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伴随人类社会阶级的产生,战争则随之而来。战争总是在一定地域上进行的,它的直接目的是对一定地域的占领与控制。因此地理环境对作战的规模、方式有一定影响和制约作用,故自古以来军事家在运筹谋略的时候,无不把地理因素作为重要的战争因素加以考虑,因之就逐渐形成了军事地理学。  相似文献   

2.
虚拟地理环境研究的兴起与实验地理学新方向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虚拟地理环境是一个可用于模拟和分析复杂地学过程与现象,支持协同工作、知识共享和群体决策的集成化虚拟地理实验环境与工作空间,是地理学研究的虚拟实验室,可为现代实验地理学研究提供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本文阐述虚拟地理环境和实验地理学研究的发展过程及当前进展,探讨虚拟地理环境与虚拟地理实验对现代实验地理学研究的意义,并分析当前虚拟地理环境研究的关键问题及存在的误区.虚拟地理环境的兴起与发展为地理过程表达、地理知识获取、地理问题求解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技术.实验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可从野外考察与观测、室内物理模拟及地理数学建模和计算机模拟,拓展到虚拟地理环境平台下的虚拟地理实验.  相似文献   

3.
地理环境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地理环境的封闭性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基础 ;内部环境的差异性则是历史上民族战争、南北分裂的内在根源之一 ;地理环境的变迁进一步加强了社会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 ;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多元一体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理学会医学地理专业委员会于1990年8月在北京成立。医学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有实际意义的分支学科,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对人类健康影响的一门综合性学科。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5.
李瑶 《地理教学》2001,(7):17-19
当前综合课程的设置,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可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本学科内各项知识的综合理解、综合运用、综合分析的能力,二是跨越学科界限,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的科学,它横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是连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桥梁。因而,地理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交接点极多,地理学科教学如何应对新的挑战,无疑是广大地理教师需要思考和研究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6.
娄昭 《世界地理研究》2004,13(2):109-112
地理环境的结构,是指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关系性质的组合,它包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方面,即地理环境结构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笔者在亚、欧两洲自然地理数年的教学实践中,从自然环境结构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特征入手,得出分析、综合、概括归纳和对比研究等方法是学习世界区域地理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楼利苗 《地理教学》2010,(14):47-49,54
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一个复杂的自然综合体。这些自然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互相渗透、互相制约和互相联系的整体。地理综合思维则是对形成复杂的地理现象的因素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归纳、评价,透视地理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并获得地理结论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8.
地理学语言是人类认识地球环境和人类社会交流与传递地理信息的重要媒介。该文从传统地图、计算机制图、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到虚拟地理环境的发展,阐述了地理语言的演变与发展特征。作为地理语言的最新发展,笔者认为虚拟地理环境可以让地理学语言变得更为贴近地理信息的使用者,并为当今可持续发展的公众参与提供一种新的交流平台。虚拟地理环境是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虚拟模型,它在强调地理信息使用者身临其境之感受的同时,还追求超越现实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地理科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和人文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灾害地理学则主要聚焦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孕灾环境与发生过程,为制定科学的防灾减灾对策提供支撑。随着灾害地理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研究队伍力量的逐渐壮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2021年在地理科学(D01)首次设立了“环境地理与灾害地理”二级申请代码(D0104)。基于此,论文归纳了灾害地理的内涵及特点,总结并分析了两年来灾害地理相关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和资助概况,并结合关键词对灾害地理包括的11个研究方向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灾害地理申请代码的设立优化了该学科的申请与资助渠道,其申请量获得了显著提升。(2)灾害地理表现出聚集特征,其中的科学问题属性契合“需求牵引、突破瓶颈”,但属性相对单一;研究力量集中分布在华北地区,科研群体则以中国科学院为主。(3)灾害地理主要关注气候变化及其诱发的山洪泥石流等相关灾害事件,灾害类型相对单一,其关键词库需及时更新和优化;学科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较为丰富。(4)灾害地理细分研究方向的覆盖内容获得初步明晰,且申请量主要集中在“灾害风险分析与管理”方向。总之,灾害地理应丰富科学问题属性,强化拓展研究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在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科研队伍的基础上,提高研究方向与申请项目的匹配度,进而促进灾害地理的学科发展,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山编 《地理研究》1988,7(4):112-113
1963年10月,根据当时三线建设的需要和中国科学院关于全国地理研究机构合理布局的要求,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在成都设立西南地理研究室.1965年初,中国科学院地理工作会议决定西南地理研究室扩建成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西南分所.当时竺可桢教授曾指出,西南分所应以西南山地高原的调查利用为主要研究方向.1966年4月,西南分所正式成立.随后即进入“动乱”年代.1971年4月西南分所体制下放至省,更名为四川省地理研究所.1978年1月,四川省地理研究所复归中国科学院,称成都地理研究所.它以泥石流、滑坡为主的山地灾害研究,以及山地地理环境形成、演化与合理开发利用研究作为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在扼要介绍了全球变化人类行为计划 (IHDP) 第六届开放会议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综合当前ESSP开展的主要研究项目、IHDP已实施的主要科学研究计划等,阐述了当代地理学之人地相互作用研究的主要领域和发展趋势。作者认为:人地系统除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特征外,还具有脆弱性、风险性、恢复性与适应性特征。当代地理学从地理要素与格局的综合研究转向现代地理过程的综合研究;从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集成研究转向现代资源与环境的系统研究;从地理环境重建研究转向现代综合灾害风险管理研究;从地理格局与过程的动力学研究转向资源保障与区域安全系统仿真研究;从区域人地系统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转向全球人地系统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2.
李容全  邱维理 《地理学报》2013,68(9):1281-1291
周廷儒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中国新生代地理学创建人。他开拓学科新方向的学术思想与成就,为地理学新一代创新人才的成长提供了典型范例。周廷儒院士为解决中国何以有特殊的江南湿润亚热带和独特的自然环境格局两个区域自然地理学难题,博览古今中外书刊,寻求立足学科前沿的科学答案。他在1960 年提出"以古论今,预见未来"的超前学术思想,开创了探讨区域起源、演变与发展的自然地理学新方向——新生代地理学,使中国的区域自然地理研究迈上新里程,步入世界前列。周先生明确了自然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为地理环境的演变,确立的地理环境演变的时间起点为新生代初期。他所论述的新生代地理演变研究的基本原理包括:① 水平地带被破坏后产生各级区域;② 地理环境演变受主导因素组合定律控制;③ 驱动演变的能源有内能和外能,以内能占优势。同时,他还对地理环境演变的分析与综合研究方法进行了阐述。周先生的学术成就主要在于明确了中国自然地理原始水平地带遭到破坏的时代在古近纪末,五大自然地理区主要形成在新近纪及其以来,经过第四纪演变,形成现代中国地理环境的格局。他的论著,特别是"中国自然地理——新生代古地理"的出版,标志着中国区域自然地理学时代巅峰研究成果的问世。他提出的"以古论今,预见未来"的定理,已经成为当今及未来自然地理学,特别是区域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3.
环境遥感对于地理科学研究方法的支持作用,体现为使地理科学研究从定性到定量,对地球表层系统物质地信息和能量信息的双重同步考察等。而地综合分析客一的加强,规范化的“信息合”技术应用以及以地理环境遥感信息分析处理为核心的地理制图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则是环境遥感的发展对地理科学研究理念的一系列拓展。  相似文献   

