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南秦岭大巴山大型钡成矿带中锶同位素组成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南秦岭大巴山大型钡成矿带中毒重石矿床与重晶石矿床的差异性,文中对大型钡成矿带的锶同位素组成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寒武系地层钡矿床中23件钡解石、毒重石、重晶石样品的87Sr/86Sr比值集中在0.707 771~0.708 869,平均值为0.708 379,低于寒武纪海水87Sr/86Sr比值(0.709),反映了成矿流体中有幔源物质的混入,锶同位素组成可能是海水与海底热卤水混合的结果,该过程类似于造成重晶石在海底沉积物中富集的现代洋底热水活动。志留系地层钡矿床中12件钡解石、毒重石、重晶石样品87Sr/86Sr比值集中在0.708 242~0.708 809,平均值为0.708 447,高于志留纪海水87Sr/86Sr比值(0.707 93),可能是同时代海水与深部热水混合所致,并有较高放射性成因壳源锶的混染。锶同位素组成可能是海水与海底热卤水混合的结果。文中锶同位素的研究为南秦岭大巴山大型钡成矿带的海底热水沉积成因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2.
陕西石梯钡矿床中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陕西石梯重晶石-毒重石矿床产于南秦岭早古生代大型钡成矿带中。矿石类型有重晶石矿石、毒重石矿石、重晶石-毒重石混合矿石和钡解石矿石,但以重晶石矿石为主。经显微测温表明,重晶石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为103.4~253.1℃(主峰值140~160℃),盐度范围为(0.35~10.73)wt%NaCleqv;毒重石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为152.8~303.7℃(主峰值200~220℃),盐度范围为(0.18~9.73)wt%NaCleqv;钡解石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为107.8~260.0℃(主峰值160~200℃),盐度范围为(0.71~8.41)wt%NaCleqv。经激光拉曼分析表明,在矿物流体包裹体的气相组成中,各矿物有一定差异:重晶石含一定量N2、H2S和CH4,毒重石含大量CO2和N2,而钡解石含有CO2、N2和CH4。成矿流体温度相对较高、富含CO2是形成毒重石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钡以BaSO_4形式存在的重晶石矿床在世界上广泛分布,但以BaCO_3形式存在的毒重石矿床极为罕见。在南秦岭早古生代硅岩建造中,发育大量层状毒重石和重晶石矿床,两类矿床在空间上表现出既共生又分离的分布规律,构成世界上极为独特的大型钡成矿带。本文对毒重石、钡解石、重晶石及石英等矿物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各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都变化于90~310℃,主要集中范围为120~220℃。尽管如此,毒重石、钡解石的形成温度峰值比重晶石高出40℃,而石英的形成温度分布较均一,没有出现明显的峰值。矿物流体包裹体的盐度虽变化于1%~15%NaCl_(eqv),但毒重石、钡解石和石英样品中的盐度值普遍大于5%NaCl_(eqv),而重晶石中的盐度值小于5%NaCl_(eqv)的样品数量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由于重晶石的流体包裹体主要以NaCl-H_2O型包裹体为主,而毒重石中富含大量N_2-CO_2-H_2S-CH_4等复杂组分水溶液型包裹体,显示出毒重石与重晶石在成矿环境上有较大差异。由此笔者明确提出,水溶液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是形成毒重石矿床主要机制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4.
陕西神河钡矿床位于南秦岭钡成矿带的北矿带,重晶石和毒重石为主要的矿石组成.显微测温分析表明,重晶石、毒重石和钡解石内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分别为108~205℃(峰值130~170℃)、118~274℃(峰值150~210℃)和146~227℃;盐度w(NaCleq)分别为0.53% ~9.86%、0.18% ~8....  相似文献   

5.
白云鄂博的钾-钡长石系列与钡交代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内蒙古白云鄂博铌-稀土-铁矿床的顶板围岩——钾交代岩中发现大量含钡的钾微斜长石,其钡长石(Cn)分子含量变化于5.5~13.8mol%Cn之间,构成钾钡长石系列矿物.Cn含量高者则形成钡冰长石并与含Cn较低的钾微斜长石构成环带构造.本文根据钾钡长石系列矿物的显微构造、化学成分及其矿物组合特点确定了在本区普遍发育的另一种热液变代作用——钡交代作用.  相似文献   

6.
1988年12月我们在四川廿孜某多金属矿床中发现了钒砷锗石。这种矿物首先由Н·М·Мнтряева等(1968)发现于苏联。在我国则属首次发现。与钒砷锗石共生的矿物,除方铅矿、闪锌矿外,还有锌锑黝铜矿、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铜蓝、自然金、银金矿、硫铜银矿、硫汞银铜矿、钡长石、钡冰长石、重晶石、曼纳  相似文献   

7.
川陕交界一带毒重石和钡解石矿的地质特征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建业 《西北地质》1993,14(1):20-22
毒重石和钡解石是稀缺的含钡矿石矿物、在我国仅产于新疆、浙江和川陕交界一带。本文着重介绍了川陕交界一带毒重石和钡解石矿的地质特征,认为该矿床属沉积改造型成因。并对毒重石、钡解石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四川庙子毒重石-钡解石-钡白云石型钡矿床的成因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庙子钡矿床是属于海底喷流热水沉积型毒重石 -钡解石 -钡白云石矿床。典型的海底喷流岩组合为毒重石岩 硅岩 硅质板岩 碳质板岩 灰岩 ,典型的海底喷流岩构造有角砾状、网脉状、气孔状、块状、层纹状、条带状等。钡矿石的主要组分为毒重石、钡解石、钡白云石。矿石的形成还与成岩早期有机质、细菌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含矿岩系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硅岩、毒重石岩是在低能、缺氧、强还原条件下海底喷流热水沉积形成。钡矿形成环境为早寒武世麦地坪期扬子地台北部的陆棚边缘滞留盆地  相似文献   

9.
对东秦岭地区河南嵩县一带进行地质调查,发现了一系列具有一定规模的含稀土碱性碳酸岩矿脉并在其中发现一种特殊的钡解石矿物。依据该钡解石主量元素组成,计算分子式为Ba_1._(04) Ca_0._(81)Sr_(0.14)(CO_3)_2,为锶钡解石,LA-ICP-MS分析表明其富Na、K、Mn、Pb、REE、Y等元素,稀土元素总量最高为4 080×10-6,总体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该矿物与常见于沉积岩中的钡解石存在显著差别。钡解石呈现出与霓辉石共生(钡解石正晶型,霓辉石围绕钡解石生长;霓辉石正晶型,钡解石围绕霓辉石生长),或与石英、方解石、磷灰石共生(它形)两种状态。早期方解石与钡解石共生,形成于碱性岩演化早期的碳酸盐与硅酸盐不混溶阶段;晚期方解石则以布丁状分布于钡解石和霓辉石中,为碳酸盐交代阶段产物。霓辉石、钾长石、钠长石、辉石、磷灰石、方解石、石英和钡解石共生的组合与已知火成碳酸岩的矿物组合相似。该区碳酸岩富集REE、Ba和Sr,与已知大型富稀土碳酸岩矿床(如牦牛坪稀土矿)特征一致。结合已发现矿脉地质特征,认为该区有较大的成矿潜力,为东秦岭地区寻找火成岩型稀土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菱钡镁石(Norsethite),于1961年首次发现在美国怀俄明州的油页岩中,尔后1967年在西非罗什皮纳铜-铅-锌矿床亦有产出,在我国未见有该矿物的公开报导。我们在进行内蒙古白云鄂博铁矿矿石物质成分研究过程中,在该区发现了大量的菱钡镁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