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轴向循环荷载下钢筋混凝土柱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通过5个钢筋混凝土柱试件,试验研究了钢钢筋混凝土柱在反复循环轴向荷载下 力变形特性,基于试验结果建议了一个钢筋混凝土柱的轴刚度滞变模型。  相似文献   

2.
钢筋混凝土T形柱的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试验研究基础,提出了钢筋混凝土T形非线性分析的有关假定。以该假定为基础所计算的“M-φ”曲线与实测结果接近。  相似文献   

3.
在试验研究基础上,提出了钢筋混凝土L形柱非线性分析的有关假定。以该假定为基础所计算的“M-φ”曲线与实测结果接近。  相似文献   

4.
钢筋混凝土异型柱非线性全过程分析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国内外钢筋混凝土异型柱非线性全过程分析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也介绍了作者在该方面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5.
在不考虑结构整体扭转的前提下,假定异形柱框架结构中的异形柱为单向偏心受压且为弯曲型破坏,给出了异形柱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和异形柱框架结构楼层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方法简便实用,与试验结果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6.
7.
约束钢筋混凝土十字形柱的高温轴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波  ;陈书良 《地震学刊》2009,(6):676-683
利用结构抗火分析软件SAFIR,研究了高温下约束十字形柱的轴力变化过程,考察了众多参数对该过程的影响规律,初步建立了其实用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荷载比、轴向约束刚度比、转动约束刚度比、荷载偏心率、截面尺寸对该变化过程影响较大,而柱长度、材料强度、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配筋率则对该过程影响较小。②随着轴向约束刚度比增加,轴压柱和偏压柱的轴力变化系数峰值均逐渐增大,且后者的增大效应相比前者更为显著。③有无转动约束存在对轴压柱和偏压柱的轴力变化系数峰值影响有限,非零转动约束刚度比盼大小对轴力变化系数随升温时间的变化过程影响很小。④随着荷载比增加,轴力变化系数峰值迅速减小,这一趋势对于偏压柱更为显著;随着荷载偏心率增加,轴力变化系数迅速增大。由于火灾中相邻构件之间相互约束作用的客观存在,正确把握高温下约束构件的内力变化过程对科学解释其真实火灾行为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中高层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用杆模型编制了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程序FEANT。采用该程序对一中高层大开间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模型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能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9.
钢筋混凝土十字形柱的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试验研究基础上,提出了钢筋滋十字形柱非线性的分析的有关假定。以该假定为基础所计算的“M-φ”曲线与实测结果接近。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半经验半理论的方法对以受弯为主的钢筋混凝土柱对应于各主要损伤状态的侧向变形进行了研究。本文研究的主要损伤状态包括屈服、混凝土保护层压碎、剥落、纵向受力钢筋屈曲、极限状态五个状态。首先建立了各损伤状态下柱截面受压区高度的计算方法。接着,利用对美国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PEER)建立的钢筋混凝土柱的试验数据库的统计分析,采用平截面假定和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塑性铰理论推出了混凝土保护层压碎时压区边缘混凝土的应变大小,混凝土保护层剥落、纵筋屈曲和进入极限状态时核心区混凝土边缘的压应变大小,进而建立了钢筋混凝土柱对应于各损伤状态的变形计算方法。利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得到的变形计算值与PEER提供的试验数据在统计意义上有较好的一致性。该方法可为钢筋混凝土柱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和抗震性能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李国强  陈琛 《地震学刊》2012,(1):105-110
在火灾条件下,约束钢柱轴力由于升温而增加,会导致在较低的温度下发生屈曲;但屈曲后,钢柱的轴向温度膨胀得到释放,轴力下降,因此屈曲后钢柱仍能继续承栽。本文通过计算长度系数将转动约束钢柱转换为铰支钢柱,给出了一种轴向约束钢柱在火灾升温条件下的临界温度的简化计算方法——轴力放大系数设计方法。此法通过轴力放大系数将轴向约束钢柱转化为无约束钢柱,再按无约束钢柱计算得到钢柱的临界温度。用验证过的有限元模型对简化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表明简化方法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2.
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变形能力及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框架柱的变形能力主要取决于轴压比和约束箍筋用量,本文建立了柱塑性铰区配箍特征值λcv,轴压比n及塑性铰极限转动量θplc^u之间的函数关系,即λcv-n-θplc^u关系式,并与柱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计算公式与试验结果在平均意义上吻合很好。文中推导了柱截面λcv-n-μcφ关系式,建立了配箍特征值λcv、轴压比n、柱曲率延性μcφ之间的关系。在本文公式的基础上,讨论了按现行抗震设计规范最小配箍要求的RC框架柱所达到的最大变形能力,同时指出规范的构造要求并不总满足特定的变形要求。文中提出了框架柱的性能设计方程,给出了框架柱在指定性能目标DI下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的基本过程。  相似文献   

