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客运专线铁路匝道的铺设必须具有较高精度,测量误差必须控制在毫米级范围之内,因此,测量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郑徐客运专线工程为例,介绍了CPⅢ控制网点的设置、CPⅢ控制网平面测量、CPⅢ水准控制网测量等测量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对测量结果的评价发现,平面控制网的精度和高程控制网精度均满足精度要求,说明了CPⅢ测量技术在无匝道轨道的铺设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高速铁路运营阶段,可借助CPⅢ控制网对其轨道平顺性进行监测,以保障列车运行安全。CPⅢ控制点的稳定性和位置精度决定运营安全监测的可靠性。本文提出了基于精密测量技术的CPⅢ控制点稳定性检测方法,以发现存在较大点位误差的控制点,确保参与监测的CPⅢ控制点精度。  相似文献   

3.
高速铁路轨道控制网测段网衔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轨道控制网(CPⅢ)是高速铁路(简称高铁)建设中轨道铺设、安装调试控制和运营维护监控的基准。CPⅢ依据技术设计、建设需要,分测段建网,测段网衔接处理是CPⅢ建网技术的关键,其衔接处理将直接影响CPⅢ网成果精度和控制着轨道安装、调试及运营维护监测质量,为此把控测段网衔接技术是提高和保证CPⅢ建网质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基于自由测站的基坑水平位移监测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雪峰  刘成龙  罗雁文 《测绘科学》2011,36(5):153-154,192
本文从城市基坑水平位移监测的实际情况出发,引入了高速铁路基于自由测站的CPⅢ控制网的观测方法来进行基坑水平位移监测.通过理论分析和工程实例验证,基于自由测站的基坑水平位移监测法测站摆放灵活、网形多变,对于形状复杂、施工干扰较大的基坑变形监测能提高作业效率;采用高等级的全站仪进行观测可以满足一级基坑的监测精度要求,可达到...  相似文献   

5.
隧道控制测量的主要目的是控制横向贯通误差,保证隧道准确贯通。高速铁路线路控制网(CPⅡ)是轨道控制网(CPⅢ)平面网的上一级控制网。因此,CPⅡ控制网的精度直接影响CPⅢ平面网的精度,从而对隧道贯通起着决定性作用。长距离小曲线隧道洞内CPⅡ平面控制测量易受视线限制,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在小曲线段的测量新方法,并对布网方案、测量方法、精度控制及平差计算进行研究和分析。经过工程验证,该方法能够满足隧道二等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6.
高速铁路线路控制网(CPⅡ)是轨道控制网(CPⅢ)平面网的上一级控制网。因此CPⅡ控制网的精度直接影响CPⅢ平面网建网的精度。在介绍原有隧道洞内CPⅡ测量方法、分析其不足的基础上,研究了利用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的测量方式构建隧道洞内CPⅡ和二等高程控制网的新方法。讨论了该方法的外业技术要求和内业精度要求,并介绍了新方法方位角闭合差与全长相对闭合差的计算方法。经仿真计算与实测数据计算验证,新方法具有可行性和技术优势,应该在长大隧道洞内控制测量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曾庆伟  陈钢 《北京测绘》2011,(3):11-13,30
CPⅢ控制网平面测量精度要求高、外业观测数据量大。如何进行CPⅢ控制网外业观测数据的粗差探测并进行精度评定,是CPⅢ控制网测量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在充分研究CPⅢ平面控制网网形特点的基础上,引申出CPⅢ网纵横向较差的概念,并提出粗差检测方法。通过验证,该方法可以有效剔除含有粗差的外业观测数据,提高CPⅢ网的可靠性和...  相似文献   

8.
轨道控制网(CPⅢ)是高速铁路(高铁)的线下工程与线上轨道工程有机结合的控制纽带,它控制着高铁建构筑物衔接,是轨道铺设、精调及运营维护的基准。为此CPⅢ控制网要求技术设计科学、严谨,工序控制严密、合理,测量技术先进、实用,建网成果持续稳定、高精度。本文基合蚌先导段(试验段)工程实际研究,探讨高铁工程测量控制网中的轨道控制网(CPⅢ)测量技术。  相似文献   

