过分析揭示S1主要为潟湖沼泽、潮坪相,物源相对较差。S2主要由下三角洲平原相中分流河道相、泥炭沼泽相、河口坝相组成,物源相对较丰富,在海侵初期开始产生聚煤作用,到末期煤层发育最好。S3主要为上三角洲平原相,无煤层发育。  相似文献   

12.
天堂山岩体原属一套陆壳成因具花岗结构二长花岗岩类,由于受区域变质低—中压型高角闪岩相改造而变形变质,使岩石部分重熔、重结晶,产出新世代矿物,形成脉状体,变为—套片麻状含硅线石花岗岩—含硅线石花岗片麻岩—脉带状花岗片麻岩类组合.文章对天堂山花岗岩岩体的变形变质特征和变质环境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判别岩体成因类型的构造环境及时代.  相似文献   

13.
鲁西地区寒武纪地层发育较好,沉积记录具旋回性的特点。根据层序地层学的原理与方法,按照不同的层序界面类型、岩石组合特点及沉积相序叠置关系,在该区寒武系中识别出15个三级层序界面,划分出14个三级层序(—C1~—C14)。这些层序的共同特点是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发育较好,而典型的低水位体系域则未见及。通过分析海平面的变化规律及其延续时限,它们被归并为两个中层序(MS1、MS2),分别对应于二级海平面变化旋回和碳酸盐台地的两个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14.
前河金矿四号矿带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矿体赋存在熊耳群火山岩中,严格受东西向构造破碎带控制,破碎带蚀变强烈,种类繁多,与成矿最密切者为绢云母化、硅化和黄铁矿化。矿带原生晕表现为低背景,高异常,Ag、Pb、Zn、Cu与Au密切相关,为找矿标型元素。  相似文献   

15.
济南千佛山及其周边地区的早古生代地层在我国北方极具代表性,该文在结合前人的大量研究总结和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千佛山地区的岩石地层、沉积相、层序地层和区内存在的重要地质构造界面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同时,结合该区在大地构造单元中所处的位置对其地质构造演化和古地理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相似文献   

16.
周口店地区地处华北板块的腹地,其地层序列发育齐全,在华北地区具有代表性。但受后期变质、构造和岩浆作用的影响,该区整个地层序列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强烈变质和变形改造,给相关地质学研究造成很大困难。借助于北京市邻区相应地层的对照分析,尝试恢复周口店地区各时代强烈变质变形的沉积地层序列,分析其沉积环境,并对有关地层单元进行系统清理,在新的国际年代地层框架内重新厘定了周口店地区的地层格架。周口店地区沉积地层序列和古环境重建结果表明:该区一直处于一种比较特殊的沉积古地理位置,其可能与该区后期独特的重大构造和变质变形活动有关联。  相似文献   

17.
逆冲推覆韧性剪切变形是鄂西北南化塘地区的主期变形.分别由上震旦统碳酸盐岩褶皱层、耀岭河群强变形层及武当山群顶部糜棱岩组成。剪切带面理南倾,推覆方向自南西向北东.其内发育逆冲褶皱、剪切透镜体、A型拉伸线理等宏观构造及σ型、S-C、斜长石骨牌式、帘石雪球、压力影等微观构造.耀岭河群顶底层位发育蓝闪片岩,顶部为基性蓝闪片岩,底部为长英质蓝闪片岩,特征矿物是有铝闪石。剪切位移量大于16.8km,压力为5×106~3.8×106Pa.逆冲推覆韧性剪切变形同华北古板块与扬子古板块相互碰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湘北桑植-石门一带下中生界连续发育一系列侏罗山式褶皱,褶皱叠加特征解析对探索桑植-石门复向斜褶皱变形期次及变形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断裂控制褶皱变形的理论研究也具有启示意义。通过对桑植-石门一带地质构造剖面测制及褶皱叠加特征解析,识别出了印支期和早燕山期两期褶皱构造。研究区侏罗系与中三叠统之间的低角度不整合接触、白垩系与前白垩系之间的高角度不整合接触反映了印支运动和早燕山运动两期变形事件,可进一步推断桑植-石门一带褶皱可分为印支运动和早燕山运动两期。印支期褶皱轴迹主要呈北东东向-近东西向;早燕山期褶皱轴迹可分为2组:一组呈北东东向-近东西向;另一组呈北北东向。早燕山期2组褶皱与先期印支期褶皱叠加形成加强型和斜限型2种叠加类型,前者受控于印支期北东东向-近东西向逆断裂的继承性活动;后者受控于早燕山期北西西向区域挤压应力形成的北北东向逆断裂,且受限于先期北东东向-近东西向构造。此变形机制很好地解释了研究区褶皱轴面和逆冲断裂无向东或南东倾斜极性。   相似文献   

19.
在野外专题考察、大比例尺活断层地质填图、高精度地质剖面及阶地剖面实测的基础上,较系统地讨论了武威- 天祝- 庄浪河NNW 向断裂的活动时代、变形方式及分段特征。结果表明: 该断裂带是一条典型的全新世活动断裂,整个断裂可分为不同几何结构、不同构造类型、不同变形特征的南、中、北三个断层段。其中北段和中段为隐伏断层,发育有第四纪活动褶皱和1927 年古浪8 级地震破裂带;南段断裂呈弧形几何形态展布,显示了逆断层构造面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0.
正长斑岩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容矿岩石和近矿围岩的原岩属正长斑岩,它先后发生糜棱岩化,角砾岩化、碎裂岩化,加上后期多种蚀变作用的叠置,使其变得较为复杂。成矿早期蚀变为黑云母化、钾长石化;成矿期主要是黄铁绢英岩化、黄铁萤石泥英岩化;而成岩后期则主要为碳酸盐化。由于多期构造和蚀变的叠置,容矿和近矿糜棱岩外观很难辨认,只有据显微镜下见到的一些残迹和变余的糜棱岩残体来恢复原岩。矿体间接围岩原岩为玄武安山岩,早期曾受接触变质变为角岩。主要由普通角闪石和斜长石组成。可见变余原岩结构构造,后来又接受一系列构造和蚀变作用,主要是黑云母化、绿泥石化,次为碳酸盐化、钾(钠)长石化。但在其形成的构造蚀变岩中,金含量一般未达工业品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