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原寒冷地区温拌沥青混合料水稳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要飞  张争奇  张苛 《冰川冻土》2016,38(6):1592-1597
为探讨高原寒冷地区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及性能衰变规律,采用多次冻融循环室内试验模拟混合料所处环境温差大、冻融频繁、气温低等特性,选取Aspha-min、Sasobit、Evotherm等不同类型温拌剂拌制混合料,通过冻融劈裂试验、冻融飞散试验等,分析热拌与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性能及其衰变趋势,定量说明频繁的冻融循环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候因素长期作用下,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性能优于温拌沥青混合料;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混合料的水稳性能均逐渐下降,15~18次冻融循环后,水稳性能趋于稳定,建议在高寒地区选取15次冻融循环作用次数作为沥青混合料水稳性能评价的试验条件;在选取的3种温拌沥青混合料中,Aspha-min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性能最差。  相似文献   

2.
川南普格玄武岩顶部发育了一系列杏仁体,沥青、绿泥石、石英、自然铜等矿物以各种产状出现在杏仁体中。系统的矿物学研究表明:杏仁体中的绿泥石为辉绿泥石,形成于中—高温富有机质成矿热液环境;沥青属于石油沥青,有机质来源于下伏地层的中二叠统阳新组(P2 y)生物碎屑灰岩;绿泥石、沥青、石英及自然铜等矿物是玄武岩成岩后的构造应力与晚期基性火山活动共同作用形成的含有机质成矿热液演化的结果,其形成过程为:玄武质岩浆末期(基性岩浆作用末期)→含铜的火山热液(火山热液作用)→构造应力→含有机质的成矿热液→绿泥石→第一世代沥青→乳白色石英→烟灰色石英、第二世代沥青、自然铜→辉铜矿→葡萄石。玄武岩中含沥青的杏仁体、晶洞以及构造破碎带可以作为该地区的铜矿化的重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3.
利用各种天然或人造材料覆盖层进行保温隔热的方法,已先后在我国公路和铁路工程中被采用。本文根据笔者对青藏高原风火山地区路基试验工程中,路堑边坡上铺设的活草皮、当地细颗粒土层、加气混凝土、酚醛树脂矿棉板和沥青膨胀珍珠岩等五种保温材料使用效果的调查资料,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冀北坳陷中新元古界下马岭组进行剖面实测,对下马岭组底部的沥青砂岩进行室内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分析,观察与分析了下马岭组沥青砂岩的出露分布特征,镜下研究了此砂岩的碎屑颗粒和填隙物的组分特征和磨圆、分选、粒度等结构特征,依据岩石学特征、粒度分析系列参数等研究了沥青砂岩的沉积环境。结果表明此砂岩为成分与结构成熟度均高的纯石英砂岩和石英砂岩,硅质与沥青质填隙、沥青含量达5%~15%,细粒为主,分选好到极好。粒度分析是本段松散状沥青砂有效环境判别标志。综合分析认为下马岭沥青砂岩形成于无障壁海岸体系的滨浅海环境,形成于前滨到临滨的海相高能环境,可能的沉积位置是前滨下部到中上临滨;此砂岩主要来自临滨潮下高能带的沉积物、含部分前滨下部沉积物、也夹少量潮汐水道沉积物。不同剖面位置所处的沉积环境不同,凌源地区和平泉地区为临滨带的中上部的水下高能带沉积为主,宽城地区为临滨带上部沉积和前滨下部沉积,凌源地区和宽城地区也包含少量的潮汐水道沉积。  相似文献   

