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雹云的3参数概率判别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山东省雷达回波资料,天气和灾情实况,统计了回波顶高Hm强回波区顶高Hz回波强度Z与降雹概率的关系,给出单,双参数判别雹云的指标,提出用3参数降雹条件概率法判别雹云,指出了3参数识别指标对降雹的预示作用,这对强对流天气的短期预报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雹云识别与冰雹短时预报胡润山(大同市气象局037004)雹灾是大同市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全市(包括市区和下属7个县区)范围内每年出现灾害性冰雹10次以上,冰雹次数之多,强度之大,给当地经济造成一定损失。全市冰雹除受大范围天气系统影响外,还受地形影响,有...  相似文献   

3.
降雹与不降雹冷涡过程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兴池  朱官忠 《气象》1997,23(4):31-35
该文通过对1996年6月13日山东大范围冷涡降雹过程与同年6月20日不降雹冷涡的对比分析指出:降雹与不降雹冷涡,除了冷涡北侧的高空形势有明显差异外,主要表现在低层的风场、温度场和层结稳定度有显著区别。当高空冷涡进入华北上空时,若北侧有高压脊向东北方向伸展,沿脊前有东北气流侵入冷涡后部。同时,低层在40°N附近有明显的东西向锋区配合锋生变形场逼近鲁西北一带的潜在不稳定区,该冷涡会造成山东大范围降雹。而当高空冷涡发展为较对称的深厚气旋时,处于冷涡南侧的山东地区则不会出现强对流天气。  相似文献   

4.
新疆降雹云团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查1998-2001年4-8月的资料,得到全疆438个降雹云团。2000年降雹云团出现最多,按尺度大小将降雹云团分为雷暴云、对流云、中尺度对流系统、冷云核、系统云系云区有云团边缘6类。强以流云团是冰雹云的主体。新疆降雹云团尺度小、形状不规则、云顶温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多单体冰雹云降雹过程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吉宏  宫福久  郭恩铭 《气象》1996,22(11):41-43
1995年6月14日辽宁省中南部一次多单体冰雹云降雹形成于冷锋系统,先后在4个地区降雹。当冰雹云在PPI上回波强度大于60dBz,回波顶部出现V形并且在RHI上回波宽度大于20km时,将出现降雹。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延安市2000--2008年延安、洛川的711数字化雷达、多普勒雷达资料综合分析,得出降雹单体初始雷达回波特征:初始回波强中心高度一般在0℃层附近.在PPI图像上水平增长缓慢。且强中心位置偏移于回波的某一侧。在RHI图像上强中心范围快速上移,跨越0℃层高度,中心强度明显加大。产生降雹的初始雷达回波单体由低到高向其运动方向前沿一方微微倾斜。总结出潜在危险的对流复合系统的早期识别依据。具有降雹潜在危险的对流复合系统的出现。是产生降雹单体初始回波必备的环境场条件。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气象》1996,(3):9-11
通过对1985-1994年5-9月全省大范围降雹过程的统计分析及天气学分型,找出黑龙江省降雹过程的气候统计规律,提出各种天气系统类型的降雹预报指标,为预报5-9月冰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新乡所辖8个县站建站-1998年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降雹日的地理分布和时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冰雹的地理分布特征是北部、西部多,南部、东部少;成灾冰雹主要在5-8月(占整个降雹日数的74%),集中在5月下旬-7月中旬(占整个降雹日数的64%),降雹主要发生在14-21时(占93.4%),其中16-17时1个小时内为最多(占42.1%)。  相似文献   

