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了高精度可控ΔC自动分析仪测定蚀变碳酸直的方法。方法线性范围为0.006-10%,准确、快速、经济、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3.
油气化探异常的形成机制及识别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评介了油气地表化探异常形成的四种机制:即扩散作用、渗逸作用、压实水流垂向运移作用和垂直徽渗逸作用,目前多数学者倾向于垂直徽渗逸作用为主.异常的两种主要干扰因素为细菌作用和生物甲烷气影响.作者认为油气地表化探,必须根据工区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指标和工作方法,并从样品采集、包装储运、测试分析、数据整理、成果解释的全过程都加强研究,严格质量管理.防止污染,才能获得高质量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5.
油田水地球化学的φ(lgMi,L)规律在油气化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来 《地球化学》1990,(2):137-143
我国十个主要含油气盆地中从晚二叠世到第三纪产层的油气藏上方均建立有键参数函数判别模式和诺模图异常模式,以松辽盆地南部、东明凹陷三春集地区、泌阳凹陷和南阳凹陷为例,论述了油田水地球化学的φ(1gMi,L)规律在油气化探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6.
油气地表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油气化探重新受到重视的原因,给出了油气化探在实际应用中取得成功的一些实例,讨论了油气化探理论研究现状,总结了油气化探方法技术上的一些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由于有机地化和油气运移基础理论的研究进展,油气的地球化学勘探正从静态定性评价向动态定量模拟发展。有机地化的研究进展主要表现在新的有机成岩作用理论的提出和多种干酪根成因类型的发现、未(低)成熟油和煤成油的发现及成因研究、有机相的应用以及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的迅速发展等。油气运移的研究进展主要反映在对初次运移的动力、相态、机制及地化效应的进一步认识、油气运移的实验及数学模拟等。应用于油气勘探的盆地模拟包括构造沉降史、热史、生烃史及流体运移史等多方面模拟,它既是重建盆地演化史的手段,亦是指导油气勘探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9.
10.
11.
应用水中有机组分包括酚、苯、溶解烃气、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测试的烃以及δ13℃1进行的化探测量,在测区发现I级异常1个,Ⅱ级异常4个,Ⅲ级异常3个,为油气勘探提供了具体部位;同时还发现了钾的高值异常带,且勘探证明在深层地下水中K+的含量可达5791.5ppm。因此为油气与钾盐兼探指出了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2.
张金来 《物探与化探》1987,11(2):101-105
综合油气化探系指多种化探方法和多种化探指标的联合使用,比使用单一方法和单一指标具有许多优点.多年来我们一直采用综合油气化探.土壤△C法是一个新方法.本文首先就△C的浓度分布特征及其与吸附烃和汞的关系进行讨论;接着阐述了土壤△c在油田上的异常特征;最后论述了土壤△C在综合油气化探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土壤△C法在综合油气化探中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双河横江地区位于四川盆地边缘。区域内存在两个与地层有关的地球化学背景场,烃类指标与△C、Hg、Fe2+等非烃指标异常间具有明显不同的配套组合关系。各指标综合化探异常特征和指标间组合关系对测区油气分布、保存情况进行评价,指出两处属构造泄漏泄压区及四个有利远景区,评价结果为下一步钻探部署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甲烷稳定碳同位素在油气化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金来 《物探与化探》1988,12(2):123-128
甲烷稳定碳同位素具有示踪作用,它有助于鉴别油气化探异常的成因,提高化探成果的可信度。本文研究了土壤吸附烃气、水中溶解烃气和岩心岩屑吸附烃气的甲烷稳定碳同位素。结果表明,土壤吸附烃气应用δ13C1目前尚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进一步加强研究;水中溶解烃气应用δ13C1效果比较显著;岩心岩屑吸附烃气应用δ13C1不仅有助于油气源岩对比,而且有助于油气化探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中铀的油气化探意义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经过20多年的实验研究,逐渐认识了地下水中铀的油气化探意义和特性,从而掌握了它对油气的指标意义,并在油气化探中得到了应用。油田水和深层地下水由于处在还原和弱还原环境中,铀的浓度分异效应不显著;潜水处于氧化环境中,铀的浓度分异效应显著,储集着与油气有关的信息。文章阐述了油气藏上方潜水中铀的异常特征,接着论述了铀指标的特性,即稳定性、直观性和单一性。最后以松辽中央拗陷南部和东濮凹陷为例,介绍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6.
中原,华北油气区《煤型气》地化特征初探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徐永昌  沈平 《沉积学报》1985,3(2):37-46
剖析世界各国天然气工业发展的历史,结合我国的地质特点,《煤成气的开发》课题受到国家极大重视。近两年来,无论在生产或研究中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由于煤成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判识问题,直接影响着生产勘探的井位布置、井深设计、资源量估算等基本问题,因此,对煤成气地球化学特征的讨论就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有巨大的实际意义。本文即以中原和华北油气区的实际资料为主,对此问题作初步探讨。文中所指中原、华北油气区即中原油田(与东淮凹陷相当)和华北油田所辖范围,其基本地质情况报导甚多,不予赘述。  相似文献   

17.
周才兴 《物探与化探》1990,14(5):387-390
以石油烃类化合物作为石油化探直接指标的“色/质谱微量烃类直接找油气方法”(简称吸附丝法),系我队与浙江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于80年代中期,根据美国K-V指纹技术,共同研制出来的一种油气化探新方法,通过三年来在苏北盆地几个油气区块的试验和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马氏距离法在油气化探异常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单指标异常的研究在油气化探中占重要地位,但存在一些片面性,因而常常采用综合异常对油气远景和靶区进行评价。一般采用单指标异常的简单叠合圈定综合异常,从油气化探技术上讲,只是对单指标异常进行简单叠加,经验处理,没有考虑各指标间的信息关联性和相互作用,因而是一种非系统的方法。从数学上讲,它没有利用协方差或相关系数这个重要的特征参数,因而不能反映多元统计总体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索了综合物化探方法在吉林省双阳地区寻找油气藏的有效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吸附烃(甲烷、乙烷、丙烷、丁烷)、土壤碳酸盐蚀变(ΔC)等指示的异常,地震油气检测所指示的异常,放射性地球物理勘探能谱及~(218)Po异常,均可在已知油气藏上方获得特定的显示。由此可以建立起综合物化探油气异常模式,应用此异常模式予测了双阳地区的含油气远景区,并随后在此区中的刘3井中获得了高产油气流。本文还应用了模糊综合判别的方法,使多参数综台研究半定量化,得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张忠  周丽沂  张勤 《物探与化探》1998,22(3):170-174
利用研究制定的硒的六步循序提取方案(另文发表)对全国环境地球化学监控网络的组合样品进行硒的相态分析研究,获得了在全国范围内的硒的赋存状态、分布、生物有效性以及与地方病关系方面的资料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