5.
天然固体沥青的有机岩石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述了识别沥青的方法及其在显微镜下与均质镜质体的区别、沥青中出现的各种显微结构的特征及其对反射率的影响。根据沥青显微结构和光性特征划分了沥青的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6.
四川盆地东北部气田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固体沥青研究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建中付小东  刘效曾 《地质学报》2007,81(8):1065-1071,I0001
川东北地区海相碳酸盐岩生物礁滩相储层中普遍存在着固体沥青.本文以普光气田上二叠统长兴组和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储层中固体沥青为研究对象,在显微镜下观察固体沥青的产状特征,测定固体沥青含量和计算固体沥青与储层孔隙的体积比率,分析固体沥青的成因及形成期次,推算古油藏的密度.普光气田飞仙关组固体沥青主要呈环边状附于鲕粒白云岩、残余鲕粒白云岩晶间溶孔,溶蚀孔壁,沥青含量在1.11%~5.73%之间,均值2.92%;长兴组生物礁储层固体沥青多呈团块状充填于各种溶蚀孔洞中,沥青含量0.31%~11.72%之间,均值3.57%.两套储层中的固体沥青含量都有随埋深而减少的趋势.飞仙关组储层中固体沥青与储层孔隙的体积比约为22%,长兴组为43%~56%.普光气田储层固体沥青为热演化成因并为两期形成,飞仙关储层固体沥青为轻质油古油藏裂解形成,长兴组储层固体沥青为稠油古油藏裂解形成.  相似文献   

7.
碳酸盐岩有机质赋存形式及成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分析多种有机质赋存形式的基础上,探讨了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和南华北石炭系碳酸盐岩的各种有机质含量关系及其成烃演化特征。研究发现,一般操作条件下所得的沥青A和尖青C并非真正意义的吸附有机质和包裹有机质。目前还无法将真正的包裹有机质从碳酸盐岩中分离出来,由于成熟度,排烃条件等的影响、碳酸盐岩中各种有机质含量的相关关系不明显,仅沥青A和沥青C有比较差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寒地区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与高温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骉  周雪艳  司伟  李宁  彭水根 《冰川冻土》2015,37(1):175-182
青藏高寒地区年平均气温低, 温差大, 冻融循环频繁, 沥青路面性能要求不同于一般地区. 通过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及车辙试验, 分析了沥青种类、级配类型、公称最大粒径类型对青藏高寒地区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及高温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SBS110#改性沥青的混合料的残留稳定度最大, SBS70#改性沥青最小, 随着针入度等级的提高, 沥青混合料的冻融劈裂强度比减小; 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最好, 复合改性次之, SBR改性最差; AC-13沥青混合料级配范围中值的冻融劈裂强度比与动稳定度最大; AC-13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及高温性能优于AC-20与AC-25. 在青藏高寒地区选用针入度等级不高且具有骨架密实结构的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或SBS/SBR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 将沥青混合料冻融劈裂强度比的要求提高为85%, 有利于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和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9.
陕北华庆地区长8油藏复杂的油水关系及其水体成因与分布规律是目前制约该区开发部署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综合分析复杂水体控制因素基础上,对复杂水体成因进行剖析,建立水体成因模型.研究表明:陕北华庆地区长8油藏水体分布受储层结构差异、孔隙沥青充填、绿泥石膜-有机质复合体赋存及储层润湿性等因素共同控制;将水体划分为高渗带残余沥青充...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具有分布广泛的沥青砂岩,沥青砂岩段厚度在各个地区具有不均匀性,从几米到一百多米不等。岩心观察发现沥青砂岩段内并不全含有沥青,岩心剖面上呈现“黑白砂相间”的现象,“黑砂”的部分为含沥青层段,“白砂”的部分为不含沥青层段。弄清“白砂”中曾经是否有油气进入,对志留系沥青砂岩中沥青含量、古油藏油气储量的计算及志留系剩余油气资源量的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志留系沥青砂岩段的“黑砂”与“白砂”分别取样,采用物性测定、显微镜下岩性观察、含油包裹体颗粒指数(GOI)数据观测及定量颗粒荧光(QGF)指数测定等多种方法和技术手段对沥青砂岩段的“黑砂”与“白砂”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沥青砂岩段的“白砂”没有油气进入或进入的油气量很少,在确定志留系沥青砂岩有效厚度时应剔除“白砂”层的厚度。  相似文献   