9.
陈泽远 《测绘通报》2018,(4):141-145
高速铁路CPⅢ平面控制网精度要求高、测量任务重,通常使用高精度测量机器人进行自动测量。本文深入研究了CPⅢ平面控制网的布网方案和测量方式,提出了一种相邻测站公共CPⅢ控制点的自动学习方法,并采用C#语言编写了CPⅢ数据采集软件。通过实际工程验证发现,该方法能够保证测量机器人准确找到目标点,提高了外业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高速铁路轨道控制网(CPⅢ)建网及复测的效率,提出单点交错形式三维CPⅢ控制网测设新方法。该方法采用单点交错的布点方式,较点对形式的CPⅢ控制网CPⅢ控制点数量减半;该方法采用全站仪一次测量同时构建CPⅢ平面网和CPⅢ三角高程网,测量效率显著提高。为验证该方法的精度及可行性,对某段高速铁路CPⅢ控制网实测数据进行计算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求得的坐标与传统点对形式的CPⅢ控制点坐标的较差落入[-1 mm,1 mm]区间的概率为98.9%,求得的高程与矩形法水准高程的较差落入[-3 mm,3 mm]区间的概率为97%,说明按照本文方法构建的CPⅢ平面网及CPⅢ三角高程网,均满足高铁CPⅢ控制网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1.
轨道控制网(CPIII)是高速铁路无砟轨道铺设以及运营维护阶段的控制基准,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中关于CPIII平面网复测的精度指标是根据武广线的测量数据进行统计给出的,没有经过严密的理论推导。鉴于以上不足,对CPIII平面网复测精度指标进行了理论推导与研究,得出高铁规范中CPIII平面点复测与原测坐标较差,CPIII平面相邻点的复测与原测坐标增量较差两项指标的限差,这对评定CPIII控制点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后续的施工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将CPⅢ(高速铁路轨道控制网)平面控制测量的自由测站施测方法应用到基坑水平位移变形监测中,其特点是根据施工现场情况选择任意合适的地点架设测站,避免了施工环境对测量工作的影响和仪器的对中误差。介绍了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定权原理和置平平差原理,通过自编程序完成了基坑变形监测的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证明:利用自由测站采集观测数据,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定权约束平差和置平平差均能够高精度地得到毫米级的基坑变形量,可以应用到基坑水平位移变形监测中。  相似文献   

13.
基于Trimble S8全站仪的CPIII观测系统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海明 《四川测绘》2011,(5):198-201
本论文简要介绍了Trimble S8测量机器人及其编程接口(TSM Server),主要对CPIII控制网设计了自动观测方案,根据方案对Trimble S8全站仪编制了CPIII数据自动采集系统,并实现了与现有CPIII后处理软件(CPIII DAS)的无缝连接,并验证了该软件的可用性与高效性。  相似文献   

14.
高速铁路轨道控制网精密测量数据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东卫 《测绘科学》2013,38(1):118-121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建设需要布设高精度的轨道控制网(CPIII),要求相邻点平面相对精度优于1mm,同精度复测较差优于3mm。本文针对轨道控制网测量工程的特点,提出一种适合轨道控制网精密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并采用国内某客专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能有效提高轨道控制网的平差精度、可靠性和计算效能。  相似文献   

15.
赵俊 《北京测绘》2013,(2):78-81
对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变形观测网的设计进行了论述,叙述了该观测网工程的观测过程,并对变形观测成果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隧道变形监测周期长、内容多且影响因素复杂,因此需要对隧道监测方法进行不断的改进,对隧道的健康状态进行实时评估。研究变形监测范畴内基于BP神经网络的隧道安全状态评估模型,组建集卫星定位技术、测量机器人、传感器技术、移动网络通信等为一体的现代化物联网模式下的隧道变形监测系统,分析多源数据的变形特征,结合专家经验知识,实现基于BP神经网络与变形监测成果下的隧道安全状态评估,为隧道变形监测及安全状态评估提供一种新颖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变形监测网的网形结构对网点稳定性检验结果的影响 ,当网中拟稳点组无法独立构成网形时 ,其余动点的位移将对拟稳点在各观测周期间的坐标值变化产生影响 ,致使其点位的稳定性分析结果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8.
变形监测是安全化工程施工和管理的重要内容,贯穿于项目的设计、施工和运行,对监测的沉降数据进行处理,并预测沉降量,提前对工程作出安全预警,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基于GM(1,1)灰色模型、小波分析和神经网络结合的相关理论,借助Matlab软件编程,建立了灰色-小波神经网络变形预测网络模型。结合工程实例,将建立的变形预测网络模型应用于累积沉降量观测数据,结果表明组合模型具有很稳定的预测效果,比单独的GM(1,1)灰色模型预测准确度高,且训练样本越多,预测越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9.
滑坡是人类面临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而滑坡监测是减少滑坡灾害的有效方法之一,其中外观监测具有能监测滑坡体的运动特征等优势,在滑坡监测系统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从滑坡监测控制网布设、监测点布置以及观测频率和周期的确定3个方面,结合滑坡的等级、变形阶段、滑坡类型以及变形特征等方面进行针对性布设实施,使其滑坡监测不仅经济合理且同时能较好地反映滑坡变形趋势,为后期预测预报分析提供可靠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0.
传统GM (1,1)模型存在着长期预测效果差、模型精度不高等问题,卡尔曼滤波能够排除建模过程中随机干扰因素,滤波值能够反映更真实的数据情况。为了能更好地提高变形监测的预测精度,基于传统GM (1,1)模型和卡尔曼滤波,提出K‐GM (1,1)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岩体变形监测数据进行建模预测,并与传统GM (1,1)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K‐GM (1,1)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可作为变形监测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