13.
考虑到结构抵抗地震作用的机制为结构和地震动的不确定性与非线性相互耦合的过程,采用增量动力分析(IDA)考虑地震动的不确定性,选取16条地震动记录,基于OpenSEES的有限元建模理论对13榀平面RC框架结构进行基于IDA方法的地震易损性分析,分别讨论轴压比、高宽比、混凝土强度以及纵筋强度等结构参数对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柱轴压比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显著,而高宽比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不明显;在保证柱轴压比相近的前提下,提高柱混凝土强度能够提升结构的抗震性能;相同地震作用下梁柱配置纵筋强度较高的框架结构达到立即使用(IO)状态和生命安全(LS)状态的概率较配置纵筋强度较低的大,配置纵筋强度较高的框架结构较配置纵筋强度较低的表现出更好的抗倒塌能力。  相似文献   

14.
Recent studies have addressed the computation of fragility curves for mainshock (MS)‐damaged buildings. However, aftershock (AS) fragilities are generally conditioned on a range of potential post‐MS damage states that are simulated via static or dynamic analyses performed on an intact building. Moreover, there are very few cases where the behavior of non‐ductile reinforced concrete buildings is analyzed.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valuation of AS collapse fragility conditioned on various return periods of MSs, allowing for the rapid assessment of post‐earthquake safety variations based solely on the intensity of the damaging earthquake event. A refined multi‐degree‐of‐freedom model of a seven‐storey non‐ductile building, which includes brittle failure simulations and the evaluation of a system level collapse, is adopted. Aftershock fragilities are obtained by performing an 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 for a number of MS–AS ground motion sequences and a variety of MS intensities. The AS fragilities show that the probability of collapse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for higher return periods for the MS. However, this result is mainly ascribable to collapses occurred during MSs. When collapse cases that occur during a MS are not considered in the assessment of AS collapse probability, a smaller shift in the fragility curves is observed as the MS intensity increases. This result is justified considering the type of model and collapse modes introduced, which strongly depend on the brittle behavior of columns failing in shear or due to axial loads. The analysis of damage that is due to MSs when varying the return period confirms this observation. Copyright © 201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5.
利用震害期望损失率方法对考虑结构抗力因素的建筑物地震保险纯费率的厘定方法作了分析,并采用该厘定方法得到了两个工程实例的砖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地震保险的纯费率.  相似文献   

16.
钢筋混凝土柱考虑损伤累积的反复荷载-位移关系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能在反复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柱的荷载-位移关系分析中考虑柱低周疲劳性能,提出了一损伤模型,对柱中纵向受力钢筋和混凝土的损伤状态作评估与记录。将这一记录材料性能信息的损伤指标带入材料各自的恢复力模型以考虑产生损伤后材料的强度和刚度退化。基于多弹簧模型对不同变幅加载路径下及等幅低周疲劳加载下钢筋混凝土柱的空间反应进行了数值计算模拟。与已有试验结果比较表明,所提材料层次上的损伤累积模型以及考虑损伤累积效应的柱构件空间荷载-位移关系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精度,为钢筋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分析提供了一个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大量算例分析,探讨了轴压比、层间弹性位移角、最大纵筋配筋率、最小抗剪截面等因素对抗震框架柱截面尺寸的影响规律,并比较了新旧规范间截面尺寸控制因素的差别。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经济、技术的进步以及抗震意识的加强,建筑结构加固也飞速发展。在地震多发的农村地区,为了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但同时又缺乏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理论知识支撑,导致很多简单粗糙的支撑建筑结构的措施出现,这些支撑方案大多缺乏科学的设计与评估。本文针对这一现象,以某典型的非正规设计的3层2跨框架结构为例,分析评价支撑边框和支撑中框对该框架结构地震作用下抗倒塌性能的影响。通过增量动力分析(IDA)计算方法,结合结构易损性方程评估结构的抗倒塌能力,计算结果表明支撑中框和支撑边框能够将非正规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倒塌概率从17.5%降至2.4%和6%。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2种支撑位置对结构在3个典型地震强度作用下对结构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支撑框架结构中框对结构抗倒塌能力的提升和抗震性能的保证效果比支撑边框更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优先考虑支撑中框。  相似文献   

19.
20.
随着地震工程学的发展和结构抗震设计思想和理论的进步,探讨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地震损伤破坏机理和基于结构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PBSD)逐渐得到了各国专家、学者的重视。而地震损伤评估的研究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鉴于现阶段混凝土结构地震损伤评估方法的局限性,本文采用推广的混凝土材料的Mazars损伤模型,进而提出了一种基于常规有限元分析荷载子步的简化的地震损伤评估方法,这种方法实现简单,便于实际工程应用,同时具有一定的精细性。最后,将本文的损伤评估方法应用到一个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地震损伤评估实例中,分析结果与实验和实际的震害比较吻合,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和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