11.
在滇黔交界地区的峨眉山玄武岩铜矿中除了发现大量沥青外,还在与沥青共生的石英中发现了由液态烃、固体沥青和气相组成的有机包裹体,表明沥青直接来自石油。在钻孔柱状剖面图上,矿化蚀变具有自下而上依次为辉铜矿化、沥青化和自然铜矿化的分带性,且沥青和自然铜的分布位置大体一致,表明自然铜矿化与沥青关系密切。这些特征表明:本区曾发育过古油气藏,该古油气藏不仅为铜矿化提供了储集空间,而且导致了上为自然铜、下为辉铜矿的铜矿化空间分带,自然铜矿化与古石油的强还原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再论“麻江古油藏”烃源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麻江古油藏源岩的认识仍存在很大分歧.对研究区沥青与原油进行了岩石热解(Roek-Eval)、饱和烃色谱分析,并测定了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结果显示,麻江、丹寨地区下奥陶统O1h+d的沥青成熟度明显高于凯里地区志留系翁项群(S2W),原油;麻江、丹寨地区O1d+h沥青的Pr/Ph峰面积比值>1,而凯里地区S2...  相似文献   

13.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长兴组储层沥青主要为焦沥青,按光性特征可分为均质沥青、均匀长条状沥青、镶嵌结构沥青、小球体沥青、针状结构沥青、香肠状沥青、微粒状沥青;均匀长条状沥青各向异性强,ΔR大于0.5%,具有强的各向异性小球体沥青的ΔR大于1.2%,它们BR max和BR min的方差往往小于0.08,其平均值可作为成熟度的评价指标;沥青中硫含量高,可能是小球体沥青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硫与沥青之间的关系对该区高含硫化氢气藏的成因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贾望鲁  彭平安 《地球化学》2004,33(2):139-146
利用瞬间热解、甲基化-热解和钌离子催化氧化(RICO)降解技术研究了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原油沥青质的分子结构,并对其在石油地球化学研究中的指示意义进行了讨论.轮南地区原油沥青质分子中的取代官能团以烷基侧链为主,烷基桥次之,另外还有少量的烷基-环己烷、支链烷烃和苯系物,这些化合物可能大都以C-C键结合到缩合芳环体系上;沥青质分子中的芳环体系大多数可能是萘或菲类型的芳香结构,高度缩合的芳香结构可能较少.轮南地区不同构造带原油沥青质热解产物的一致性指示它们可能来自沉积环境相同的母源.沥青质的分子结构表明,其母源可能主要来自浮游藻类的类脂物.热解产物中较高含量的1,2,3,4-四甲基-苯和2,6-二甲基、2,6,10-三甲基烷烃类化合物的检出表明其母质可能形成于较强的还原环境.沥青质热解产物中姥鲛-1-烯的相对含量较低,RICO产物中一元脂肪酸远高于二元脂肪酸,指示该区原油具有较高的成熟度.部分脂肪酸类化合物通过酯键连接在沥青质分子中,可能反映了原油在储层中经历了生物降解等后生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南盘江盆地古油藏沥青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南盘江地区生物礁古油藏的储层沥青主要分布在上二叠统和中上泥盆统。古油藏的储集层均为生物礁滩灰岩,沥青的主要储集空间以洞、缝为主,其次为基质孔隙和生物体腔内。南盘江古油藏沥青的成熟度很高, H/C原子比小于0.4,主要由残碳构成,这是沥青的非极性和极性抽提无抽提物的直接原因。在古油藏沥青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认为南盘江古油藏沥青主要源自泥盆系烃源岩,其次可能与下二叠统烃源岩有关。南盘江古油藏沥青与生物降解沥青和沉淀沥青质有很大的区别,其成因是油藏深埋时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原油裂解成气后的焦沥青。  相似文献   

