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星期后,我从上海来到北京,当我走下火车时,没有想到有很多人来接我。过去,也常有人到车站接送,都是些熟悉的亲戚朋友。这次可不同,除了李元,其他人我都不认识。有科学院、中国科协的领导和一些年轻人。我生平第一次遇到这种场面,真有种“走马上任”的“官”感觉。翌日,到科学院向两位院长报到后,正式开始筹建工作。我住在北魏胡同的科学院招待所,那时中国科协和科学院都在文津街办公,早有人为我在那里安排了办公室。我一日三餐都在食堂就餐。吃午饭时人最多,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谈,煞是有趣。有一天,一位女青年一边吃饭、一边对我说:“那天在车站接到你以前,我们猜想你一定是西服革履、戴金丝眼镜。很严肃,不苟言笑,说话摇头晃脑、慢吞吞的。”她还表演起来,把在场的人都逗笑了。和年轻人在一  相似文献   

2.
苏晨 《天文爱好者》2014,(10):77-79
今年八月份,接到好友汪伟玲的电话,说她和她朋友在内蒙古赤峰市热水塘镇建立了一家星空酒店,特邀我和其他几个朋友一同前去参观。星空酒店?听了这个消息我非常惊讶,这种酒店在我印象里只有国外有,很少听说国内有这样的主题酒店,至少我没有见过。带着好奇与期待的心情,我与国家天文台邱鹏和纪录片摄像师张岭一行三人出发了。  相似文献   

3.
我眼中的天文圆顶有点儿不食人间烟火。尤其是理工附中的天文圆顶,始终高高在上,静静伫立,离地那么远,离天那么近。我仰慕她,因为,她就像我的母亲。  相似文献   

4.
三十年情缘     
我与《天文爱好者》相知有近30年的历史了。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我还是一名建筑工人,当时家里订了三种杂志,《无线电》、《科学普及》和《地理知识》,其中第一种我是从来不看的,另两种会翻翻,闲来无事时,会把看来的天上地下的故事讲给师傅们听。记得那时不少工人师傅都喜欢听我神侃。恢复高考第一年,我考上了大学,选的就是地理专业,但没想到的是,从此我与天文结下了不解的情缘。大学里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就是基础天文,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认识《天文爱好者》。大学毕业后,我在学校里教书,课余时间,带着一些爱好天文的学生做观测活动,自然就订起了《天文爱好者》,而且这本杂志成了我最完整的"收藏"。20多年来,几次搬家,调动工作,家中的藏书一再精简,但《天文爱好者》一本也没舍得扔。 20多年来,《天文爱好名》已经不仅是我与人神侃的材料,她还带我步入了业余天文爱好者的行列。  相似文献   

5.
以前,我不懂得什么是天文。第一次接触天文是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带我用胶片看月食。后来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正值太阳黑子爆发,爸爸看报纸得知天津科技馆天文室组织观测太阳黑子,于是又带我去观看,这一次印象比较深刻,那时候就认识了天文室的赵之珩老师,认识了望远镜,也使我对天文知识有了浅显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有一天晚上,我们正在场院里开大会,忽然有一颗大流星划破天幕飞驰而过。我赶快看看表,记下时刻,还随手在笔记本上画出流星经过的路线,用周围的星座标示方位。这时,一个约十三四岁的小姑娘,走到我身边,仔细地看着我画,然后伸出手,指着画问:“这是织女星吧?”我感到非常惊讶。后来了解到,她家是祖传中医,她的爷爷懂得些天文知识,经常教她认星星。散会后,我们二人仰望星空,她当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位单枪匹马的小天文爱好者 ,今年 1 8岁。以前 ,重要天象来临总使我十分兴奋但又不知所措 ,因为我没有好的观天指导 ,1 994年彗木相撞之后这种感觉越发明显了。 1 998年 ,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宝坻一中之后我认识了《天文爱好者》 ,在图书馆老师的热心帮助下 ,我借阅了 1 997年合订本 ,从此眼界大开 ,对天文的兴趣也越发浓厚了 ,一幅幅精采的天文照片吸引着了我。我更爱天文观测了。于是每到睛夜我便拿好星图找星星 ,认星座。现在 ,我可毫不费力的认出 30几个星座 ,找出几十颗亮星。对天文的爱好并没有影响我的学习 ,我还在学生会也担当…  相似文献   

8.
最近以来,我静下来时,常浮现庄子说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之语,还联想孔老夫子在河边曾感叹人生短暂要倍加珍惜而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之言。这主要是因不久前(准确地说在4月30日),我们杂志社的常务副主编李芝萍退休了,她是1979年初由北大毕业分配来这里工作的,算起来她在编辑岗位上整整干了二十八年。4月28日那天中午,编辑室的各位同仁聚在一起吃了一顿便餐,欢送她光荣退休,席间大家情谊浓浓回顾往事,  相似文献   

9.
刘宜华 (山东茌平县) 在今年前三期《天文爱好者》中,收到了三张精美插页,我深感本刊编辑部对读者的热忱服务和诚挚关切。这是我收到本刊的第三、四、五次赠页。 第一张赠页是1958年《天文爱好者》创刊号赠送的一张《活动星图》,我把它贴在纸板上,用它认识了能见到的星座,并熟悉了星空的周日和周年变化。第二张赠页是1963年7月本刊赠送的一张《简易天球仪》图,我用这张图按照杂志上介绍的方法加工成"简易天球仪",非常直观的了解了天球、坐标等基本概念,委实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0.
徐槐 《天文爱好者》2011,(12):67-69
开放在京城的校园天文科普奇葩之二 我所认识的徐槐老师,肯吃苦,泼辣干练。无论是酷暑寒冬,无论是学校的常规观测还是野外观测训练。做为北京57中的天文辅导老师,她带领着学生们进行天文观测,义无反顾。颇有些巾帼不让须眉的风范。从一个对天文望远镜望而生畏的地理老师成长为学校天文活动指导教师;把学校的天文活动搞的有声有色;学生们取得多项天文赛事的优异成绩,徐老师谦虚的说,这些都得益于这个学校对天文活动的不懈支持。把最大的时间和空间,把天文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来坚守。这使她和孩子们更加仰望天空,梦随心飞!  相似文献   