9.
一维积云模式计算降雹最大尺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保民  盛裴轩  王雨曾 《气象》1997,23(10):3-7
采用一维积云模式计算积云的发展和冰雹的增长,根据当天07时的探空资料,用模式计算积云的发展,给出云顶高度,云顶温度,云底高度,云中0℃层高度,云内、外温度分布,以及云内上升气流速度和含水量的分布;再由设定计算冰雹的增长,求出雹云中生成的最大冰雹尺度,考虑0℃层以下冰雹的融化,计算出降到地面上的最大冰雹尺度。与实际观测的最大降雹尺度比较,发现计算结果较好,由此得出结论,用此模式预报最在尺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马林  赵仕雄 《高原气象》1994,13(2):188-193
本文利用一维半时变双参数积云模式,对高原东部地区一次本西风槽影响下的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讨论了该雹云内的动力、热力特点以及过冷云滴、冰晶、霰、雹的产生和转化以及降水粒子碰并增长等物理过程。对高原雹云的成雹机制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冰雹云形成发展与闪电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年 4月 2 3日下午在中尺度对流系统 (MCS)的影响下 ,山东潍坊地区出现了一次大范围的冰雹强对流天气。应用闪电定位系统、卫星和雷达观测资料 ,研究了这次降雹过程形成和发展不同阶段闪电的变化特征。分析发现 :雹云在形成发展和减弱消亡阶段 ,每 5分钟闪电频数低于 2 0次 ,且正闪电频数明显低于负闪电 ;雹云在成熟阶段 ,闪电频数每 5分钟平均值大于 2 0次 ,且正、负闪电频数相当 ,而在强降雹前短时会出现正闪电频数超过负闪电现象。此外还发现 ,在降雹前 2 0~ 30分钟闪电频数有跃增现象 ,其增加速率和降雹强度呈正相关关系 ,降雹的起始时刻与总闪电和负闪电每 5分钟频数出现极大值的时刻有明显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冰雹云形成发展与闪电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8年4月23日下午在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影响下,山东潍坊地区出现了一次大范围的冰雹强对流天气。应用闪电定位系统、卫星和雷达观测资料,研究了这次降雹过程形成和发展不同阶段闪电的变化特征。分析发现雹云在形成发展和减弱消亡阶段,每5分钟闪电频数低于20次,且正闪电频数明显低于负闪电;雹云在成熟阶段,闪电频数每5分钟平均值大于20次,且正、负闪电频数相当,而在强降雹前短时会出现正闪电频数超过负闪电现象。此外还发现,在降雹前20~30分钟闪电频数有跃增现象,其增加速率和降雹强度呈正相关关系,降雹的起始时刻与总闪电和负闪电每5分钟频数出现极大值的时刻有明显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雷达识别渭北地区冰雹云技术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樊鹏  肖辉 《气象》2005,31(7):16-19
通过对陕西渭北地区各雷达站观测的回波资料和地面降雹资料分析,得出了适合识别渭北地区冰雹云的7个指标。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识别效果良好,并可以做到提前识别,为防雹作业赢得非常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14.
冰雹云雷达识别方法及防雹作业经验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总结了辽宁省40余年人工防雹工作积累的成果和经验,归纳了3种类型冰雹云的雷达回波特征以及利用回波形态、回波参量和综合指标对其进行雷达识别的方法,并结合冰雹云数值模拟结果,总结了对具有液态水累积区的雹云、对超级单体冰雹云和对多单体冰雹云实施人工防雹作业的一些经验,对于各地的科学防雹作业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用能量分析方法识别冰雹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用GMS TBB遥感资料和湿-比有效能量方法分析了1998年巴盟地区9次降雹过程,认为:(1)云顶温度及其水平梯度是识别冰雹云的重要参量,云顶温度低于-25℃才可能出现有灾冰雹,预报区云顶温度水平梯度大于50℃/50km才可能出现重雹灾;(2)冰雹云生成前低层是高能舌,而中高层低能中心和负能量平流中心位于其北或西北方;(3)有雹无灾冰雹云生成前低层没有高能舌,在降雹区西北方450km以内也没有中高层低能中心。  相似文献   

16.
基于雷达资料的云分析在冰雹云短时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金磊  郭学良 《气象科技》2013,41(4):682-689
通过ARPS/ADAS云分析系统将雷达反射率因子信息引入到模式的初始场中,并结合中尺度数值模式模拟研究了2008年6月23日发生在北京周边地区的一次冰雹天气过程。结果表明:在初始场中引入雷达反射率因子信息之后,改进了初始场中水凝物信息和温度场,使得初始场更加符合实际大气状况;与未进行云分析试验比较,云分析之后,模式模拟对于雹云产生位置、强度以及移动路径有明显改进,其中3h之内的模拟效果最好;降水降雹提早1h发生,并且降水降雹的峰值也提前出现,明显减少模式spin-up时间。  相似文献   

17.
人工防雹作业中关键是雹云判别和适时作业。雹云判别用4因子组合表征雹云特征,还能判别雹落区;在cb云路径上确定查强区进行雹云判别,以决定适时作业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LAPS是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引进的中尺度分析系统,能融合区域内多种非常规观测资料,提供高分辨率中尺度分析场。该文对探空资料和LAPS分析场两种初始场的大气层结和环境风场信息进行了比较,并应用探空资料和不同时次的降雹点的LAPS分析场作为三维对流云模式的初始场对2008年7月27日、28日湖北西部山区冰雹天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观测实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对27日降雹过程应用临近降雹时次的LAPS分析场作为云模式初始场模拟的回波、风场和垂直速度等特征进行了分析,以探讨LAPS用于云数值模式的适用性、优越性以及冰雹云发生发展特点。结果表明: LAPS输出场用于云模式初始场进行冰雹云数值模拟具有时空上的优势,能更好地模拟出午后局地降雹,可以弥补探空资料作为云模式初始场的不足,应用临近时次的LAPS分析场作为云模式初始场的数值模拟能体现出冰雹云发展过程中多次增强等细节,有利于人工防雹作业预警和催化方案的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