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在青藏高原北部地区活动地块划分的基础上,以地块为研究单元,对1970年以来的b值进行全时空扫描,以研究其短临时间特征,结果表明,虽然受地域和地质构造的影响,各地块b值的短临异常与5级地震的对应率不同,但绝大多数地块的6值正、负异常起始时间、最大(最小)值时间和结束时间通常出现在震前1-6个月内。对其结果统计检验,本地块R≥R97.%的合格率为93%,内邻地块合计R≥R97.5%的合格率为100%,可信度检验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刘丽芳  付虹 《地震研究》2005,28(4):320-324
以定量描述地震活动性的A(6)值作参数,利用1971—2000年川滇地区M≥2.5地震资料进行空间扫描。结果表明,川滇地区有72%的M≥6.0地震在震前1—2a,在震中周围出现A(b)值异常。用R值对其进行评分,通过检验。  相似文献   

3.
采用A(b)值空间扫描方法对1980年以来河西走廊及其临近地区ML 2.3到ML 4.9地震资料进行了研究,统计分析了Ms 4.6以上地震前A(b)值异常情况,结果显示大多数Ms 4.6以上地震发生前的1-3年内,震中周围出现A(b)≥5.0的高值异常区域.R值检验结果为0.458.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地震窗口特征及其预报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弱震活动资料筛选出3个具有中短期预报效能的地震窗口,分析了Ms≥5.0地震前各个窗口的异常特征,提取出半定量的中短期预报指标.即:在中强地震前80%的异常出现在地震前1~6个月,以中心异常出现时间向后推1~6个月作为预测的发震时间;异常幅度与未来震级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对于7级以上大地震,古浪窗的显异常主要对应边界水平剪切走滑活动断裂上发生的地震;舟曲窗和乌海窗的显异常主要对应活动块体内部挤压逆冲断裂上发生的地震.而5~6级的中等地震没有明显的对应规律.  相似文献   

5.
采用A(b)值空间扫描方法对1975年以来东南沿海地区ML2.3到ML4.9级地震资料进行了研究。统计分析了Ms4.6级以上地震前A(b)值异常情况。结果显示大多数Ms4.6级以上地震发生前的1~3年内,震中周围出现A(b)≥5.0的高值异常区域。R值检验结果为0.46。  相似文献   

6.
以活动地块为单元,研究了青藏高原北部地区1970年以来的30次Ms≥5.0级地震前ML≥2.1级小震的频度、b值、缺震、调制比4项活动性参数的短临异常特征,结果发现,这30次中强地震前,4项指标异常持续时间和异常结束至发震的时间,大部分都在1~6个月之内,尤其是异常结束到发震的时间,在1~6个月内的占异常总数的77%以上。而且30次地震前,4项指标均出现异常的有15次,占地震总数的50%;震前3项指标出现异常的5次,占地震总数的17%;2项指标出现异常的有6次,占地震总数的20%;1项指标出现异常的有3次,占总数的10%。特别是祁连山地块,异常比较丰富,以4项和3项指标异常为主,同时又以5项次以上异常的数量特征表现。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地震基本活动状态定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区域构造背景、应力场状态及动力学环境等,将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划分为4个相对独立的统计单元,即祁连山地震带、甘东南地区、柴达木一共和地块及库玛地震带.通过地震频度和b值拟合确定了各个地区不同下限震级的地震目录完整性起始时间;确定了各构造单元中强以上地震活跃与平静交替活动的特征;定量计算了在平均状态中强以上地震活动特征参数及平静阶段与活跃阶段地震活动特征参数;分别获得了各个区域在平均、活跃与平静状态下的小震活动状态参数.  相似文献   

8.
以山西临汾、太原、大同遥测地震台网记录的14 a的观测资料为基础,依据一定时期内地震活动的起伏性即发生的周期性、重复性、阶段性和密集平静等变化特点,运用A(b)-N法显示小地震活动的起伏现象适用于区域地震活动性分析的原理、计算机汇编程序,录入数据,计算得到了各盆地的地震活动性指标异常值,绘制了地震活动参数曲线,得到了预测未来发生地震的时间、空间、强度三要素的参考指标.通过与以前震例的对比分析,进一步得到运用此方法预测地震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地震频度短期异常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青藏高原北部地区活动地块划分的基础上,以地块为研究单元,对1970年以来的小震频度进行了全时空扫描,以研究其短临时间特征.结果表明:虽然受地域和地质构造的影响,各地区小震频度的短临异常与5级地震的对应率不相同,但绝大多数地区的小震频度正、负异常的起始时间、最大(最小)值时间和结束时间均出现在中强地震前的l~6个月.对结果统计检验,本区R≥R97.5%的合格率为69%,内、边邻地区合计R值合格率为94%.  相似文献   