14.
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观实等方面论述了地理环境对社会历史的重要作用和历史、地理学科之间的密切关系,对我国学术界存在的史地分离现状及其原因进行了反思,认为史地综合研究有助于历史学科和地理学科的健康发展,史地结合这一优良学术传统应该继承发扬。  相似文献   

15.
牛民吉 《地理教学》2014,(22):48-51
一、区域地理环境组成要素的"单析"和"横比""单析"是指在区域地理研究中,在地理环境组成要素科学认知的基础上对地理要素做单一的"静态"分析。"横比"则是在"单析"的基础上对不同区域的组成要素做差异性比较,找出区域的特定地理条件,为区域发展指出科学的方向,如教材环节1"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由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主办、中科院东北地理所协办,中国地理学会山地分会和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山地资源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于2012-07-08―12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仑贝尔市满洲里召开,来自全国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有关专家学者、科研工作者和研究生共50多人到会。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20余篇,展示了对山地地理环境、资源和山地灾害等研究的新成果。针对山地自然环境的脆弱性和作为生态环境屏障的巨大作用,与会代表提出了以保护为前提,适当开发利用山地各种自然资源,在开发中加强山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方略。广州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陈朝辉、方国祥及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周尚哲  相似文献   

17.
地理作用和集聚演化:基于数据挖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莹  吴野 《地理科学进展》2009,28(6):855-862
经济集聚是工业社会中一种普遍存在的地理现象。它可以发生在不同的地理层面上,具有多种空间组织结构。在回答地理是否会影响集聚演化的问题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其一是认为良好的地理环境将有助于经济集聚的产生,并且地理作用在其发展过程中持续存在;其二是认为地理仅是集聚形成的一个触发因子,其发展可以依赖纯经济因素而不是比较优势。本文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将演化时段分成集聚形成和集聚发展二个阶段,从另一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两种观点。研究结论表明,集聚的形成受到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比经济地理要素要大。但经济地理要素对集聚增长具有显著的作用,经济因素和交通因素是集聚规模增加的关键所在,而自然地理因素作用被削弱了。  相似文献   

18.
罗迎新 《热带地理》2007,27(6):505-510
通过野外实地调研与室内资料整理,运用定性与定量综合分析方法,对梅州市气象灾害特征进行了分析。梅州气象灾害的形成、发生与发展是多种致灾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复杂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孕灾环境的多样性和特殊性;不稳定的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是气象灾害形成的内在要素,影响着气象灾害的发生、发展与变化;社会经济环境、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气象灾害形成的外在条件,影响气象灾害发生的后果与程度。本文在对气象灾害致灾因子及驱动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防灾减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从地理角度分析三国时期蜀国的灭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263年,建立43年的蜀汉帝国在其第二任皇帝刘禅手中灭亡,历史学家对它灭亡的原因进行了大量的讨论和分析,普遍的观点认为是刘禅昏庸无能和亲小人,远贤臣,以及军事战略上的重大失误。这种观点将一个历史政权的灭亡归结为一个领导人的领导失误,似乎蜀汉灭亡是偶然因素导致的,然而换一个角度,对蜀汉政权所处的地理环境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蜀汉政权的灭亡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作者从地理环境对居民思想观念、身体条件以及习武传统等方面的影响来对蜀汉灭亡的原因进行了一些探讨,得出结论:地理环境因素是蜀汉灭亡的必然因素。  相似文献   

20.
地图与遥感     
F25 2004010796从地图到地理信息系统与虚拟地理环境:试论地理学语言的演变=Frolll ma哪toGISandV(;E:adiscussionontheevo- ·94lution of theg姚rap瓦c language琳辉,龚建华…//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一2003,l9(4)一18一23 阐述了地理学语言的演变,虚拟地理环境(认子E).指出,虚拟地理环境正在成为众多科学技术领域中的研究对象,尽管目前仍然有许多理论和技术问题需要去探索和完善,但是,它作为从地图与GIS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地理学新一代语言还是值得我们期待的.图4表2参14(崔建军)I侣P208 2004010797基于数字地球的全球变化研究=Study o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