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必须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文章通过对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因素的分析,确定集约利用指标,提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宏观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到中原城市群土地的集约利用宏观评价中。通过指标权重的计算和评价标准的确定,最终对中原城市群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做出了判断,并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对策,以促进中原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为更好的进行土地管理、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2.
张媛媛 《地下水》2010,32(1):73-75,134
基于海河流域“96·8”洪水,挖掘沧州市洪水资源利用潜力,因地制宜地建立洪水资源利用系统,弥补资源性缺水问题。并制定洪水资源利用措施及相关的洪水资源利用风险模式,探讨区域洪水资源利用的新途径,使洪水资源利用达到安全、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3.
利用方式对东北黑土粘土矿物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土壤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因素。粘土矿物是土壤重要的活泼物质,会受利用方式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为了揭示利用方式对土壤粘土矿物的影响,对不同利用方式下的东北黑土进行土壤理化特性及粘粒XRD分析。结果表明:荒地、旱田(大豆)、旱田(玉米)、水田利用的土壤矿物颗粒的风化依次增强,伊利石的含量和结晶度也依次降低。经水田利用后的黑土,粘土矿物的演变过程为:云母→伊利石→蛭石和绿泥石。定量结果表明黑土水田利用会出现蛭石绿泥石化现象。综合说明旱田利用会使土壤结构破坏以及水土流失加剧,而水田利用则能较好的协调土壤理化性质,可较大程度的改良土壤。  相似文献   

4.
我国小城镇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还不高,粗放利用土地的情况很普遍。对小城镇土地的集约与节约利用的分析,不仅关系到小城镇发展的速度和水平,还由于小城镇在区域经济中的核心位置和示范作用而直接影响到广大农村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因此,深入研究小城镇的土地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盘锦市土地利用为例,从问题中思考并提出小城镇建设中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南宁市2010年耕地利用数据为依据,从耕地投入强度、利用程度、产出效果和可持续利用状况等4个方面构建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南宁市各地区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并对不同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原因进行探究,结合制约耕地集约利用的因素,就如何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主要是根据土地的利用现状和使用特征进行分类,反映土地的利用现状和利用前景,分析在土地利用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存在问题,为土地资源的进一步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青海祁漫塔格矿集区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为了给矿集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布局优化提供支撑,通过可利用性等级划分的方法,对该矿集区的部分矿产资源进行了可利用性评价的探索研究。以选矿回收率为依据,分区域、分矿种制定可利用性评价等级表,再根据矿山现场选矿回收率进行“选矿回收率修正值”的计算,对比相应的可利用性评价等级表确定该矿山有用矿物的可利用性等级,最后根据有用矿物的可利用性等级确定该矿山的可利用性等级。结果表明: 祁漫塔格矿集区的15座矿山(矿床)中易利用的占40.00%,中等可利用的占26.67%,难利用的占33.33%。研究结果可为政府矿业部门的管理及开发布局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林 《地下水》2013,(1):84-85
分析保定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降雨和雨水利用潜力,阐述城市雨水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城市雨水利用的途径及雨水利用对环境的多方面影响,提出了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的规划措施。  相似文献   

9.
土地利用规划模式是指编制上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形式。本文在总结我国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经验和不足基础上,试图提出构建适应新时期需要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模式。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模式构建 1.模式构建的原则 系统控制原则。这一原则是区域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功能的要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涉及自然、社会、经济诸方面的复杂的自然一社会一经济复合系统,在规划模式构建中要以系统论和控制论为指导,设计出具备有效控制功能的模式体系。 主导性原则。这一原则是要抓住土地利用的主要矛盾。我国县级土地利用的主要矛盾是保护耕地与城市扩张占地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刘玉邦  梁川 《水文》2011,31(5):57-63
基于农业生态系统环境要素、水的资源属性、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内涵、生产力水平、土地利用方式、种植结构及种植模式等因子,选取构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综合分区的指标体系(16个定量指标、4个定性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为区划方法,对川中丘陵区进行量化分区。研究结果将川中丘陵区16个地级市和一个县级市(简阳)分为农业水资源较低利用区、农业水资源低效利用区、农业水资源中等利用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区和农业水资源较高效利用区5个区,这对南方季节性干旱区水资源利用规划有较强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Research on the carrying capacity and security of water resources is vital for its contribution to implemen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The limit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Studying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will not only facilitate monitoring and forecast of nation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but also be valuable for build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evaluation system,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on Shandong peninsula is explored.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of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index and the composite of water resources index.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on Shandong peninsula is generally consistent with overexploitation, and that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has reached a considerable scale under exist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conditions.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is region is relatively small, a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water resources is alarming. Relative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and to provide a basis for fut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is region.  相似文献   