11.
我依然如故,遵循几十年的生活习惯:每天四点钟起床,看书写作,六点钟到办公室,打扫卫生。然后到动物园锻炼身体,一个多小时后,回家吃完早餐,再正式上班。不久,我发现,每天清晨,她也赶来办公室,还和我抢着扫地擦桌子。我就对她说:"你们年轻人觉多,你不必这么早来,还是多睡会儿觉吧。明天起,我也不这么早来打扫了,只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90年代初在我刚刚接手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工作之际,认识了山西的贺宪恒同志。那时大家都叫他“小贺”,而我一直叫他贺老师。现在想来,认识贺老师的近20年来,他一如我们初见:身材不高,永远的蓝制服外衣,脚蹬一双布底鞋,清瘦的脸上大大的眼睛里永远带着微笑。今天想来,这微笑依然是那么年轻,以至于直到他去世才知道他已经是50多岁的人了。  相似文献   

13.
郭霞 《天文爱好者》2011,(10):80-83
在认识了德国、美国等地区的大型天文馆后,让我们把目光转向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来看看这里的朗塞斯顿天文馆,一个直径8米的小天文馆。她能够进入我们的视线完全是因为这里出了一位国际天文馆学会的主席——马丁·乔洽。  相似文献   

14.
追着太阳跑     
自从上小学后,我一直喜欢历史、考古、古生物及地理,而2009年寒假去北京天文馆的一次参观又勾起了我对天文奥秘的兴趣。爸爸为了鼓励我,不仅买了许多诸如《星空》、《剑桥天文爱好者指南》、《恒星与行星》、《日全食》等书籍,指导我在网上查询天文知识,还带着我自己动手做了一个望远镜。镜头是买的,镜筒使用塑料水管做成。整个望远镜可以随意组装拆卸。这使我明白了望远镜的原理及结构。全家还多次到十三陵神路观星,让我认识了许多星座。  相似文献   

15.
观星五十载     
《天文爱好者》这一广受欢迎的天文挚友,已度过了50个春秋,出版320多期,是我国历史最长、印数最多、影响最大的天文科普期刊;自2006年全彩色化,她以全新的面貌立足于世界著名天文科普期刊之林;她引导许多青年步入天文殿堂;说来也巧,我迈入天文学这一引人入胜的大门也整整50年。回首往事,惟解继往开来之情。  相似文献   

16.
缥缈夜空,闪烁着无数明星,他们满载着天文人的希望,其中也有我一份。 孩提时的我手捧自然课本,寻找星空中令人匪夷所思的奥秘。天文学是我心灵的港湾,也是我灵魂进阶的良师,那种感觉无法用言语表达! 从小陪我认识宇宙的是几本天文书。三年级时,听  相似文献   

17.
在准备这一期专辑的工作中,我承担了三百期杂志封面的扫描输入。尽管事情本身似乎很枯燥,但对于我却是很有吸引力的,因为这是我与这本曾经启蒙我天文爱好的良师益友的又一次亲密接触。在整理三百期的过程中,我看到了杂志从简陋到精致的发展历程,她前进的每一步都深深震撼着我,不仅如此,工作中我还注意到一个有意思的小事情:杂志从上世纪50年代创刊以来,价格几经变化。最初的8年中一直都是0.15元,1978年复刊后经过短暂的0.17元后,在八十年代中从0.2元调整到0.6元,而到了九十年代则从0.9元发展到了今天的6.3元。将近五十年中价格变化了四十多倍,而且八十年代以来的这后一半时间中,价格变化最大。定价的变化,虽然仅仅是《天文爱好者》杂志发展中的一个小小的侧面,但我想这无疑也是我们国家在改革开放后,实现经济腾飞的一个真实写照吧。今后的《天文爱好者》杂志一定会紧紧跟随社会发展的步伐,成为科教兴国的先锋。  相似文献   

18.
2000年5月,我从海淀科技馆调动到编辑部工作。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各位老师对我的帮助,每当回忆起来,心头充满感激与温暖。编辑部主任温学诗老师,亲切地教我如何开辟新栏目,如何编辑文章,如何编排设计彩页,如何在极短的时间内设计好展板;李芝萍老师用行动告诉我如何把工作做在前面,如何踏实、认真、敬业地工作,突出的事例是在孩子生病时,她没有耽误一天工作;李良老师常常给我讲述他的经验与体会,鼓励我做一名出色的编辑;朱晔  相似文献   

19.
最近看《天文爱好者》等科普书籍,发现拉格朗日点是一个频繁出现的词汇。后来我找了一些高深的天体力学方面的书来看,可是根本看不懂。所以,没办法,只能依靠自己仅有的一点高中物理知识来尝试着去理解了。下面就是我对这个概念的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20.
岁月如梭,不经意间《天文爱好者》问世已近半个世纪,发行已达300期。我是该刊的老编辑之一,我接触编辑这一行就是从《天文爱好者》开始的。编海弄舟数十载,断断续续与这个刊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她有割舍不掉的情结。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富力强的一段光阴是在《天文爱好者》编辑室中度过的,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