10.
云南地区地震序列的P值和b值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云南地区 1965年有台网记录以来的地震序列中选取 27个序列,根据大森-宇津地震频度衰减公式得到其中 23个余震序列的 P 值; 根据古登堡 -里克特地震频度与相应震级之间公式得到其中 24个余震序列的 b 值; 并给出 P 值和 b值的空间分布。 P 值的空间分布存在较明显区域性,而 b值的分布较复杂。  相似文献   

11.
基于周期谱分析基础上的线性合成概率预测方法,对青藏高原北部地区Ms≥7.0、Ms≥6.5强震进行了试验性研究,并利用其结果作为预测依据,对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强震趋势做了初步估计.利用该方法,本文还对东昆仑断裂带1900年以来的Ms≥7.0强震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Bed on the analysis of each parameter describing seismicity,we think A(b)-value can betterquantitatively describe the feature of the enhancement and quietness of seismicity in this paper. Thedata of moderate or small earthquakes during 1972~1996 in North China are used in space scanningof A(b)-value. The result shows that 2~3 years before most strong earthquakes there wereObviously anomaly zones of A(b)-value with very good prediction effect. Some problems about themedium-term prediction by using A(b)-value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东北部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及其各向异性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东北部是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特殊的主要构造域,毗邻青藏高原羌塘地块、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和华北克拉通,属于不同构造类型块体俯冲、碰撞及陆内汇聚的结合部,在中国大陆形成与演化的历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e)及其各向异性与岩石圈流变性、力学结构紧密相连,研究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岩石圈Te及其各向异性将为我们认识大陆岩石圈的流变性及动力学过程提供重要信息.本文基于Fan小波相关性分析法,运用布格重力和地形资料获得了青藏高原东北部岩石圈Te及其各向异性二维分布的详细信息.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Te的分布范围在5~100 km之间;松潘—甘孜地块、祁连山造山带和龙门山地区的Te较薄(5 kmTeTe值都较低,其中龙门山断裂带Te只有5~20 km,且南、北两段各向异性存在明显差异.内部的若尔盖盆地Te值略显高值,说明其是仍保留有刚性的块体;北缘的柴达木盆地下伏为古生代的地壳,被认为是古老的克拉通碎片,Te较大(50 kmTeTe的各向异性轴垂直于大的块体边界.通过比较Te各向异性与SKS波的快波偏振方向、Rayleigh面波方位角各向异性的相互关系我们推测阿拉善地块各向异性源自地幔橄榄岩晶格的优势取向,岩石圈变形趋于垂直连贯变形模式;柴达木盆地各向异性源于历史构造事件残留在岩石圈中的"化石"各向异性;松潘—甘孜地块各向异性源自物质的侧向流动.  相似文献   

14.
CalculationofbvalueanditsapplicationinearthquakepredictionHua-ChenDUAN(段华琛);Chang-QingFAN(范长青)andYue-MinXU(许跃敏)(Seismological...  相似文献   

15.

Gutenberg-Richter定理给出了地震频度随震级的分布特征.大量研究表明频度-震级关系的斜率(b值)在大地震孕育的过程中会出现减小.为了考察b值在汶川地震孕育过程中的时间演化特征,本文尝试基于破裂断层选取研究区域,考察了2000年1月至2008年4月间,汶川地震(MS8.0)破裂区的地震活动性,并对该区域b值的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2005年中至2006年底,地震月频度及季度频度有一个较明显的下降.b值从2002年始至地震前呈现出一个长期趋势性减小;在地震前约半年,出现快速、显著的下降.b值的这一时间变化特征与其他研究者报道的日本东北MW9.0级地震前的b值变化特征具有很高相似性,可能反映了大地震准备过程中的应力变化.以上结果有益于认识和理解大地震孕育演化过程,同时也表明b值在中长期地震灾害评估中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6.
IntroductionAccording to the division of Neo-tectonically active blocks northeastern Qinghai-Xizang (abbreviated as QX thereafter) plateau is a juncture region where 3 intra-continental subplates, the Qinghai-Xizang, Xinjiang and North China subplate, meet with each other (DING, 1991). The subplates generally consist of blocks. Specifically, around the Yinchuan-Haiyuan (quasi-trijuncture( (TIAN, DING, 1998), where the 3 subplates meet, to the south locates the Gansu-Qinghai (GQ) bl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