12.
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进展与趋势展望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赵军凯  张爱社 《水文》2006,26(6):47-50,54
水资源承载力是水资源安全战略研究中的一个基础课题,是水资源安全的基本度量。它是涉及社会、资源和环境系统的一个指标,用来反映水资源系统对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是水资源研究领域和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实践领域中则是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研究的基本依据。因此,通过时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水资源系统对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认识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更好地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分析和总结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对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内涵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并对其量化方法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论述,最后展望了水资源承载力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3.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关乎民生,关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论述了秦岭北麓水资源作为基础性自然资源及战略性经济资源的重要性。讨论了秦岭北麓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之间的关系及其重要性。结果表明:秦岭北麓对于关中地区而言就是一座巨大的绿色水库,其水资源保护的关键在于以保护为前提的适度开发,地表水-地下水统筹利用,建立地下水库及水资源补偿机制,加强水资源战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胡萌  盛英武 《水文》2022,42(1):103-108+28
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K检验、滑动T检验法,对青岛市1956—2016年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和水资源总量进行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结果表明:(1)4个指标总体上都呈减少趋势。(2)水资源量的变化趋势受到降水量的影响,地下水资源量与降水量的相关系数最小。(3)M-K检验显示,1967年以后降水量与水资源量均呈减少趋势;降水量于1986—2002年达到显著性水平;地表水资源量与水资源总量均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达到显著性水平;地下水资源量于1983年达到置信度临界值。(4)滑动T检验显示,步长为2时,降水量有1个突变点,为1992年;地表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各有2个突变点,均为1968年和1971年。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可再生能力刍议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水资源及其基本特征分析入手,系统阐述了水资源可再生能力及其影响因子,提出水资源可再生能力分类体系与概念模型,为建立水资源可再生性维持理论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煤炭资源有效供给能力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文伟  孙贵  叶诗忠 《安徽地质》2006,16(4):262-266
后备煤炭资源储量的规模直接决定着宏观煤炭工业的规划和发展“。煤炭资源有效供给能力”是近年来煤炭地质经济研究工作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本文尝试应用煤炭资源有效供给能力概略评价方法,结合我省实际,制订适合我省煤炭资源现状的评价原则和评价办法,评价我省实际有效的煤炭资源供给能力结论为:煤炭资源较丰富,有效供给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地热资源开发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明章  王尚彦 《贵州地质》2007,24(1):9-12,16
贵州省地热资源较丰富。地质构造的有利组合,构成了一些良好的热储构造,并在地表出露了较多的温泉,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地热资源的开发已形成了热点。但是由于目前省内系统的地热资源研究程度较低,盲目开发的现象严重,并存在破坏资源的危机。为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强地热资源的勘察和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18.
海河流域洪水资源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流域洪水资源利用合理性评价提供基本的阈值标准,有效协调洪水资源利用与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和流域防洪安全的关系,建立了流域洪水资源利用评价的基本框架.指出洪水资源利用评价应解决洪水资源量计算、洪水资源利用水平分析、洪水资源可利用量评价和洪水资源利用潜力评估四个基本问题.在对洪水资源利用量、洪水资源可利用量、洪水资源利用潜力等基本概念进行系统阐述的基础上,建立了流域洪水资源利用的评价方法.根据所建立的基本概念和评估方法,对1980~2006年海河流域及4个二级区的洪水资源利用状况及合理性进行了全面评价.结果表明,1980~2006年海河流域平均年洪水资源可利用量和利用潜力分别为62.8亿m~3和5.35亿m~3.海河流域洪水资源利用总体而言处于比较不合理的状态,洪水资源利用量频繁超过洪水资源可利用量,洪水资源利用潜力不大.多数年份洪水资源利用量超过了河道内必要需水量允许的限度,少数丰水年份超过了流域洪水资源调控利用能力的范围.今后,海河流域洪水资源利用合理性的提高,需要逐步调整目前洪水资源利用主要集中于山区的空间格局,提高平原区洪水资源调控利用能力,有效保障洪水期河道内必要需水量.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明确提出“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但如何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运用于地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实践,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从制度功能角度来看,在地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通过为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提供有效的基础信息,减少自然资源管理风险,使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有效约束领导干部任期内自然资源管理工作,充分提高自然资源管理效率。用资产负债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我国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短缺的甘肃省2014-2016年内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履责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以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为基础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能够通过自然资源管理责任变动状况的评价指标,深入分析地方政府自然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总体评价领导干部任期内自然资源管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牟阳古城景区旅游资源具有独特魅力。以突出自然资源特色、挖掘人文旅游资源文化内涵与紧扣时代为原则,设计出以特色鲜明观光旅游产品、特殊内容生态旅游产品、特色专题旅游产品、科考教育旅游产品为主体的"生物宝库米仓旅,红叶之乡牟阳游"旅游产品整体形象,以提高旅游产品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