16.
《地学前缘》2016,(5):146-157
柴达木盆地滩涧山群碳沥青广泛分布,资源量大,钒、镍等金属元素含量高,已发现的金属矿床与滩涧山群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因此,研究滩涧山群碳沥青的形成机制,探讨其与金属矿形成相互作用,有助于对油气与金属矿产共生/共存的研究,对柴达木盆地油气资源和金属矿床的勘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实测剖面明确碳沥青分布特征,测定碳沥青金属元素含量并进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对碳沥青形成机制及其与金属矿伴生进行探讨。研究表明,柴达木盆地碳沥青主要分布在赛什腾山、滩涧山、茫崖石棉矿和开木齐地区。以柴北缘滩涧山地区为例,碳沥青主要赋存在滩涧山群a段灰岩和砂岩储层或与泥岩同层储存。油源对比表明碳沥青来源于滩间山群a段泥岩,母质类型为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形成于浅海-半深水、缺氧还原的海相咸水环境中,并遭受过较强生物作用。滩涧山群碳沥青形成时的活动构造与岩浆作用有利于金属元素富集,促进烃类流体与金属元素相互作用,有机质对金属元素的初始富集或流体从外界条件萃取富集造成滩涧山地区碳沥青中部分金属元素含量高,具有很大的金属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7.
Pb、Sr、Nd同位素体系在石油定年与成因示踪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通过对新疆乌尔禾、塔里木盆地印干村等地和贵州西部地区的沥青与干酪根的Pb-Sr-Nd同位素分析工作,对固体同位素在石油与沥青的形成时代及成因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讨论。根据Pb-Pb等时线,塔里木干酪根岩的形成时代为(630±150)Ma和(457±130)Ma;根据Rb-Sr等时线,乌尔禾沥青形成于(286±12)Ma,印干村沥青形成于(852±210)Ma。在成因研究方面,干酪根岩代表了表壳岩的同位素体系特征,而沥青的同位素体系特征表明其与深部来源有关:乌尔禾沥青的来源与再循环地幔源有关,而塔里木的沥青则来源于下地壳。  相似文献   

18.
前人在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地层中发现了大量的天然沥青出露,并证实柴达木盆地石炭系烃源岩有过生烃过程。因此,深入开展该地区天然沥青特征和形成模式分析,对该地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文中采用物理和地球化学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石炭系天然沥青物理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石炭系天然沥青物理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并总结出石炭系沥青遭受了轻微的生物降解和氧化作用的蚀变特性;通过对沥青形成的地质背景及构造活动的分析和研究,探究了德令哈坳陷沥青的形成模式,发现该区石炭系、侏罗系广泛分布的烃源岩是沥青形成的物质基础;局部的优质储层,为有利的油气储集空间;不整合面和断裂体系非常发育,不仅对该区油气的运移起着控制作用,也是油气藏破坏而暴露地表形成沥青的重要因素;这三个主控因素对该区天然沥青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江南-雪峰山推覆体前缘沥青古油藏及油源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江南-雪峰山推覆体前缘,下古生界中分布着一系列沥青古油藏。经野外实地观察调查,发现其主要赋存特征有:裂隙型炭沥青、溶洞-孔隙型沥青、裂隙-背斜型沥青、背斜-岩性复合型炭沥青。经过对所采集样品进行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分析,认为本地区的有机质成熟度较高,并经受多期改造演化。油源对比结果显示,其主要来源于下寒武统的烃源,其次为下志留统的烃源。这一地区的沥青古油藏是一种多源多期成因,并经历了后期强烈改造。  相似文献   

20.
针对岩矿测试中传统手段无法直接获取岩心样品内部特定矿物颗粒的空间分布、含量等信息,文章利用不同密度的矿物对X射线具有不同衰减系数这一特性,研究了不同测定条件下黄铁矿、黄铜矿和沥青铀矿的灰度变化特征,并通过灰度特征确定了区分3种矿物的最佳测量条件。通过测定包括沥青铀矿在内的多种常见的单矿物灰度特征,研究了沥青铀矿对各种常见矿物的识别率。研究结果表明,除方铅矿、重晶石等矿物外,其余常见矿物对沥青铀矿的识别率优于95%。通过模拟岩心测定结果表明,X-CT技术对沥青铀矿识别结果与真实值基本一致。该研究对无损条件下直观了解岩心内部目标矿物的空间赋存状态以及为数字岩心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